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55 题号:1299608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增雨火箭弹,又叫增雨弹,是一种用来人工降雨的炮弹。这些炮弹不是作战用的杀伤炮弹,它的弹头是改装过的非金属外壳弹头,内部除了少量炸药外还装有碘化银颗粒,是特制的特殊催雨炮弹。

火箭从地面上发射,炮弹在云中爆炸,把碘化银燃成烟剂撒在云中。火箭在到达云中一定高度以后,碘化银剂开始点燃,随着火箭的飞行,沿途拉烟播撒。火箭弹向云中播散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人工增雨常分为暖云催化增雨与冷云催化增雨两种。欲要暖云层降水,就得使云层中半径大于0.04.毫米的大云滴有足够的密度,要让它们迅速与小云滴碰撞并增长,成为半径超过1.0毫米的雨滴以便形成降水,因此在那些大云滴密度数较小而无法形成降雨的云层中,人们使用飞机、炮弹携带等方法,播撒盐粉、尿素等吸湿性粒子,促使形成许多大云滴,就可进一步形成或增加降水。欲要冷云层降水,就得使冷云层上部的冰晶密度数超过1个/升,对那些冰晶密度数不足的冷云,用飞机等播撒干冰、碘化银等催化剂,便可产生大量冰晶,促成或增加降水量。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自4月1日中国气象局等三部门发布高森林火险红色预警以来,北京西北部林区始终维持着极高的森林火险等级。山西4月5日至6日发现火情点20多处,河北张家口、宣化、阳原等地出现火情,天津蓟州林区也处在极高的森林火险等级中,陕西韩城发生森林火灾。同时,华北等地还面临着气象干旱的威胁。

4月8日至9日,西北、华北地区出现一次降水天气过程,中国气象局以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甘肃和青海等地气象部门迅速联动,开展人工增雨空地联合作业。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博士陶玥表示,此次联合人工增雨作业影响面积约68.2万平方公里,作业后影响区普降小到中雨,降温明显。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首席杨晓丹表示,受此次降水过程影响,土壤墒情有效改善,空气湿度增加,在未来一周内对于缓解华北、西北东部的森林火险形势十分有利。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采用的催化剂主要是固体二氧化碳、液氦、碘化银等,这些催化剂具有很高的成冰能力,每次作业只需要少量。就常用的冷云催化剂来说,干冰、液氮汽化后成为二氧化碳和氮气——都是空气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它们都是“生态安全催化剂”,不会污染环境。长期监测发现,飞机影响天气作业和火箭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等使用的碘化银用量也非常小,作业区域水体和土壤中积累的银离子浓度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浓度。所以,正确使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催化剂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在遇到大范围降水过程时,云中所含的水汽是不断补充的,云系随上升气流的变化而不断更新。此时,云中的水汽都很充足,人工催化增雨量相当于降水的一小部分,所以,人工催化作业对水汽通量的影响非常小,不会像河水那样,上游截留,下游就会减少。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是有前提条件的,首先要有云,有云才有雨,但不是所有的云都有降水潜力,只有那些云水资源丰富的云系才有开发利用的价值。因此,人工增雨并不是想增就能增的。

(摘编自《中国气象报》)

1.下列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人工降雨炮弹,把碘化银燃成烟剂撒在云中,促使云层降水,是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方式之一。
B.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除了向云层中播散碘化银之外,还可以向云层中播散干冰、盐粉、尿素等催化剂。
C.人工增雨是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基本内容之一,其方式通常分为暖云催化增雨与冷云催化增雨两种。
D.促使云层中半径大于0.04毫米的大云滴成为半径超过1.0毫米雨滴的降水手段叫做冷云催化增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大云滴密度数较小而无法形成降雨的云层中播撒吸收湿性粒子的物质,可以促使形成大云滴,形成或增加降水。
B.面临气象干旱威胁的地区只要抓住有利时机联合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就会普降喜雨,改善土壤墒情,化解森林火险。
C.因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区域水和土壤中积累的银离子浓度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浓度,所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D.如果天空中没有云,就没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凭借,只有那些云水资源丰富的云系才存在实施人工降雨的价值。
3.人们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存在哪些疑虑?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河南卫视的《端午奇妙游》亮相惊艳世界,爆红出圈。节目别具匠心地将厚重的历史文化中最耀眼的元素进行放大,结合现代高科技技术,再以歌、舞、杂技、戏剧等传统文化形式呈现出来,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端午奇妙游》是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特别节目之一,共由七个节目组成,包括舞蹈《洛神水赋》(原名《祈》),融合祭祀、舞蹈、杂技、击鼓、奏乐等元素的《龙舟祭》,琵琶弹奏《兰陵王入阵曲》,傀儡戏与舞蹈融合的《唐印》,歌舞《医圣传人》和《粽横一面》,重现大唐盛世的舞蹈节目《丽人行》。该系列节目不局限于晚会、文化节目的传统表达形式,首次采用了“网剧+网综”的创新手法,用四个“唐小妹”的生活故事串联起七个独立的节目,呈现出大唐盛世的端午佳节,令人耳目一新,迅速爆红出圈。

