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报告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 题号:1438579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要让制止餐饮浪费不流于一时一事的形式主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粮食的广泛共识,进而发挥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应该以一种全流程思维来检视那些已经习焉不察的习惯和做法,从而全方位改变浪费的惯性,挖掘各方潜力,堵住餐饮浪费的漏洞。

对于个人来说,即便没有感受到粮食短缺之虞,也应该认识到,节约粮食还事关保护地球环境。当我们说节约粮食的时候,节约的不仅是粮食,还有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资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节约的意识内化于心,践行在日常生活的很多细节当中,并以此为契机,养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让节约粮食与美好生活并行不悖。

(摘编自邵岭《除了餐桌减量,制止餐饮浪费更需要全流程思维》)

材料二:

根据《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除粮食外的主要农产品稳步增长,居民食品来源日趋多样化。自2013年以来,居民在其他食品方面的人均消费量已经明显超过在粮食或谷物方面的消费量,并呈现稳步增长趋势,而粮食或谷物的人均消费量继续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2018年,其他食品人均消费量比2013年增长了5.3%,而粮食和谷物人均消费量分别下降了14.5%16.3%。这表明,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正在加快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升级,粮食安全也将向确保多元化的食品安全转变。

(摘编自邵海鹏《“十六连丰”后的粮食问题:口粮绝对安全遭遇食品消费结构升级》)

材料三:

中国的粮食安全,其实主要是长远问题,而不是当前问题,换句话说,中国粮食安全当前是有保障的,但从长远来看,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中国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未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仍将继续,势必将占用一部分农田,如此,就需要我们加强耕地保护、落实好耕地占补平衡等政策,进一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来提高土地生产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二是,我们的粮食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尚不相适应。如目前我国稻谷和小麦的产量和储量不成问题,但细分类目中的优质大米和专用小麦数量存在缺口。由此反映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在粮食安全上,“量”的问题解决了,下一步要往优质化的方向发展。对此,要进一步深化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加大市场对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把优质优价落到实处。

三是,未来中国粮食供应对外依存度仍将上涨,我们要持续促进粮食尤其是饲料粮进口来源的多元化,“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进一步化解风险。或可向有粮食生产和贸易增长潜力的国家,缓慢释放中国进口增长的信号,使得潜在对象国有空间和时间对中国的需求增长作出反应,从而提高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可靠性,同时也可避免中国大量进口对国际粮食贸易造成干扰。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摘编自叶兴庆《中国粮食安全是长远问题而非当前问题》)

材料四: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由于粮食生产存在波动,粮食消费结构不停变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做到完美的供需平衡,必须借助进出口贸易来辅以调节,这促进了粮食贸易地位的显著上升。随着我国人口数量增加,粮食供求总量趋紧,结构性矛盾突出,粮食贸易总额、进口额呈现出较大的体量,出口额相对较小。2018年,我国粮食进口量11555万吨,其中,进口大豆8803万吨,占进口量的76%,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少,增产能力面临技术瓶颈,单产能力低于玉米等其他粮食作物,导致了国内大豆的供给能力止步不前,自给率仅为7.87%,消费主要依靠进口,对外依存度较高,这为保障粮食安全留下了隐患。

粮食贸易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进出口数量上,政治、经济、文化与粮食贸易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粮食是所有产业发展的根基,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操控粮食贸易来扰乱其他国家的粮食供需,从而影响到所有产业,甚至波及到其他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市场秩序。粮食安全与粮食贸易密切相关,两者互为因果、互相制约。不同的粮食贸易政策会直接影响粮食安全水平,而粮食安全水平的变化又推动了新贸易政策的革新。

(摘编自《我国口粮库存处于历史最充裕时期2020粮食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1.下列关于我国粮食问题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主要是长远问题,每个人都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B.2013年以来,我国居民粮食或谷物的人均消费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C.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我国要在保障粮食“质”的前提下追求“量”的提升。
D.目前国内大豆供给能力不足,主要由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少,增产能力面临瓶颈。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做到节约粮食,杜绝浪费,要有全流程思维,需要社会各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已由“吃得饱”升级为“吃得好”,粮食安全已转变为确保多元化的食品安全。
C.节约粮食节约的不仅是粮食,还有与之相关的各种资源,因而节约粮食能够保护地球环境。
D.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与粮食贸易政策密切相关,必须借助进出口贸易加以调节来达到供需平衡。
3.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就如何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提几点建议。
【知识点】 报告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

