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 《明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3 题号:1462809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明年正月,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俘斩七千有奇。后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斩六千有。守仁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

十四年,宁王宸濠反。守仁急趋吉安,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当是时,逸邪构煽,祸变叵测,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不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者。

守仁天姿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遂笃信不疑。学者翁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赞曰: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B.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C.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D.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俘斩六千有               奇:余数,零数
B.出大江,安庆                 薄:迫近,逼近
C.守仁,东南事几殆            微:无,没有
D.穷荒无书,日旧闻            绎:连续不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出身名门,年少有成。父亲是成化十七年状元,王守仁十五岁时就出游居庸关、山海关,纵览山川;二十岁考中乡试,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
B.王守仁正有敢言,因上疏论救戴铣等人而触怒了刘瑾,被廷杖四十后贬到贵州的龙场。任龙场驿承时,受到当地民众爱戴。
C.王守仁有勇有谋,出奇制胜。巡抚南、赣,率领弱旅铲除横行几十年的巨寇;宁王叛乱,王守仁采纳属下建议出其不意直捣南昌,逼迫宁王回撤,最终在湖中击败叛军。
D.王守仁天资聪颖,不只是军事奇才,被人视为神明;在学术方面也颇有建树,悟出格物致知的内涵,创立了“阳明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2)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
5.王守仁决定直接攻打南昌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知识点】 《明史》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许进,字季升,灵宝人。成化二年进士。除御史。历按甘肃、山东,皆有声。弘治七年迁陕西按察使。土鲁番阿黑麻攻陷哈密,使其将牙兰守之。尚书马文升谓复哈密非进不可,乃荐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明年莅镇告诸将曰小丑陆梁谓我不敢深入耳堂堂天朝不能发一镞塞外何以慰远人诸将难之乃独与总兵官刘宁谋,厚结小列秃,使以四千骑往,杀数百人。十一月,诸军俱会。暮大风扬沙,军士寒栗僵卧。进出帐外劳军,慷慨曰:“男儿报国,死沙场幸耳,何泣为!”将士皆感奋。夜半风止,大雨雪。及明,冒雪倍道进。又六日奄至哈密城下。官军四面并进,拔其城。贼退保土刺。土刺守者八百人,诸军战不下。问其俘,则皆哈密人为牙兰所劫者,进乃令勿攻。或欲尽歼之,进不可,遣使抚谕即下。录功,加右副都御史。明年移抚陕西。十三年,火筛大举犯大同,边将屡败。敕进与太监金辅、平江伯陈锐率京军御之,无功。言官劾辅等玩寇,并论进,致仕去。正德元年为尚书。应诏陈时政八事,极言内监役京军,守皇城内侍横索月钱诸弊,多不行。又以帝狎比群小,请崇圣学,以古荒淫主为戒,不纳。中官王岳奏官校王缙等缉事捕盗功,各进一秩。进言:“边将出万死馘一贼,始获晋级。此辈乃冒滥得之,孰不解体?”进性通敏。刘瑾弄权,亦多委蛇徇其意,而瑾终不悦。欲去进用刘宇代。未几,削其籍。瑾又摘进在大同时籍军出雇役钱,失勾校,欲其家。会瑾诛得解,复官致仕。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四》)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暮大风扬沙 薄:迫近
B.诸军战不下 再:两次
C.多不行 格:搁置
D.欲其家 籍:登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莅镇/告诸将曰/小丑陆梁/谓我不敢深入耳堂堂天朝/不能发一镞塞外/何以慰远人/诸将难之/
B.明年莅镇/告诸将曰/小丑陆梁/谓我不敢深入耳/堂堂天朝不能发一镞塞外/何以慰远人/诸将难之/
C.明年莅镇/告诸将曰/小丑陆梁/谓我不敢深入耳/堂堂天朝不能发一镞/塞外何以慰远人/诸将难之/
D.明年莅镇/告诸将曰/小丑陆梁/谓我不敢深入耳堂堂天朝/不能发一镞/塞外何以慰远人/诸将难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进临危受命。哈密被攻陷时受举荐任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火筛进犯大同时又受命与金辅等带兵御敌。
B.许进有勇有谋。收复哈密时,他面对恶劣天气,慷慨陈词激励将士:攻打土刺时,他止兵有度,减少了无谓牺牲。
C.许进正直敢言。正德元年担任尚书时陈述时政,直言京城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还曾进言反对不合格的官员滥于晋升。
D.许进通达机敏。他对权臣刘瑾虚情敷行,虽然差点被削除官职,但是最终因刘瑾被诛杀而得以幸免。
4.下列对文中第二处画横线句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又认为皇帝与小人比肩,他请求推行崇高圣明的学问,把古代皇帝的荒淫作为警戒,没有被采纳。
B.又认为皇帝亲近小人,他请求皇帝崇尚圣人学问,把古代皇帝的荒淫作为警戒,不要采纳它们。
C.又因为皇帝与小人比肩,他请求推行崇高圣明的学问,把古代荒淫的皇帝作为警戒,不应该接纳。
D.又因为皇帝亲近小人,他请求皇帝崇尚圣人学问,把古代荒淫的皇帝作为警戒,没有被采纳。
5.把文中第一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夜半风止,大雨雪。及明,冒雪倍道进。又六日奄至哈密城下。
2020-07-17更新 | 3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文言文阅读

