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 题号:1331046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各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既有因社会历史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和文化心理条件不同而,导致的差异性,这一点构成了各民族文学艺术的个性特征;又有因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类情感方式的一般规律而形成的共同性,这是世界各民族文学艺术得以相互影响、渗透和交流的重要前提。作为揭示世界人生的悲剧性因素,丰富和发展人类情感生活的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一一世界各民族的悲剧艺术之间也体现着这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规律。

由于民族精神的差异性,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品格和西方悲剧存在着鲜明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里仅以悲剧性戏曲为例)

第一,中国古典悲剧没有也不可能摆脱封建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因而多数作品中的悲剧人物被束缚在现存总体秩序的罗网中而无法游离,从而损失个体自主意识和对命运的反抗精神。

而西方悲剧中的多数主人公总是和现存的总体秩序处于不可调和的对立状态,他们总是以挣脱现存秩序的束缚,否定现存秩序的合理性为自己行动的最终目的。

第二,中国古典美学强调“中和之美”,在悲剧创作中则表现为“哀而不伤”。中国古典悲剧中的许多作品都具有“悲欢离合”的情节特征和苦乐相错的表现手法,有的作品还有一个“欢乐的尾巴”,以“团圆”结局。如《窦娥冤》《赵氏孤儿》《娇红记》等等,都程度不同地渗透着喜剧的因素。

而西方悲剧,特别是古希腊悲剧,则强调“庄严的风格”在悲剧作品中的统一性,倾向于情节的发展要一悲到底,并往往以主人公毁灭而告终,从而在死亡中给悲剧盖上真实性的最后印记。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毁灭”这一著名的内心独白,就道出了西方悲剧冲突的严峻、残酷和不可调和的特征。

第三,与西方以帝王贵族为主人公来揭开悲剧的历史不同,中国古典悲剧在早期就表现出贫民化的倾向。“偏于琐屑中传出苦情”构成中国早期悲剧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特点。贫民化倾向在后来的《窦娥冤》《琵琶记》和《桃花扇》等优秀的戏剧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亚里士多德作为西方悲剧论的开山者所界定的悲剧都是“英雄悲剧”,悲剧主人公必须是名声显赫、超越常人的“著名人物”。古希腊悲剧中的主角多是神化的英雄,而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角色,也都出于名门望族。在西方的一些戏剧理论家看来,悲剧和喜剧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模仿帝王贵人的行动,而后者是模仿卑微小民的行动。

(选自赵凯《悲剧与人类意识》,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西方悲剧艺术之间的差异是由中西方社会历史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和文化心理条件的不同导致的。
B.民族精神的差异使得中国古典悲剧主人公和西方悲剧主人公对待现存秩序的态度截然共不同。
C.中国古典悲剧讲究“悲欢离合”“苦乐相错”和“大团圆”结局,而西方悲剧则一悲到底,以死亡或毁灭为结局。
D.中国古典悲剧注重塑造贫民形象所以没有英雄形象,而西方悲剧则因为过于关注英雄形象,所以没有贫民形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将中国古典悲剧和西方悲剧的比较放在中西方文学比较观下来审视,认为民族精神的差异是两者区别鲜明的关键。
B.在具体阐述中国古典悲剧和西方悲剧的区别时,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了“民族精神”差异这个关键因素。
C.在中西方悲剧的第二个对比中,作者从戏剧结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突出了美学思想的不同对中西方悲剧的影响。
D.文章的结构是按照总分结构展开,开头两段为总写,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从三个不同角度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类情感方式的一般规律而形成的共同性是中国古典悲剧艺术和西方悲剧具有共性的原因之一。
B.中国古典悲剧人物无法摆脱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性格内向,而西方悲剧人物性格则因其文化特点而显外向。
C.西方悲剧冲突的严峻、残酷和不可调和的特征决定了哈姆莱特等悲剧人物形象命运的坎坷、悲凉、苦难深重。
D.古希腊悲剧中的主角多是神化的英雄,如果从某些西方戏剧理论家的角度来看,一些中国古典悲剧不符合悲剧的定义。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年前,《流浪地球》与《封神》两剧组比邻而居。一天,郭帆带团队参观友邻拍摄现场,叹为观止:“跟《封神》比,《流浪地球》就是手工业。”

