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8 题号:1452116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棘,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楚王患之,欲往恐见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睢曰:“秦,虎狼也,有并诸侯之心,不可信也!”怀王之子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秦王令一将军诈为王,伏兵武关,楚王至则闭关劫之,与俱西至咸阳,朝章台,如籓臣礼,要以割巫、黔中。楚王欲盟,秦王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因不复许,秦人留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欲立王子之在国者。昭睢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湣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楚人立之。

十八年,楚怀王亡归。秦人觉之,遮楚道,怀王从间道走赵。赵主父在代,赵人不敢受。怀王将走魏,秦人追及之,以归。十九年,楚怀王发病,于秦,秦人归其丧。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

臣光曰: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呜呼,楚之君诚得其道,臣诚得其人,秦虽强,乌得陵之哉!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
B.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
C.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
D.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质,诸侯送其子弟到中央朝廷或其他诸侯那作抵押的人质。
B.郡,古代行政区域。秦统一时设郡县制,长官由地方推举产生。
C.庶子,一般用来称妾生之子,其地位要低于嫡子。
D.薨,古代诸侯或大官死亡称为“薨”,皇帝死亡称为“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项是(     
A.秦王派人送信给楚怀王,说秦国攻打楚国是因为楚太子凌辱杀害了他的重臣,又不辞而别,实在气愤难忍,所以才派兵攻打,希望重新结盟。
B.面对秦国重新结盟的请求,昭睢认为秦国不可以相信,不能去,而楚怀王的儿子子兰却劝楚怀王去赴约,楚怀王于是前往秦国,最终死在秦国。
C.面对楚国迎太子回国即位的请求,齐湣王想要扣留楚太子要求楚国割让淮河以北的土地,但遭到了丞相的反对,齐湣王最后听取了丞相的意见。
D.楚怀王从秦国逃跑,结果被秦国人发现,秦王派人封锁了通往楚国的道路,楚怀王只好逃到赵国,但赵国人不敢接纳他,后来被秦国人追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
(2)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①,怀英遇“坎” ②,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③,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④,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⑤,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⑥,斩安国于市。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司农寺主簿,知滁州。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辛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注]①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②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③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④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犀牛一类的野兽。⑤缘:因为。归朝:归顺南宋朝廷。⑥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这里指朝廷。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蔡伯坚   师:以……为师
B.时虞允文   当:主持,管理
C.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丐:给予,给
D.弃疾间与之   游:游玩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
B.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
C.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
D.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二十岁拟字,女子不可拟字。名、字和号一般意义上存在一定联系。
B.迁:升职或调动官职;出:指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
C.提点刑狱:宋代特有官职名称,主要掌管刑狱之事,对本路的各级官员实施监察。
D.绍兴:南宋皇帝赵构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主完颜亮死后,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辛弃劝告时任掌书记的耿京赶紧做决断归顺南宋。
B.绍兴三十二年,辛弃疾在耿京的授意下奉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慰问军队,召见了他,嘉奖了他。并授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的官职。
C.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刚强而直露,却不被采纳。
D.辛弃疾在担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得到留守叶衡的赏识,叶衡入朝为相,竭力推荐胸有大志,谋略过人他。辛弃疾因此得到皇帝召见。
5.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2)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2021-11-12更新 | 4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课外文言文

鲍竹溪先生传

袁枚

乾隆乙未,余过真州,同年沈椒园廉使以所撰《同老会序》示余。同老者,六老人同庚,为会以聊昆季之欢也。会主为鲍竹溪先生,余心钦迟①之,未由修士相见礼。今岁乙卯矣,余小住邗江,先生之子志道以先生《行状》乞传。余不禁谡然敛袂而起,曰:“有是哉!二十年前思见之人,不可得见;今因交其子得见其事状②,是不见先生,犹见先生也。奋吾笔以永其人,旧史官③其奚辞?”

先生讳宜瑗,号景玉,一字竹溪,新安棠樾村人。世为望族,幼习《四字书》,听人讲解,憬然夙悟。侍母疾,穷昼夜不出。塾师疑其惮于勤,诇知④其故,乃异目视之。亡何,生母不禄⑤,太公与继妣在堂,家贫甚。先生出贾于外,岁终必冲风雪归,具甘旨⑥为堂上欢。晚年,子志道善经纪,家业渐裕,先生益得行其志。凡有裨于乡党戚里者,赴之若嗜欲之切于身。先是,宋元鼎革间,族祖宗岩、寿孙路遇贼劫,父子争死,贼义而两释之。又有名邦灿者,亦以孝称。村故有二坊:曰慈孝,曰孝子。岁久倾夷,先生葺治如初。里中大母堨⑦,畜水溉田,亦渐淤圮,先生并无升种在焉,而亦为之疏滞、宣流,岁以大稔。常曰:“为善最乐,安得仿古人置书院以育人才,置义田以瞻宗族乎?”

