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 题号:1292529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段时间里,一些播出机构在购剧合同中,将收视率与购片价格挂钩,诱导制作机构去“买”收视率。这种造假行为,对整个文化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它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使作品优劣失去公允的评判标准,制作方无法沉潜创作,反而急功近利高价争抢“流量明星”,挤压制作成本,伤害艺术品质,破坏文艺创作的健康生态。

事实上,影视数据造假阻碍行业发展已是共识,打假成为共同呼声。业内众多人士都曾公开发声抵制,有的还在全国两会形成相关提案;有的视频网站宣布关闭前台播放量显示,告别“唯流量论”。国家在制度措施和法律层面也都在亮剑。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布,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基本建成并开通试运行。该系统可以反映影视节目、各个时段的收视情况,被看作未来的“官方收视率”。让收视数据成为公共数据,此举被视为根治影视数据造假的重要一步。社会各方面在打击电视剧收视率造假行为上正逐渐形成合力,并已收到初步的效果。

(摘编自任飞帆《拒绝假流量,锻造好品质》《人民日报》2019年1月9日)

材料二

科幻爱情战争片《上海堡垒》上映后口碑与票房双双爆冷,在公认影片本身多方面质量不合格的声音之外,还有一种声音称,《上海堡垒》的失利也象征着“流量电影时代已经过去”。尽管作为主演之一的鹿晗拥有超过6000万的微博粉丝,其单条微博曾获吉尼斯“最多评论的博文”世界纪录,但《上海堡垒》仅有几百万观影人次,也说明粉丝并不能直接转化为观影群体。

有专家分析,“在票价逐步提高的当今观影环境下,观影群体变得更理性了,接触到的影片评价也越来越直接和客观”,“口碑的作用逐渐加大,值得发行方深思”,靠流量明星吸引关注度,但口碑差的电影,未来也许都会遭遇“墙倒众人推”的命运。曾经流量明星能“带货”,而如今真正“带货”的是电影本身的质量。在“流量时代”远去的同时,“质量时代”的到来要求电影行业更加踏踏实实地创作出真正的好作品。

(摘编自王广燕《流量明星正变成观影“避雷针》,《北京日报》2019年8月16日)

