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 《明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0 题号:1310315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纮,字世缨,单人。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御史。天顺初,以御史练纲荐,迁雄县知县。奉御杜坚捕天鹅暴横,纮执杖其从者,坐下诏狱。民五千诣阙讼,乃调知府谷。母丧去官,州人乞借纮,服阕还故任。

成化十三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奏镇国将军奇涧等罪。奇涧父庆成王钟镒为奏辩,且诬纮。帝难违毛意述纮下法司治事皆无验而内官尚亨籍纮家以所得敝衣数事奏帝叹曰:“纮贫一至此耶?”赐钞万贯旌之。

蒙古小王子数万骑寇大同。纮与总兵官周玉等邀击,遁去。寻入掠兴宁口,连战却之,追还所掠,玺书劳焉。弘治元年以王恕荐,擢左副都御史,督漕运。明年三月进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奏言:“中官、武将总镇两广者,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总镇府故有赏功所,岁储金钱数万,费出无经,宜从都御史勾稽。广、潮、南、韶多盗,当设社学,编保甲,以绝盗源。”帝悉从其请。

十四年秋,寇大入花马池,诏起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制三边军务。驰至固原,按行败所。躬祭阵亡将士,掩其骼,恤军士战殁者家,易守将。练壮士,兴屯田,申明号令,军声大振。

十七年加太子少保,召还视部事。以年老连章力辞,乞致仕。诏赐敕乘归,月廪岁隶如制。明年九月卒,年八十。赠少保,谥襄毅。

纮廉介绝俗,妻孥菜羹麦饭常不饱。性刚果,勇于除害,不自顾虑,士大夫识与不识称为伟人。在两广任,因遭人弹劾被逮时,方议讨后山贼。治军事毕,从容就道,仪卫驺从不贬损。既逾岭,始囚服就系。谓官校曰:“两广蛮夷杂处,总制体尊,遽就拘执,损国威。今既逾岭,真囚矣。”其严重得体如此。正德五年,刘瑾乱政。籍其家,无所得。言官张九叙、涂敬等复希瑾意劾纮,士类嗤之。

(节选自《明史·秦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难违/王意逮纮/下法司治事/皆无验/而内官尚亨籍纮家/以所得敝衣数事奏/
B.帝难违王意/逮纮下法司/治事皆无验/而内官尚亨籍纮家/以所得敝衣数事奏/
C.帝难违王意/逮纮下法司治/事皆无验/而内官尚亨籍纮家/以所得敝衣数事奏/
D.帝难违/王意逮纮下法司/治事皆无验/而内官尚亨籍纮家/以所得敝衣数事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玺书,玺,即“印”,古代尊卑通用。秦汉以后,唯皇帝印称玺,玺书专指皇帝的诏书。
B.社学,元明清时期官府设立的学校。以教化为主要任务,多设于当地的文庙。
C.屯田,汉代以后,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利用士兵和无地农民垦荒种地的制度。
D.传,指驿站或驿站的马车。文中的“传”指马车,与“舍相如广成传”中的“传”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纮不畏权势,执法严明。做知县时,敢于惩治奉御史;做巡抚时,上奏镇国将军等人的罪行,受到皇帝的表彰。
B.秦纮为官清廉,生活简朴。妻儿经常粗茶淡饭,食不果腹。朝廷两次查抄秦纮的家,结果更显出他的清廉。
C.秦纮颇通军事,屡建功勋。在抵御蒙古小王子的进犯中连战连捷;总制三边军务,采取多种措施,大振军威。
D.秦纮顾全大局,处事得体。在两广任上被捕时,顾及国体尊严,处理好军务后,从容就道,过了南岭,才穿上囚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
(2)躬祭阵亡将士,掩其骼,恤军士战殁者家,易守将。
【知识点】 《明史》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汤兆京,字伯闳,宜兴人。万历二十年进士。除丰城知县。治最,征授御史。连劾礼部侍郎朱国祚、蓟辽总督万世德,帝不问。巡视西城,贵妃宫阉竖涂辱礼部侍郎敖文祯,兆京弹劾,杖配南京。时矿税繁兴奸人竞言利有谓开海外机易山岁可获金四十万者有请征徽宁诸府契税鬻高诸县草场者帝意俱向之兆京偕同官金忠士、史学迁、温如璋交章力谏,不报。出按宣府、大同,请罢税使张晔、矿使王虎、王忠,亦不纳。掌河南道。佐孙丕扬典京察,所谴黜皆当,而被黜者之党争相攻击。兆京亦十余疏应之。其词直,卒无以夺也。详具《丕扬传》中。寻出按顺天诸舟。守陵中官李浚诬军民盗陵木,逮系无虚日。兆京按宣府时奏之,浚亦诬讦兆京。帝遣使按验,事已白,而诸被系者犹未释,兆京悉纵遣之。东厂太监卢受纵其下横都市,兆京论如法。还复掌河南道。福王久不之国,兆京倡给事御史伏阙固请,卒不得命。南京缺提学御史,史部尚书赵焕调浙江巡按吕图南补之,寻以年例出三御史于外,皆不咨都察院。兆京引故事争。图南之调,为给事中周永春所劾,弃官归。兆京及御史王时熙、汪有功为图南申雪,语侵永春,并及焕,二人连章辨,兆京亦争之强。帝欲安焕,为稍夺兆京俸。兆京以不得其职,拜疏径归。御史李邦华、周起元、孙居相遂助兆京攻焕。帝亦夺其俸,然焕亦引去。兆京居官廉正,遇事慷慨。其时党势已成,正人多见的监龁。兆京力维持其间,清议倚以为重。屡遭排击,卒无能一言污之者。天启中,太仆少卿。

