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云南省弥勒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题
云南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12-18 2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纸质媒介到印刷媒介再到电子媒介,都给书法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载体、平台和空间,但同时也带来诸多限制和缺失。纸质传播保持了书法文本的唯一性、真实性和感知性,而它的缺点是传播速度慢、范围窄,再加上纸质媒介的易损性,容易造成传播的中断。历史上纸质的书法作品能流传至今者可谓凤毛麟角,大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毁坏了。留下来的,也多是临摹本或石刻本。印刷传播弥补了纸质传播的不足与局限,使书法实现了人际传播向大众传播的飞跃,但印刷媒介无限量地复制,使书法作品失去了它的唯一性和可敬畏感;印刷过程中作品图像的放大、缩小、损耗,改变了书法作品原有的真实面貌,降低了它的审美质量和观赏效果;当今出现的仿真印刷,又会造成以假乱真的现象,影响到原有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电子媒介时代,传播载体与传播形式多样化,传播质量全面提升,传播的时空障碍被清除,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实现了艺术传播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极大地缩短了艺术作品与公众之间的时空距离。这给书法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对书法传播的生态体系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使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是把用笔书写变成了键盘输入。无论是写字还是书法,无论是毛笔还是硬笔,都是手写的,书写是书法的前提和基础,但电脑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们的书写习惯,通过键盘可以直接输入和传输文字符号,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书法生存的前提和基础,极大地弱化了人们的书写能力和受众的审美能力,进而弱化了书法的艺术普及和群众基础。二是把书法创作变成了书法制作。书法作品是书法家艺术智慧的结晶,每件书法作品都具有独创性和随机性,而电子媒介技术不仅可以将原作复制,还可以任意修改、增删,甚至可把众多书法名家写的字建成字库,进行任意组合,制作出一件又一件完美的书法作品,从而造成虚假的书法作品的泛滥。三是把实物作品变成了虚拟作品。承载在纸质媒介和印刷媒介上的书法作品,是可触摸、可移动的实物形态的艺术作品,而电子媒介里的书法作品是虚拟的影像符号和电子文本,且可以随时进行文本改动。

除此以外,现代传播还给书法艺术带来许多困惑。在网络传播当中,由于信息量太大,反而给接受信息者造成了选择痛苦。一方面,网络之中缺少真正原创性和经典性的东西;另一方面,网络传播容易分散人们的注意力,引开人们的思路,导致阅览的无序性和平面化。由于网络信息缺乏深度和广度,容易产生快餐文化。如果创作的书法作品还未面世,就利用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就有可能使书法艺术成为泡沫。如今,一些书法家难耐寂寞,更缺少一种中国书法所需要的古、淡、远、寂的艺术精神,这与信息传播过快有一定关系。

(摘编自章剑华《论书法艺术的现代传播》)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临摹本或石刻本随着时间的推移保留下来,保持了纸质传播中书法文本的唯一性。
B.由于电子媒介时代传播的时空障碍被清除,艺术作品与公众之间已无时空距离。
C.键盘的广泛使用,弱化了人们的书写能力,从根本上动摇了书法生存的基础。
D.对还未面世的书法作品的广泛宣传,容易产生快餐文化,使书法艺术成为“泡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论述了书法作品三种传播媒介的优缺点,并对电子传播的缺点进行了详细论述。
B.文章围绕电子媒介给书法作品传播带来的挑战,采用并列结构从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C.文章在论证中用简洁凝练的语言从多个角度分析了现代传播给书法艺术带来的困惑。
D.文章综合运用了对比论证、分类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方式,使文章说理清晰透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印刷媒介限量复制,虽然书法作品失去了它的唯一性,但可能不会失去可敬畏感。
B.电脑网络技术对书法作品的修改、增删及组合,使书法作品失去了独创性和随机性。
C.电子媒介里的书法作品是可以随时进行改动的文本,这就决定了其没有任何价值。
D.如果网络上的书法作品能多一些原创性和经典性的东西,必将有利于书法作品的传播。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要让制止餐饮浪费不流于一时一事的形式主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粮食的广泛共识,进而发挥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应该以一种全流程思维来检视那些已经习焉不察的习惯和做法,从而全方位改变浪费的惯性,挖掘各方潜力,堵住餐饮浪费的漏洞。

对于个人来说,即便没有感受到粮食短缺之虞,也应该认识到,节约粮食还事关保护地球环境。当我们说节约粮食的时候,节约的不仅是粮食,还有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资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节约的意识内化于心,践行在日常生活的很多细节当中,并以此为契机,养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让节约粮食与美好生活并行不悖。