——透视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新趋势

国家电影局2018年12月31日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同比增长9.06%,其中国产片占比超过六成。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指出,中国电影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通过行业大洗牌淘汰无效资源、无效传播的电影生产,形成稳定有质量保障的生产体系。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指出,2018年中国电影不论是现实主义的、寓言体的、艺术探索型的,还是类型化的电影,大都加强了思想内涵的深度。“有深度的电影都取得了较好的票房成绩。《我不是药神》票房超过30亿元;表现北漂青年艰辛奋斗的《后来的我们》票房超过13亿元。”张卫说。与此相反,粗浅表达的平庸类型影片反而被观众冷落。

中国电影产业在“资本洪水”涌入之后逐渐回归理性,不再唯票房、唯明星、唯流量,而是冷静下来去思考电影的艺术特质,静下心来创作和思考。国产电影票房占到62%的市场份额,体现了国产电影近年来的进步逐步得到了国内观众的认可。

不仅在电影创作中,院线发展在2018年也呈现出理性回归态势。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影院方面,由于中西部和三、四线城市影院建设持续增长,全国影院银幕数2017年超过5万块,稳坐全球第一大市场。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单纯靠扩大“产能”带动增长的模式将逐步降低效用,随之影院投资、荧幕数量扩张也将逐步趋于理性。未来影院新一轮的经营、竞争模式必须走向服务质量、服务模式创新等竞争性增长。

猫眼研究院2018年度电影市场观察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观影人次增速放缓,但观影年龄层更加广泛,更多30岁以上观众走进电影院,为观影人次增长贡献约3.4个百分点,看电影从年轻人时尚消费行为,变成全民娱乐消费行为。消费习惯的改变,也在为未来产业发展打开新的空间。

2018年,互联网企业的深度介入成为电影产业发展的新趋势。2018年4月,阿里入股万达,在产业链上下游、制作、影院等方面进行全产业链布局,涵盖了“电影制作+电影宣发+版权授权”的产业链以及“在线售票平台+影院售票软件”的票务产业链全部业务。而在2018年3月,腾讯斥资33亿元拿下光线传媒所持新丽传媒27%的股权。两大互联网巨头在电影产业领域的博弈如火如荼,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迎来新的产业格局。

未来,中国电影市场应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好作品是电影产业发展的硬道理,要有效提升我们的原创能力,尤其在编剧这个环节要加大投入,加大资源的配置,让编剧环节成为支撑中国电影发展的核心。”饶曙光说。他认为,要通过结构性调整来推进结构性优化,不断增强中国电影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活力,提升中国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特别是用电影化的方式、高科技的方式、观众愿意接受的方式来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1月27日,有删改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2018年国产电影票房收入为609.76亿元,我国正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
B.互联网企业在电影产业领域的深度介入,迎来了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C.只要提升编剧的原创能力,中国电影市场就能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D.电影从业者必须用优秀的故事来俘获观众,才能收获电影高票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8年中国电影不论是现实主义的还是其他类型的,大都加强了思想内涵的深度。
B.2018年有深度的电影都取得了较好的票房成绩,粗俗表达的平庸影片被观众冷落。
C.全国影院银幕数2017年稳坐全球第一大市场,并随着市场的扩大而大规模增加。
D.中国电影产业不再唯票房、唯明星、唯流量,国产电影逐步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3.请根据材料概括2018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2019-07-07更新 | 5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1年中国消费者对直播电商使用数据分析

2021年中国消费者观看网络直播的频率     2021年中国消费者观看网络直播的类型分布

2016-2022年中国在线直播用户规模及预测

数据来源:艾媒数据中心

材料二:

互联网直播+作为一种新商业交流模式,成功从传统的商业交流形式的空间和时间的约束中解脱出来,税务机构也无法有效地按照原有的法律规定对其进行审核和监督。

根据调查发现,有近35%以直播为生的人员月收入大于8000元,有6.6%大于30000元,更有当红主播经常月收入达到数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然而,许多主播都没有缴个人所得税。观察数据可了解到网络直播的税收空间很大,但是与网络直播有关的税收政策建设还有待完善,并且缺乏专门的征税规定。由于网络主播的收入形式多种多样,税务机关对主播的真实收入和纳税状况不能进行及时准确了解,此外,当前的税收监管制度尚不完善,导致税收的严重流失。增强征收网络主播个人的所得税力度,有利于降低税收流失率,提高国家税收收入,对我国税法理论的深入研究与我国税法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有重要意义。