(选自《明史•汤兆京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矿税繁/兴奸人竞言利有谓开海外机易山岁/可获金四十万者/有请征徽/宁诸府契税/鬻高淳诸县草场者/帝意俱向之/
B.时矿税繁兴/奸人竞言利/有谓开海外机易山/岁可获金四十万者/有请征徽/宁诸府契税/鬻高淳诸县草场者/帝意俱向之/
C.时矿税繁兴/奸人竞言利/有谓开海外机易山岁/可获金四十万者/有请征徽/宁诸府契税/鬻高淳诸县草场者/帝意俱向之/
D.时矿税繁/兴奸人竞言利/有谓开海外机易山/岁可获金四十万者/有请征徽/宁诸府契税/鬻高淳诸县草场者/帝意俱向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贵妃,皇帝妃嫔封号之一。地位次于皇后,与贵嫔、贵人号称三夫人,自隋至清多沿置。
B.东厂,文中指官署名,即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
C.福王,王爵名。一般是皇帝的直系亲属,或是开国元勋,或有赫赫战功的人,才封王。
D.赠,文中指赠官。赠官是古代中国的政治行为,意为给在位或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封官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兆京忠于职责。他担任御史,连续弹劾朱国祚、万世德,皇帝不过问;就开矿等事务,他和同僚上章劝说皇帝,没有结果;他请求罢免张晔等人,没被采纳。
B.汤兆京刚强正直。他辅佐孙丕扬贬黜了不少官员,遭到无端攻击,他予以回应;宦官李浚乱抓人,他上奏皇帝,后来他释放被无辜关押的人。
C.汤兆京不惧权贵。汤兆京和王时熙等人为吕图南申冤,得罪了周永春和赵焕,李邦华等人也帮汤兆京说话,皇帝最终剥夺了赵焕的俸禄。
D.汤兆京为官清廉。朝廷形成了党派,正直的人多被陷害,汤兆京在其间维持,被社会舆论倚重,多次被排挤,最终没有什么可以诬陷他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词直,卒无以夺也。详具《丕扬传》中。
(2)帝欲安焕,为稍夺兆京俸。兆京以不得其职,拜疏径归。
2021-07-17更新 | 2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童元镇,桂林右卫人。万历中为栺挥。总督陈大科以元镇熟蛮事,移广西总兵官,岑溪西北为七山,东南为六十三山,与广东罗旁接。山险箐深,贼首潘积善等据之,久为民患。及罗旁平,积善惧,乞降。为设参将于大峒,兵千余戍之。其后,将领多掊克[注],士卒又疲弱,贼复生心,时出剽。会岁饥,粤东亡命浪贼数百 人潜入七山,诱诸瑶为乱。元镇先以参将戍岑溪,得诸瑶心。至是,积善及其党韦月咸愿招抚自效,

有讹言将剿北科瑶者,诸瑶谓绐己,大恨,遂与孔亮山贼攻韦月,杀之。督抚属元镇讨之。贼伐大木塞道环布箛签元镇佯督军开道而潜从小径上孔亮山贼凭高弩矢雨下诸军用火器攻大破之俘馘千五百有奇,余招抚复业。时府江韦扶仲等亦据险乱,元镇与参政陆长庚谋,募瑶为间,乘夜获其妻子,诱出劫,伏兵擒之。余党悉平。元镇以功增秩赐金。

李化龙大征杨应龙,令元镇督诸土军,由乌江进。 元镇惮应龙,久驻铜仁不进,屡趣乃行。群闻元镇发乌江,谋纵之渡江,密以计取。监军按察使杨 寅秋言乌江去播不远,宜俟诸道深入,与俱进,元镇不从。于是土军先夺乌江, 贼遣千余人沿江叫骂以诱之。官军既济,复夺老君关。三月,贼以步骑数千先冲水官军,官军掷火器者又误击己营,阵乱。元镇所部三万人,不存什一。

贵阳闻警,居民尽避入城,远近震动。朝议责元镇败状,令李应祥并将其军,遂合水西、镇雄诸部,直抵海龙囤,竟灭贼。兵初兴,元镇坐逗遛,谪为事官。及是,逮至京,下吏,罪当死。法司援前岑溪功,戍烟瘴。遇赦,竟卒于戍所。

(选自《明史·童元镇传》,有删改)