(摘编自邵岭《除了餐桌减量,制止餐饮浪费更需要全流程思维》)

材料二:

根据《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除粮食外的主要农产品稳步增长,居民食品来源日趋多样化。自2013年以来,居民在其他食品方面的人均消费量已经明显超过在粮食或谷物方面的消费量,并呈现稳步增长趋势,而粮食或谷物的人均消费量继续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2018年,其他食品人均消费量比2013年增长了5.3%,而粮食和谷物人均消费量分别下降了14.5%16.3%。这表明,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正在加快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升级,粮食安全也将向确保多元化的食品安全转变。

(摘编自邵海鹏《“十六连丰”后的粮食问题:口粮绝对安全遭遇食品消费结构升级》)

材料三:

中国的粮食安全,其实主要是长远问题,而不是当前问题,换句话说,中国粮食安全当前是有保障的,但从长远来看,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中国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未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仍将继续,势必将占用一部分农田,如此,就需要我们加强耕地保护、落实好耕地占补平衡等政策,进一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来提高土地生产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二是,我们的粮食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尚不相适应。如目前我国稻谷和小麦的产量和储量不成问题,但细分类目中的优质大米和专用小麦数量存在缺口。由此反映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在粮食安全上,“量”的问题解决了,下一步要往优质化的方向发展。对此,要进一步深化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加大市场对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把优质优价落到实处。

三是,未来中国粮食供应对外依存度仍将上涨,我们要持续促进粮食尤其是饲料粮进口来源的多元化,“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进一步化解风险。或可向有粮食生产和贸易增长潜力的国家,缓慢释放中国进口增长的信号,使得潜在对象国有空间和时间对中国的需求增长作出反应,从而提高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可靠性,同时也可避免中国大量进口对国际粮食贸易造成干扰。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摘编自叶兴庆《中国粮食安全是长远问题而非当前问题》)

材料四: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由于粮食生产存在波动,粮食消费结构不停变化,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做到完美的供需平衡,必须借助进出口贸易来辅以调节,这促进了粮食贸易地位的显著上升。随着我国人口数量增加,粮食供求总量趋紧,结构性矛盾突出,粮食贸易总额、进口额呈现出较大的体量,出口额相对较小。2018年,我国粮食进口量11555万吨,其中,进口大豆8803万吨,占进口量的76%,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少,增产能力面临技术瓶颈,单产能力低于玉米等其他粮食作物,导致了国内大豆的供给能力止步不前,自给率仅为7.87%,消费主要依靠进口,对外依存度较高,这为保障粮食安全留下了隐患。

粮食贸易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进出口数量上,政治、经济、文化与粮食贸易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粮食是所有产业发展的根基,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操控粮食贸易来扰乱其他国家的粮食供需,从而影响到所有产业,甚至波及到其他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市场秩序。粮食安全与粮食贸易密切相关,两者互为因果、互相制约。不同的粮食贸易政策会直接影响粮食安全水平,而粮食安全水平的变化又推动了新贸易政策的革新。

(摘编自《我国口粮库存处于历史最充裕时期2020粮食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4.下列关于我国粮食问题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主要是长远问题,每个人都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B.2013年以来,我国居民粮食或谷物的人均消费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C.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我国要在保障粮食“质”的前提下追求“量”的提升。
D.目前国内大豆供给能力不足,主要由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少,增产能力面临瓶颈。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做到节约粮食,杜绝浪费,要有全流程思维,需要社会各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已由“吃得饱”升级为“吃得好”,粮食安全已转变为确保多元化的食品安全。
C.节约粮食节约的不仅是粮食,还有与之相关的各种资源,因而节约粮食能够保护地球环境。
D.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与粮食贸易政策密切相关,必须借助进出口贸易加以调节来达到供需平衡。
6.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就如何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提几点建议。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渔

沈从文

这已是谷子上仓的时候了。

年成的丰收,把茂林家中似乎弄得格外热闹了一点。在一天夜饭桌上,坐着他四叔两口子,五叔两口子,姨婆,碧霞姑妈同小娥姑妈,以及他爹爹。他在姨婆与五婶之间坐着,穿着件紫色纺绸汗衫。中年妇人的姨婆,时时停了她的筷子为他扇背。

桌子上有一大钵鸡肉,一碗满是辣子拌着的牛肉,一碗南瓜,一碗酸粉辣子,一小碟酱油辣子,五叔正夹了一只鸡翅膀放到碟子里去。

“茂儿,今夜敢同我去守碾房罢?”“去,去,我不怕!我敢!”