《封神》何以能令被誉为“中国电影工业化探索先锋”的郭帆赞叹,可用一组数据说明:该片登记过的剧组人员超过8000人,最高峰同时在组2600人;拍摄时长跨越18个月,拍摄日总共有437个;从项目筹备到第一部上映历经9年;涉及的新技术工种难以计数,单是置景工厂就聚集有预置雕刻师、道具皮具师、马具制作师、置景木工师、道具篾匠、刺绣师、毛发钩织师、泥塑师、雕塑艺术家、3D打印工程师、概念设计师等上千位艺术家。电影片尾字幕令人叹为观止,仅工匠名单一项,就多达千人。

194813个工种撑起经典电影《小城之春》,到如今《封神》的8000人大团队,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如此迅猛。据央视新闻近日一篇文章《300000字!洞察国产电影崛起的秘密》,目前中国电影产业链越分越细,拍摄质量越来越精良,工种越增越多,技术需求越来越高,近10年间,诞生了20多个新工种,包括动作捕捉、虚拟拍摄、数控编程、3D打印等等。其中,七成以上的新增工种跟数字化技术的进步有关。总的国产电影产业链工种已经达到惊人的300多个。数字化技术的介入使电影的艺术想象力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使其摆脱了技术条件的制约,为电影创作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特别是对于电影制作技巧的丰富、制作手段的改进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李瑞峰《〈封神〉片尾8000人的名单,藏着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未来》)

材料二:

电影产业的基础是电影工业。从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工业及工业革命的出现,提高了生产力,增加了产品的供给,节约了成本,保证了产品的“基本标准”,避免了手工生产的不确定性和高成本、低效率。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就是用机器替代了人工、用分工替代了单干、用流程替代了随机、用批量替代了单一,节约了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准确度和使用效率。电影的工业化生产也同样如此,它有专业化的分工,有一批专业化的、可以为不同电影服务的“批量化生产”的企业,有领导型企业所主导和建立的兼顾公平与发展的行业体系,有可以成规模生产的设备、技术、摄影棚、车间、放映机构等相关条件,有完整系统和公开透明的法规政策、行业规范、保险体系等等。正是这些工业要素的逐渐完备,最终构成了电影工业乃至电影产业体系。

在中国,早年一直将电影当作艺术或意识形态的载体看待,忽视了工业属性,使得中国电影工业起步较晚。关于电影是工业的定位,最早可见著名电影理论家、翻译家、评论家邵牧君发表于1995年的《电影万岁》,他在文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它(电影)首先是门工业,一门由光学摄录系统和洗印放映系统构成的工业。”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电影座新开始探索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建构现代电影工业体系,特别是2002年开始实施新的《电影管理条例》后,开放行业市场准入,在短短二十来年时间里,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的重建,经历了四个阶段,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2002~2010年,中国电影工业进入了产业化改革阶段。2002年,各类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可以“自由”进入电影行业,出现了初步的全球资源整合。在传统的国有电影制作、发行、放映企业之外,出现了大量的新的电影企业,促成了中国电影产量的井喷和电影影院、银幕数量的快速增长。第一部大投资、大制作的所谓“大片”《英雄》的出现,也源于这种开放带来的全球资源的整合。

2010~2014年,中国电影工业体系初具规模。这段时间,电影行业的分工更加细致,国际合作和全球合作成为常态,电影基地建设走上快车道。电影行业在资本的进一步推动和全球化影响下,先后出现了中影集团、上影集团、华谊兄弟、博纳影业、光线影业、万达影业等行业领先企业;同时,横店基地、中影基地作为电影工业化生产的基地开始成形,中国电影工业体系建立初具规模。

2015~2018年,“互联网+”背景下电影工业格局重构。在互联网推动下,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创纪录的440.69亿元。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企业的介入,正在形成的原有的电影工业体系被重新洗牌。电影产业链的纵向整合、电影企业之间的横向整合,以及电影业与其他文娱行业的多元整合都在互联网条件下重新开始。

