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晋 > 李密(233-297) > 《陈情表》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4 题号:1439208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与宣穆后有中表亲,是以见景帝。命司隶举秀才,除郎中。转骠骑将军王昶从事中郎。久之,拜赵国相,迁尚书吏部郎。魏帝尝赐景帝春服,帝以赐涛。又以母老,并赐藜杖一枚。晚与尚书和逌交,又与钟会、裴秀并申款昵。以二人居势争权,涛平心处中,各得其所,而俱无恨焉。迁大将军从事中郎。钟会作乱于蜀,而文帝将西征时魏氏诸王公并在邺帝谓涛曰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以本官行军司马给亲兵五百人镇邺。泰始初,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出为冀州刺史,加宁远将军。冀州俗薄,无相推毂。涛甄拔隐屈,搜访贤才,旌命三十余人,皆显名当时。人怀慕尚,风俗颇革。转北中郎将,督邺城守事。入为侍中,迁尚书。以母老辞职,诏曰:“君虽乃心在于色养,然职有上下,旦夕不废医药,且当割情,以隆在公。”涛心求退,表疏数十上,久乃见听。除议郎,帝以涛清俭无以供养,特给日契,加赐床帐菌褥。礼秩崇重,时莫为比。后除太常卿,以疾不就。涛年逾耳顺,归乡里。会遭母丧,居丧过礼,负土成坟,手植松柏。诏曰:吾所共致化者,官人之职是也。方今风欲陵迟,人心进动,宜崇明好恶,镇以退让。山太常虽尚居丧,情在难夺,方今务殷,何得遂其志邪!其以涛为吏部尚书。涛辞以丧病,章表恳切。会元皇后崩,遂扶舆还洛。逼迫诏命,自力就职。前后选举,周遍内外,而并得其才。

(摘自《晋书·山涛传》)

【乙】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县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摘自《陈情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文帝将西征/时魏氏诸王公并在邺/帝谓涛曰/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以本官行军司马/给亲兵五百人/镇邺
B.而文帝将西征时/魏氏诸王公并在邺/帝谓涛曰/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以本官行军司马/给亲兵五百人/镇邺
C.而文帝将西征/时魏氏诸王公并在邺/帝谓涛曰/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以本官行军司马/给亲兵五百人/镇邺
D.而文帝将西征时/魏氏诸王公并在邺/帝谓涛日/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以本官行军司马/给亲兵五百人/镇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事中郎”是郎官的一种,即省中之郎,为帝王近侍官,此处指将帅之幕僚。
B.“毂”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借指车轮或车。推毂,就是推车,在此指推举人才。
C.“耳顺”是六十岁的代称,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也称“杖乡”。
D.“东宫”是太子所居之宫,借指太子,与之相对的“西宫”则是皇后所居之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涛善交往,深得左右信任。晚年与和道交往,又和钟会、裴秀诚恳亲密相待,这两人都位高争权,山涛能够平心处中,使两人不感到遗憾。
B.山涛治理有方,注重提拔人才。冀州风俗鄙薄,经其努力,这里才崇尚贤能,风俗得以改变;先后选用官吏,遍及朝廷内外,都是有才之人。
C.山涛深得器重,常常受到赏赐。景帝将春服转赐给他,又怜其母年迈,赐藜杖一把,后因他清廉俭朴,又特赐给他每天供给凭证以及床帐席褥。
D.朝廷对李密优礼有加。李密多次被朝廷征召,而他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而处于两难境地,委婉地表达了忠孝两难的矛盾与痛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遭母丧,居丧过礼,负土成坟,手植松柏。
(2)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报养刘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情,谨拜以闻。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乙)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追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疱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婵也,乳二世,先妣之甚厚。室西连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泣;娘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拔擢”意为提拔、擢升,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还有“迁”,“左迁”指降职贬官。
B.“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提出异议的一种文体,《出师表》即诸葛亮写给刘禅的建议。
C.“先妣”指已故的母亲,成语“如丧考妣”中的“考妣”意思为已经去世了的父亲和母亲。
D.“宣德”是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年号,“元丰七年”“乾隆三十九年”等均使用年号纪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但刘日薄西山             指叩门扉曰
B.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室西连中闺
C.报养刘日短也             臣不胜犬马怖惧
D.客逾疱                    呱呱
3.下列对两篇选文相关内容的概括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陈述作者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折中办法,即先尽孝道、后报国恩,以期说动晋武帝。
B.乙文叙写庭院的两次变迁,从篱笆到院墙,家中凌乱不堪,每况愈下,由此写出了大家庭的分崩离析。
C.两篇选文都体现了作者对亲人、家庭的重视,甲文呈现了至深孝道,乙文则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情怀念。
D.两篇选文都能体现事、情、理结合的特点,甲文表达“愿乞终养”的诉求,乙文传达世事变迁的感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2)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2023-06-30更新 | 24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臣孝廉,后刺史臣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材料二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改醮(jiáo):改嫁。②烝(zhēng)烝:淳厚的释子。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⑤虫沙: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举,在这里指察举制,它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确立于汉武帝时间。
B.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能秀异之士,汉晋南北朝,秀才变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
C.县,古代一级行政单位,原与悬为同一字,春秋时楚国最先设县,并在全国推行县制。
D.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古礼制,父母死后服丧三年,期满除服。阕,指终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曾在蜀汉任职。多次出使吴国,受到吴人称赞。后,晋武帝召他做官,他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辞不就任。
B.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停止征召。李密守丧期满后,晋武帝恢复了他太子洗马的职位。
C.李密认为安乐公与齐桓公的遭遇非常相似,两人都因为任用人才得当而使国家兴盛,后来又都因用人不当而遭遇不幸。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表达自己的不满。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了李密的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5.依据材料简要概括李密的性格特点。
2022-08-03更新 | 50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病日       笃:病重
B.奉圣朝        逮:逮捕
C.臣洗马        除:授予官职
D.夙疾病        婴:缠绕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形影        无物以
B.急星火        冰,水为之,而寒
C.臣进退        秦无亡矢遗镞
D.臣险衅        为流觞曲水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B.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诏书特下,拜臣郎中D.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朝廷催促非常急迫,但李密仍以亲情为由坚持不就,“欲苟顺私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这一做法的坚持。
B.李密反复陈述不能应诏是因为祖母染病,而且他感到了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C.李密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母亲被迫改嫁,李密是被祖母带大的。
D.李密小时候常生病,九岁的时候差点不行了,以后一直孤苦零丁,过着少有兄弟的生活。
5.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021-01-27更新 | 1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