先生卒时年六十五。恭人郑氏未笄⑧来归,值先生未得志时,拔钗市谷,勤针黻以养尊章⑨,安行仁义。送子读书,必以一师,曰:“吾欲其教之专也。”先生子二,女一,以子志道贵,与恭人同受诰赠如其官。论者谓志道才流经通,为上游所器重,故能恢宏其声光,而不知皆先生之积善贻谋有以基之也。闻志道业已饶益,而先生俭约如初,犹时时以训词相勖毖。可谓大行不加之君子矣。

(有删节)

注:①钦迟:敬仰。 ②事状:事略。 ③旧史官:作者的谦称。④诇知:探察,了解。⑤不禄:去世。⑥甘旨:美好的食物。⑦堨(è):拦水的土堰。⑧未笄:未满十五岁。⑨尊章:对公婆的敬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塾师疑其于勤          惮:敬畏
B.凡有于乡党戚里者   裨:益处
C.岁以大                    稔:成熟
D.先生出于外             贾:经商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鲍竹溪怀有敬仰之情,多年前想见鲍竹溪却没有能够见到,现在鲍竹溪儿子来请他给父亲作传,作者感到很惊讶。
B.鲍竹溪自幼聪慧,听人讲解书本知识,很快就能领悟。因勤于读书而日夜闭门不出,老师了解情况后对他另眼相看。
C.鲍竹溪生母去世后,家中非常贫困。于是,他就到外地做生意,但每到年终总要回家,置办美味的食物,让长辈高兴。
D.鲍竹溪的妻子变卖自己的首饰买粮食,靠做针线活挣钱奉养公婆,她勤劳贤惠,有仁义之心,并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奋吾笔以永其人,旧史官其奚辞?
(2)闻志道业已饶益,而先生俭约如初,犹时时以训词相勖毖。
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鲍竹溪先生品格上的特点。
2017-05-14更新 | 1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河东教练使。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庄宗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契丹至新乐,晋人皆恐,欲解围去,庄宗未决,崇韬曰:“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拜崇韬兵部尚书、枢密使。

庄宗朝城,段凝军临河。闻梁方召诸镇兵欲大举,唐诸将皆忧惑。庄宗患之,以问诸将,诸将皆曰:“唐得郓州,隔河难守,不若弃郓梁,而西取卫州、黎阳,河为界,与梁约罢兵,毋相攻,庶几以为后图。”庄宗不悦,召崇韬问计,崇韬曰:“陛下兴兵仗义,十余年矣。况今大号已建,自河以北,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今得一郓州,不能守而弃之,虽欲指河为界,谁陛下守之?且魏博五州,秋稼不,竭民而敛,不支数月,此岂按兵持久之时乎?愿陛下分兵守魏,固杨刘,而自郓长驱捣其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庄宗大喜曰:“此大丈夫之事也!”因问司天,司天言:“岁不利用兵。”崇韬曰:“古者命将,凿凶门而出。况成算已决,区区常谈,岂足信也!”庄宗即日下令军中,夜渡杨刘,从郓州入袭汴,八日而灭梁。

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今籓镇诸侯,多梁旧将,皆主上斩袪射钩之人也。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佐赏给。

同光三年夏,大水害民田,民多流死。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宦官曰:“郭崇韬眉头不伸,常为租庸惜财用,陛下虽欲有作,其可得乎?”庄宗乃使人问崇韬曰:“昔吾梁对垒于河上,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劳。今居深宫,荫广厦,不胜其热,何也?”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常如河上,则可使繁暑变清凉。”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

唐军征蜀,崇韬招讨使,所过迎降。宦官向延嗣,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刘皇后教彦珪矫诏魏王杀之。有子五人,其二从死于蜀,余皆杀。

(《新五代史·郭崇韬》有删改)


[注]:①斩袪射钩:袪,袂;钩,衣带之钩。意谓旧怨。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自退怯       遽:匆忙
B.庄宗朝城       军:驻扎
C.秋稼不       稔:庄稼成熟
D.则可使繁暑变清凉       坐:坐等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若弃郓梁/昔吾梁对垒于河上B.谁陛下守之/崇韬招讨使
C.河为界/佐赏给D.以材干称/余皆
3.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几以为后图
等以后有了贤才再谋划
B.古者命将,凿凶门而出
古时候任命将领,敢于凿开凶门而出。
C.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
况且收藏在自己家里,跟公家的仓库有什么不同?
D.诬其有异志
诬蔑郭崇韬有反叛之心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崇韬善于分析问题,能够预见敌方军事行动的真实意图,帮助庄宗确定正确策略。
B.一向清廉的郭崇韬开始接受四方贿赂是为了能够把收藏的全部东西给皇帝用来赏赐。
C.郭崇韬劝谏君王不忘创业时本色的见解,不仅在当时,即使在今天也很有借鉴意义。
D.郭崇韬由于坚持正确意见,被宦官嫉恨,遭受谗言攻击,最终被魏王杀害。
5.郑云龄在《五代史·绪言》点评道:“崇韬以佐命之臣,功居第一,虽其行或有未善,而其所以为国则忠也。”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郭崇韬“忠”的具体表现。
2022-02-11更新 | 1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