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4 题号:1335147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用精细之笔,从时间角度细致描绘了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恢弘景象。
B.颔联从空间角度描绘了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的景象,写出它的浩瀚辽阔。
C.“圻”和“浮”很有动态感,给人湖水将大地切割、天地被湖水托住之感。
D.前两联意境雄浑高远,与后两联形成强烈反差,越发显出诗人内心的落寞。
2.从后两联的内容看,“凭轩涕泗流”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点】 杜甫(712-770) 写景抒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两首律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相

作者:杜甫 (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作者:陆游 (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蜀相》首联一问一答,点出祠堂所在。“森森”形容柏树茂盛繁密,诗人抓住武侯祠的这一景物,展现出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
B.《蜀相》颔联中“自”和“空”两字是全诗的诗眼,用得极为传神: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因游人行踪难至;黄鹂隔叶,不过空作好音——因诗人无心倾听。一片诗心全凝于二字,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感渗进客观景物之中。
C.《书愤》颔联将六个名词巧妙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了两幅边关战争正酣的豪壮图画,烘托了气氛,创造了意境,表达了诗人不能驰骋疆场、奋勇杀敌的苦闷。
D.在歌咏诸葛亮功绩方面,《蜀相》着重诸葛亮的“天下计”和“老臣心”,“功盖三分国”;《书愤》着重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出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品质。
2.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两首诗在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有哪些不同。
2020-04-25更新 | 10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独坐

杜甫

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

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

沧溟服衰谢,朱绂(fú)负平生。

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


【注】①这首诗作于764年秋,当时杜甫(712-770)漂泊西南,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了作者秋日独坐所见之景及其丰富的内心感受,景中寓情,情中有景,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B.“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写水势变小,江中露出了小块陆地,天空高远,气候清爽,令人心情愉悦。
C.“朱绂”,指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诗中指做官,和“白首”一样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D.诗中写“江”“天”“沧溟”,交代了所处环境,视野开阔,意境雄浑,有别于诗人一贯的沉郁顿挫风格。
2.尾联写了怎样的景象?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0-10-28更新 | 12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房兵曹【注】胡马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病马

杜甫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注】兵曹,亦作兵曹参军,古代军队中管兵事等的官员。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两诗均写马,但从诗题便可知两马截然不同:一是战马,一是病马。
B.第一首诗运用实写的创作手法,前四句侧重表现马的风骨,后四句侧重表现马的品格。
C.第二首诗以第二人称开篇,表达了诗人和病马相依日久,共渡患难的深厚感情。
D.两首诗的语言风格大为不同,第一首诗矫健豪纵,第二首诗沉郁顿挫。
2.这两首诗分别写于杜甫青年和晚年时期,均采用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的手法。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利用这种手法塑造诗人形象的。
2022-05-25更新 | 2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