材料三

当下,一些综艺节目在转型中注重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不断挖掘能与当下受众产生广泛共鸣的现实话题,以现实感获取观众共鸣,以正能量赢得关注。某综艺节目走进消防队,通过体验消防队的日常生活,展现消防勇士的艰辛和果敢,致敬这些默默守护城市安全的无名英雄;某音乐节目主打非流量的音乐人,集结了31支青年乐队,凸显原创音乐的艺术魅力和创造精神;某舞蹈节目注重集聚正能量,突出积极向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纵观近年来在创新表达中有突破、赢得大众认可和喜爱的影视作品,无不是从普通的百姓故事中提炼真情实感,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汲取素材养分。这为当下综艺节目的创新带来启示。从过去的看重流量,到现在的关注正能量,综艺节目在迭代转型中更加明确自身的精神内核、肩负起媒体的责任与使命。在传递正能量又兼顾节目观赏性方面,综艺节目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只有走进我们时代火热的生活现场,综艺节目才能不断丰富自身形态、提升节目内涵;只有读懂广大观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综艺节目才能赢得广泛共鸣、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摘编自庞博《综艺节目不再唯流量》,《人民日报》2019年7月1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列举政府和行业对“流量”打假采取的措施,彰显了社会各方面整肃影视数据造假行为的决心。
B.材料二认为,如今观众在观影时更加客观理性,越来越看重电影本身的质量。
C.材料三认为,从看重流量到关注正能量的转变是综艺节目的必经之路和必然趋势。
D.材料三列举的今年深受欢迎的三档综艺节目,为更多的综艺节目提供了借鉴。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粉丝并不能转化为观影群体导致了“流量电影的失利,《上海城堡》即是实例。
B.影视行业数据造假行为是整个文化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蛀虫,破坏了文艺创作的健康生态。
C.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被看作未来的“官方收视率”这一系统的基本建成并开通试运行,是国家根治影视行业数据造假行为的重要举措之一。
D.综艺节目,要在传递正能量又兼顾节目观赏性方面继续做出努力,要不断丰富自身形态,提升节目内涵,赢得观众的广泛共鸣。
3.你认为怎样能使影视作品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力?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一篇《读周刊》记者黄征对知名作家、现任《芳草》杂志社主编刘醒龙的新闻专访《为每一种人生准备每一种现场》(节选),完成文后各题。
对文学的创作来说,一定要到达现场
读+:您主张“寻找文学的绿水青山”,为什么这么讲?
刘醒龙:文学的存世与种庄稼的原理一样,试来试去,还是“绿色食品”最受欢迎。在信息时代,不要以为一个人掌握了互联网就掌握了一切,互联网只是个工具,使用不当可能干的是错事。实际上,生活中很多流传的都是假象,是以讹传讹的东西,很多问题一定要现场解决。我曾经听北京的朋友讲,南水北调的水到北京后变成“浑水”了,他家自来水管确实流过“浑水”。这次参加“南水北调人文行走”活动,专家解释,这是因为北方长期用地下水,水管里形成了一层水垢,丹江口水库的水是弱碱性,流到北京的自来水管网系统后,将水管里把水垢溶解了,所以出了浑水,现在专家正在解决这个问题。
读+:亲临“绿水青山”,您还有什么收获?
刘醒龙:作家在写作时不仅仅是写作者,还应当是一个将灵魂安放在“绿水青山”的人。
读+:您的父亲去世后,您在2012年底写了一篇散文《抱着父亲回故乡》,发表在2013年初的《北京文学》上,很多人读了都非常感动。这篇散文获得2013年在场主义散文新锐奖,您是怎样理解“在场主义”的?
刘醒龙:父亲88岁离世,都说是高寿,但对儿子来说,还是太突然,相伴几十年的亲人远去了,那种滋味实在太难受、太痛了!这种难受和痛本身就是一种“在场”,那些不在场的人自然感受不到这些。这和情感一样,如果情感不在场,就有可能是精神出轨了。
对文学创作来说,一定要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如果连自己都只能看到一些虚幻的东西,就不要企图别人能从作品中读到真实。武汉人都会说,“敢为人先,追求卓越”,说这话的人,不一定身在现场。春回大地,万物花开,开得越早的凋零得越快,反而是来得晚一些的绿色,能经受酷夏与寒秋。所以,那些“敢为人先”的花朵,仅仅抢先绽放还不行,还要有“追求卓越”的长效机制。前不久,参加“武汉市两江核心景区规划”专家听证会,有人说武汉要少建高楼。说这话就是不在现场,所以我马上回应说,别的城市怕高楼,武汉这座城市却不怕,武汉用大江大湖作胸怀,楼越高越能展现城市气质。同样,那种小气的文学行为也有损武汉的城市气质。武汉这座城市天生一种“赢得起,也输得起”的大气象,不会因为赢了而任性,也不会因为输了而落魄。武汉三镇文化性格的不同,为每一种人生准备着每一种现场。
在什么都敢做的时代,一个作家要“敢不做”
读+:您有一个观点,“对文学来讲,最不缺的就是创新”,为什么这么讲?
刘醒龙:一部作品不需要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创新,但作品的每一句话都在创新,作品叙事语言、人物性格、生活细节必须有不一样的描写,作品才能有生命力,每一部成功的作品都是创新的结果。在现阶段,文学的最大创新,是将“读者就是上帝”改变为“文学才是上帝”。只有让文学归于文学,才能创造出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经典文学作品。
读+:如果文学和市场发生冲突,您会作出什么选择?
