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40 题号:1481775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促消费,网络直播成为拉动经济内循环的有效途径。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双重背景下,“跨越信息鸿沟、实现安全交易、形成健康循环”成为政府与企业的重要目标。网络直播作为“线上引流+实体消费”的数字经济新模式,完美契合了上述需求,因而成为发展新热点。一是政府高度重视,为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各地方政府积极发挥“牵线搭桥”作用,通过成立电商直播协会、建设电商直播基地、培育电商直播人才、打造直播电商产业带等多种方式,促进“电商直播+”产业发展,助力传统产业振兴。二是企业积极布局,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无论以京东、苏宁为代表的电商企业,还是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甚至微信、微博等互联网社交应用,都开始将电商直播作为拉动营收增长的战略重点。企业人才资源的大量涌入,让电商直播技术实现了迅猛发展,在接入速率、流畅程度、延迟水平等方面都实现了长足进步。三是网民广泛参与,为行业发展带来强劲动力。随着疫情期间用户线上消费习惯的加速养成,直播电商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受到用户喜爱的新兴购物方式。数据显示,在电商直播中购买过商品的用户已经占到整体电商直播用户的66.2%,其中17.8%用户的电商直播消费金额占其所有网上购物消费额的三成以上。以微博为例,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官方微博组织的“一起遇见国货好物#这很中国#”等多个主题直播活动的用户观看量均超过千万。

(摘编自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直播带货发展迅速,2020年我国电商直播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万亿元,网络直播用户规模突破6亿人。但是,直播电商在遍地开花的当下,促销、直播营销等不规范行为也在市场上显现。

根据中消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12315平台共受理“直播”投诉举报就达2.55万件,其中“直播带货”诉求占比就接近8成,并且增速高达357.74%

(摘编自前瞻网,2021年6月9日)

材料三:

直播带货是主播与品牌、与消费者建立联系、相互信赖的过程。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将“互联网营销师”列为10个新增的职业之一,“直播销售员”这一工种也在其列,这意味着直播带货的主播也朝着持证上岗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以多少量级的粉丝数作为唯一担保。

直播带货的商品五花八门,从明星代言到主播测评,从滞销农产品到企业家自荐好物,商品的质量监管是当务之急。网络直播间内的商品同样需要完善的商品许可信息,对三无产品零容忍,对伪劣产品拒之门外。食品要标明食品安全认证,电器要展示完善的售后信息,对于产地、材质等关键信息应保留完整的直播视频信息,以便事后核查商品信息是否完备。

平台作为网络直播带货的依托载体,不能轻而易举地撇清关系、坐享其成,反倒应该建立完善的售后保障体系,提高准入门槛。平台还应该与相关部门搭建联系,建立售后保障体系,从解决产品售后到处理投诉,有完善的后台体系。

中国商业联合会也在7月前面向社会公开征求《视频直播购物运营和服务基本规范》《网络购物诚信服务体系评价指南》等两项标准的意见。《规范》中既鼓励网络直播营销活动主体响应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号召,积极开展公益直播,又对网络直播营销中的商家、主播、平台经营者、主播服务机构和参与用户的行为提出规范,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摘编自林莘宜、樊丽《当前网络直播带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新媒体研究》2020年17期)

1.下列对网络直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直播是一种数字经济新模式,契合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双重背景下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B.电商企业、短视频平台、互联网社交应用等都将电商直播作为拉动营收增长的战略重点,促进了直播电商的发展。
C.从2016年12月到2020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的用户规模呈上升趋势,每年的用户增长率也都超过了四成。
D.2020年电商直播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但直播带货的投诉举报量也飞速增加,几乎达到全国12315平台受理总投诉量的8成。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各地方政府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电商直播+”产业发展,助力传统产业振兴。
B.近七成电商直播用户曾在电商直播中购买过商品,其中17.8%用户的电商直播消费金额超过了其所有购物消费额的三成。
C.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官方微博曾组织“一起遇见国货好物#这很中国#”等多个主题直播活动,购物用户均超过千万。
D.2020年7月中国商业联合会出台了《视频直播购物运营和服务基本规范》《网络购物诚信服务体系评价指南》,这有利于规范电商直播。
3.如何保障直播带货健康有序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徵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取材于杨雪梅、黄洋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文物与大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其价值,可是与海量文物库藏相比,目前展出的文物只是九牛一毛。由于展出空间有限、担心损毁等原因,很多文物都藏在深闺人未识。感谢数字技术,打破了层层壁垒,盘活了很多被雪藏的文物,使之在线上起来。大众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到以前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在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数字技术不断将今人的创造融入传统文物,使之获得了新生。文物不再仅仅是摆在展柜里的静态展品,而以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走近大众,真正了起来。

