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王昌龄(690-75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7 题号:14592460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各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醉别叙事,江楼点出地点,橘柚香写景并点明时令,描绘了送别的环境,含蓄地写出了与友人分别的心情。
B.潇潇的江风、凄迷的雨、冰凉的船,这些意象是冷色调的,烘托出作者内心无尽的凄凉和思念。
C.三、四句“忆”字引发往事联想,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
D.末句以凄清的环境烘托愁苦心情,与古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在表达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有人说本诗的诗眼是“凉”字,请简析其妙处。
3.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结合本诗三、四两句具体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黄沙”句通过写将士们穿上金甲迎黄沙历百战,突出了边地之荒凉,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
B.“不破楼兰”句与前一句形成鲜明对照,直接抒发了戍边将士以身许国、誓死保卫的豪情壮志。
C.“碛里”“月中”,说明征人的行军场景还包括荒漠上、月夜中,从而加重了对画面背景的烘染。
D.诗人用“一时回首”看的动作细节,虚写笛声的哀怨、凄切,实写广大征人的心理感受,寓情其中。
2.两首诗都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请分析两首诗一、二句在写景抒情上有何异同。
2020-02-16更新 | 9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第一句写景,“日色昏”写部队在傍晚太阳落山时出征,渲染场面。
B.“红旗半卷出辕门”这一句写战士们接到战报后半卷着红旗,向前挺进。
C.在中途,捷报传来,前锋部队已经在夜战中大获全胜,连敌酋也被生擒。
D.战争的进展速度很快,有点出人意料,但思考之下又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2.诗歌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前线的战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2-01-03更新 | 11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以下对这两首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边塞诗B.古体诗C.七绝D.每首诗都有三个韵脚
2.以下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其一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
B.其一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C.其五“日色昏”指天色已晚,它作为一种背景出现,交代了战争的具体时间。
D.其五“红旗半卷”通过明丽的色彩展现了战士强劲凌厉、奋勇挺进的画面。
3.作者在表达征人情感及描写战争方面都善用曲笔,请结合两首诗的划线句具体分析。
2022-05-03更新 | 4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