刘醒龙:10年前我出任《芳草》主编时,就坚持不向市场低头,宁可艰苦一点,也要守住文学的绿水青山。文学是民族的记忆和历史,更承载了民族的梦想和未来,文学杂志的梦想是经典,只有把推出经典的文学作品放在第一位,文学杂志才有脸面送到热爱文学的读者手中。
我的长篇小说新作《蟠虺》出版后,有人曾建议,如果将《蟠虺》改成《鬼尊盘》,起码要多卖20万册,此话很让人无语。和我其他作品的名字改来改去不一样,《蟠虺》一开始就定了下来,在流行语横行的当下,老祖宗留下的看家本领,还是需要我们不时的重温一番。这部作品尽管还可以构思一些更加通俗、更加惊怵,也更能吸引眼球的小说名,但那不在我的选项中,毕竟这两个字所表示的是青铜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图腾,同时也是现代化过程中贯穿数千年的一种象征。突出使用“蟠虺”,也可以判定为文学价值的选择,是古典与经典,还是流俗与落俗,文学价值的分野,在任何时代都不容忽视。这件事让我发现,坚持一种所有人都明白的价值,比获得同样被所有人明白的利益要艰难太多。
读+:新世纪走过十五年了,你对文学价值有新的认识吗?
刘醒龙:文学之所以被称为一切艺术之母,就在于文学承载着我们不能或缺的文化血脉。经典文学会给阅读者接种文化疫苗,使我们不会轻易受到化妆成文明符号的病毒的侵害。对社会公众来说,一本经典文学著作,如同抵御伪文化的卓有成效的免疫抗体。
(转载于2015年11月19日刘醒龙博客的博文)
相关联接一:
刘醒龙,1956年1月10日生于湖北黄冈,著名作家。曾任县水利局施工员、阀门厂工人,县文化馆创作员、县创作室主任,黄冈地区群艺馆文学部主任,现为武汉市文联专业作家(文创一级),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威风凛凛》《生命是劳动与仁慈》《痛失》《弥天》《圣天门口》《天行者》,以及长篇散文《一滴水有多深》,出版有多卷本小说集《刘醒龙文集》等。2011年8月,长篇小说《天行者》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4年10月30日,刘醒龙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在华中师范大学成立,他同时受聘成为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并担任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相关联接二:
长篇小说《蟠虺》,2014年4月出版,叙述的是一个曲折神秘、充满对历史的深入反思和对现实的敏锐关照的故事。青铜器学界的泰斗曾本之在一个黄昏突然收到了20年前跳楼自尽的同事郝嘉写给他的一封神秘的甲骨文信,勾起了楚学院两段至今没有答案的无头公案——20年前的楚学院副院长郝嘉为什么突然跳楼自尽?10年后前途无量的青年教授郝文章又为什么莫名地被捕入狱?真相以细节的方式在时间的磨洗中慢慢浮出水面,直指一件春秋战国时代精美绝伦无出其右的青铜重器——曾侯乙尊盘。从这件青铜大器出土之日起,人性中所有的欲望都被激发到极点,原本庄严恢弘的远古礼器成为欲望逐猎的蝇聚之地,引无数为名为利为野心者,真可做假,白可变黑,无可生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要擦拭尽这美丽文物上沾染的肮脏血污,要付出的岂止是生命和鲜血的代价,更需脊梁坚挺腰撑傲骨之人,坚守灵魂,坚守清白,坚守良心,更需要整个民族的灵魂自省和自净。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和艺术技巧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刘醒龙回答选文的第一个问题是从两个角度来回答的,用“种庄稼的原理”来比喻|“文学的存世”,是为了说明为什么,用南水北调的水到北京后变成“浑水”是用来说明怎么办。
B.刘醒龙说“作家在写作时”“应当是一个将灵魂安放在“绿水青山”的人”,其言外之意是作家在平时修养怎么样可以不管,但是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品味高雅,要有文气。
C.记者在采访提问时提到了刘醒龙2012年底写的散文《抱着父亲回故乡》,并称赞很多人读了都非常感动,不仅仅是为了增强采访的亲和力,更主要的是想引出受访者对文学的“在场主义”的解读。
D.刘醒龙“对文学来讲,最不缺的就是创新”的观点是说文学只有创新才会有出路,这是对当今文坛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的高度肯定和礼赞。
E.这篇人物专访中,记者与刘兴龙就文学创作和文学发展进行了一次很深入的对话和思考,对当今的文学现象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揭示了文学的本质特征、文学的终极目标、文学的辐射作用,指出了文学的未来发展的方向,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
2.刘醒龙是一个什么形象?请结合文本和相关链接材料简要分析。
3.刘醒龙认为怎样才能“守住文学的青山绿水”?请结合文本和相关链接材料简要分析。
4.采访中提到了刘醒龙的作品《蟠虺(pánhuǐ)》改名一事,这反映当今文坛什么样的不良现象?请结合文本、相关链接材料和你的知识储备,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究?
2016-11-18更新 | 6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自2017年起,我国将每年5月10日设为中国品牌日,并于2018年5月在上海举行了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暨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 2019年的中国品牌日活动主题为“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加快品牌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聚焦国货精品,感受品牌魅力”。

