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1 题号:14699407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苏轼

其一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

雨脚半收檐断线,雪床初下瓦跳珠。归时冰颗乱粘须。

其五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樽前呵手镊霜须。


【注】①作于词人被贬黄州期间。有小序云:“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两首。”②雪床:指霰粒。
1.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脚”三句描绘了雨后微雪的情景,由雨景写到雪景,层次清晰,逼真传神
B.“翠袖”二句回忆与徐君猷筵间欢闹情景,含蓄表达了对及时行乐、醉生梦死生活的批判。
C.“但令”句与杜甫“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所寄托的情感有相似之处。
D.其五用词准确自然,形象突出,对比强烈,情思深婉,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2.两首词的结尾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从中可见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做答。

蝶恋花·春景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自然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景?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怎样的情绪、情致?
2.这首词写景、记事、说理都极其自然,请你写出作者所记之事。
3.《古今词话》说此词“极有理趣” 分析这种人生哲理中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用类比和联想的方法,站在苏轼的角度,或许会以此隐喻什么样的人物关系。
2017-03-14更新 | 14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满庭芳·归去来兮

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注】①归去来兮: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②去黄移汝:离开黄州,改任汝州。③雪堂;苏轼在黄州的居所名,位于长江边,是他到黄州一年多之后友人帮助营建的。④仲览:苏轼的友人李仲览。⑤再闰:阴历三年一闰,两闰为六年,作者自元丰二年贬黄州,元丰三年闰九月,六年闰六月,故云再闰。⑥洛水:洛河,与汝州相去不远。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前半部分写故乡万里家难归,人生百年已过半;后半“儿童尽楚语吴歌”写词人在黄州生活得畅快得意,自己的孩子已经一口“楚语吴歌”就是证明。
B.“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表现黄州的父老乡亲与作者聚会宴饮,互相劝酒的场面,体现黄州父老乡亲的质朴热情以及与作者之间情谊的纯真。
C.“好在堂前细柳”至篇末,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并请转告父老时常为我晒晒渔蓑。“柳”“蓑”意象鲜明,临别告语于平白直露中见含蓄婉曲。
D.本词大量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令我们跟随词人一同从眉山到黄州,又从黄州到汝州,再回到黄州,描写的风物人情,着实动人。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2-02-16更新 | 7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夜到扬州席上作①

苏轼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珠帘十里②卷香风。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语音犹自带吴侬。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注:①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四月,苏轼从杭州任上被召回朝廷,赴京途中过扬州,友人设宴,于席上作此词。②珠帘十里:语出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句。
1.请分点概括上阕所写的内容。
2.请简要赏析“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的表达效果。
2019-06-20更新 | 1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