他不待爹的许可就忙答应了。

爹刚放下碗,口里含着那枝“京八寸”小潮丝烟管,不说什么。

他知道碾子上的床是在碾房楼上的,在近床边还有一个小小窗口。从窗口边可以见到村子里大院坝中那株夭矫矗立的大松树尖端,又可以见到田家寨那座灰色石碉楼。看牛的小张,原是住在碾房,会做打笼装套捕捉偷鸡的黄鼠狼,又曾用大茶树为他削成过一个两头尖的线子陀螺。他刚才又还听到五叔说溪沟里有人放堰,碾坝上夜夜有鱼上罶了……所以提到碾房时,茂儿便非常高兴。

“五叔,那要什么时候才去呢?吃了饭就去罢?”

他靠着桌边站着,低着头,一面把两只黑色筷子在小红花碗里“要扬不紧”的扒饭进口里去。左手边中年妇人的姨婆,捡了一个鸡肚子朝到他碗里一掼。

“茂儿,这个好呢。”

“我不要。那是碧霞姑妈洗的,……不干净,还有——糠皮儿……”他说到糠字时,看了他爹一眼。“你也是吃饱了!不要,就送我罢。”

“真的,不要就送把你姑妈。我帮你泡汤吃。”五婶说。

茂儿把鸡肚子一扔丢到碧霞碗里去。他五婶却从他手里抢过碗去倒了大半碗鸡汤。但到后依然还是他姨婆为他把剩下的半碗饭吃完。

天上的彩霞,做出各样惊人的变化。满天通黄,像一块奇大无比的金黄锦缎;倏而又变成淡淡的银红色,稀薄到像一层蒙新娘子粉脸的面纱;倏而又成了许多碎锦似的杂色小片,随着淡宕的微风向天尽头跑去。

他们照往日样,各据着一条矮板凳,坐在院坝中说笑。

茂儿搬过自己那张小小竹椅子,紧紧的傍着五叔身边坐下。

“茂儿,来!让我帮你摩一下肚子——不然,半夜会又要嚷肚子痛。”“不,我不胀!姨婆。”

“你看你那样子。……不好好推一下,会伤食。”

“不得。(他又轻轻的挨五叔)五叔,我们去罢!不然夜了。”

不管姨婆如何说法,他总不愿离开五叔身边。到后还是五叔用“你不听姨婆话就不同你往碾房……”为条件,他才忙跑到姨婆身边去。

“您要快一点!”

院坝中坐着的人面目渐渐模糊,天空由曙光般淡白而进于黑暗。在四围如雨的虫声中,谈话的声音已抑下了许多了。

凉气逼人,微风拂面,这足证明残暑已退,秋已将来到人间了。茂儿同他五叔,慢慢的在一带长蛇般黄土田塍上走着。天空的月还很小,敌不过它身前后左右的大星星光明。田中打禾后剩下的稻草,堆成大垛大垛,如同一间一间小屋。身前后左右一片繁密而细碎的虫声,如一队音乐师奏着庄严凄清的秋夜之曲。

“五叔,路上莫有蛇罢?”“你怕,我就背你走罢。”

他又伏在他五叔背上了。然而夜枭的喊声,时时像一个人在他背后咳嗽,依然使他不安。

“五叔,我来拿麻藁。你一只手背我;一只手又要打火把,实在不大方便。”他想若是拿着火把,则可高高举着,照烛一切。

“你莫拿,快要到了!”

耳朵中已听到碾房附近那个小水车咿咿呀呀的喊叫了。

转过了一个山嘴,溪水上流一里多路的溪岸通通出现在眼前了。足以令他惊呼喝嚷的是沿溪有无数萤火般似的小火星在闪动。隐约中更闻有人相互呼唤的声音。

“咦!五叔,这是怎么?”

“嗨!今夜他们又放鱼!我还不知道。若早点,我们可以叫小张把网去整一下,也好去打点鱼做早饭菜。”

……假使能够同到他们一起去溪里打鱼,左手高高的举着通明的葵藁或旧缆子做的火把,右手拿一面小网,裤脚扎得高高到大腿上头,在浅浅齐膝令人舒适的清流中,溯着溪来回走着,溅起水点到别个人头脸上时——或是遇到一尾大鲫鱼从手下逃脱时,那种“怎么的!……你为甚那么冒失慌张呢?”“啊呀,我的天!这么大!”“要你莫慌,你偏偏不听话,看到进了网又让它跑脱了……”带有吃惊,高兴,怨同伴不经心的嚷声,真是多么热闹(多么有趣)的玩意事啊!……

茂儿想到这里,心已略略有点动了。

“那我们这时要小张转家去取网不行吗?”

