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3 题号:1344656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

②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的“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③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谓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同时,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

④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合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⑤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

⑥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维护和平的综合力量与进行战争的力量之间的对比,大多数国家及其人民要求发展的愿望与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现实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对抗的矛盾因素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

⑦“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一个开放进取的中国,将自身命运和前途同世界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我定位。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个别大国能够打破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不以假想或者现实的敌人为目标,那么将会减少大国间的对抗因素。
B.“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主要是针对世界冲突不断、矛盾重重的现实提出的,也反映了中国的自我定位。
C.如果没有对中国古代形成的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进行创造性改造,就不易于让它焕发新的活力。
D.只有全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国际关系中的对抗因素,才有可能实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愿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头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接着引出下文对其特色和思想文化本源的分析。
B.文章强调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冲突,意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道路并不平坦,需克服很多困难。
C.文章在论证中多次提到其他的共同体观念,旨在通过对比论证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越性。
D.文章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文化本源有传统和现代两部分,并就两者之间关系进行论证。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中找到思想本源。
B.历史上共同体观念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
C.相对于其他共同体思想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还要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的问题。
D.当今世界并不是一片祥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这一理想终将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宇宙大爆炸的火球有些像核爆炸的火球,但核爆炸的火球热量在一小时,一天或一周内就会消散开来。相比之下,大爆炸的热量就无处消散了,只能在宇宙中徘徊。事实上,宇宙里也只有大爆炸的产物。时至今日,大爆炸遗留的热量仍充满宇宙,围绕着我们。在过去约140亿年的膨胀中,温度已然冷却下来,大爆炸再也无法发出可见光,只能释放出一种不可见的光,即微波辐射。

微波对你而言一定不陌生,它被应用于加热食品、手机通信、传播电视节目等领域,如果你用过老式电视,当你切换频道时,中间会有画面停顿现象或者雪花出现在屏幕上,约1%的画面停顿和雪花可能来自大爆炸产生的微波辐射。这些微波在被你家电视天线捕获之前,已经在宇宙中飘荡了约140亿年,上次它们接触到的其他事物是宇宙开端的那个火球。

事实让人震惊,宇宙中99.9%的“光”,也就是光子都来源于大爆炸,仅0.1%的光子源于恒星以及星系。这就是宇宙最为惊人的特征: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如果你有双能看见微波的眼睛,那么你眼前的世界,包括空空如也的空间都会发出白亮的光。你就像住在一个大灯泡里。科学家直到1965年才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而且完全出于意外。

但是,我们周围的所有事物都会发出微波,我们难以分辨哪些是大爆炸发出的,这正是1964 年新泽西州霍姆德尔的两位科学家阿尔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碰上的难题。这两个人被巨型喇叭状的微波探测器吸引到贝尔实验室工作。他们想用探测器研究天文学,探测疑似围绕银河系的超冷氢气。由于他们预测该气体微波十分微弱,所以首先他们要测量其他微波源,如近处的树木、建筑、天空,甚至是探测器本身。然后他们再将这些干扰源剔除,剩下的可能就是需要的微波信号。

但当他们把所有干扰源都剔除后,仍有稳定背景噪声。这样的微波应当是由一种温度比绝对零度约高3摄氏度,即约零下270摄氏度的物质辐射产生的。最开始,他们认为这是纽约市发出的微波。但是,当他们将探测器的喇叭口对着天空或者背对纽约市时,噪声依旧存在。然后他们又猜测微波源应该是太阳系中的一些会发出无线电波的天体,如木星。但几个月过去了,地球沿轨道绕太阳运转,噪声依旧稳定不变。他们甚至想过这是不是附近核弹试验产生的高速电子飞入大气产生的背景噪声。然而,这种背景噪声一直很稳定,不随时间改变,这并不符合任何猜测的特征。

最后,两位天文学家将目光锁定在两只鸽子上。它们在探测器狭窄的底部建了个鸟巢。因为探测微波用的电子设备也固定在“喇叭”的底部,而这些设备会散发热量,所以鸽子们选择了这个舒适温暖的住处,这是在新泽西州度过严冬的最佳住所。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鸽子们在微波探测器的表面覆盖了一层白色的电介质,即大家熟知的鸟粪。那么,是不是鸟粪发出的微波造成了这稳定的背景噪声呢?

