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房玄龄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5 题号:127749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也。太康中,刺史嵇绍举谭秀才。同郡刘颂时为廷尉,见之叹息曰:“不悟乡里乃有如此才也!”博士王济于众中嘲之曰:“五府初开,群公辟命,采英奇于仄陋,拔贤俊于岩穴。君吴、楚之人,亡国之余,有何秀异而应斯举?”谭答曰:“秀异固产于方外,不出于中域也。是以明珠文贝,生于江、郁之滨;夜光之璞,出乎荆、蓝之下。故以人求之,文王生于东夷,大禹生于西羌。子弗闻乎?昔武王克商,迁殷顽民于洛邑,诸君得非其苗裔乎? ”济甚才之,寻除郎中,迁太子舍人、本国中正。以母忧去职。服阕,为邮城令,过濮水,作《庄子赞》以示功曹。而廷掾张延为作答教,其文甚美。谭异而荐之,遂见升擢。及谭为庐江,延已为淮陵太守。又举寒族周访为孝廉,访果立功名,时以谭为知人。寻除尚书郎。永宁初出为郑令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馑谭倾心抚恤司徒王戎闻而善出谷三百斛以助之谭甚有政绩再迁庐江内史加绥远将军时石冰之党陆圭等屯据诸县,谭遣司马褚敦讨平之。又遣别军击冰都督孟徐,获其骁率。以功封都亭侯,食邑千户,赐绢千匹。又在郡政严,而与上司多忤。扬州刺史刘陶素与谭不善,因法收谭,下寿阳狱。镇东将军周馥与谭素相友善,理而出之。后为纪瞻所荐,而为顾荣所止遏,遂数年不得调。

(节选自《晋书•华潭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宁初/出为郑令/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馑/谭倾心抚恤/司徒王戎闻而善之/出谷三百斛以助之/谭甚有政绩/再迁庐江内史/加绥远将军/
B.永宁初/出为郑令/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馑/谭倾心抚恤/司徒王戎闻而善之/出谷三百斛以助之/谭甚有政绩/再迁庐江内史加绥远将军/
C.永宁初/出为郑令/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馑/谭倾心抚恤/司徒王戎闻而善之/出谷三百斛以助之/谭甚有政绩/再迁庐江内史/加绥远将军/
D.永宁初/出为郑令/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馑/谭倾心抚恤/司徒王戎闻而善之/出谷三百斛以助之/谭甚有政绩/再迁庐江内史加绥远将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岩穴,山洞,代指隐士居所。人们常用“岩栖穴处”指隐居,用“岩穴之士”指隐士。
B.荆、蓝,荆山和蓝田山的并称。荆山相传是卞和得玉璞之地,蓝田山因产蓝田玉而闻名。
C. 母忧,母亲的丧事。“忧”在这里特指父母丧事,父亲的丧事称父忧,母亲的丧事称母忧。
D.寒族,也称“寒门”“庶族”,魏晋时期官员选拔实行察举制,寒族有了阶层跃迁的机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谭才华优异,尤为能言巧辩。他被嵇绍推举为秀才,受到刘颂赞叹,也被王济嘲讽和责难,他应答机敏,最终赢得对方尊敬。
B.华谭识才爱才,乐于推举后进。属吏张延和寒族周访,皆因文采出众、德行卓异而得到他的举荐,终建立功名,他也得到时人认可。
C.华谭为政有方,兼具军事才能。对饱受战乱和饥荒之苦的百姓,他善加抚恤;对盘踞作乱的石冰党羽,他调遣军队讨伐,立下大功。
D.华谭受人排挤,导致仕途不顺。他治理严苛,多次忤逆上级官员,被刘陶依据律法拘捕下狱;出狱后得人举荐,又被顾荣从中阻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同郡刘颂时为廷尉,见之叹息曰:“不悟乡里乃有如此才也!”
(2)昔武王克商,迁殷顽民于洛邑,诸君得非其苗裔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子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氏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尝与司空张华共事,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比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从事奸佞,密憎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以之白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武帝忿之,于是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注】①醮:改嫁。②太子洗马: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的文官。③阕:停止,完毕。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⑤用竖刁而虫沙: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竖刁,春秋时齐国的奸臣。
1.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B.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C.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D.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的《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自己应该报答赡养祖母,又倾诉自己不能上任的苦衷,言辞恳切,表达委婉得体。
B.原文“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六十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生肖纪年法等。
C.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如“封”用于爵位,“徙、迁、调”是一般的官职调动,“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除”是降官。
D.古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其区别在于“上书”是用书面形式向君主或地位高的人陈述意见,“上疏”是指臣子向帝王进呈奏章,“上封事”则是向皇帝上呈密封好的奏章,以防泄密。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的,他曾拜谯周为师,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D.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奸滑谄媚,因给人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司隶因为他在温县做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子立,形影相吊。
5.学习《陈情表》,我们知道李密是一个因不舍祖母而婉拒武帝的至亲至孝之人。读完《李密传》节选,你又读出一个怎样的李密?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2022-05-20更新 | 31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

