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晋 > 陈寿(233-297) > 《三国志》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7 题号:1298388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郡察孝廉,州举茂才,行奉义校尉。建安二十三年,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庱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二十四年闰月,权征羽,先遣吕蒙袭公安,获将军士仁。关羽还当阳,西保麦城。权使诱之。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因遁走。权先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于章乡,遂定荆州。曹公表权为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自魏文帝践阼,权使命称藩。黄武五年春,陆逊以所在少谷,表令诸将增广农亩。权报曰:甚善。今孤父子亲自受田,车中八牛以为四耦,虽未及古人,亦欲与众均等其劳也。冬十月,陆逊陈便宜,劝以施德缓刑,宽赋息调。权报曰:夫法令之设,欲以遏恶防邪,儆戒未然也,焉得不有刑罚以威小人乎?此为先令后诛,不欲使有犯者耳。今承来意,当重咨谋,务从其可。于是令有司尽写科条,使郎中褚逢赍以就逊及诸葛瑾,意所不安,令损益之。嘉禾元年,魏公孙渊称藩于权。权大悦,加渊爵位,使太常张弥等将兵万人,九锡备物,乘海授渊。六年春正月,诏曰:夫三年之丧天下之达制人情之极痛也贤者割哀以从礼不肖者勉而致之至于有事则杀礼以从宜要绖而处事故圣人制法有礼无时则不行遭丧不奔非古也,盖随时之宜,以义断恩也。其后吴令孟宗丧母奔赴,已而自拘于武昌以听刑。陆逊陈其素行,因为之请,权乃减宗一等,后不得以为比,因此遂绝。初,权信任校事吕壹,壹性苛惨,用法深刻。太子登数谏,权不纳,大臣由是莫敢言。后壹奸罪发露伏诛,权引咎责躬,乃使中书郎袁礼告谢诸大将,因问时事所当损益。

(节选自《三国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三年之丧/天下之达制/人情之极痛也/贤者割哀以从礼/不肖者勉而致之/至于有事/则杀礼以从/宜要绖而处事故/圣人制法/有礼无时则不行/
B.夫三年之丧/天下之达/制人情之极痛也/贤者割哀以从礼/不肖者勉而致之/至于有事/则杀礼以从宜/要绖而处事故/圣人制法/有礼无时则不行/
C.夫三年之丧/天下之达制/人情之极痛也/贤者割哀以从礼/不肖者勉而致之/至于有事/则杀礼以从宜/要绖而处事/故圣人制法/有礼无时则不行/
D.夫三年之丧/天下之达/制人情之极痛也/贤者割哀以从礼/不肖者勉而致之/至于有事/则杀礼以从/宜要绖而处事/故圣人制法/有礼无时则不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闰月,指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农历三年一闰,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
B.假节,借以符节,汉魏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加假节称号,可处置犯军令者。
C.践阼,“践”有“登上”“踏上”的意思,“阼”则为阼阶主位,文中指曹丕登临皇位。
D.九锡,是古代诸侯和大臣献给皇帝的九种礼器,表示下属对皇帝的拥戴和臣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勇而有谋,遇事从容冷静。在庱亭骑马射猎,投双戟重伤老虎;拦截关羽时,先派兵设伏,阳阻断关羽逃亡之路,部署得当。
B.孙权亚视农作,能够身体力行。陆逊上表请求广开农田,孙权准许并表示将亲自耕种农田,和将士们一样参加农业生产。
C.孙权崇尚法治,而不拘泥于法。陆逊建议减缓刑法,孙权强调法令重要;而对古代守丧的礼法,孙权则认为要因时制宜。
D.孙权收重事实,能够反躬自省。孙权信任吕壹,大臣因吕壹暴戾严酷不敢进谏,后来吕壹恶行败露,孙权认识到过错并反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法令之设,欲以遏恶防邪,儆戒未然也,焉得不有刑罚以威小人乎?
(2)陆逊陈其素行,因为之请,权乃减宗一等,后不得以为比,因此遂绝。
2021·安徽芜湖·二模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段一: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孟德。公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公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征拜议郎。