两位天文学家捕获了鸽子,还附上推荐信把鸽子送往别处安家。然后他们穿上长筒靴,拿着扫帚钻进“喇叭口”里收拾干净鸟粪。但是结果与他们的预期相反,稳定的背景噪声仍旧存在。

直到1965年的春天,他们在天文学上仍一无所获。一次彭齐亚斯给他一个科学家朋友打电话,忍不住向朋友抱怨他和威尔逊在霍姆德尔遇到的倒霉事,结果他朋友一听这事,立马来了精神。他朋友先前听过理论家詹姆斯·皮布尔斯的演讲,演讲中提到普林斯顿大学正在进行一项实验,旨在探测大爆炸余晖的热量。普林斯顿大学离霍姆德尔只有30英里的距离,彭齐亚斯一放下电话,立刻就给皮布尔斯的导师、普林斯顿大学的罗伯特·迪克打了个电话。迪克当时正在办公室里吃便餐,研究小组成员都和他坐在一起。迪克刚放下电话,他扭头对他的同事们说道:“啊哈,咱们有料啦!”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由彭济亚斯和威尔逊发现的微波辐射与绝对零度以上2.726摄氏度发出的辐射相匹配。“大爆炸余晖发出的微波辐射与你家的微波炉发出的微波一样,只是能量低得多,”史蒂芬霍金这么解释道,“不过,用它来加热比萨的话,只能加热到约零下:270摄氏度。呃,这连解冻都不行,更别提烹饪了!”

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因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证明宇宙起源于大爆炸,从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人问,那两只鸽子后来怎样了呢?鸽子有归巢的习性,所以它们又飞回霍姆德尔探测器了。没办法,就只能把它们处理了。但是,它们的鸟粪却名垂科学史,广泛流传在各种天文学著作中。这个乌龙事件应该是科学史上对鸟粪最大的一次误会。

(摘编自〔英〕马库斯·乔恩《宇宙大爆炸的余晖》,孔令稚译)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宇宙大爆炸产生的热量无处消散,至今仍然围绕在我们身边,只不过我们感觉不到。
B.老式电视切换频道时会出现画面停顿现象,这是宇宙大爆炸产生的微波辐射造成的。
C.我们难以分辨身边所有微波辐射的来源,实际上这些微波辐射都来自于宇宙大爆炸。
D.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大爆炸的余晖发出的不可见的光,温度仅为零上2.726摄氏度。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宙大爆炸发生在大约140亿年前,因此由大爆炸产生的微波也已经在宇宙中飘荡了大约140亿年。
B.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到贝尔实验室工作,是为了利用这里的微波探测器探测疑似围绕银河系的超冷氢气。
C.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进行的与宇宙大爆炸有关的研究,为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提供了契机。
D.史蒂芬·金对于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的发现持否定态度,因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本身的能量不值一提。
3.对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过程,下列语句中概括最恰切的一项是(     
A.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B.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C.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D.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4.文中用较多篇幅写到有关“两只鸽子”的事情,有哪些作用?
5.对于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完成的科学发现的意义。诺贝尔颁奖机构评价为:“使人们有可能获得很久以前宇宙诞生时所发生的宇宙过程的信息。”请结合本文内容。解释这句评价的含意。
2023-04-26更新 | 56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元明清时代瓷中青花束莲纹,是一种固定的青花纹饰,也称把束莲纹,束莲纹,是指在青花瓷器上绘制一束用缎带扎起来的莲花、莲蓬和莲叶的画面。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北宋耀州窑中,元朝普遍用于各类青花瓷。束莲纹形式有置于水波中的一束莲、交错对称的二束莲三分天下三束莲,以及散莲等多种形态。青花一束莲的高峰期是明永宣时期,作为青花瓷的一个固定纹饰,一束莲因寓意清廉、高洁成为明代青花瓷的主流纹饰,还深受欧洲人喜爱。在克拉克瓷中有相当多的一束莲远销荷兰、比利时、德国及英格兰,是当时外销青花瓷的一个重要部分。康雍乾三朝盛世以后,青花一束莲随社会经济的凋敝而日渐式微,从嘉庆朝开始,无论胎质、器型,还是画工、施釉等各道工序的品质都较差了,因而这一时期也成为青花一束莲精品和普通器的分水岭。

