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房玄龄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2 题号:1462804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涛早孤,居贫,少有器量,介然不群。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涛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功曹。举孝廉,州辟部河南从事。举秀才,除郎中。久之,拜赵国相,迁尚书吏部郎。与钟会、裴秀并申款昵。以二人居势争权,涛平心处中,各得其所,而俱无恨焉。后钟会作乱于蜀,而文帝将西征。时魏氏诸王公并在邺,帝谓涛曰:“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给亲兵五百人,镇邺。及羊祜执政,时人欲危裴秀,涛正色保持之。由是失权臣意,出为冀州刺史。冀州俗薄,无相推毂涛甄拔隐屈,搜访贤才,旌命三十余人,皆显名当时。人怀慕尚,风俗颇革。入为侍中,迁尚书。涛以母老辞职,表疏数十上,久乃见听。后除太常卿,以疾不就。会遭母丧,归乡里。涛年逾耳顺,居丧过礼,负土成坟,手植松柏。

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而涛行之自若,一年之后众情乃寝。吴平之后,帝诏天下罢军役,示海内大安,州郡悉去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涛与卢钦论用兵之本,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其论甚精。于时咸以涛不学孙、吴,而暗与之合。帝称之曰:“天下名言也。”而不启用。及永宁之后,屡有变难,寇贼猋起,郡国皆以无备不能制,天下遂以大乱,如涛言焉。

初,涛布衣家贫,及居荣贵,贞慎俭约,虽爵同千乘,而无嫔媵。陈郡袁毅尝为鬲令,贪浊而赂遗公卿,以求虚誉,亦遗涛丝百斤,涛不欲异于时,受而藏于阁上。后毅事露,凡所以赂,皆见推检。涛乃取丝付吏,积年尘埃,印封如初,得不坐。

