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397 题号:148045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的“三点半”放学现象,给家长带来了接孩子难的问题,有的还因此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增加了校外负担,导致发生“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截至2021年5月底,全国共有10 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课后服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与此同时,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还存在着课后服务时间偏短、经费保障不到位、吸引力不够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摘自《教育部就“双减”答记者问: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中国日报网,7月24日)

材料二:

南都教育联盟日前发起了一项相关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如果校外培训机构假期或周末不开课,有近三成家长没想好怎幺办,剩下的超七成家长的安排有这些主要选择:超四成家长会选择为孩子报网课、36.64%的家长会让孩子参与校内课后的学科特色托管班等。

至于为什么给孩子报培训班,调查结果如下:

(摘编自睿艺《校内暑托还是校外培训数据里的民意是什么?》,《南方周末》7月14日)

材料三:

课后服务必须突出育人导向,提供丰富课程,要根据实际情况分年级、分层次、系统性、个性化统筹开设课后服务课程。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积极争取退休教师、学生家长、高校优秀学生、体育教练、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服务力量。此外,要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内容,征集和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免费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各级教育部门要主动抓好统筹协调,全面指导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制定课后服务费标准,做好教师课后服务绩效工资总量增核、完善教师合理取酬办法等有关工作。

(摘编自《江苏教育报》,8月14日)

材料四:

校内课后延时服务推出已两年多了,确实解决了一些家长的“三点半”难题,得到不少家长支持,但仍有担忧的声音存在:有人担心延时服务可能会变成变相的补课,也有人担心延时服务的质量不高。

事实上,在过去的实践中,“费力不讨好”是一些学校课后延时服务面临的尴尬。一方面学校老师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开设课后延时班,为家长下班后接送孩子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学生家长却并不买账,有的嫌延长的时间还不够长,有的不认可延时服务的质量,仍然将孩子送去课外培训班或者托管班。

(摘编自罗燕《课后延时服务咋能叫好又叫座?》,《民生周刊》,2021年第15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使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有助于缓解家长焦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B.校外培训机构假期或者周末不开课,超过70%的家长给孩子安排了诸如网课、参与校内课后的学科特色托管班等内容。
C.课后服务工作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一些学校在服务时间、经费保障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D.各级教育部门要统筹协调,制定课后服务费标准,做好课后服务绩效工资总量增核、完善合理取酬办法等工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孩子放学早、家长不便接的“三点半”现象是困扰家长的难题,也是导致家长把孩子送去校外培训机构的根本原因。
B.课后服务不必非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由家长及社会人员或志愿服务力量承担,以突出育人导向,为学生提供丰富课程。
C.在假期给孩子报培训班,近六成家长是为孩子“培养特长与爱好”,近半受访者认为安排暑假培训班可“巩固学习成果”。
D.课后延时服务不仅是学校的“服务”,同时也可争取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如果创造性地开展,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怎样才能使“课后延时服务叫好又叫座”。
【知识点】 新闻、通讯、访谈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森林固碳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经济有效方式。科学研究证实,结合树木的碳捕获潜力,在地球上合理的土地范围内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是以最低成本实现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1.5℃内的最佳途径之一。自设立植树节以来,我国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分别增长一倍左右,人工林面积居全球第一,对全球植被增量的贡献比例居世界首位。

推进国土绿化不能只看面积,还应注重绿化品种的多样化、本土化,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创造有利条件。在我国202个县的退耕还林工程中,90%以上的县种植单树种纯林,种植简单人工混交林的县不到40%,种植天然林的县仅3个。由于树种单一,很多人工林里动物少得可怜。不过情况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变,在青海省门源县浩门林场,由沙棘、山柳、青杨等造成的林子,成了荒漠猫、赤狐、狍子等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一片生机盎然。同时,要加强后期管护。森林固碳速率与其年龄组成密切相关;采伐、火灾、病虫害等问题的发生,也会严重抵消森林的生态碳汇能力。相关部门应加强森林抚育经营,严厉打击非法采伐行为,切实抓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加强森林草原病虫害防治等多种保护措施,建立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草原生态系统。

(摘编自赵新《为碳中和贡献“绿色”力量》,《中国自然资源报》2021年4月20日)