税收是我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关键手段,网络直播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当前热门职业主播的发展,许多经纪公司已经将打造网红主播作为关键业务,对月收入较高的热门主播进行征税能够体现税收的公平性,也有助于促进市场的合理竞争。

(摘编自程克华《网络直播的税收问题研究》)

材料三:

电子商务经营者,也应当履行纳税义务。这一点,早在2019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就已明确。2021年3月15日公布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则进一步明确,个人从事网络交易活动年交易额累计超过10万元的,应当依法登记并申报纳税。由此可见,从平台,到商家,再到特定的主播,都有明确的纳税义务。

不过,作为一种新的销售模式,直播带货产业链条复杂,涉及多方利益,传统的税收监管手段很难有效介入。常规的直播带货模式是品牌方与主播合作,选定一家或多家直播平台宣传售卖,直播平台提供购物链接,买家可以通过直播平台的购物车或者由直播平台跳转至第三方平台进行购买,直播平台统计销售数量和金额,按照约定的比例与主播、品牌方进行分成。不同于传统网络购物,直播带货过程中的主播身份灵活,收入多元,代言费、打赏和产品提成等都可以算作收入。其中,主播的销售业绩由平台方和品牌方实际掌握,其中一部分业务还会跳转到其他销售平台进行计算,这些数据灵活多变、易修改、难查实。

另外,如果平台方和主播是按协议约定固定分成比例,平台方往往不会关注销售的具体数额,这部分数据就更难以查实。对于个人主播来说,除非有凭发票领取报酬的实际需要,一般不会主动去代开发票缴纳税款,而业内基本没有让主播凭票领收的惯例,税务机关想介入征税过程中,往往是无从下手。如此一来,出现一些主播偷逃税款的风波,就不难理解了。

税收,对于财政收入的重要性不言而明。将直播带货纳入税收征管体系,也是国家法律政策调整的明确要求。对税务部门来说,要实现对数额庞大的个人主播进行监管,无疑是一项浩大且烦琐的工程,最直接有效的办法还是明确直播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主体责任,比如赋予它们扣缴义务人的身份,明确它们税收协助的法律义务,健全它们的涉税信息管理系统,这样,就抓住了直播带货的最内核,用大数据对涉税信息的覆盖来减少税收监管执法的中间环节,压实主播管理方的法律责任,进而实现税收的共治共建。

(摘编自蔡斐《共治共建,给直播带货纳税上发条》,人民网2021年9月29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1年中国消费者偶尔、很少观看网络直播的群体占消费群体的大多数,这体现出消费者理性的消费意识。
B.2021年中国消费者观看网络直播以购买生活类、电商类商品为主要目的,其中生活类商品更受消费者青睐。
C.2016年以来,中国在线直播用户持续增长,直播电商服务从业人数的快速增长有可能带来行业竞争的加剧。
D.中国在线直播用户增长率在经历了2017年的井喷式爆发后,整体趋于放缓,2022年仍将会延续这一趋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直播+作为一种新商业交流模式,摆脱了传统商业模式下的时空限制,这也决定了税务机构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审核监督。
B.近几年我国重视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明确从业者的纳税义务以及交税标准,为网络直播征税提供了充足的法律保障。
C.由于网络主播收入渠道多元,相关数据灵活多变、易修改、难查实,因此税务机关对其真实收入和纳税状况不能进行及时准确的了解。
D.对直播带货进行税收征管,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压实主播管理方的法律责任,最终实现直播平台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共治共建。
3.对直播带货进行征税的意义及面临的困难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2022-05-19更新 | 6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疫情影响,多国出台了不同程度和范围的农产品出口限制政策,全球粮食供应受到明显影响,国际粮食市场出现了价格波动。多个国际组织担心,这会引起“示范效应”,进而演变为全球粮食危机。