太康四年薨,时年七十九。诏赐衣服钱器等,以供丧事,策赠司徒,祭以太牢。谥曰康。

(节选自《晋书·山涛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
B.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
C.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
D.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
2.下列关于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在汉代是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
B.推毂,推车前进,是古代帝王任命将帅时的隆重礼遇。文中指互相推诿。
C.耳顺,对六十岁的代称,同时六十岁还可以称为“花甲”“杖乡”“耆”等。
D.千乘,四马一车为一乘,战国时诸侯国小者为千乘,大者为“万乘”。
3.下列关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涛管理冀州,举贤任能。山涛担任冀州刺史,当地风俗鄙薄,山涛通过任用贤才,使得当地风俗得以改变,百姓们也因此仰慕推崇山涛。
B.山涛为人公正,不偏不倚。钟会作乱时,山涛受文帝之托,带领五百亲兵镇守邺城;裴秀被人陷害,山涛正色维护裴秀,却因此被贬出京城。
C.山涛明晓兵法,观点精湛。武帝下诏罢除兵役、废除州郡武备,山涛认为此举不可,他的论点十分精湛,但武帝虽然欣赏其言论却没有采用。
D.山涛孝顺母亲,亲力亲为。最初以母亲年老为由辞职,上疏几十次才如愿;后因为母亲生病拒绝担任太常卿;母亲去世后回乡亲自办理丧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涛甄拔隐屈,搜访贤才,旌命三十余人,皆显名当时。
(2)寇贼猋起,郡国皆以无备不能制,天下遂以大乱,如涛言焉。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遂为郎。累迁尚书左丞、廷尉。时众官渐多,而迁徙每速,彪之上议曰:为政之道,以得贤为急,非谓雍容廊庙,标的而已。固将莅任赞时,职思其忧也。得贤之道,在于莅任。莅任之道,在于能久。久于其道,天下化成。是以三载考绩,三考黜陟,不收一切之功,不采速成之誉。故勋格辰极,道融四海,风流遐邈,声冠百代。凡庸之族众,贤能之才寡,才寡于世而官多于朝,焉得不贤鄙共贯,清浊同官。官众则阙多,阙多则迁速,前后去来,更相代补,非为故然,理固然耳。所以职事未修,朝风未澄者也。职事之修,在于省官。朝风之澄,在于并职。官省则选清而得久,职并则吏简而俗静。选清则胜人久于其事,事久则中才犹足有成。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复转尚书仆射。时豫州刺史谢奕卒,简文遽使彪之举可以代奕者。对曰“当今时贤,备简高监”简文曰“人有举桓云者,君谓如何”彪之曰“云不必非才,然温居上流,割天下之半。其弟复处西藩,兵权尽出一门,亦非深根固蒂之宜也。人才非可豫量,但当令不与殿下作异者耳。”简文颔曰:“君言是也”后以彪之为会稽内史。居郡八年,豪右敛迹,亡户归者三万余口。寻迁尚书令,与安共掌朝政。上疏乞骸骨,诏不许。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
B.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
C.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
D.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黜陟,黜:降职或罢免;陟:晋升、进用。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B.辰极,北斗,北斗星的位置近于天的中心。古以此星为最尊贵的星,比喻地位非常尊贵。
C.省官,“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指裁减冗官,以提高群臣工作效率。
D.豪右,指具有杰出才能的人。汉以“右”为上,故称“豪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彪之为人刚正不阿,不计较职位的高低,不以超格提拔为愿望,他坚持在合宜的时世任职。
B.王彪之认为选拔贤才为当务之急,他建议对官员进行考绩,裁减冗官,完善授官制度,澄清朝廷风气。
C.王彪之屡作建言,意见中肯。在瘟疫之年,建议朝臣家中有三人以上染病后,即使本人无病,也要百日告假在家,不入殿上朝。
D.王彪之未举荐桓云,并非其无才,只因考虑到兵权尽为一门所掌,不利于巩固朝廷的政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政之道,以得贤为急,非谓雍容廊庙,标的而已。
(2)人才非可豫量,但当令不与殿下作异者耳。
2020-04-03更新 | 8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苻坚,字永固,雄之子也。祖洪,从石季龙徙邺,家于永贵里。年七岁聪敏好施举止不逾规矩每待洪侧辄量洪举措取与不失机候公岁请师就家学洪曰汝戎狄异类世知饮酒今乃求学邪欣而许之。性至孝,博学多才艺,有经济大志,要结英豪,以图纬世之宜。太原薛赞、略阳权翼见而惊曰:“非常人也!”及苻生嗣伪位,赞、翼说坚曰:“今主上昏虐,天下离心。有德者昌,无德受殃,天之道也。神器业重,不可令他人取之,愿君王行汤、武之事,以顺天人之心。”坚深然之,纳为谋主。生既残虐无度,臣僚亟以为言。坚遂弑生,以位让其兄法。法自以庶孽,不敢当。坚及母并虑众心未服,难居大位,群僚固请,乃从之。以升平元年僭称大秦天王,诛生幸臣二十余人,赦其境内,改元曰永兴。初,坚母以法长而贤,又得众心,惧终为变,至此,遣杀之。坚性仁友,与法决于东堂,恸哭呕血,赠以本官。于是修废职,继绝世,礼神祇,课农桑,立学校,其高年不自存者,赐谷帛有差,其殊才异行者,令在所以闻。其将张平以并州叛,坚率众讨之,以其建节将军邓羌为前锋,率骑五千据汾上。坚至铜壁,平尽众拒战,为羌所败,平惧,乃降于坚。坚赦其罪,署为右将军,徒其所部三千余户于长安。坚自临晋登龙门,顾谓其群臣曰:“美哉山河之固!娄敬有言,‘关中四塞之国’,真不虚也。”权翼、薛赞对曰:“吴起有言:‘在德不在险。’深愿陛下追踪唐虞,怀远以德,山河之固不足恃也。”坚大悦。是秋,大旱,坚减膳撤悬,金玉绮绣皆散之戎士,后宫悉去罗纨,衣不曳地。开山泽之利,公私共之,偃甲息兵,与境内休息。