在2019中国品牌日的系列活动举办地上海展览中心的20000余平方米场地中,围绕轻工、纺织、汽车、电子信息等4大消费品领域;有16家行业协会和上海市设置的13个自主品牌消费品体验区,采取实景打造、虚拟影像、名人互动、网红直播、网购体验等形式,开展线上线下观众互动体验活动,让消费者亲身感受国货精品魅力.

品牌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的2018年世界品牌500强名单,中国排名全球第五。

2018年世界品牌500强国家排名排

排名

国家

品牌数量

1

美国

223

2

法国

43

3

英国

42

4

日本

39

5

中国

38

品牌既是质量的外在表达,也搭载了情感、时尚方面的很多内容。高质量发展阶段,注重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是必选项。高质量增长也为品牌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抓住机遇,推进品牌建设,是促进中国经济上台阶有力抓手。

在“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中,有67%的品牌在国内的价值超过95%。还意味着大部分的中国品牌只是在国内强大,全球化程度远远不够,未来还需要持续突破。品牌全球化的最佳基础,是“真正的”创新。

(摘编自孙韶华、何欣荣《“中国品牌日”向世界发出中国品牌强音》)

材料二:

小米是体验展区一家人气爆棚的中国品牌,很多消费者对它提供的各种智能小家电兴趣浓厚:小米电视机、路由器、人工智能音箱、智能空气净化器……一些上了年纪的消费者这个试试,那个摸摸,再饶有兴趣地和人工智能音箱聊聊天,体验得不亦乐乎。而从现场部分消费者的反应可以看出,一些上了年纪的消费者对小米等新品牌以及它所带来的新产品还不太了解。从这个现象可以看出,打响中国品牌既要让老字号青春常在、吸引年轻的消费者,也要推动年轻的中国品牌为那些有了一定年纪的消费者所了解——其实,这一群体的消费升级需求也很大,他们对“新奇特”产品的兴趣浓厚,只要引导得当,他们就会成为新品牌的新粉丝。

毫无疑问,今年“中国品牌日”活动的自主品牌体验展区是新产品吸引新粉丝的有益尝试。不论是老字号还是新品牌,轻工、纺织、汽车、消费电子四大版块的设计让中国品牌的传统品质和创新精神得到了集中展现,也丰富了人们对中国品牌的理解。同时,对那些新兴的中国品牌,或者带来新产品的老字号、老品牌来说,也可以借鉴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未来的日子里用更多接地气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研发成果,把那些带有“高科技”标签的新产品送到消费者面前,从而为“中国智造”赢得更多的支持者。

(摘编自任翀《“中国品牌日”自主品牌体验展区里为何这些展品让人惊讶?》)

材料三:

5月11日,百度上海分公司携手中华老字号企业共同启动了“老字号·百度品牌焕新计划”。目前,百度已经构建起基于全平台数据捕捉和智能识别引擎,帮助老字号品牌更好地找到用户;基于“线上+线下”、“搜索+稚荐媒体生态”的智能投放引擎,帮助老字号品牌更好地触达用户;基于AI交互以厦视频化沟通的智能交互引擎,帮助老字号品牌更好地打功用户。

(摘编自宁佳彦《中国品牌日,上海老字号企业联手百度开启品牌焕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设置的自主品牌消费品体验区,采取实景打造、虚拟影像等多种形式,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让消费者感受国货精品魅力。
B.中国有38家企业入围2018年世界品牌500强,我国品牌数量与法、英和日本差距小,但与美国差距很大,实现赶超需要长期努力。
C.从“中国品牌日”活动中四大版块的设计及其效果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在积极支持、引导品牌建设,搭建舞台,展示和宣传中国品牌。
D.中国新兴品牌借鉴主题活动的方式展示了研发成果,赢得了更多的支持者;老字号通过智能平台增加了用户。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品牌不仅是质量的外在表达,也搭载了情感、时尚方面的很多内容,因此抓住机遇,推进品牌建设,就会使中国经济再上新台阶。
B.在“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中,有67%的品牌在国内的价值超过95%,这意味着中国品牌全球化程度远远不够,未来还需要持续突破。
C.一些上了年纪的消费者对小米等新品牌以及它所带来的新产品还不太了解,可见中国品牌在消费电子等领域的新成果还有很大的推广空间。
D.百度上海分公司携手中华老字号企业共同启动了“老字号·百度品牌焕新计划”,帮助老字号焕发新机,有利于老字号吸引年轻消费者。
3.提升中国品牌影响力,企业应该做好哪些工作?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2019-10-17更新 | 7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科院科学家在新疆利用遥感技术探测地下遗迹:追寻湮没的古长城

记者   喻思奕

曾经的新疆长城遗址因为风沙水流侵蚀,在地表上几乎看不到踪影。而在1000多年前,新疆还有呈点状、片状分布的长城,它们保护着边疆的安定和商路的畅通。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简称中科院遥感地球所)科研人员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分析了长城在该地区的分布情况,并“复原”出新疆古代长城的样貌。