材料二:

防沙治沙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尔沁沙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西部,沙地分布区面积约9900万亩。历史上,这里曾是一处林草植被蓊郁繁茂、湖泊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景色秀丽怡人的好地方。18世纪初,清政府向该地区大量移民,恣意开垦沙质草原发展农耕经济,自此,当地草原荒漠化愈演愈烈。

科尔沁沙地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治理。在长期防沙治沙实践中,当地林草局根据不同立地类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确定不同的治理和建设模式。比如,在平缓沙地推行“乔木网、灌木带、优质牧草中间盖”模式,在流动、半流动沙地推行植物再生沙障模式,在浅山丘陵区推行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生态经济沟模式。通过大规模、持续和系统的治理,林草植被增加,水土流失得到遏制,沙尘暴发生次数明显减少。如今的科尔沁沙地,局部地区有了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也逐渐形成。过去在沙区几乎绝迹的野生动物,也回到了故地栖息繁衍。科尔沁沙地整体向内收缩,部分地区呈现出“荒漠变绿洲”的景象,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

(摘编自戴白古拉《从黄沙到绿野》,《光明日报》2022年1月23日)

材料三:

大规模国土绿化是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重庆市不断探索造林新模式,围绕针叶林改阔叶林、单层林改复层林、纯林改混交林、低效林改中高效林及景观林彩化等措施,重庆市“四山”区域内共完成森林抚育32万亩,逐步构建起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市林业局生态环境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计划用10年时间实施315万亩“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解决长江等大江大河重庆段两岸水土流失难治理、造林绿化水平低、城乡生态修复困难多等突出问题,在形成生态屏障同时,也为当地群众种下一片片致富林、景观林。

每年阳春三月,巫山曲尺万亩李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依托一年一度的长江三峡(巫山)李花节,曲尺乡村旅游不断升温,村民们发展起民宿、农家乐等旅游业态,户均年增收近万元。曲尺乡的变化,折射出重庆市国土绿化的新思路、新理念。去年,重庆市正式启动“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长江及嘉陵江、涪江等干支流两岸丘陵低山地区,布局了脆李、柑橘、笋竹等特色生态产业,大力开展农村“四旁”植树,建设森林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森林康养,探索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摘编自左黎韵《重庆科学推进国土绿化,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重庆日报》2022年3月11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理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能最经济地控制全球气温升幅,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最佳途径。
B.我国的人工林面积虽然居世界首位,但绝大多数县种植的树种单一,可见生物多样性问题在过去未得到充分重视。
C.科尔沁沙地治理过程中,当地依据不同自然地貌确定不同的治理和建设模式,体现了科学绿化、精准治沙的策略。
D.推进国上绿化工作,不仅可以治理我国存在的荒漠化等生态问题,也可以与乡村振兴结合,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加强对森林的管理养护,构建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草原生态系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森林的生态碳汇能力。
B.持续半个多世纪的治理让科尔沁沙地“荒漠变绿洲”,生态环境不断向好发展,恢复了景色秀丽怡人的历史旧貌。
C.以巫山曲尺乡为代表,将环境美化和发展旅游业态相结合,是重庆市探索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新路径的有益尝试。
D.科尔沁和重庆两地持续开展系统治理、科学绿化工作,从而解决了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筑牢了当地的生态屏障。
3.如何科学有效地推进国土绿化工作?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2022-04-10更新 | 13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技创新从来都是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国家应构建完善宏观的科技管理体制架构,不断完善国家科技创新计划管理体系,更好发挥政府在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实施、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营造创新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改革注重激发广大创新主体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强调微观主体的自主权和行为规范,着力构建与科技发展规律相适应的微观主体运行机制。探索构建与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现代治理结构,是政府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要任务。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248日)

材料二

张家界注重培育富有活力的科技创新生态。一是围绕现代农业、旅游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构建创业团队—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链,实现精准和梯次育成。二是聚焦创新链上游的应用研发设计及中下游的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设一批孵育结合、产学研联结紧密的新型机构。三是聚焦优势产业和科技园区的科技需求,突出引培结合、产才融合,围绕创新链布局人才链。突出科技人才的引进,将人才的引进与科研项目实施、创新平台建设有机结合,构建人才+项目+扶持的人才支持体系,刚柔并重地引进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掌握先进技术的实用人才,四是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探索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强力推进科研经费包干制+负面清单制改革,减少对创新项目实施的直接干预。