建安二年,张绣等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遇害。公乃引兵还舞阴,绣将骑来钞,公击破之。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

初,公举魏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四年春,生擒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

初,公为兖州牧,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归吕布。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此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摘编自《三国志·魏武纪》)

文段二:

建安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何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世!诸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六年,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摘编自曹操《求贤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除C、D外再选择三处断句,将字母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吾降A张绣等B失不便取其质C以至于此D吾知所以败E诸卿F观之G自今已H后不复败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人的表字,在本名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通常有相同相近关系的称谓。
B.“唯魏种且不弃孤也”中“且”与短语“且战且退”中“且”含义不同。
C.顿首,旧时一种礼节。跪而头短暂叩地。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敬礼。
D.“遂亡归吕布”中的“亡”与成语“亡羊补牢”中的“亡”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年少有为,为人看重。曹操年少时尚义任侠,机灵能干,善于随机应变,受到当时人追捧认可,尤其被桥玄、何颙看重。
B.曹操善于反省,知错就改。曹操深受张绣投降又反叛之害,自己中箭,长子被杀,他当众检讨剖析错误,并承诺不再犯错。
C.曹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魏种和毕谌都曾离开过曹操,在将两人活捉后,曹操出于对人才的重视,不计前嫌,对两人继续重用。
D.《求贤令》和《短歌行》中均表达了曹操的“求贤若渴”之情,但二者在表达方式上有较大不同,前者多直接表达,后者多用典故委婉含蓄地抒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此吾所求也。
(2)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世!
5.文段二中,对“有行”和“上进”的关系,曹操的观点是什么?他举了哪些例子去证明?请概括回答。
2023-10-23更新 | 8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

五年,策,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

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间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节选自《三国志·周瑜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B.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C.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D.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父,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文中指周瑜的叔叔周尚。
B.薨,古代称天子或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C.中国,在古代一般是指中原地区。
D.孤,古代君主自称“孤”或者“寡人”,有成语“称孤道寡”。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坚因为讨伐董卓将家迁到了庐江舒地,他的儿子孙策与周瑜同岁,两人交情很深。
B.孙权即位后,周瑜来到吴国,颇受重用,与张昭一起掌管各种事务,后担任前部大督。
C.面对曹军的来势汹汹,朝堂之上君臣议事时,除周瑜一人主战外,其他人都主张投降。
D.周瑜部将黄盖很有谋略,他审时度势,用心观察,及时提出了火攻的策略,击败了曹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
(2)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
5.周瑜认为曹操此战必败,他依据的理由是什么?请概括。
2022-06-12更新 | 9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关羽,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美髯公。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威震华夏。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羽曰壮缪侯。子兴嗣。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

(选自《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

(注)①孟起:马超字孟起。②黥、彭:汉初名将英布、彭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B.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C.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D.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取名,成年取字,男子20岁、女子15岁取字,名和字之间有意义上的联系。
B.“假节钺”:“节”,符节;“钺”,斧钺。臣子拿着皇帝给予的节、钺,代表皇帝亲临。
C.“谥”:古代根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评价性的称号,被称为谥号,如苏东坡,东坡是苏轼的谥号。
D.“尚公主”:娶公主为妻。驸马娶了公主,住在公主府,公主府主人还是公主,类似“入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羽、张飞尽心辅佐刘备。汉末,刘备起兵乡里,关、张二人私下与刘备情如兄弟,公众场合则对刘备礼敬有加。
B.关羽颇受曹操欣赏。曹操擒获关羽后,极为钦佩关羽的英雄气概,对关羽的决意离去深感惋惜,阻止部下追击关羽。
C.孙权恼恨关羽。起先,孙权曾派人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辱骂来使,拒绝结亲,孙权对此愤怒。
D.关羽死后被追谥为壮缪侯。其后代深受朝廷器重,两个儿子关兴、关统先后继承壮缪侯的爵位,后来关统还娶了公主为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2)羽美须髯,故亮谓之美髯公。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2022-01-05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