2018年之后,电影工业体系迎来建构的新起点。首先电影转属宣传系统直接管理,强化了电影在新时代的意识形态使命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同时全球娱乐与传媒通过各种新的数字形态、数字产品、数字资产、应用场景,正在进行更加立体的链接和覆盖,虚拟现实、元宇宙、ChatGPT等都是未来的想象空间,电影工业的数字化体系正在探索和建立之中。中国电影在新的“十四五”规划期间,必须在新形势和新技术背景下完成电影工业体系的重建。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电影的工业化进程,首先是时间短,仅仅只有二十年,几乎要走好莱坞一百多年的道路;其次,发展快二十年期间,电影产量与电影市场规模扩大了数十、数百倍,根本无暇建立稳定的电影工业体系;第三,变化大,国际环境从快速全球化到快速多极化,国内环境从经济高速到经济企稳,加上金融冲击、互联网入局、疫情影响、文化治理、审美迭代,种种变量都不断改变电影工业自身的发展轨迹。从“万达”要成为全球跨国电影企业的宏大远景,到后来收缩国内院线续命;从当时“东方影都”要成为世界电影生产的重要基地,到后来主要为国内电影生产服务,从这些变化,我们能感受到电影工业化进程所经历的曲折;

(摘编自尹鸿《微信公众号山城学术圈:从计划到市场、从全球化到数字化》)

材料三:

20198月推出的CINITY系统,融合了4K3D、高亮度、高帧率、高动态范围、广色域、沉浸式音频等7大电影领域的高新技术。支持4K3D120fps1250Mbps内容解码播放。技术的综合应用和关键技术的突破能使电影画面更清晰,色彩更绚丽,影像更流畅,细节更丰富,动作更连贯,声音更逼真,与先进的拍摄效果相匹配,显著提升了影院的放映质量和观影体验,提振观影热情,CINITY影厅的票房产出是全国单银幕票房产出的2.5倍。目前,国内30余个城市的近80家影院已安装了CINITY系统。

在近日于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的欧洲电影博览会上,欧洲电影博览会主办方特别授予中影CINITY系统特别技术成就奖,表彰中影CINITY系统不断突破创新,把更多人吸引到电影院,以高新电影技术增强电影的艺术感染力,引领电影业进入观影新时代所作的卓越贡献。

(摘编自《中国电影:讲好中国故事,做好电影科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数庞大的剧组决定了中国电影产业链越分越细,拍摄质量越来越精良,工种越增越多,技术越来越高。
B.近十年间诞生的动作捕捉、虚拟拍摄、数控编程、3D打印等20多个新工种都跟数字化技术的进步有关。
C.电影的光学摄录系统和洗印放映系统都是工业元素,中国一度忽视了电影的工业属性,电影工业化起步较晚。
D.电影画面更清晰、色彩更绚丽、影像更流畅、细节更丰富、动作更连贯、声音更逼真取决于放映技术的进步。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电影开始探索建构新的社会条件下的现代电影工业体系,2002年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的重建走上了快速道。
B.中国电影工业进入产业化改革阶段,出现了大量的新的电影企业,促成了中国电影产量的井喷和电影影院、银幕数量的快速增长。
C.中国电影二十年的工业化进程着力于电影产量的提高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加之影响变量多样,无暇建立稳定的电影工业体系。
D.电影工业数字化体系的探索和建立,要借助于各种新的数字形态、数字产品、数字资产、应用场景更加立体的链接和覆盖。
3.下列选项不适合用来解说材料二最后一段相关说法的一项是(     
A.在中国动画新百年开启之际,由追光动画推出的《长安三万里》惊艳亮相,让水墨、素描、诗歌等传统中国美学特色元素拥有当代属性,呈现了非凡的视觉奇观。
B.电影《红海行动》在拍摄技术上突破了以往战争电影类型片的局限,运动镜头、大全景比比皆是,导演组,特技、拍摄、剪辑团队,均来自两岸三地以及美英等国。
C.《流浪地球》依托最先进的特效和拍摄技术讲述东方式的集体主义英雄观,在学习模仿好莱坞科幻类型片基础上,自主创新,基本构建起国产科幻电影的成熟机制。
D.《封神·朝歌风云》以其大气磅礴的氛围和史诗般的情节构筑了一个令人惊叹的中国神话影像世界,在类型上接续了原有的封神神话谱系中的话本、杂剧和电视剧。
4.请概括中国现代电影工业体系的阶段性特征。
5.材料一和材料三都谈到了中国电影工业化中的“技术”,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3-11-03更新 | 20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总的思想倾向上,《红楼梦》打破了历来小说传统的大团圆结局,以冷峻的现实主义笔触,写出了一个贵族家庭的彻底败落,并由此把批判的锋芒伸向了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预示了业已腐朽的封建阶级正无可挽回地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

