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科普-自然科学类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0 题号:1479662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地球因其宜居环境成为我们的家园,但实际上,它并不是一颗温驯的星球,而只是在最近的几十万年当中恰好处于适合人类生存的状态而已。在地球的历史上,既有长达上千万年的严寒,也有持续数百万年的酷热和暴雨。地球的气温在数十亿年间一直在发生长时段的周期变化。因此,衡量全球变暖,需在人类视角下进行。

②在讨论地球气候变化时,“尺度”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地质学家把地球历史上大气和地表长期低温导致极地和山地冰盖大幅扩展,甚至覆盖整个大陆的时期称为大冰期。衡量大冰期的时间尺度是百万年。当我们把观察尺度从百万年降低到十万年时,就可以观察到大冰期内较小的冰期和间冰期。相对较寒冷的时期被称为冰期,相对较温暖的时期则是间冰期。与大冰期相对的是地质学家所称的温室期,温室期的地球上没有任何大陆冰川(包括南北极)。当前的人类生活在约1.1万年开始的一次间冰期当中,比起约1.8万年前的第四纪大冰期最盛时期,如今的年平均气温已经高了15℃。科学家预计,下一个冰期将在约9万年后到来,“千里冰封”的世界到那时会再度降临。

③地球上为何存在这样大冰期——温室期的周期,大冰期内部又为何存在冰期——间冰期的循环?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假说是以南斯拉夫地球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名字命名的“米兰科维奇循环”。米兰科维奇推测,冰期与间冰期的形成与地球轨道的变化有关,取决于离心率、地轴倾斜度、北半球夏至位置等因素。至于大冰期的形成原因,科学界提出的可能影响因素包括板块运动、太阳系在银河系当中的位置等。

④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质学古生物学方向的学者吴会婷说,地质史上气候变迁会对生物演化产生重大的影响。例如20多亿年前的全球性成氧事件导致了真核生物的出现,2.5亿年前的超大型火山爆发事件,使得全球气温增高、海水缺氧和酸化等,造成当时地球上的生物大量灭绝,颠覆了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面貌。

⑤和地球历史上这些漫长的周期和剧烈的变化相比,人类在数千年文明史当中经历的气候变化显得微不足道。比起天体和板块运动,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造成的影响看起来也像是沧海一粟。在科学界,全球变暖问题也曾经历整整一个世纪的争议。然而到20世纪末,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确实存在。这种影响已经大到了改变正常变化轨迹的地步,全球变暖由此才成为科学界和政界的共识。“我们发现,当下地球上生物物种数量、气候变化的速率和幅度,实则已经远远超过了地质历史时期曾发生过的最惨烈、最严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吴会婷说,“目前,科学家正深入研究地球早期生命的起源演化过程同气候变化的关系,并用大数据分析趋势。”

⑥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牛羊打嗝放屁释放甲烷,野猪觅食破坏土壤都会增加碳排放。其中,畜牧业排放温室气体的问题已经得到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重视,野猪活动排碳则是科学家在2021年新发表的研究成果。不过,比起这些动物活动,人类对化石能源的消费才始终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导因素。

⑦地质学家很少关注十万年以下尺度的研究问题。对于存在了46亿年的地球来说,一百万年也不过是须臾而已。但是,在属于人类的时间尺度上,接下来一千年乃至一百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可谓迫在眉睫。保护环境,努力维持适宜的气候,力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归根结底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摘编自《第四纪大冰期遇上全球变暖,人类生存环境究竟是冷是热?》,《科技日报》2021年8月19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球的气温存在起伏变化,现在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状态也只是暂时的。
B.在地球处于大冰期的时段里,间冰期的平均温度一般要高于冰期的平均温度。
C.米兰科维奇认为冰期与间冰期的百万年计的周期形成与地球轨道的变化有关。
D.气候周期循环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地球轨道变化、板块运动、太阳系在银河系当中的位置或为影响因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探讨了地质学家观察尺度下的气候周期划分,并提出人类如今正处于一次大冰期中的论断。
B.文章列举真核生物的出现、超大型火山爆发事件来证明生物的演化会受到气候变迁的重大影响。
C.文章将生物大灭绝时的生物、气候情况与现在比较,论证地球早期生命起源同气候变化的关系。
D.文章通过区分地球和人类不同的时间尺度及论述气候变化的成因,阐明了关注全球变暖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球气温的高低变化存在周期性,所以气温升高也是正常的变化趋势,人类无需担忧。
B.全球变暖成为科学界和政界的共识,是因为已有证据表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确实存在影响。
C.动物活动虽然不是排放温室气体的主导因素,但也已得到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重视。
D.人类如果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应主要解决化石能源消费造成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
【知识点】 科普-自然科学类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游牧地带是游牧生活与草原环境相互结合的产物。中国境内属于游牧地带的范围很广,除了位于大兴安岭以东的西辽河流域外,几乎北纬40°以北、大兴安岭以西的草原地带也都可以成为游牧民族的家园。草原游牧地带经蒙古高原、天山南北、青藏高原一直伸向欧亚大陆的腹地,成为世界上最广远的绿色长廊。