蒋冕,字敬之,全州人,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太子出阁,兼司经局校书。进礼部尚书。冕清谨有器识,兼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近幸冒边功,大行升赏,冕及梁储亦荫锦衣世千户。两人力辞,乃改文萌。

帝之以“威武大将军”行边也,冕时病在告,疏谏曰:“陛下自损威重下同臣子倘所过诸王以大将军礼见陛下何辞责之曩睿皇帝北征六军官属近三十万犹且陷于土木今宿卫单弱经行边徼宁不寒心?”不报。加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帝崩,与杨廷和协诛江彬。

世宗即位,议定策功,加伯爵,固辞。改萌锦衣世指挥,又辞。乃萌五品文职,仍进一阶。御史张鹏疏评大臣贤否,请罢冕。冕遂求去。朝议不平,诸给事、御史皆言其不可去。帝乃命鸿胪谕留,再下优诏,始起视事。嘉靖三年遣官织造江南,命冕草敕。冕以江南被灾,具疏请止,帝不从,敕亦久不进。帝责其违慢,冕引罪而止。

“大礼”议起,冕固执为人后之说,与廷和等力争之。帝始而婉谕,继以谯让,冕执议不回。及廷和罢政,冕当国,帝愈欲尊崇所生。逐礼部尚书汪俊以怵冕,而用席书代之,物情甚沸,冕乃抗疏极谏。因力求去。未几,乞体。帝益不悦,遂令驰传归,给月廪、岁夫如制

冕当正德之季,主昏政乱,持正不挠,有匡弼功。世宗初,朝政虽新,而上下扞格弥甚,冕守之不移。代廷和为首辅仅两阅月,卒龃龉以去,论者谓有古大臣风。《明伦大典》成,落职闲住,卒。谥文定。

(选自《明史•蒋冕传),有删改)