明清之际,我国小说创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人情小说一支发展尤其迅速。但在这时期涌现的大量作品中,往往也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弊病,即支配着人物命运及其结局的,不是生活本身的规律性,而是某种封建的观念,诸如因果报应的善恶观念,或是科举名教观念。因而无论是小说的情节或是人物的命运,最后都必须屈从于这种观念,而拼凑成一个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

明代后期以三言为代表的话本小说,代表了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但这类小说就大都贯穿了一个劝世的宗旨,宣扬了劝善惩恶的观念,因而小说中善的、美的代表,最终都会得到一个圆满的结果。像《卖油郎独占花魁》,又如《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尽管薄情的莫稽企图杀人害命,但最终还是采用偷天换日的手段,通过改变金玉奴的地位,使之终于团圆,对杀人犯只是棒打一阵了事,一场重大的社会问题就此轻易地以喜剧的方式收场;凡此种种,为了证明善恶因果观念而硬是凑成大团圆结局的作品在明清话本小说中比比皆是。

在明清之际诞生的中长篇章回体人情小说中,则更是充斥着为宣扬科举名教观念而凑成大团圆结局的作品。《玉娇梨》、《平山冷燕》和《好逑传》,就是这类作品中比较好的代表。这类作品尽管人物情节有异,但其大旨无非是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最后是天子赐婚,宰相嫁女,状元探花娶妻:一时富贵,占尽人间之盛;正像鲁迅先生所指出的,凡求偶必经考试,成婚待于诏旨(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几乎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套路。

《红楼梦》则不然,它正如作者在开卷第一回所声明的: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哄人之目面反失其真传者。这里所谓追求真传而反对穿凿。那是一个真正的惊天动地的人间大悲剧:贾府事败抄没后,子孙流散破家灭族;其中远嫁的远嫁,被卖的被卖,惨死的惨死,出家的出家;有很多人,包括宝玉和凤姐,还曾被捕下狱。后来宝玉和宝钗结婚,身边仅留下麝月一人为婢,穷困到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地步。最后,宝玉悬崖撒手,弃而为僧,从封建家族中反叛了出去。整个荣宁二府只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四大家族以一败涂地即彻底的覆灭而告终。试想,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哪一部作品这样无情地写了一个贵族家庭和那么多可爱生命的毁灭,而且是那样彻底的毁灭!

在《红楼梦》中,主人公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以及晴雯、鸳鸯、香菱、司棋等人的命运悲剧,再也不能用     恶有恶报的老套子来加以解释了,因为他们中的多数人都是真的、美的、善的;即使是凤姐,她的悲剧造因也更多地是由于她身处末世

(摘编自孙逊《〈红楼梦〉对于传统的超越与突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写出了一个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改变了以往作品脱离现实的痼疾。
B.明清时的人情小说往往会让情节和人物命运屈从于某种封建观念而硬凑成大团圆的结局。
C.《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悲剧违背了明清传统小说中善美人物获得圆满结局的创作宗旨。
D.鲁迅所指出的“凡求偶必经考试,成婚待于诏旨”揭示了明清章回体人情小说的常用套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将《红楼梦》与明清传统小说对比,旨在揭示明清人情小说的共同弊病。
B.文章第三段以“三言”话本小说为例,论证其为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C.文中引用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声明,阐明了《红楼梦》中悲剧的必然性。
D.文章使用举例、引用和对比等论证方式,不仅使论证充分,也让内容更容易理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是《牡丹亭》《长生殿》这样优秀的作品,也难逃“始于悲者终于欢”的大团圆结局。
B.《红楼梦》的深刻之处在于它超越了善恶因果观念,写出了整个家族衰败的历史必然性。
C.《红楼梦》既是大观园青年男女的爱情命运悲剧,又是荣宁二府为代表的社会家庭悲剧。
D.王熙凤判词“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暗示她悲剧的造因就在于身处“末世”。
2023-05-23更新 | 11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①中国传统文化里那些神秘而幻化万方的吉祥图案可以变得时尚吗?央视日前开播的一档名为《时尚大师》的节目里,一位年轻设计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位年轻而时尚的新生代设计师在自己设计的卫衣、T恤和手包里,不仅运用了龙生九子中的螭吻和椒图这两个神兽元素,还加入了我国传统建筑中榫卯结构等模块。整个设计呈现的结果是简洁、舒服、时尚,恰到好处。尤其是受到在门上衔环的椒图神兽的启发,她将手包的提手设计成一个环状并让椒图住,创意满分,韵味十足,以至现场的专业观察团成员纷纷直接询问手包的价格,以强烈的购买冲动来表达对作品的喜爱。