地学研究成果指出,推动畜牧业从原始农业分离出来的动力是气候变迁。距今3500~3000年欧亚大陆气候转入冷期,正是冷期的出现,使得畜牧业在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方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并在草原环境下发展为游牧方式。

成熟的游牧业依托的环境为广袤的草原,而它的萌生地却在农牧交错带。农耕区与畜牧区是依人类经济生活方式而划分的基本区域,介于两者之间的则为农牧交错带。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在环境上具有敏感特征,每当全球或地区出现环境波动时,气温、降水等要素的改变首先发生在自然带的边缘,这些要素又会引起植被、土壤等相应变化,进而推动整个地区从一种自然带属性向另一种自然带属性转变。由于农、牧业生产依托的环境不同,农牧交错带的敏感特征也会影响史前人类的经济生活方式,促使人们从一种生产类型转向另一种生产类型。随着这一地区自然带属性的更移,人类首先打破原始农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原始农业基础上萌生了畜牧业,然后渐次形成独立于农耕业的畜牧业。

萌生于原始农业的畜牧业,并不具备迁移特征,属于放养型畜牧业,游牧型畜牧业(游牧业)则晚于放养型畜牧业。只有游牧业出现,畜牧业才真正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迁移是游牧生活的基本特征,因此驯化马匹,发明控制牲畜行动、适应频繁迁徙的用具,是摆脱定居农业,迈向游牧生涯的关键。马具是推动牧人与畜群走向草原的物质依托,从人们跃上马背的那一刻起,广袤的草原就成为他们的舞台。

全新世温暖期结束之后,气候转冷、转干的地区不只限于中国北方。目前已有研究证明,在气候变迁的大背景下,欧亚草原的人们不约而同地作出了选择;放弃原始农业,融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二:

马的驯化赋予人们从不曾拥有的流动能力,人们利用资源的范围一下子扩大了许多,狩猎采集者步行的活动范围大多在两小时步行圈内,一旦人群的规模超过了这个范围内资源的承载力,就会导致饥荒,这也是为什么依赖步行的狩猎采集者很难形成大的社会群体。不过,海岸地带则拥有季节规律不同于陆生资源的水生资源,且有舟楫之便,有条件聚集大量人口,能够形成如北美西北海岸印第安人那样的复杂社会。

马的驯化还让人类第一次真正有可能全面利用草原环境,此前草原因为单位面积的初级生产力(植物生长)比较低,所能支持的次级生产力(动物生长)也比较低,和沙漠、高原、极地等并列为狩猎采集的边缘环境。这个地带的资源密度小,动物群的流动性非常大,狩猎采集者依赖步行是很难维持生计的,这是草原地区石器时代遗存较少的原因之一。马的驯化可以让人类拥有更大的生态空间,这也是草原地带青铜文化在马驯化后兴盛的主要原因。

游牧业的建立意味着人们进一步依赖驯化动物。牛羊的驯化本来就是游牧业的必要基础。牛一般只吃嫩草,而羊则什么都吃,它们之间构成很好的共生关系。牛羊除提供肉食之外,还能提供大量的奶制品,仅仅依赖肉食,游牧是不能满足生计需要的。马与很早就驯化的狗则为大范围流动放牧提供了条件。

畜牧意味着社会中进行农耕和负责放牧的劳动力的分化,游牧则意味着人们彻底放弃了农耕,但游牧并不是一种完全自给自足的生计方式,而是需要通过交换从农耕者那里获得金属工具、纺织品、粮食等必需生活资料。燕山-长城南北地区生计方式的分化不仅表现为农牧并重的经济与游牧业的产生,还表现为旱作农业系统的真正建立。这一地区种植的作物以黍、粟为主,尤以黍为重,因为黍比粟更适应干旱与寒冷的环境。构成旱作农业系统的另一种农作物是大豆,它是蛋白质和脂肪的重要来源,而且种植大豆与其他豆类都有养地的作