张家界以实施省级创新型区建设为抓手,围绕莓茶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着力推进莓茶产业补链、延链和强链,打造以莓茶为代表的生态农产品、绿色食品、旅游商品供应链。此外,还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打造具有特色的创新型区。

张家界构建了智慧旅游营销服务平台,在核心景区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网络以及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建设无线网络覆盖+人流监测+智能导览”APP的智慧景区。通过实施一批科技项目,开发了一批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旅游商品,科技创新引领旅游高端消费、绿色低碳、共享经济发展,形成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摘编自《张家界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材料三

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能,一方面,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源于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作为内部驱动力。科技创新能够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的形成与发展,对于推进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使经济发展实现由粗放型向高效、集约、节约的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的质量得到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创新驱动不只解决经济增长效率问题,更重要的是依靠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激励创新制度等无形要素实现要素的新组合,创造新的增长要素,实现比集约型增长更高层次和水平的增长方式。

港澳地区社会经济基础优越,开放程度高,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带动经济发展,特区政府财政实力雄厚,社会福利的供给和保障相对完善,具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优势;珠三角地区虽经过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奋斗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可持续性以及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才能全面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粤港澳大湾区应深化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注重区域内经济的联动发展、错位发展,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表一   2008-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综合水平及排序

2008排序2011排序2014排序2017排序2019排序均值
香港0.19330.22440.25840.30670.36160.262
澳门0.07670.08580.091100.098100.106110.091
广州0.20020.26330.30930.40230.48230.320
深圳0.23610.32510.38010.58410.76310.446
珠海0.16640.26520.32720.45020.50920.337
均值0.1740.2320.2730.3680.444

表二   2008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排序

2008排序2011排序2014排序2017排序2019排序均值
香港0.55710.62310.65910.68910.68610.639
澳门0.31320.41120.45120.48120.53220.433
广州0.23850.27650.31850.35840.39040.314
深圳0.27040.31030.35630.38230.41230.346
珠海0.28530.29640.35140.33050.34750.317
均值0.3320.3830.4270.4480.473

(摘编自《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府能营造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也能构建战略科技力量,在完善科技创新计划管理体系中有重大作用。
B.张家界多领域加强科技创新的引导,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科技创新决定着张家界的发展。
C.科技创新能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能使经济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D.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持续上升,深圳地区的科技创新综合水平稳居前列。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政府已探索出了构建与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现代治理结构的道路。
B.张家界在发展中引进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掌握先进技术的实用人才,其目的是建立科技创新人才体系。
C.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能发生转变,质量能得到提升,完全是因为科技创新这一内驱力的推进。
D.从表二看,各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稳定上升趋势,各城市在大湾区中的排名基本稳定。
3.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如何才能推动科技创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2-05-16更新 | 10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7月20日起,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我国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营业开放。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国电影界攻坚克难,制片企业迅速组织复工复产,开放营业影院有9200多家。电影市场的迅速回暖,充分证明中国电影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内在趋势没有改变,电影产业迅速恢复活力具有坚实的基础。这个坚实的基础,来自广大观众对国产电影的热忱支持和由衷热爱。广大电影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在继续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加大国产新片的投放力度,提高有效供给,以创作生产为中心,多出精品力作,讲好中国故事。只有源源不断给市场提供优质产品,才能进一步保持和激发观众的观影热情和市场活力。

(摘编自明振江《中国电影保持长期向好态势》,《人民日报》2020年8月27日)

材料二:

近年来,《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等一大批主流类型片,以深刻的思想内涵、优秀的艺术品质,实现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8月21日,电影《八佰》正式上映,延续了近年来银幕上优秀主流商业大片的创作模式。

《八佰》聚焦于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在中华民族危难时刻,在四行仓库这样一个极端的环境内,在数以百计中外新闻工作者的近距离围观下,“八百壮士”开始了四天四夜的守卫战。市民们则为枪声所召唤,不只是观战,更是为助战而来。

