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边塞 征戍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 题号:1289623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山月

鲍君徽

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

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

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惊。

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

霜凝匣中剑,风惫原上旌。

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声。


【注】辽阳城,唐时边防要地,戍卒很多。鼙,古代军中所击的小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二句描写了边地辽阳城笼罩在一片月光中的景象,点明了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B.三四句描写因为边地有风雨使月亮周围生成月晕,表现了风凄月昏的惨淡景象。
C.五句直抒胸臆,用“望”描写戍卒抬头看天的动作,用“思”表达戍卒的思乡之情。
D.六句侧面描写,用战马听到鼓声而震惊后退来表现战争带给百姓的灾难之深。
E.最后两句卒章显志,诗人希望能建功立业,在班师回朝时谒见天子、获得奖赏。
2.诗歌的七到十句使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了边地怎样的艰辛生活状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南梁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

刘孝仪

冠军亲挟射,长平自合围。

木落雕弓燥,气秋征马肥。

贤王皆屈膝,幕府复申威。

何谓从军乐?往返速如飞!


【注】①冠军:诸军之首,这里指汉名将霍去病。②长平:指大将军卫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起笔即将读者带入一场出击敌虏的宏伟战事之中,在纵横千里的背景上,展示两支雄师直捣匈奴的雄奇景象,笔力劲健,令人快意振奋。
B.首联重点描写神勇过人的汉将形象,颔联呈现于读者眼前的则是万千汉骑的雄壮军容,展现了汉军将士们手控雕弓、足蹬壮骑的骠勇之态。
C.颈联中,诗人分咏出击匈奴中敌我景象,叙我军语带夸耀之气,述敌虏则笔含嘲讽之意,画面交叠着一片降幡屈膝的颓容,笔法颇具映衬之妙。
D.结尾是两句问答之语,“往返速如飞”既是对前句“何谓从军乐”这一设问的回答,又表达出了将士们渴望战争结束,迅速返家的急切心情。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何谓从军乐”中“乐”的理解。
2022-05-07更新 | 62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出塞曲二首

张琰

其一

腰间插雄剑,中夜龙虎吼。

平明登前途,万里不回首。

男儿当野死,岂为印如斗。

忠诚表壮节,灿烂千古后。

其二

朝发山阳去,暮宿清水头。

上马左右射,捷下如猕猴。

先发服勇决,手提血髑髅。

兵家互胜负,凡百慎前筹。

【注】①张琰,南宋末年名将李庭芝帐下军士,扬州人氏,后殉于扬州守城之役。②印如斗:斗大的印章。喻高官厚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开篇气势不凡,形神兼具,奠定全诗感情基调,读之令人感奋。
B.第一首诗塑造了义无反顾奔赴前线、忠诚豪迈视死如归的宋军勇士形象、
C.第二首诗宽慰主帅胜负乃兵家常事,只要勇猛顽强,定能赢得最终胜利。
D.这两首宋诗采用乐府古题进行创作,古朴而厚重,颇有慷慨悲壮之美。
2.这两首诗都是写边塞军旅生活的作品,但是各有侧重,请分析两首诗在内容和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
2023-07-29更新 | 11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其一)

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①苏武餐毡: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②张巡嚼齿:唐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后城破被俘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白发萧萧”表示诗人年华老去,却只能“卧泽中”,一个“卧”字形象写出诗人闲处家中的情形。
B.颔联上句一个“久”字写出困厄的时间之长,下句一个“空”字突出了殊死抗敌的悲壮。
C.颔联引用苏武和张巡两个著名忠君爱国者的典故,意在表明自己的抗金报国之心天地可鉴,至死不改。
D.颈联实写春雨中春草茂盛的上林苑和夜月下残垣断壁的洛阳宫,营造出一种破败然而生机盎然的氛围。
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陆游的另一首《书愤》的尾联,请比较这两首诗的尾联在抒情方法和抒发情感上的不同。
2022-05-14更新 | 2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