用。有研究认为,大豆的驯化始于公元前1100年左右,燕山-长城南北地区则可能是最早驯化、种植大豆的地区之一。正因为有大豆的种植,传统的旱作农业系统得以完成。

(摘编自陈胜前《燕山-长城南北地区史前文化的适应变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大兴安岭处于西辽河流域与欧亚大陆的草原地带之间,导致西辽河流域不具备“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条件。
B.全新世温暖期结束后气候普遍变得干冷,使得游牧业一经产生就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扩散到整个欧亚草原。
C.北美西北海岸印第安人突破了“两小时步行圈”内资源的承载力的限制,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复杂社会。
D.黍比粟更适应燕山-长城南北地区干旱与寒冷的环境,因此这一地区的游牧者从农耕者那里换取粮食时更看重黍。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化Ⅰ存续期内大部分时间里气温偏暖。
B.文化Ⅰ存续期内传统的旱作农业系统尚未完成。
C.文化Ⅱ存续期内存在着劳动力的分化。
D.文化Ⅱ存续期内人们主要利用草原环境维持生计。
3.哪些因素对欧亚大陆游牧业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4-03-13更新 | 20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①那么,为什么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没有进化出像螺旋桨那样的组织来呢?在自然界,其实也有有生命的螺旋桨,那就是一些微生物的鞭毛组织,鞭毛是一种尾丝,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些细菌的尾丝像螺旋桨那样旋转,推动着细菌在水中前进。在生命世界,只有像细菌那样微小的生物才有类似螺旋桨的组织,较大型的水生动物没有这种组织,这是因为螺旋桨作为推进器,其效率并不是最高的。据测定,在水中,典型的由内燃机带动的螺旋桨推进器推进船舶,其能量转换率为60;在天空中,高速飞行的飞机的螺旋桨推进器,能量转换率为80%;一架设计精巧的人力飞机的效率为88%,而相比起来,鲸、海豚和一些大型鱼类,依靠鳍和尾部推进的效率要高得多,可达96%—98%!这样问题就清楚了:鱼类不进化出螺旋桨来,因为它们自身的鳍和尾部比螺旋桨高明。倒应该反过来问:为什么船舶工程师们不向鲸和鱼类学习,设计像鱼类的鳍和尾部那样高效率的船舶推进器?

②在自然界的复杂环境中,轮子不能成为理想的交通工具,这也许还能从人类的历史中找到例证。拉巴比拉举了这样两个例子:

③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之前,生活在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印加人和其他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令人惊异的是,这些能建造宏伟的金字塔、推算精确的历法的古印第安人,他们的生活中没有轮子。他们习惯于用驮兽来做交通工具。长期以来,历史学家以为古印第安人不懂得使用轮子,可是不久前,在墨西哥发掘出古代印第安陶器,其中有带轮子的玩具,这说明古印第安人明明懂得轮子的使用,可他们为什么不把轮子作为交通工具呢?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驮兽比轮子更优越。

④第二个例子更有趣。大约2000年前,牛车和马拉的战车在古代的亚述帝国、波斯帝国、迦太基帝国和罗马帝国都是很普遍的。以后,从阿拉伯传入了驮物的骆驼鞍子,于是,整个非洲北部和中东,从摩洛哥到阿富汗,骆驼鞍子竟然取代了有轮子的车辆时间达1500年之久!人们为什么放弃高效率的车轮而求助于骆驼呢?历史学家认为,这是因为用骆驼驮货比用牛、马或骆驼拉车更为经济,它可以省下大批建筑和维修车路的人力物力。古代人们从实践中得出骆驼鞍子优于车轮的结论。

⑤这两个例子都有助于说明拉巴比拉的理论:仅仅在有车路的情况下,轮子才比腿优越;在没有路的自然界,动物的腿要比轮子优越得多。所以动物身上没有进化出轮子来。

⑥那么,今天,人类的活动已经使陆地上的面貌大为改观,许多地方出现了纵横交错的车路,在这样的条件下,动物身上会不会进化出轮子来呢?有些生物学家相信一种被称为精确平衡的进化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加速动物的进化,当一种新的生态环境出现并可能为生物所利用时,总会有一些生物迅速地进化发展出适应的手段来,占据这一种生态环境。如果这种理论正确的话,那么,也许若干年之后,人类将会看到有些动物,例如老鼠,进化出像溜冰鞋那样的轮子器官,在人类修建的高速公路上飞速向前滚动。

(选自周立明《动物身上会进化出轮子来吗?》)