《龙舟祭》再现了端午前夕祭祀盛景,节目充满气势与力量,赛龙舟、吃粽子以缅怀屈原,是很典型的传统端午节目。而《洛神水赋》《兰陵王入阵曲》《唐印》《丽人行》等则是非常新颖的、非典型的端午节目。

节目中最出圈的当数翩若惊鸿演绎水下飞天的绝美舞蹈《洛神水赋》。出现在屈原《天问》《离骚》等诗歌中的洛神,在崭新的舞蹈《洛神水赋》中重现于世,这是对屈原的一种很有新意的缅怀方式。用水下舞蹈来演绎传统洛神飞天舞,让很多人看呆了,画面唯美,播出当天迅速出圈。

整个节目的主题凝聚于端午传统而又不局限于端午文化,是多种传统文化比如中医、唐代舞乐、文人墨客诗词文化等的集中展现。《端午奇妙游》好看的根源在于它呈现传统文化的方式非常新颖,除了对高科技摄影的运用,对文化节目的一些边界也做了拓展,比如舞台可以是水下。这档节目是一档认真引领大家细细品味传统文化的节目,可以没有当红流量明星,可以不用烧钱搞制作,也可以不用买热搜造势,但一样能成为爆款。

(摘编自《齐鲁晚报》)

材料二:

今年端午假期,水下舞蹈节目《祈》(即《洛神水赋》)惊艳网友,舞者何灏浩化身洛神,或拂袖起舞,或拨裙回转;或刚劲有力,或娉婷袅娜。2021年6月13日,南方都市报记者对话《祈》的策划兼制片余镛仪。她介绍了拍摄的幕后故事。

记者:《祈》的故事背景是什么?创意是怎么来的?

余镛仪:大唐盛世,每到端午佳节,老百姓就会到渔港码头举办祭奠仪式,召唤水下神灵,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主角是被召唤的水下神灵河洛之神,也就是洛神宓妃。她被召唤出来后降落凡间。完成一段舞蹈后,飞升上天。

5月,河南卫视第一次找到我们,表示他们想拍唐宫夜宴前传,有一个类似于水下神灵的主题。我们根据这个方向选择服饰、编排舞蹈动作,设计水下舞蹈的创意,把洛神飞天和降临的舞蹈动作搬到水下,做出了这个中国风舞蹈。

记者:实际的拍摄过程其实并不轻松吧?

余镛仪:是的,正常人下水两米之后就会出现耳压不平衡的情况,我们需要不断地去调整耳压平衡。还有就是演员服装的挑战,这一次的服饰是薄纱材质,到了水下很容易缠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两个水下摄影助理兼安全员,演员一下水,他们赶紧把所有缠绕的衣服解开之后,再迅速回到水上,然后演员沉下水底进行拍摄。这个过程是非常考验默契的。正常拍一段素材,要闭气50秒到一分钟左右,如果配合不好的话,非常耽误时间。

记者:水池里的布景和灯光有什么讲究?

余镛仪:拍摄的水池有三面都是石壁,第四面有玻璃,透过玻璃可以看得到整个池子的内部环境。我们在整个大池子的石壁上环了三面黑布,第一不会容易穿帮,第二个整个景深会更深邃。拍摄结束后通过后期调色再把背景压了下去(确保看不出黑布的痕迹)。在水池中央的水面之上,我们吊了一盏灯,它是主要的光源。开场有一个渐变的光,从右至左,一点一点将整个池子照亮,则是水池前方的两盏灯的效果。

记者:舞者的动作灵感来源是什么?