遥感考古,简单地说就是利用电磁波等传感器对地表及地下遗迹进行远距离观察、探测的手段。航空航天的发展,尤其是遥感卫星分辨率的提高,让遥感考古有了更高精度、更高效的平台和载体。遥感技术如何用于考古?中科院遥感地球所研究员聂跃平介绍,地面不同植被、土壤、地貌特征等与遗址产生的电磁波波谱特征不同,这些差异通过肉眼看不出来,但在航天飞机、卫星、无人机等遥感平台上,观测设备可以获取它们的电磁波数据。将这些信息经过计算机处理,研究员们就能了解观测地的植被、土壤、地形等状况,进而提取考古目标信息。

目前新疆已经发现了600多处古长城遗址,而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中科院遥感地球所副研究员于丽君介绍,我们根据这些遗址已初步勾勒出条长城资源分布线,并正透过追感和三维技术“复原”新楼古长城透迹的样貌。

中科院遥感地球所研究员王心源说,遥感考古就像破案,先发现疑似地点的线索,田野考古再跟进发掘,所以前期案头工作非常关键。他表示在遥感考古过程中,需要使用“组合拳”。比如,在发现米兰古屯田灌溉系统过程中,王心源团队不仅采集、处理了遥感影像,分析了植被指数,还与《史记》《汉书》等历史文献比对,确认疑似区域,并在遥感影像的精准导航下,对疑似遗址点实地勘探验证。

近年来,随着卫星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可以全天候获得遗址的遥感数据。通过卫星对地面的俯视,从而对一个地区的地貌进行全方位观察,不会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同时,遥感图像成像尺度变化范围大,既可纵览全貌,又能细看局部,有利于人们对所得图片进行研究。曾有人统计,在相同范围内,用遥感技术是传统的踏查方法效率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过去的田野调查主要依靠人力,工作量巨大。如果是大范围普查,就很难看清楚区域的全貌。尤其是遇到沙漠、草原等特殊环境,实地调查已经非常困难,想得到准确调查结果更是难上加难。考古发掘本身就是对文物的一种破坏,但是许多抢救性发掘又势在必行。遥感考古利用遥感图像,可以在尽可能减小文物破坏的前提下,了解遗址和墓葬的构造。

在聂跃平看来,目前我国还有大量有待探明的遗址,遥感考古不仅可以高效地探明各种大型古代聚落、古城,而且可以尽可能地对其进行保护和监控。但他同时认为,遥感考古不会代替田野考古,因为它解决不了遗址的年代、出土器物的研究等问题,两者相互补充,才能事半功倍。

除了观察地面遗址,探地雷达等技术将遥感探测的触角延伸到地下。比如水下遗址探测,聂跃平介绍,遥感手段能测量水下地形,反演历史条件下的水下地形信息,确定遗址的位置和范围,进而推测古地理、古气候和古代社会的发展情况。

聂跃平介绍,面对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众多遗址,如果仅仅依靠历史记录或偶然发现来寻找是不够的。此外,即使发现了一些遗址,也大多七零八落,难以从整体上和空间上了解古人的社会生活。正因为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摘编自2017年3月20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1000多年前,新疆的长城呈点状、片状分布,如今地表上已难见踪影。它们曾发挥保护边疆安定和商路畅通的作用。
B.遥感考古就是利用电磁波等传感器对地表及地下遗迹进行远距离观测的手段,航天航空的发展为其提供平台和载体。
C.遥感观测设备通过获取考古目标所产生的电磁波波谱数据,然后经过计算机处理数据,就能得到考古目标的准确信息。
D.遥感考古并不是单纯地使用遥感技术,而是多种考古手段“组合”,既需要比对历史文献,还需要传统考古手段的跟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通过科学家根据新疆长城遗址数据初步勾勒出的长城资源分布线,参照样貌已复原影像,可以看到部分长城在新疆境内的走向。
B.遥感考古可以高效探明考古目标的植被、土壤、地形等信息,但解决不了遗址的年代、出土器物的研究等问题,这些问题依附于田野考古。
C.遥感探测技术在探测地下地形时,在测量水下地形方面更具优势,能够根据水下地形信息精准确定遗址的位置和范围,减少投入。
D.我国还有大量有待探明的遗址,利用遥感技术探明遗址,从整体上和空间上了解古人的社会生活,正是这则新闻材料的主旨所在。
3.遥感考古具有哪些优势?请简要概括。
2022-03-26更新 | 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