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体裁 > > 近体诗(律诗和绝句)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6 题号:1345352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注】①蛮溪;泛指岭南的溪流。②畲田:用火烧掉田地里的草木,然后耕田种植。③三更津吏报潮鸡:《舆地志》说:“移风县有鸡……每潮至则鸣,故称之‘潮鸡’。”三更潮汛到来的时候,鸡就会叫,津吏就把这消息通知旅行的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争分”写出了岭水分流的态势,“暗”字表现了桄榔椰叶的茂密。
B.颔联写诗人怕毒雾、蛇草,避沙虫、燕泥,写出了途中提心吊胆的情状。
C.颈联以五月收获稻米、三更时津吏就报潮汛到来表现了岭南人们的勤劳。
D.全诗写景抒情互相交替,显得灵活多变而不呆滞,景中寓情,情中有景。
2.请简要赏析本诗的末句“红槿花中越鸟啼”。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楼,也称望海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夕”到“灯火万家”再到“月照平沙”,体现了诗人观景的时间顺序。
B.诗题“望”字一语双关,既联系眼前所见之景,又暗含“招客”的主题。
C.诗歌颈联写景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出发,辅以贴切的比喻,甚是高妙。
D.诗人独居异乡,内心愁苦,以乐写哀,眼前美景反衬出诗人愁苦的形象。
2.这首诗题为“江楼夕望招客”,诗人为什么要邀请友人?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2020-06-13更新 | 7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史将军二首(其二)

杜牧

壮气盖燕赵,耽耽魁杰人。

弯弧五百步,长戟八十斤。

河湟非内地,安史有遗尘。

何日武台坐,兵符授虎臣?


【注】①史将军,生平不详。②古称燕赵多慷慨之士。③耽耽:形容神态威武。④河湟:现今的甘肃、青海地区。唐肃宗时,吐蕃乘安史之乱占领其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前两联塑造了史将军的形象。用“盖燕赵”衬托出史将军的豪壮之气;“耽耽魁杰人”直接写出了史将军的威武之气。
B.诗歌虚实结合,“五百步”、“八十斤”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力展示史将军的用力。
C.第三联通过对往事的感叹怀古伤今,表达了史将军渴望收复失地的心愿。
D.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史将军的豪壮气概和高超的武艺的赞扬之情,以及希望朝廷重用像史将军这样的人才,早日收复国土的爱国情怀。
2.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史将军”这个形象?请简要分析。
2020-04-21更新 | 8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明发西馆晨炊蔼冈四首(其一)

杨万里

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

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

晓行道旁杜鹃花

杨万里

泣露啼红作么生,开时偏值杜鹃声。

杜鹃口血能多少,恐是征人泪滴成。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诗运用拟人的修辞,写一路杜鹃花“不负”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
B.“锦样”即锦绣的模样,用比喻手法描绘出倒映着杜鹃花的江水的红艳。
C.“泣露啼红”描写杜鹃花带露开放的姿态,杜鹃啼鸣衬托了拂晓的宁静。
D.后诗多用口语,如“作么生”“能多少”,语言晓畅明白,情感蕴藉深沉。
2.两首诗同为描写杜鹃花,诗人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1-01-23更新 | 2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