在器型上,青花一束莲主要以盘为主,也有盒、罐、碗、壶等生活用器。元朝中叶曾烧造过一些仿古青铜器的样式,如方口尊等,如今极为罕见,外销瓷中的青花一束莲,主要器型有大盘、广口盘、深口盘、将军大罐等观赏器,真正意义上的实用器极少。

古代瓷器的收藏与其他品种不同,它不以器型新奇为贵,因为瓷器在一千多年的传承和应用中,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如吃饭的盘碗、喝茶的杯盏、养花的花盘、写字的笔洗甚至睡觉的瓷枕等,这些圆的、方的、深的、扁的等瓷器样式,已经恰如其分地满足了人类日常生活的需要,所以,瓷器的珍贵之处在于本质,而器型已相对固定,绝少出现新奇器型。

瓷器中一束莲的纹样很多,几乎没有两件完全相同的。元明两代一般都是在盘心点绘束莲纹,外壁绘仰莲纹,清朝的一束莲纹样则出现很多变化,盘心的束莲束越来越粗、越来越密,多了几分写实,少了几分飘逸;外壁也不再绘缠枝莲纹,代之以圆点纹和枝豆纹,而且盘心和盘壁的留白面积也较元明时期大为减少,

近几年来,一束莲瓷器在拍卖市场上并不少见,市场表现同样可圈可点。随着海内外瓷器收藏家对青花束莲纹的进一步认识,青花束莲纹瓷器的价值凸显,未来市场走势同样值得期待。