余镛仪:很多国风类的手游里角色出现的时候会有飞天环绕的动作,我们认为特别适合在水下做,就进行了改编。我们自己非常喜欢的两个动作一个是飞天,一个是洛神降临,后者是我们的原创,就是后半段跃下来单膝跪地的动作。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何灏浩出演节目?

余镛仪:这个节目的难度系数特别高,何灏浩之前就是花样游泳青年赛的冠军,所以她可以很好地呈现舞蹈动作。她也是美人鱼教练,在水下基本功上没有问题。基于这样的考量,我们选择了她。我们团队在水下摄影设置这一块比较成熟,前期把陆地舞蹈动作全部确认好之后,何灏浩适应得非常快,在水下能够把动作呈现出来。

(摘编自《南方都市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午奇妙游》是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特别节目之一,由《洛神水赋》《龙舟祭》《丽人行》等七个节目组成。
B.舞蹈《洛神水赋》翩若惊鸿,演绎水下飞天。让屈原诗歌中的洛神重现于世,这是对屈原最好的缅怀方式。
C.《祈》的故事背景是大唐的端午,老百姓到渔港码头举办祭奠仪式,召唤河洛之神,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D.《祈》选择何灏浩出演,因为这个节目的难度系数高,而何灏浩水下的基本功比较好,可以很好地呈现舞蹈动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午奇妙游》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呈现多样化,《龙舟祭》是典型的端午节目,而《洛神水赋》则是非典型的端午节目。
B.《端午奇妙游》集中展现了中医、唐代舞乐、文人墨客诗词等多种传统文化,是一档认真引领大家品味传统文化的节目。
C.《祈》的拍摄过程并不轻松,其中演员的服饰是薄纱材质,到了水下很容易缠绕。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考验默契的。
D.《祈》)舞者的动作灵感来源于国风类手游里角色出现的时候的飞天环绕的动作,飞天和洛神降临两个动作都是据此改编的。
3.下列各项言论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南卫视的《端午奇妙游》很好的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发展理念。
B.文化虽然永远在不断变动之中,但是事实上却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一旦尽弃其文化传统而重新开始。
C.传播创新是中国文化发展史的常态,文化繁荣兴盛之时一定是文化创新被广大民众接受之日。
D.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可以使民众得到文化滋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的基石更加稳固。
4.河南卫视的《端午奇妙游》爆红出圈、赢得人们喜欢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谈一谈应该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2-02-18更新 | 8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造成了较大冲击,旅游行业更是首当其冲。旅游企业面临经营困境,可以说失去了一整个冬天。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2020年一季度,国内旅游人次将负增长56%,国内旅游收入负增长69%。以景区为例,客流量、门票和二次消费收入等经营活动受疫情的直接影响最大。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间旅游市场出现了不少积极现象,其中火爆的“云旅游”更是引发诸多有益思考。目前,国内已有至少20个城市、1000多家景区开通了线上游览服务,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云”游天下。通过线上旅游开辟推广新渠道,不仅实现文创产品销量翻番,吸引了成千上万日后线下参观的“准游客”。截至目前,仅抖音平台“在家云游博物馆”相关视频总播放量就超过2.9亿。特殊时期,通过数字化技术和科技创新转危为机,旅游经济复苏指日可待。

( 摘编自《海外网评:“云旅游”推动旅游业越冬迎春》)

材料二:

旅游是典型的体验经济。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无法开放的旅游景区为保持热度,通过视频、直播、VR体验等多种方式,给消费者丰富的在线体验;通过互联网在线模式进行景区游览,“云旅游”很自然地走入生活。

一些人士认为,作为在疫情中急速“火爆”的文旅新模式,“云旅游”契合了疫情期间游客无法实地体验的需求,一旦疫情消除、社会步入常态,这种模式就会失去其价值。但从深层来看,这种观点有失偏颇。

作为新的“种草”模式,“云旅游”可以将数字“流量”变为“留量”。近年来,我国网络直播发展很快,预计2020年直播经济将超1万亿元人民币。从直播经济的结构看,秀场直播、游戏直播、电商直播占了绝大部分,旅游类直播相对较少。“云旅游”通过与消费者的深度互动,能够实现“先种草,后出行”,这一方面解决了因信息不对称给消费者带来的旅游体验差问题;另一方面能使景区的推广覆盖更为广阔的人群。对于热门景区而言,“云旅游”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突破了景区物理接待能力的限制,从而推动旅游业的线下线上融合。