1.对选文第①段内容的理解,完全正确的是(     
A.本段阐释鱼类为什么没有进化出像螺旋桨那样的组织的问题和动物没有进化出轮子的问题实质相同,表现相同。
B.除了微小的生物才有类似螺旋桨的组织,较大型的水生动物也有这种组织。
C.螺旋桨作为推进器推进船舶,其能量转换率要比鲸、海豚和一些大型鱼类依靠鳍和尾部推进的效率要高得多。
D.本段在结构上属于阐释问题部分。
2.对选文中运用到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A.举例子             列数字             下定义
B.分类别             作比较             作诠释
C.作比较             举例子             分类别
D.列数字             作诠释             作比较
3.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A.空间顺序B.时间顺序C.程序顺序D.逻辑顺序
4.对选文的分析正确的是(     
A.选文对科学理论的说明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如文本中推测环境的改变会加速动物的进化,动物就有可能进化出轮子一样的器官。
B.第③~④段,从人类历史的角度进一步阐释“在自然界的复杂环境中,轮子不能成为理想的交通工具”的观点,是对“动物身上不会进化出轮子来”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C.第④段,作者说“第二个例子更有趣”是因为事情发生在大约2000年前,时间更久远,更有说服力。
D.拉巴比拉的理论认为人类比动物要先进得多,懂得从实践出发,选择更经济的方案。
5.联系全文,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文章中拉巴比拉对“RRR”问题的研究途径与之前的科学家是一致的。
B.本文作为一篇科普文,文中运用了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既使说理形象又有说服力,还能激发读者的情感体验,体现了科普说明文语言的文学色彩。
C.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举例子和作比较,这是由文章内容和形式的需要所决定的。
D.文章最后认为,如果精确平衡进化理论正确,生物就有可能进化出轮子一样的器官,这体现了作者讲究科学的研究方法、客观严谨的科学精神。
2021-05-03更新 | 12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11月15日,北方进入新一年的供暖季。此前几年,每到供暖季,若没有风来,北方出现重雾霾天气似乎成了惯例。与以往不同,2017年冬季在等风来的同时,二十余个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在10月以前大面积实施煤改气工程,以保证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期间这些城市的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15%以上。大规模煤改气工程将有助于降低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浓度,也将提升天然气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变该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不过,煤改气工程也将对价格机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新的考验。

(摘编自《21世纪经济报道》)

材料二

虽然困难重重,但天然气替代煤炭的趋势不会变,政府推进清洁能源的决心不会弯。目前政府正在着力推动的油气改革,正要逐步打破国内的垄断状态,在产业链各个环节引入竞争机制,预计未来几年将对我国天然气的价格走势产生较大的影响。

当今页岩气开采技术和可燃冰开采技术的发展,有望改变我国在天然气储量上的劣势地位,为天然气的替代前景装上助推器。

此外,进口天然气力唐的加大将进一步解决我国天然气短缺的问影。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海外液化天然气气源接收站的建设工作及海外液化天然气接收管道的铺设工作,未来五年我国将有充足的海外低价天然气供国内消费。目前我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为34.4%左右,较2009年上升了近30个百分点,未来仍会呈上升的趋势。根据《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42.4%。

(摘编自《2018~2023年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材料三



注:同比增长,即和上一时期、上一年度或历史相比的增长(幅度)。

(摘自搜狐网《环保深度分析系列之煤改气》)

材料四

当前京津冀地区民用采暖煤改气覆盖区域是当前的“2+26”个城市,预计未来将会向华北大部乃至全国扩张,针对接驳、燃气具、用气费用的补贴政策有助于加快煤改气的实施进度。煤改气工程除了带来接驳工程和燃气具销售量的大幅增长外,还有望带来销气利润的快速增长。

制约天然气发展的核心因素在于天然气相对煤、油等替代能源的经济性关系。2015年年底以来,随着国内天然气门站价降价0.7元,油价、煤价分别上涨,天然气与部分替代能源相比已经出现一定的经济性优势。然而,天然气总体而言仍未突破油气比价的边际天花板,这也意味着天然气在当前价格水平下的价格、销量弹性仍有不足,终端气价必须进一步下降,方可最终实现用气量规划。以华北的石家庄周边地区为例,截至2017年6月底,同等热值下,当地工业用天然气价格相较燃料油已经享有3%的经济性优势。然而,工业气价相比煤贵出219%。在作为交通燃料的各种竞争能源中液化天然气相比柴油在同等热值下便宜40%,压缩天然气相比同等热值的93号汽油便宜16%。

(摘编自搜狐网《环保深度分析系列之煤改气》)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A.煤改气→使得PM2.5平均浓度下降15%以上→使得重污染天数下降15%以上→从而降低雾霾浓度
B.煤改气→提升天然气的需求→彻底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对价格机制、基础设施建设等提出新的考验
C.煤改气→推动天然气替代煤炭的趋势→体现政府推进清洁能源的决心→推动了页岩气、可燃冰开采技术的发展
D.煤改气→得益于进口天然气力度的加大→需补贴政策保障→体现了天然气相对煤、油等替代能源的经济性关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材料三可知,2007年至2017年,我国天然气年消费量逐年增加,2017年达到最高位,刷新了2007年以来我国天然气年消费量的历史记录。
B.由材料三可知,2008年至2017年我国天然气年消费量同比增长呈波动状态,其中2011年同比增长最高。
C.从材料三来看,2016年我国天然气年消费量同比增长回升,这和2015年年底以来国内天然气门站价降低,油价、煤价分别上涨有关。
D.从石家庄周边地区来看,天然气在交通领域相比替代能源已经具备明显经济性优势,当地工业用天然气价格也显示出了经济性优势。
3.结合材料分析,政府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推进“煤改气”工程。
2023-01-06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