我国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国,粮食需求量大,但是稻谷、小麦、玉米这三大粮食作物的产量在常规年份还是能够达到供需平衡的,都能保持在98%以上的自给率。2020年,大米和小麦全年进口量仅占当年产量的1.8%和2.3%。所以即便是危机年份,主粮安全方面也是有所保障的,主要影响还是体现在价格波动上。在粮食供应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大豆很大程度上依靠国外进口,以及小品种粮食国内供应的丰富性不足。大豆每年达九千多万吨的进口量,占总供应量的70%;大麦目前进口占比也达到60%以上,高粱进口占比也接近60%。

衡量粮食安全的关键指标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以下简称“粮农组织”)提出的“库存消费比”,反映紧急时刻库存量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份。粮食作物生产周期长,自然风险大,生长期最短的早稻也需要约90天,所以这个指标非常重要。“粮农组织”认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所必要的起码水平是库存占消费量的17%—18%。目前,我国粮食库存持续高位运行,库存消费比远高于安全警戒线水平,谷物、小麦库存均能满足一年以上需求。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2021-5-12

材料二:

“粮农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以来,全球主要粮食人均消费量从313.76千克每年增长至2020年的352.83千克每年,约967克每人每天,远高于正常人类所需的400500克每人每天的水平,表明全球人民平均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同时结合2020年全球粮食库存消费比,预计2021年全球库存粮食仅够全球人口吃124天左右。

近年来尽管全球粮食产量不断提升,但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粮食生产全球分布不均,当前世界仍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粮食安全问题。非洲发展较为落后,许多所处非洲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深受贫困威胁,因此处于粮食危机之中。疫情之前,非洲的粮食不安状况就在恶化;而新冠肺炎疫情,无疑又让非洲雪上加霜。贫困人口通常是最容易遭受因突然的冲击而失去粮食供应的威胁的。FAO、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纷纷警示各国政府要格外关注贫困或脆弱群体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间的粮食获取能力。就这个意义上讲,疫情之下,中国粮食安全的底气正来自脱贫攻坚的显著成就。

我国要特别加强对非洲等粮食极端短缺国家的农业发展支援,帮助其加快农业发展。一方面尽国际义务,与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帮助其逐步缓解饥饿困境,实现其温饱,从而促进粮食的国际供给稳定。另一方面,与其建立良好的农业开发关系,改变目前我国粮食进口主要依靠南北美洲两个支点的局面,建立新的战略支撑点。

(摘自前瞻产业研究院《非洲是粮食危机重灾区》2021-9-24

材料三:

20189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查调研。建三江地处三江平原腹地,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把合作社进一步办好”保障粮食安全离不开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想提高农民生产积性,就要富裕农民,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黑龙江生木斯节东北水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春回忆40年来依靠种地摆脱贫困、走向小康的历程时感万千:“初田不成田,路不像路,设配套不足,种地非常苦……传统方式种地,辛劳一年赚不了多少钱。”2013年,刘春带领当地人民成立了合作社,流转土地10858亩,实行集约化生产,取消一家一户的散户经营模式,打造了佳木斯市现代农业万亩水稻科技示范园。

北大荒集团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农场——七星农场,发挥黑土带的生态优势,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多年来,农场围绕“良种、良法、良田”开展实验示范,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当地种植的寒地水稻栽培模式。2019年,七星农场全体职工克服了洪涝灾害的严重影响,粮食总产量达15亿斤,够14亿中国人一天的口粮。七星农场已成为我国粮食安全名副其实的一块“压舱石”。

(摘编自《求是》杂志2020·13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我国粮食供应情况是,主粮基本能够自给,但是大豆和部分小品种粮食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国外进口。
B.目前我国粮食库存消费比远高于“粮农组织”划定的17%-18%警戒线,这说明我国暂不易出现粮食安全问题。
C.导致非洲出现粮食危机的最主要因素,不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贫困。
D.七星农场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创新栽培模式,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疫情、恢复粮食进出口秩序,那么国际粮食价格还会因为供应链得不到保障而持续波动。
B.虽然近年来全球粮食产量不断提升,但是综合当下的不利因素看,目前全球粮食安全整体上是没有保障的。
C.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是东北地区调动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稳产高产的必然趋势。
D.为了切实全面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我国今后还将面临着优化国产粮食结构、拓展进口战略支撑的紧迫任务。
3.根据材料分析概括目前我国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优势。
2021-11-15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