“算了!网是在楼上,很难取。并且有好几处要补半天才行。”五叔说,“左右他们上头一放堰坝时,罶上也会有鱼的。我们就守着罶罢。”

关于照鱼的事,五叔似乎并不以为有什么趣味,这很令不知事的茂儿觉得稀奇。

……

一九二五年三月二十一日于窄而霉小斋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二段描写了茂林家一天吃晚饭时的情形,交代了人物,为后文叙事张本。
B.姨婆为茂儿扇背,给茂儿鸡肚子吃,给茂儿摩肚子……可见姨婆非常疼爱茂儿。
C.小说开头描写饭桌上的菜,突出了菜丰富而且品质高,这桌菜是茂林家丰收的体现。
D.小说通过描写星月、稻草、虫声,表现了茂儿的所见所闻,衬托了他宁静的心境。
8.小说中的茂儿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9.画横线的段落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嘉祐元年五月,罢知谏院范镇。先是,帝暴疾,宰相文彦博因请帝建储,帝之,会疾瘳而止。至是,镇即上疏曰:置谏官者为社稷计也谏官而不以社稷计事陛下是爱死嗜利之人臣不为也愿拔近属之尤贤者置之左右以系亿兆人心 俟有圣嗣,复遣还邸。镇前后章十九上,不报。待命百馀日,须发皆白。三年六月,以韩琦同平章事。既相,乘间进曰:皇嗣者,天下安危之所系,自昔祸乱之起,皆由策不早定。陛下何不择宗室之贤,以为宗庙、社稷计。帝曰:后宫将有就馆者,姑待之。已而又生女。四年十一月,汝南王允让卒,谥安懿,以其子宗实育宫中。韩琦怀《孔光传》以进曰:成帝无嗣,立弟之子。彼中材之主,犹能如是,况陛下乎!帝不答。至是,司马光上疏曰: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此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善者耳。帝遂曰:谁可者?琦皇恐对曰:此非臣辈所可议,当出自圣裁。帝曰:宫中尝养二子,小者甚纯,近不慧。大者可也。琦请其名,帝曰:宗实。琦等遂力赞之。宗实时居丧,乃起复知宗正寺。七年八月己卯,立宗实为皇子。八年三月辛未,帝崩。夏四月壬申朔,皇子即位,诏请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后乃御内东门小殿垂帘。帝疾甚,举措或改常度,遇宦者尤少恩,左右多不悦,乃共为谗间,两宫遂成隙。一日,韩琦奏事帘前,太后呜咽流涕,道所以。琦曰:此病故尔,疾已必不然。子疾,母可不容之乎?后意解。十二月己巳,开经筵。翰林学士刘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曰:舜至侧微,尧禅之以位,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悚然改容,太后闻之,亦大喜,两宫之疑渐释。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英宗之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置谏官者/为社稷计也/谏官而不以社稷计/事陛下是爱死/嗜利之人/臣不为也/愿拔近属之尤贤者置之左右以系/亿兆人心/
B.置谏官者/为社稷计也/谏官而不以社稷计/事陛下是爱死/嗜利之人臣不为也/愿拔近属之尤贤者置之左右/以系亿兆人心/
C.置谏官者/为社稷计也/谏官而不以社稷计事陛下/是爱死嗜利之人/臣不为也/愿拔近属之尤贤者置之左右/以系亿兆人心/
D.置谏官者/为社稷计也/谏官而不以社稷计事陛下/是爱死嗜利之人臣不为也/愿拔近属之尤贤者置之左右以系/亿兆人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在文中是答应的意思,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许君焦、瑕”的“许”字含义相同。
B.凡,文中的意思是总共,与《琵琶行并序》中“凡六百一十六言”的“凡”字含义相同。
C.具,文中的意思是全、都,与《桃花源记》中“问所从来,具答之”的“具”字含义不同。
D.少,文中的意思是略微,与《师说》中“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的“少”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建储问题上,仁宗起初一直极力回避大臣的劝谏,范镇曾多次上书建议仁宗选立宗室贤者为太子,并为此事须发全白。
B.宰辅韩琦以历史为鉴向仁宗进言指出,选立太子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他在劝诫早立太子的问题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C.英宗患病期间,由于宦官的挑拨,英宗与太后之间一度产生嫌隙,在翰林学士刘敞等人劝谏下,两宫的误会逐渐消除了。
D.司马光从国家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积极协助两代帝王,顺利地化解了帝位继承问题上所产生的危机,使国家转危为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善者耳。
(2)此病故尔,疾已必不然。子疾,母可不容之乎?
2022-12-1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弥勒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