帝览之曰:“士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霸,用竖刁而虫沙⑤。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改醮(jiào):改嫁。②烝(zhēng)烝:淳厚的样子。③谯周:人名。④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⑤虫沙: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的《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自己应该报答赡养祖母,又倾诉自己不能上任的苦衷,言辞恳切,表达委婉得体。
B.原文“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六十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生肖纪年法等。
C.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如“封”用于爵位,“徙、迁、调”是一般的官职调动,“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除”是降官。
D.古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其区别在于“上书”是用书面形式向君主或高官陈述意见,“上疏”是指臣下向帝王进言,“上封事”则是向皇帝上呈密封好的奏章,以防泄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借皇帝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趁机奏请皇帝免去李密的官职。
B.“周门人方之游夏”“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等说明李密颇有才干。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李密幼年丧父,母亲改嫁,年仅几岁的他深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密奉事孝谨闻       臣具表闻,辞不就职
B.士有名,不虚然哉       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C.有暇讲学忘疲        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
D.齐桓得管仲        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B.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C.李密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很有才能,却始终没有得到皇上的赏识,未能调回京城任职,因此心怀怨恨。
D.李密在祖母刘氏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他在《陈情表》中所说的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2022-04-20更新 | 8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阮修字宣子。好《易》《老》,善清言。尝有论鬼神有无者,皆以人死者有鬼,修独以为无,曰:“今见鬼者云著生时衣服,若人死有鬼,衣服有鬼邪?”论者服焉。后遂伐社树,或止之,修曰:“若而为树,伐树则社移;树而为社,伐树则社亡矣。”

性简任,不修人事。绝不喜见俗人,遇便舍去。意有所思,率尔褰裳,不避晨夕,至或无言,但欣然相对。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虽当世富贵而不肯顾,家无儋石之储,宴如也。与兄弟同志,常自得于林阜之间。

王衍当时谈宗自以论《易》略尽然有所未了研之终莫悟每云不知比没当见能通之者不衍族子敦谓衍曰阮宣子可与言衍曰:“吾亦闻之,但未知其亶癖之处定何如耳!”及与修谈,言寡而旨畅,衍乃叹服焉。梁国张伟志趣不常,自隐于屠钓,修爱其才美,而知其不真。伟后为黄门郎、陈留内史,果以世事受累。

修居贫,年四十余未有,王敦等敛钱为婚,皆名士也,时慕之者求入钱而不得。

修所著述甚寡,尝作《大鹏》曰:“苍苍大鹏,诞自北溟。假精灵鳞,神化以生。如云之翼,如山之形。海运水击,扶摇上征。翕然层举,背负太清。志存天地,不屑唐庭。鸢鸠仰笑,尺鷃所轻。超世高逝,莫知其情。”

王敦时为鸿胪卿,谓修曰:“卿常无食,鸿胪丞差有禄,能作不?”修曰:“亦复可尔耳!”遂为之。转太傅行参军、太子洗马。避乱南行,至西阳期思县,为贼所害,时年四十二。

(节选自《晋书·阮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衍当时谈宗/自以论《易》略尽然有所未了/研之终莫悟/每云不知比没/当见能通之者不/衍族子敦谓衍曰/阮宣子可与言/
B.王衍当时谈宗/自以论《易》略尽/然有所未了/研之终莫悟每云/不知比没当见能通之者不/衍族子敦谓衍曰/阮宣子可与言/
C.王衍当时谈宗/自以论《易》略尽然有所未了/研之终莫悟每云不知比没当见能通之者不/衍族子敦谓衍曰/阮宣子可与言/
D.王行当时谈宗/自以论《易》略尽/然有所未了/研之终莫悟/每云不知比没当见能通之者不/衍族子敦谓衍曰/阮宣子可与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古代指土神和祭祀土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文中指祭祀土神的地方。
B.赞,篇幅短,一般四字一句,两句一韵,辞简洁扼要,大都用于歌颂和赞美。
C.室,古人房屋内部,前面叫“堂”,堂后部中央叫“室”,文中“室”指妻子。
D.洗马,一作先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为太子的侍从官,太子出行时为先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阮修信奉无神论。他认为人死后不会变为鬼,并以死后的人穿着原来的衣服而衣服没有变成鬼进行驳斥。
B.阮修精通《周易》。王衍对《周易》有所不通,等到和阮修交谈,阮修言语不多但旨意畅达,令其叹服。
C.阮修善于察人。梁国张伟担任黄门郎、陈留内史时,因才美为世事所牵累,正应了阮修先前对他的判断。
D.阮修淡泊名利,随时处顺。他写《大鹏赞》来表现他的超然脱世;因为经常没有吃的,才去做了鸿胪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可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当世富贵而不肯顾,家无儋石之储,宴如也。
(2)梁国张伟志趣不常,自隐于屠钓,修爱其才美,而知其不真。
2022-02-18更新 | 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