【注】大礼:明世宗是武宗的堂弟,继承皇位后,发生了关于以谁为世宗皇父(宗法意义上的父亲)的问题,蒋冕等人认为世宗应界崇武宗为皇父,反对世宗尊崇其生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自损威重/下同臣子/倘所过诸王以大将军礼见/陛下何辞责之/曩睿皇帝北征/六军官属近三十万/犹且陷/于土木今宿卫单弱/经行边徼/宁不寒心
B.陛下自损威重下同/臣子倘所过诸王以大将军礼见/陛下何辞责之/曩睿皇帝北征/六军官属近三十万/犹且陷于土木/今宿卫单弱/经行边徼/宁不寒心
C.陛下自损威重下同/臣子倘所过诸王/以大将军礼见/陛下何辞责之/曩睿皇帝北征/六军官属近三十万/犹且陷/于土木今宿卫单弱/经行边徼/宁不寒心
D.陛下自损威重/下同臣子/倘所过诸王以大将军礼见/陛下何辞责之/曩睿皇帝北征/六军官属近三十万/犹且陷于土木/今宿卫单弱/经行边徼/宁不寒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礼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学校等职事,长官是礼部尚书。
C.五品,官职的等级。古代把官员分为九品,九品最高,一品最低,历代沿用,各代略有差异。
D.伯爵,指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世两位多有变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冕不贪功劳。他清廉递慎,有才华学识,有人谎报功劳,皇帝大举行赏,他也被封为锦衣世千户,但他推辞,改为文职。
B.蒋冕遭到非议,御史张鹏评论大臣是否贤能。请求罢免蒋冕,朝廷很多官员不同意张鹏的意见,皇帝也有意留下蒋冕。
C.蒋冕直言进谏。朝廷发生“大礼”之争,他的意见和皇帝相背,他不顾皇帝的劝告甚至呵斥,坚持己见,皇帝只好用席书代替他的职务。
D.蒋冕忠诚正直。他在正德政治混乱时期,有纠正辅佐之功;世宗时,朝廷纷争不断。他却守志不渝;他因故离职后,得到很高的评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冕以江南被灾,具疏请止,帝不从,敕亦久不进。
(2)帝益不悦,遂令驰传归,给月廪、岁夫如制。
2018-06-29更新 | 2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荣,宿迁人。初冒父名江。从魏国公徐达战灰山、黑松林。为总旗,给事燕邸。雄伟多智略,成祖深器之,授密云卫百户。从起兵为前锋,屡立战功。徇山东,与朱荣帅精骑三千,夜袭南军于滑口,斩数千人,获马三千,擒都指挥唐礼等。战滹沱河,夺浮桥,掠馆陶、曹州,大获。还军救北平,败平安军于平村。杨文以辽东兵围永平,江往援,文引却。江声言还北平,行二十余里,卷甲夜入永平。文闻江去,复来攻。江突出掩击,大败之。

时南军驻宿州,积粮为持久计。成祖患之,议绝其饷道。命江将三千人往,趑趄不行。成祖大怒,欲斩之。诸将叩首请,乃免。渡江策功,以前罪不封。永乐八年从北征,以游击将军督前哨。败阿鲁台于靖虏镇。师还为殿,即军中进左都督,遣镇辽东。敌阑入杀官军。帝怒,命斩江,既而宥之。

倭数寇海上,北抵辽,南讫浙、闽,濒海郡邑多被害。江度形势,请于金线岛西北望海埚筑城堡,设烽堠,严兵以待。十七年六月,瞭者言东南海岛中举火。江急引兵赴埚上。倭三十余舟至泊马雄岛登岸奔望海埚江依山设伏别遣将断其归路以步卒迎战佯却。贼入伏中,炮举伏起,自辰至酉,大破贼。贼走樱桃园空堡中。江开西壁纵之走,复分两路夹击,尽覆之,斩首千余级,生擒百三十人。自是倭大创,不敢复入辽东。诏封广宁伯,禄千二百石,予世券,始更名荣。寻遣还镇。明年四月卒。赠侯,谥忠武。

(节选自《明史·刘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倭三十余舟/至泊马雄岛登岸/奔望海埚/江依山设伏/别遣将断其归路/以步卒迎战/佯却
B.倭三十余舟至/泊马雄岛/登岸奔望海埚/江依山设伏/别遣将断其归路/以步卒迎战/佯却
C.倭三十余舟至/泊马雄岛/登岸奔望海埚/江依山设伏/别遣将/断其归路以步卒/迎战佯却
D.倭三十余舟/至泊马雄岛登岸/奔望海埚/江依山设伏/别遣将/断其归路以步卒/迎战佯却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将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由皇帝封赐。
B.倭,指矮小,是中国古代对日本人的称呼;倭寇指侵犯我国沿海边境的日本海盗。
C.辰和酉,都属于地支。中国古代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段,分别以天干地支表示。
D.石,量词,文中表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也可表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荣深于谋略,用兵诡诈。他夜袭南军,出其不意;与杨文作战时,他扬言回北平,诱使杨文上当,然后半路折回,杀得杨文措手不及。
B.刘荣疏漏酿祸,差点被斩。他大败阿鲁台,升职后镇守辽东,被敌人混入,杀死了不少官军,皇上大怒,下令斩他,过后又宽恕了他。
C.刘荣重创倭寇,保境安宁。倭寇屡次进犯中国沿海地区,他依据地形,设下埋伏,全歼倭寇。倭寇经此一役,元气大伤,不敢再犯。
D.刘荣战功赫赫,享尽尊荣。他最初因身材高大且有谋略,受成祖器重,后来随成祖南征,屡立战功,生前被赐伯爵,死后追封侯爵。
2020-05-29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