在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推动下,“云旅游”正在从一种渠道变成一种全新的体验产品,不单纯对景区物理环境进行了展示,还添加了更丰富的内容。在一些人文景区,通过对“云旅游”的深度挖掘,可以使景区潮起来、文物动起来、文化活起来、历史醒过来,打造与线下完全不同的旅游体验产品,带来比线下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度的体验。“云旅游”还能带来更为多元的互动性,使旅游与社交的融合更为紧密,满足游客差异化需求。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和腾讯文创共同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旅游需求趋势调研报告》表明,疫情后总体旅游动机均值较2019年提升4.0%。其中“进行社交,结识新友”提升8.0%,“了解文史,丰富知识”提升7.4%,而“云旅游”对这两方面的满足能力高于线下旅游,其发展值得期待。

有观点认为,“云旅游”的一大缺陷在于,其异地体验特性无法给景区带来住宿、餐饮等收入。但也要看到,“云旅游”可以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产业跨界创新融合。借助“云旅游”,很多博物馆等文化场所打开了文创产品销售渠道。2020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推出了“为国宝代言”小程序,在云端呈现国宝、在云端讲解背景、在云端接轨文创,带来了当地特色产品的网络热销。

以直播为代表的“云旅游”,其门槛并不高,一部手机,一个专业知识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主播,就能将景区的风光、历史、文化等立体呈现给消费者。因此,它也是一个非常有发展空间的创新创业新场景。

(摘编自《云端游:云端美好     触手可及》)

材料三:

直播化的云旅游作为今年新兴的产物,一些顶级博主甚至已经因此吸引了百万粉丝。然而一场“618”直播活动让云旅游突然变味,直播带货在云旅游中的比例陡然提升。

脱胎于阿里旅行的飞猪,很早就注意到云旅游的发展前景,上线了自己的旅行直播平台,几乎每一个主播都开通了淘宝直播,甚至是淘宝、飞猪双平台直播。但是,一些直播与其说是旅游直播,不如说是带货直播,从当地的特产到淘宝店铺推广,可谓万物皆可带货。甚至飞猪官方号就直接吆喝起了旅行团特惠。

而某旅游网站的云旅游直播,也从展示当地的美景,逐渐变为对当地民宿的促销。低端一点的打法,是主播围绕某个民宿无死角地尬聊直播;高端一点的打法,是主播请一位美女假扮游客,在民宿里悠闲地享受生活,向用户介绍民宿的惬意生活。

云旅游是一种以线下为依托的线上营销方式,它自然也不可避免地与直播带货联结在一起,但选择云旅游的用户,会把收集旅游信息、景色欣赏摆在第一位,而不会将寻找旅游纪念品、当地特产和订购旅游产品摆在第一位,后三者可以在云旅游中有所呈现,却不能占据核心主位。

对于众多用户来说,他们想要的也不是简单的景色视频,而是通过与远方的主播实时互动,听取其对当地旅游的讲解和建议,从而获得自己去游玩时更愉悦的体验,或者通过第一视角接触未曾领略的娱乐项目。

然而过度的营销与直播带货,却破坏了用户的旅游兴趣,将云旅游变为了“云购物”,用户为之买单的原因,也不再是出于对旅游的期盼,而是因为各种打折促销与冲动消费。

虽然疫情导致旅游行业生存艰难,但偏离了旅游本质的云旅游营销,虽然能够一时获得收入与关注,最终却会流失掉核心用户。

当下云旅游的火热,是疫情导致出游受阻和直播红利带来的引流,云旅游是否能够成为刚需,这仍有待观察。相比制作规范,运营成熟的旅游种草日记,云旅游充斥了太多无用信息与错误资讯,在没有平台约束的情况下,野蛮生长之中难免杂草丛生。

