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知识 > 古代文化常识
题型:判断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78 题号:13373538
(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知识点】 古代文化常识

相似题推荐

判断题 | 较易 (0.85)
【推荐1】判断正误:在新石器晚期,大约4500年前,开始有了青铜器的踪迹,金属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
2020-09-15更新 | 9次组卷
判断题 | 较易 (0.85)
【推荐2】判断下列文化常识的正误。
(1)“字”是古人除本名以外另取的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古时,男子20岁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
(2)“节”又称“旄节”,以竹为杆,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凭证。( )
(3)“相坐”又称连坐、随坐、从坐、缘坐,是指中国古代因一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该制度起源甚早,夏、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都有该制度,商鞅变法时立相坐之法。( )
(4)“蛮夷”古代泛指华夏以外的少数民族。周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民族自称华夏,把周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西戎、东夷、北狄、南蛮。( )
(5)“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此称号创始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
(6)“和亲”在历史上专指汉族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的联姻。( )
2020-12-09更新 | 374次组卷
判断题 | 较易 (0.85)
【推荐3】文化常识:辨析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书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兰亭集序》是文人雅土之间互相唱和的“赠序”。(      )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三个月份分别叫作孟、仲、季,以示区分。(      )
(3)楔事:我国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上巳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
(4)“岁在癸丑”中的“癸丑”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古人常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表示年的次序。这种方法不能用来表示月和日的次序。(      )
(5)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
(6)“齐彭殇为妄作”中的“彭”即彭祖。相传彭祖活到八百岁,在中国文化里“彭祖”也就成了长寿的代名词。(      )
2019-11-22更新 | 4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