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荀子(前313-前238) > 《荀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4 题号:1460326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木绳则直                           受:经。
B.顺风而呼,声非加            疾:迅速。
C.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借助,利用。
D.而神明自得,圣心            备:具备,完备。
2.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名况,春秋时期思想家,时人尊称为荀卿,《荀子》是其代表作,现存32篇。
B.跬步,半步,古时称人行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故半步叫“跬”。
C.“驽马十驾”的“驾”是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十驾”在文中比喻很远的路程。
D.“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在本文中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学生必能胜过老师的道理,以及学习的重要性。
B.“学不可以已”起统领全篇的作用,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C.“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这些比喻都用来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
D.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时,从正面和反面设喻对照,说明“积”与“不积”效果完全不同。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

《荀子》

君子日: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稿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跤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直                                     中:合乎
B.金砺则利                                 就:靠近
C.则明而行无过矣                       知:智慧
D.舟楫者,非能水也                    假:假如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青,取之                       州司临门,急星火
B.故木受绳                         于其身也,耻师焉
C.无成江海                            勇气闻于诸侯
D.蟹六跪二鳖                       侣鱼虾友麋鹿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提出观点,然后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几个方面加以论述,论证严密,说理透彻。
B.运用比喻进行说理,是《荀子》一书的突出特点,节选的文章使用了许多比喻,寓议于喻,形象生动。
C.作者以“登高而招”“顺风而呼”两个比喻说明君子应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依靠别人取得成功。
D.文章在论述学习衢要积累和专心的道理时,将几组正反相对的情况放在起,对比鲜明,增强了说服力。
4.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020-10-17更新 | 17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勤笃。义阳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好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犬亦饥虚,起行盗食,呼之不至,哀声动邻,犹不废业,卒成学士,官至镇南录事参军,为孝元所礼。此乃不可为之事,亦是勤学之一人。东莞臧逢世,年二十余,欲读班固《汉书》,苦假借不久,乃就姊夫刘缓乞丐客刺书翰纸末,手写一本,军府服其志尚,卒以《汉书》闻。

齐有宦者内参田鹏鸾,本蛮人也。年十四五,便知好学,怀袖握书,晓夕讽诵。所居卑末,使役苦辛,时伺闲隙,周章询请。每至文林馆,气喘汗流,问书之外,不他语。及睹古人节义之事,未尝不感激沉吟久之。后被赏遇,赐名敬宣,位至侍中开府。后主之奔青州,遣其西出,参伺动静,为周军所获。问齐主何在,绐云:“已去,计当出境。”疑其不信,殴捶服之,每折一支,辞色愈厉,竟断四体而卒。蛮夷童丱,犹能以学成忠,齐之将相,比敬宣之奴不若也。

夫文字者,坟籍根本。世之学徒,多不晓字,读《五经》者是徐邈而非许慎习赋诵者信褚诠而忽吕忱,明《史记》者,专徐、邹而废篆籀,学《汉书》者,悦应、苏而略《苍》、《雅》。不知书音是其枝叶,小学乃其宗系。

(节选自《颜氏家训》)

材料二: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节选自《劝学》)

注释:①客刺:名帖,相当于今天的名片,不过纸幅宽大。②童丱:指童子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读《五经》者A是徐邈B而非C许慎D习赋诵者E信F褚诠G而忽吕忱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借,与《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借”意思相同。
B.暇,空闲,与《聊斋志异•狼》“目似瞑,意暇甚”中的“暇”意思不同
C.《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D.小学,经学学科,与《师说》中“小学而大遗”的“小学”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氏家训》中列举勤学的范例,朱詹、臧逢世经过不懈努力都大有作为。
B.《颜氏家训》与《劝学》都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但前者更注重树立“勤笃”典范。
C.《劝学》提出了“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这和荀子的“性善论”哲学思想密切相关。
D.《劝学》强调空想不如学习,这和孔子的“思而不学则殆”有异曲同工之妙。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主之奔青州,遣其西出,参伺动静,为周军所获。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请结合材料一简述学习的作用和意义。
2023-12-30更新 | 9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学不倦,所以治己也;教不厌,所以治人也。夫茧,舍而不治,则腐蠹而弃;使女工缫之,以为美锦,大君服而朝之。身者,茧也,舍而不治,则知行腐蠹。使贤者教之,以为世士,则天下诸侯莫敢不敬。是故子路,卞之野人;子贡,卫之贾人;颜涿聚,盗也;颛孙师,驵也。孔子教之,皆为显士。夫学譬之犹砺也,昆吾之金,而铢父之锡,使干越之工铸之以为剑,而弗加砥砺,则以刺不入,以击不断。磨之以砻砺,加之以黄砥,则其刺也无前,其击也无下。自是观之,砺之与弗砺其相去远矣。今人皆知砺其剑,而弗知砺其身。夫学,身之砺砥也。

(节选自尸子《劝学》)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以致甘软,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历兹以往,百行皆然。纵不能淳,去泰去甚。学之所知苑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军国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节选自颜之推《勉学》)


注:①驵(zǎng):马贩子。②泰:甚“去泰”意思是去掉过于严重的毛病。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
B.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
C.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
D.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君,古时常作为天子、国君的别称,也用作对尊长的敬称,此处指前者。
B.贾人,指商人,也指古时官府掌管采购物品的人员,文中“贾人”指后者。
C.社稷,“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社稷”合用常常用来代指国家。
D.经纶,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和编丝成绳的统称,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手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尸子《劝学》列举子路、子贡、颜涿聚、颛孙师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孔子的贤能。
B.从颜之推提到的“未知养亲者”等情形可知,学习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C.荀子《劝学》和尸子《劝学》都运用了比喻论证,使论证形象生动,浅显易懂。
D.尸子和颜之推都写到了学习者在学习后所产生的变化,并以此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
(2)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
5.三段文字都论述了学习的作用,请分别加以概括。
2022-02-11更新 | 4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