②长久以来,提起时尚,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新潮、前卫,以至于好像只有前卫到有些异类或者让人看不懂才能称之为时尚。然而这种关于时尚的定义显然有失偏颇。中国服装设计师张庆辉对时尚有一番阐述,在他看来,时尚的意义在于打破界域。无论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还是对多元文化的包容,都传递出创新勇气和文化自信。时尚应该代表着文化自信和自我态度的表达。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当我们厘清了时尚的概念,再回头讨论时尚和传统文化能否结合这个话题时,答案就显而易见了。那些看起来表面并不相关的内容,完全可以和谐共存。一方面,几千年来熠熠生辉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可以跳出严肃、古老等人们固有的印象,依托时尚的载体、借助开放的视野和灵动的设计活在当代;另一方面,时尚若脱离了文化的支撑,必然不能成为经典。相反,时尚产业如果能充分表达文化意象,就可以得到文化源远流长的滋养。可以说,时尚根植于文化,而我国独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及其独特的韵味则可以为时尚产业提供更多新鲜元素,给业内人士带来更多灵感,让时尚充满更多可能。尤其在当前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进行自信重塑的阶段,我国的时尚产业发展可谓时机大好。

④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用时尚的方式打开传统文化脉络,要让传统文化注入时尚产业,需要业内人士抱以虔诚的文化敬畏态度,系统地梳理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绚丽多彩的苗绣、历史悠久的夏布等散落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可以成为时尚元素;高冷如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也可以为时尚产业提供设计灵感。201899日一则名为《故宫口红,真的来了》的文章在朋友圈迅速发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据报道,这六款口红膏体的颜色均来自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红色国宝器物。雍容华贵、高端大气的故宫口红一时成为时尚界的新宠。这几款具有中国风神韵的限定版口红发扬传承了东方美学,传递出了真正的东方时尚。凡此种种,都可以让我们在坚守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为传统文化注入青春的时尚活力;也通过人们对东方时尚审美的追求传递出了千百年永恒不变的魅力。

⑤当然,传统文化与时尚产业的融合不能为了融而融。融合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何以时尚的方式活在当代、活在日常是业内人士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⑥时尚和传统的融合,需要业内人士找到恰当的契合点,以一种舒服自在的形式设计表达,还要顺应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毕竟,只有走进了生活,让人们觉得把传统文化穿在身上、摆在家中也可以是一件很酷很潮很时髦的事,文化和时尚的融合才算恰如其分,才能深入人心,用时尚的方式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才算成功。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久以来对于时尚的定义有认识上的偏颇,时尚应该代表着文化自信和自我态度的表达。
B.只有在设计作品时将传统与时尚融合,有创意,有韵味,作品就一定能深受大家喜爱。
C.我国独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和独特的韵味为我国时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D.要让传统文化在时尚产业中发挥作用,需要业内人士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以一位设计师的作品深受喜爱的事实,说明传统的吉祥图案也可以变得时尚。
B.文章第二段从两个方面论述时尚和传统文化不仅不相悖,而且还可以和谐共存。
C.文章第四段通过举例子的论证方法,论证时尚可打开传统文化的脉络,传统文化可注入时尚产业。
D.文章行文思路清晰,主要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长久以来,人们都习惯性地认为时尚就是新潮、前卫,传统就等同于严肃、古老。
B.只要我国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可以为时尚产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契机。
C.文化依托时尚的载体活在当代,时尚依赖文化的支撑成为经典,二者相辅相成。
D.要使文化与时尚融合,只能通过业内人士去深入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走进生活、活在日常。
2022-07-04更新 | 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