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左丘明(前556-前451) > 《左传》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 题号:1312920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吾其还也。”亦去之。

(二)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无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左传·信公三十二年》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B.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C.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乱易整,不            武:威武
B.因人之力而            敝:损害
C.尔墓之木                 拱:合抱
D.晋人御师必于崤             御师:设伏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在国家危难时,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恩怨,求见秦伯,可见其深明大义、以国家为重的爱国精神。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展现了其高超的论辩艺术。
B.秦穆公得到杞子密报,为野心所驱使,失去了正确判断形势的能力,虽然蹇叔多方劝谏,他一点也听不进去,刚愎自用,自作主张而出师。
C.蹇叔在得知穆公偷袭计划后,劝说穆公放弃出征。劝谏见其深谋远虑,哭师见其忠愤满腔。送子“与师”时他指出秦师此行不败于郑而败于晋,可见其老谋、深谋远虑。
D.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时,既充分考虑到郑国的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利益着想,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20-21高一下·浙江·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1]
【知识点】 《左传》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晋侯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女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


注:①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②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③祀者:原指掌管、主持祭祀的人,这里指代一国的国君。④怼:怨恨,不满。⑤尤:责备,谴责。⑥田,祭田。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天未晋,必将有主。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
B.出怨言,不食其食。     北山愚公者,年九十。
C.身将隐,用文之?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D.以吾过,且旌善人。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
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B.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C.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D.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3.翻译下面句子。
(1)晋侯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2)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4.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介子推的性格特征。
2020-10-16更新 | 4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弗听,立之。生奚齐,其娣生卓子。骊姬,欲立其子。

晋侯使太子中生伐东山皋落氏。里克谏曰:“太子奉冢祀、社稷之渠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也。夫帅师,专行谋,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非太子之事也。师在制命而已,案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故君之嗣嫡不可以帅师。君失其官,帅师不威,将焉用之?且臣闻皋落氏将战,君其舍之。”公曰:“寡人有子,未知其谁立焉!”不对而退。见太子,太子曰:“吾其废乎?”对曰:“告之以临民教之以军旅不共是惧何故废乎?且子惧不孝,无惧弗得立。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

太子帅师,公衣之偏衣③,佩之金玦。里克谢病,不从太子。狐突御戎,先友为右。梁余子养御罕夷,先丹木为右。羊舌大夫为尉。先友曰:“衣身之偏,握兵之要,在此行也,子其勉之!偏躬无慝,兵要远灾,亲以无灾,又何患焉?”狐突叹曰:“衣之尨服,远其躬也;佩以金玦,弃其衷也。尨,凉;金,寒;玦,离,胡可恃也?虽欲勉之,狄可尽乎?”梁余子养曰:“帅师者,受命于庙,有常服矣,不获而尨,君命可知也。死而不孝,不如逃之。”罕夷曰:“尨奇无常,金玦不复,虽复何为?君有心矣。”先丹木曰:“是服也,狂夫阻之。君曰‘尽敌而反’,敌可尽乎?虽尽敌,犹有内谗,不如违之。”羊舌大夫曰:“不可。违命不孝,弃事不忠。虽知其寒,不可取,子其死之。”

(节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①晋侯:指晋献公。②里克:晋献公的重臣。③偏衣:杂色的军衣,下文的“尨”与此义同。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告之A以临民B教之C以军旅D不共E是惧F何G故废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嬖,指被宠爱,“洎牧以谗诛”的“诛”表示被诛杀,两者用法相同。
B.“从曰抚军”与“献诸抚军”(《促织》)两句中的“抚军”意思不同。
C.誓,指出征前告诫将士,表示决心,与成语“信誓旦旦”中的“誓”词性不同。
D.“恶不可取”与“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恶”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侯想要立骊姬为夫人,进行占卜,出现“吉”“凶”两种结果。他只取用“吉”的结果,没有听从卜人的劝说。
B.晋侯派遣申生讨伐东山皋落氏,给申生准备了杂色的军衣和金玦,要求申生把敌人全部消灭才能返回晋国。
C.跟随太子申生出征的有狐突、先友、梁余子养、羊舌大夫等人,而里克以生病为由,并没有陪同太子出征。
D.跟随太子的臣子都认为晋侯送给太子杂色的军衣不合常规,金玦表达与太子决裂之意,会给太子带来危险。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
(2)虽尽敌,犹有内谗,不如违之。
5.里克反对晋献公派太子统率军队出征的理由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3-07-26更新 | 12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 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节选自《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B.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C.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D.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庚辰”,古代干支纪日中的一天。
B.“寡君”,臣下对别国谦称本国国君
C.“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您”,比“子”更亲切。
D.“右”,也称为车右,古代战斗中指挥车上负责驾车和保卫主帅的人。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杞子利用自己掌管郑国北门钥匙的时机让秦国偷袭郑国,秦穆公征求蹇叔的意见,希望得到蹇叔的支持,结果事与愿违。秦穆公坚持己见,蹇叔哭送秦师。
B.秦国军队经过周朝国都北门,车上的武士都除去了盔甲,军容不整,并且三百辆兵车都超出乘坐人数的标准,王孙满看后认为秦军肯定会吃败仗。
C.郑国商人弦高路遇袭郑的秦军,于是冒充郑国的代表犒劳秦军,以示郑国已预知秦国的来袭。同时,他又派人回郑国禀告,从而使郑国避免了一场大灾难。
D.国的原轸主张伏击秦师,认为秦国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晋国攻打他的好机会,与前文中叔所说的“师劳力竭,远主备之”相呼应。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2)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023-03-27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