(节选自《晋书·苻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年七岁/聪敏好施/举止不逾规矩/每侍洪侧/辄量洪举措/取与不失机候/八岁请师/就家学/洪曰/汝戎狄/异类世知饮酒/今乃求学邪/
B.年七岁/聪敏好施/举止不逾规矩/每侍洪侧/辄量洪/举措取与不失机候/八岁请师/就家学/洪曰/汝戎狄异类/世知饮酒/今乃求学邪/
C.年七岁/聪敏好施/举止不逾规矩/每侍洪侧/辄量洪举措/取与不失机候/八岁/请师就家学/洪曰/汝戎狄异类/世知饮酒/今乃求学邪/
D.年七岁/聪敏好施/举止不逾规矩/每侍洪侧/辄量洪/举措取与不失机候/八岁/请师就家学/洪曰/汝戎狄异类/世知饮酒/今乃求学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济即“经世济民”,意思是使社会繁荣,百姓安居,是古代贤士的立世准则。
B.庶孽即妃妾所生之子,就如同树有孳生,与嫡子相对,在家族中一般地位较低。
C.关中是古时地域名称,历史上所指范围大小并不相同,但大体上是指中原地区。
D.唐虞是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普遍认为这一时期为太平盛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苻坚胸怀大志,善于听取建议。他结交天下英豪,为将来治理国家做好准备;薛赞、权翼二人认为他应效仿汤、武,尽心辅佐主上,得到他的采纳。
B.苻坚生性仁友,治国颇有方略。兄长苻法被杀,他与之诀别时,痛哭以至呕血;他采取健全官制,鼓励发展农业,设立学校等一系列措施治理国家。
C.苻坚率军亲征,平叛恩威并施。部下张平在并州叛乱,他亲自带兵征讨;张平战败后向他投降,他不仅赦免了张平的罪行,还让其代理右将军之职。
D.苻坚节约用度,关心百姓疾苦。大旱之年,他减看停乐,分赐金玉绸缎,在后宫提倡简朴之风;公私共享自然物产,停止战争,让百姓休养生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既残虐无度,臣僚亟以为言,坚遂弑生,以位让其兄法。
(2)其高年不自存者,赐谷帛有差,其殊才异行者,令在所以闻。
2020-04-09更新 | 7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初袭祖爵,后参东海王越军事。时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进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义。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士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

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导劝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时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导为政务在清静,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宁邦。于是尤见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倾心,号为“仲父”。帝尝从容谓导曰:“卿,吾之萧何也。”

永嘉末,迁丹阳太守,加辅国将军。导上笺曰:“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封不过亭侯。仓舒,爱子之宠,赠不过别部司马。以此格万物,得不局迹乎!今者临郡,不问贤愚豪贱,皆加重号,辄有鼓盖,动见相准。时有不得者,或为耻辱。导忝荷重任,谨送鼓盖加崇之物,请从导始。”帝下令曰:“导德重勋高,孤所深倚,诚宜表彰殊礼。”拜宁远将军,加振威将军。愍(悯)帝即位,征吏部郎,不拜。

(选自《晋书·王导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倾心推奉                           倾心:爱慕
B.皆江南之                           望:有名望的人
C.帝乃使导躬循、荣             造: 到……去
D.加振威将军                       寻: 不久
2.下列对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洛阳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古称洛京,京洛,洛城等。它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也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
B.古代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士庶莫有至者”的“庶”指“庶民”。
C.“三月上巳”是我国古代的上巳节,是我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节日。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
D.曹操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昔魏武”中的“魏武”就是他在位时的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导和元帝亲如挚友,当吴地人士不亲附元帝时,他为此深感忧虑。
B.为了提高元帝的名望,王导让元帝在上巳节去观看洗濯,带了许多名流跟在后面以壮声威,从而使江南人士纷纷倾心归附。
C.王导为元帝尽忠尽智,深受元帝器重,元帝把他看成是汉代名相萧何。
D.看到朝廷对官吏几乎有求必应,封赏过滥,王导便上奏请求谨慎施行。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导劝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
(2)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018-11-20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