【注】掊克(póu kè):之搜刮民财。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伐大木塞道环布/箛签元镇佯督军开道/而潜从小径上/孔亮山贼凭高/弩矢雨下/诸军用火器攻/大破之/
B.贼伐大木塞道环布/箛签元镇佯督军/开道而潜从/小径上孔亮山/贼凭高弩矢雨下/诸军用火器攻/大破之/
C.贼伐大木塞道/环布箛签/元镇佯督军/开道而潜从/小径上孔亮山/贼凭高/弩矢雨下/诸军用火器攻/大破之/
D.贼伐大木塞道/环布箛签/元镇佯督军开道/而潜从小径上/孔亮山贼凭高/弩矢雨下/诸军用火器攻/大破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历,文中指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种名号。—般由皇帝发起。
B.增秩,指增加俸禄或升官。秩,可以指官员的俸禄,也可以指官员的官阶、品级。
C.望,文中指望日,中国农历将望定为每月的第一天,即初―,如“七月既望”。
D.谪,文中指贬官。表示贬官的词语很多,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左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元镇熟悉蛮地事务,他因熟悉蛮地事务被派到广西任职,敌寇据险作乱,归附后又因官军腐败而再次叛乱,他使敌寇归附。
B.童元镇平定敌寇有功。瑶族因谣言作乱,他奉命讨伐,大败敌寇;他参与讨伐作乱的韦扶仲,用计谋抓获了韦扶仲,平定了叛乱。
C.童元镇指挥失误。杨寅秋要他深入进攻敌寇,他不听,指挥军队夺取乌江,后被敌人引诱,最终他所统领的军队几乎全部覆灭。
D.童元镇兵败被贬.朝廷追究他兵败的情况,命令李应祥统领他的军认;战事刚起时,他曾因逗留不前,被贬官,兵败后又被逮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岁饥,粤东亡命浪贼数百人潜入七山,诱诸瑶为乱。
(2)元镇惮应龙,久驻铜仁不进,屡趣乃行。
2017-11-20更新 | 14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费宏,字子充,铅山人。甫冠,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迁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正德二年拜礼部右侍郎,寻转左。五年进尚书。

帝耽于逸乐,早朝日讲俱废。宏请勤政、务学、纳谏,报闻。宏持重识大体,明习国家故事,数劝帝革武宗弊政。大礼之议,诸臣力与帝争,帝不能堪。宏颇揣知帝旨,第署名公疏,未尝特谏,以是帝心善之。及廷和等去位,宏为首辅。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委任甚至。

宏为人和易,好推毂后进。其于大礼不能强谏,亦未尝附离。而是时席书、张璁、桂萼用事。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帝尝御平台,特赐御制七言一章,命辑倡和诗集,署其衔曰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其见尊礼,前此未有也。璁、萼滋害宏宠。萼言:诗文小技,不足劳圣心,且使宏得冯宠耀,凌压朝士。帝置不省。萼遂与璁毁宏于帝,言宏纳郎中陈九川所盗天方贡玉,受尚书邓璋赇谋起用,并及其居乡事。宏上书乞休,不允。

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宏亦连疏乞休。帝辄下优诏慰留,然终不以谴璁、萼。于是奸人王邦奇承璁、萼指,上书污故大学士廷和等,并诬宏。宏竟致仕去。时六年二月也。十月,璁遂以尚书、大学士入直内阁。间一岁萼亦入矣。

十四年,萼既前死,璁亦去位,帝始追念宏。再遣行人即家起官如故。自是眷遇益厚。偕李时召入无逸殿,与周览殿庐,从容笑语,移时始出。赐银章曰旧辅元臣。数有咨问,宏亦竭诚无隐。承璁、萼操切之后,易以宽和,朝士皆慕乐之。未几,卒,年六十有八。帝嗟悼,赙恤加等,赠太保,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一》)


【注】①帝:指明世宗嘉靖皇帝。明武宗无后;由堂弟兴献王朱祐杭之次子朱厚熜继承大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B.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C.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D.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冠:刚刚加冠。冠礼,是中国古代男性20岁的成年礼,古人在冠礼时一般会取字。
B.首辅:即首席大学士,是三辅之一,内阁主要柄政者为首辅,拥有相对特殊的职权和地位。
C.御制:指古代帝王所作之诗文书画等。帝王所用或与之有关的事物常冠以“御”字。
D.乞休:自请辞去官职。亦作“乞免”。古代官员提前请求致仕被称之为“乞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宏行事持重,恪尽职守。当皇帝耽于安逸享乐时,他极力劝谏,曾多次劝嘉靖皇帝革弊政,对皇帝的询问竭诚尽力,无所隐藏。
B.和蔼宽厚的费宏在“大礼”之争中,和其他大臣一样极力谏诤,并坚决不依附权势而背离道义。
C.张璁和桂萼使劲弹劾费宏,费宏接连上疏请求退休。皇帝未斥责张璁和桂萼,只下褒奖诏书安慰挽留费宏。
D.在桂萼去世、张璁离职后,皇帝派使者到费宏家里起用他仍任原职,从此费宏得到的眷顾待遇更为丰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
(2)“诗文小技,不足劳圣心,且使宏得冯宠耀,凌压朝士。”帝置不省。
5.结合原文,概述张璁、桂萼嫉妒并打压费宏的理由。
2022-06-08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