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赠友送别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0 题号:1423314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刘禹锡侍御出刺连州【注】

【唐】殷尧藩

遐荒迢递五羊城,归兴浓消客里情。

家近似忘山路险,土甘殊觉瘴烟轻。

梅花清入罗浮梦,荔子红分广海程。

此去定知偿隐趣,石田春雨读书耕。


【注】公元805年,刘禹锡因与王叔文、柳宗元等人推行政治改革失败被贬远州(今湖南常德),公元815年受征召回京,次年再次被贬同属南方的连州(今广东连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连州路途遥远艰难开篇,以“归兴”一词点明朋友此次前往南方如同归乡,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颔联使用“山路”“瘴烟”等典型环境渲染了沿途的山高林密、人烟稀少,烘托了朋友接连被贬的苦闷。
C.颈联中写“梅花”入梦,既写出南行路上令人期待的景致,同时也以梅花清雅的形象烘托友人高洁的道德品质。
D.尾联“此去定知”是对刘禹锡到连州后的生活场景的一种想象,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开拓了诗歌的内容与意蕴。
2.送人贬谪之诗,总是承载着浓浓的情义,有的重在对朋友的不舍担忧,有的重在对朋友的宽慰勉励。本诗开宗明义打消朋友的“客里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写作意图的?
【知识点】 赠友送别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

李白

蓝岑竦天壁,突兀如鲸额。

奔蹙横澄潭,势吞落星石。

沙带秋月明,水摇寒山碧。

佳境宜缓棹,清辉能留客。

恨君阻欢游,使我自惊惕。

所期俱卜筑,结茅炼金液


[注]①卜筑:择地而居。②蓝岑:即蓝山。③结茅:筑茅屋。④金液:指长生不老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交代了风景之所在、自己的活动和酬寄的对象,流露出喜爱之情。
B.开头四句侧重写山,五六句侧重写水,描写了蓝山景致的雄奇、明丽。
C.七八句紧扣上文,言如此佳境令人缓棹慢行,如此清辉令人停驻脚步。
D.结尾写怅恨官场束缚,使自己不得欢游,希望能与友人来此隐居学道。
2.本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是借大自然的美景表达出世之情的作品,但两首诗描写景物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3-01-16更新 | 32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归中丞使新罗

皇甫冉

诏使殊方远,朝仪旧典行。

浮天无尽处,望日计前程。

暂喜孤山出,长愁积水平。

野风飘叠鼓,海雨湿危旌。

异俗知文教,通儒有令名。

还将大戴礼,方外授诸生。


【注】①大戴礼,即《大戴礼记》,是研究中国早期儒学的重要资料。②方外:国境之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交代了本诗的题材内容,“新罗”一词又带给读者有关异域的想象。
B.诗的前四句既写到出使前的朝廷威仪,也点明了未来出使旅途的漫长。
C.“暂喜”与“长愁”形成双重对比,表现了使者出行过程中的心理波动。
D.七、八句描写了海上壮阔瑰丽的景象,动静结合,有声有色,豪放飘逸。
2.最后四句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1-11-29更新 | 5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首联写送别之地,紧扣“雨”“暮”的主题。
B.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
C.诗中的雨虽是微雨却下得细密,以致船帆涨满,鸟儿飞缓。
D.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意境开阔渺远。
2.“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赏析其妙处。
2022-04-30更新 | 1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