影片展现的并非缥缈虚空的偶像,而是军民一心、抵御外辱的战争史诗。这种不畏强敌、众志成城的精神是跨越时空的。今天的观众,依然会被这种精神鼓舞。这是新时代语境下,对不惧牺牲、同仇敌忾的民族精神的一次全新诠释。历史上,“八百壮士”唤醒的民族情怀,今天更应该放在更大格局中去珍视。

《八佰》作为国内首部全程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影片,有更大画幅、更高的画质清晰度,使观众获得沉浸式临场体验。在制作上的心怀敬畏,铸就了《八佰》的高度工业化特征。从整体呈现来看,导演管虎率领业内顶级制作班底,筹备十年,以20万平方米实景拍摄基地对战场进行了高度还原。从细节打磨来看,弹道的计算、声效的呈现、人物的表情、战术的调整等,处处体现出不敢苟且的谨慎、勇气和执念。这使得整部影片既具备视听享受的震撼力,又不畏多次研读的倦怠,显示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生命力。

(摘编自支菲娜《<八佰>:爱国主义的战争史诗》,“光明网”2020年8月21日)

材料三:

《八佰》不是我们常见的传统战争片,它的出发点并不始于领导层,而是个体生命,是千差万别、色彩各异的草根士兵。来自全国各地的士兵们操着各地方言在四行仓库内的弹雨中呐喊着、嘶叫着,进行着顽强的军事抵抗……在这些士兵中,有的是逃兵,有的吓破胆,有的是临时入伍的农民,从未扣动过扳机。面对突如其来的弹雨和炮火,他们手足无措,他们害怕开枪、害怕杀戮。影片真实呈现了个体生命在巨大的战争机器面前的渺小和无奈。尽管他们充满“人性的弱点”,但是在民族危亡面前,在炮火和弹雨的一次次洗礼中,他们一步一步突破自身的怯懦和局限,完成个人脱胎换骨式的升华和转变:从初见死亡时的害怕到怀抱集束手雷,高呼自己的名号从高楼跃出,跳入敌群;从逃兵班成为护旗班,在敌机的扫射下集体中弹,挣扎着也不让旗帜倒下……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走向英雄的升华,都驻足于华夏民族忠孝节义的伦理精神及其文化传统的外在表象之上:怀抱手雷的壮士们跳向敌群的一刹那高喊的是:娘,我走了,孩儿不能尽孝了!留给母亲的遗书是八个血写的大字:“舍生取义,儿所愿也!”童子军小湖北的精神想象是:端午成为赵子龙,身披盔甲,手持长枪,骑着白马,屹立山顶,冲向曹营。对面的戏台上,武生演员手持刀枪威武亮相,唱的是“七进七出长坂坡”,马精武作为戏班头领神色悲壮,高举棒槌为对岸的将士击鼓助威……

(摘编自张卫《<八佰>:个体生命汇聚而成的宏大叙事》,《中国电影报》2020年9月9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中国电影产业迅速恢复活力,充分说明中国电影得到广大观众的积极支持和由衷热爱,具有坚实的基础。
B.《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八佰》等主流电影,以深刻的思想内涵、优秀的艺术品质,实现了“叫好”与“叫座”的统一。
C.操着各地方言的士兵们在四行仓库的弹雨中呐喊嘶叫着抵抗,反映了《八佰》的创作是从个体生命出发,展示草根士兵的升华转变。
D.《八佰》中的士兵有的是逃兵,有的未扣动过扳机,面对战争手足无措,这颠覆了战争题材电影的严肃性,给人一种历史的无力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电影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多出精品力作,讲好中国故事,才能保持和激发观众的观影热情和市场活力。
B.《八佰》延续了近年来银幕上优秀主流商业大片的创作模式,无论是主题立意还是艺术制作层面,都可圈可点且有所突破。
C.《八佰》既是高品质的国产战争片,也是歌颂民族英雄的电影,开创了中国电影从个体生命出发来“讲好中国故事”的范例。
D.《八佰》作为战争题材的电影,是中国军民抗战的缩影,表现出个体生命在民族危亡时的英雄壮举,给观众以精神洗礼。
3.材料二和材料三介绍电影《八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0-11-03更新 | 20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