(摘编自《云旅游从直播种草,走向杂草丛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云旅游”契合了疫情期间游客无法实地体验的需求,一旦疫情消除、社会步入常态,这种模式就会毫无价值。
B.“云旅游”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突破了景区物理接待能力的限制,从而推动旅游业的线下线上融合。
C.疫情导致出游受阻和直播红利带来的引流都可当作云旅游火热的原因,但是云旅游是否能够成为刚需,还不能下结论。
D.直播化的云旅游作为今年新兴的产物,和制作规范,运营成熟的旅游种草日记相比,已经充斥了太多无用信息与错误资讯,没有了发展空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疫情之中的“云旅游”,有诸多有益的地方,特殊时期,有可能推动旅游业越冬迎春。
B.有观点认为,虽然云旅游存在异地体验特性无法给景区带来住宿、餐饮等收入的缺陷,但也要看到“云旅游”可以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产业跨界创新融合的优势。
C.脱胎于阿里旅行的飞猪,很早就注意到云旅游的发展前景,所以堪称真正的云旅游直播平台。
D.在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推动下,作为全新的体验产品的云旅游,既可以给一些人文景区带来比线下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度的体验,也可以使旅游与社交的融合更为紧密,满足游客差异化需求。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云旅游的一项是(       
A.大家在线打卡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
B.与观众相约云端,围观千岛湖巨网捕鱼现场
C.在“云”端看成都的大熊猫抱饲养员大腿撒娇
D.黄山景区借助互联网技术和高清摄像技术,拍摄大量照片进行宣传。
4.请结合材料,概括总结解释“云旅游”的关键词或短语。(每个关键词、短语不超过7个字)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2020-12-23更新 | 13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学院锻造出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为我国重大科研攻关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中科院采取一系列措施,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降压,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推动科研院所深化改革,通过做“减法”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推进“放管服”改革,赋予科研院所和科学家更多科研自主权;鼓励“揭榜挂帅”,让“能者”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中科院致力于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导向,坚决摒弃只看论文、“帽子”,忽视能力、贡献的倾向,并结合不同类型科研工作的特点,建立相应的人才评价机制。对从事基础研究的,强化稳定支持,以国际同行评估为主,适当延长考核周期;对承担重大科技任务的,基于任务目标完成情况,建立竞争性与稳定性相结合、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的长期支持机制。

(张泉《中科院致力打造优良创新生态》,选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近年来,深圳市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引才用才方面,深圳让企业唱主角,构建“企业认可、市场评价、政府支持”的人才评价新模式,有成熟人才管理体系的企业可以建立与政府标准接轨的人才评价体系。今年7月,深圳首批数字技能人才自主评价顺利实施。

2020年8月,深圳发布《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明确科技人员双向流动制度,允许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挂职取得报酬,鼓励在职创办企业或离岗创新创业。深圳还允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创新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研究员,充分激发人才流动带来的创新红利。

今年5月,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7家用人单位对外发布首批“特聘岗位”申报指南。“特聘岗位”制度的推行,不仅意味着用人单位在高端人才认定方面享有更大的自主权,更是深圳扭转“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和重构人才分类评价激励体系的重要举措。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为例,目前该院以15%人员流动率实现科研队伍年轻化,科研人员平均年龄稳定维持在32岁左右,累计输出各类人才超1.3万人,有效推动和支撑了区域产业发展。

(吕绍刚《深圳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近年来,上海深入贯彻落实“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方针,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正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突出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人才优势正成为上海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突出市场化,率先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推动由领军企业等牵头制定人才评价标准。突出国际化,支持上海科技大学探索以常任教授制为中心,建立重道德品行、重教书育人、重学术水平、重发展潜力、重国际公认的人才评价新体系。突出便捷化,畅通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评聘高级职称的“绿色通道”。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强化市场价值的激励效应,明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扣除直接费用后,净收入的70%以上可用于奖励个人和团队。保障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下放岗位聘任、考核评价、收入分配等管理权给用人单位,允许高校、科研院所在编制限额内自主引才、统筹用编。

(曹玲娟《上海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础性的科研工作往往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对此中科院强化稳定支持,适当延长考核周期,以国际同行评估为主。
B.对人才的评价,可以是国际同行评价,也可以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还可以引入企业和市场评价,形式多样。
C.科技人员的双向流动有利于科技人员与企业之间、企业家与研究单位之间的双交流,可进一步激发人才的创新能力。
D.上海的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突出市场化的特点,并由领军企业牵头制定人才评价标准,建立国际化的人才评价新体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科院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降压的做法,符合科研工作特点,稳定了科研队伍,引导科研人员集中精力去从事基础研究。
B.“特聘岗位”制度的推行,已经扭转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并有利于重构人才分类评价激励体系。
C.上海为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正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进行多项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激励帮助人才创新。
D.要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需要靠大量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每个求发展的城市都要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
3.为了“聚天下英才用之”,深圳与上海的措施创新方面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请简要概述。
2022-03-13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