(摘编自《一束莲在明清瓷器上的流变》,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花束莲纹是指绘制在青花瓷器上的一种纹饰,是用缎带扎起来的成束的莲花、莲蓬和莲叶的画面。
B.青花一束莲能成为明代青花瓷的主流纹饰,主要源于我国的莲文化,“一束莲”有清廉、高洁的寓意。
C.青花束莲纹最早出现在北宋,元代普遍使用,明永宣时期达到高峰期,清代三朝盛世后逐渐衰落。
D.青花一束莲是青花束莲纹中的一种形态,因深受欧洲人喜爱,从而成为当时外销青花瓷的重要部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一束莲”远销欧洲的事实,证明了青花一束莲在明永宣时期就已经走出国门。
B.文章从生活实用的角度,论证了瓷器的收藏不以器型新奇为贵,观赏器价值不如实用器。
C.文章通过元明与清“一束莲”的对比,突出了清朝盘心束莲束粗密和盘壁上变化的特点。
D.文章主要围绕“一束莲”论述,最后作出推断,青花束莲纹瓷器未来市场趋势可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瓷器,如果其胎质、器型的品质及画工,施釉等各道工序都无可挑剔,那就意味着能够出现精品。
B.嘉庆朝成为瓷器“青花一束莲”精品和普通器的分水岭,可能暗示着清代社会经济由此开始走下坡路。
C.瓷器能传承,应用上千年,主要是因为它满足了人类日常生活的需要,它们的样式与生活需求相匹配,但是它较少用于满足人的精神生活。
D.外销瓷器中的“青花一束莲”,主要器型是大盘、广口盘、深口盘、将军大罐等观赏器,而极少有实用器,可见当时欧洲人主要还是把中国青花瓷器当作了艺术品。
2021-02-12更新 | 3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名单学
何满子
古今中外都讲究名单学,要排出个尊卑等次来,古代叫做礼法名分,现在叫做摆平关系。排得不妥当,就要出麻烦,甚至闹乱子。所以,各种国际性的集会,以国名的首字母,ABCD来定先后,这样才能不偏不倚,大家没话说。中国则将三山五岳的英雄一律以姓氏笔画为序,免得有人叽里咕噜,彼此不开心。其奥妙都基于名单学的原理。
不少报章杂志上发表文章,却常以作者的社会地位、知名度安排其先后,放在显著位置或塞进边边角角,令人感到官场的名单学也侵入了文场。论资排辈的风习有时诚不可免,似乎也只宜偶尔为之,可权而不可经。倘一味遵循官场式的名单学,放弃编者的鉴别主张,虽然省心得多,但也不免和势利眼同调了。
社会地位从来不应作为衡文的标准,可以置之不论。以知名度来论,也很难办。以写小说知名的人未必在别种文体上是高手,如果此人偶尔也写写诗歌、小品或论文,那他由小说而得的声名就和别的文体无涉,按理是不能挪用的。小说家写的诗歌、论文,就得到诗歌、论文堆里去接受检验。有名的大评论家忽然兴致来了,也写写诗歌、小说,如以其由评论家所得的盛名凌驾于诗人、小说家之上,显然有失公允。有如以造房起屋知名的大木匠师不应盖过作细木、雕花的匠师一样。梅兰芳如到粤剧班子去也挂头牌,观众是会瞠目不解的。
再说,名作家是以某一作品或某些作品而成名,并非篇篇都是成功之作,可以压倒众芳冠冕群伦。严肃认真的作家为了珍惜自己的声誉,为了尊重读者,不太像样的东西不肯轻易示人,这样的人是有的,或很多的;但也并不见得个个如此,盛名之下不少作品其实难副者比比。更加上,报刊编者为了名人效应,而且名人拿出来的作品比较可靠也是事实,于是纷纷向为数不多的名作家索稿;有些作家疲于应付,只得草率成文,虽不一定是次货,但某些文章不如无名新人的奋力之作,也是常事。但文以人重,编者硬是将名家的任何作品都压在知名度不高或尚无声名的作家之前,文章的质量虽不能以衡器量器来测算,但亦如欧阳修所说:“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大体可以见出分晓。按名按资排列,对名作家来说是僭越,对无名作家来说是委屈。
话本《拍案惊奇》中有一篇《波斯胡指破鼍龙壳》,里面也有个属于名单学的排座次的情节。那位波斯国的巨商是以贸客的货单定席位的,以拥有奇珍异宝挟资丰厚者坐上席,“余者看货轻重,挨次坐去,不论年纪,不论尊卑”。于是那些有猫儿眼、祖母绿等珍宝的客商坐上座;小说中的主人公,携带着不自知其价值的鼍龙壳的文若虚“满面羞惭,坐了末位。”不料这回却大错特错了,直到筵散后开始发货,巨眼识宝的波斯老板一见鼍龙壳,才“满面挣得通红”,惭怅地忙向文若虚赔礼道歉,重新再摆较前更丰盛的筵席,尊文若虚为首座,连赔不是,以纠正先前排位不当的失误。
看来,这种不论大小尊卑看货排位的名单学,倒值得文场、报章杂志效法。文章的鉴别当然不像鼍龙壳那样难,必须有识宝的高手,但评价质量也必须有一定的眼力,这点眼力也是编者所应该具备的。否则,编排文章次序的编者就成了接应宾客入座的招待员了。
1.本文批判的对象是什么?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说,“按名按资排列,对名作家来说是僭越,对无名作家来说是委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五段讲述了《波斯胡指破鼍龙壳》的故事,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03-14更新 | 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