动漫技术在文物的文化创意中越来越受重视。三星堆博物馆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推出了数字动漫《神树的传说》,以新近发掘的海昏侯墓为素材的动画作品《海昏魔镜》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借助动漫,专业的学术介绍变成了幽默的旁白和萌萌哒的漫画,高冷的文物也一下子变得活泼起来,实现了学术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其实,早在1981年,我国已有让文物起来的动画作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的故事创作了《九色鹿》。无数人通过这部动画片知道了莫高窟,看到了敦煌壁画。

移动应用程序(APP)以新鲜时尚的方式提供给观众审美与求知、娱乐与鉴赏的多元文化体验。过去,由于保存和展出的特殊要求,五代的《韩熙载夜宴图》能够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机会十分有限。故宫博物院推出的《韩熙载夜宴图》APP弥补了这一缺憾,让观众随时随地可以欣赏这幅传世经典的精妙之处,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感受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非凡魅力。此APP独创了三层立体赏析模式——总览层、鉴赏层和体验层,使这幅数字画卷可远观、可近赏,全方位向观众解读画作中的每个细节。点开APP,琵琶声起,拨动江南寂静的月色,观众仿佛随着画家顾闳中一起,走进韩府。画卷中的墨痕笔意、人物的衣纹表情都纤毫毕现。轻轻触动屏幕,指尖所至之处,似有烛光追随;移动烛光,人物、用品的名称、典故一一呈现,如同秉烛夜读,在静夜里与千古佳作对话……忽然之间,画中人了起来,乐伎轻扫琵琶,舞伎翩翩起舞,画与真实的界限瞬间模糊起来,观众沉浸在画卷创造的艺术氛围之中。虚拟现实技术(VR)借助计算机图形系统、传感器技术等生成三维环境,创造出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状态,通过调动用户的多种感官,带来沉浸感觉。以前,游客只能在兵马俑坑外观看,有了VR技术,戴上特制的眼镜,你会发现自己置身坑内,变身成了一个兵马俑,低头就能看到自己的身体——残破却依然威严。抬起抬头来,你会发现博物馆的穹顶慢慢向两边散开,建筑逐渐退去,转化成荒野,风沙弥漫,你的身体同时下沉,身处地表起伏的俑坑之中,周围是千军万马……

(取材于胡克非、张英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有的博物馆认为保护好文物不出事情是头等大事,将文物封闭在库房,秘不示人,觉得这样才可以确保万无一失。其实不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些文物同样如此。2010年浙江省博物馆利用馆藏的彩凤鸣岐来凰,举办了唐代雷琴演奏会。古琴属于漆器,很难保存。这两把古琴之所以能历经千年保存下来还能使用,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有人使用它。古琴在安装上琴弦以后,才能保持力学上的平衡,不至于散架。

数字技术使文物在线上起来,更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敦煌石窟集珍贵性、脆弱性于一身,历经千年的莫高窟艺术品,每一件都像岌岌可危的病人,游客的参观成为莫高窟最大的隐患。2003年,莫高窟全年游客接待量为30多万人次,2014年已增长到81万人次。根据测算,莫高窟一天的游客接待量极限在3000人次左右,而黄金周的日接待量曾超过2万人次,莫高窟不堪重负。实验监测数据显示,40个人进入洞窟参观半小时,洞窟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5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10%,空气温度升高4℃,这都有可能侵蚀壁画,加速其老化。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彩塑和壁画正在缓慢退化,千百年后人们何以领略莫高窟的神韵?

面对日益增多的游客,如何化解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敦煌数字化工程,犹如一缕明媚的科技之光,照进古老的莫高窟。有了数字化展示中心,游览模式发生了变化,艺术体验搬到洞窟外面,游客先通过数字化体验艺术做足功课,再进个别洞窟实际体验。这种模式既能满足游客看真品的需求,同时又减少了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减少了对莫高窟的破坏。中心建成后,游客停留时间由2小时缩短至70分钟左右,莫高窟最高日接待游客量因此可提高到6000人次。

(取材于黄洋、祝越、周龙等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技术对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的铸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B.《九色鹿》是最早让文物“活”起来的原创动画作品,它使无数人知道了莫高窟和敦煌壁画。
C.数字技术增强了文物欣赏的趣味性,使文物以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走近大众。
D.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出崭新的人机交互状态,使兵马俑坑中的兵马俑如在目前。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现在却走近了大众。如果用诗句来描述这一现象,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A.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B.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文物保护和敦煌“数字化展示中心”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文物“深藏闺中”不是最好的保护方法,有些文物使用起来反而有利于保存。
B.彩塑和壁画的退化有自然因素的作用,二氧化碳含量的降低也会加速壁画的老化。
C.敦煌“数字化展示中心”改变了洞窟的游览模式,减少了对莫高窟的破坏。
D.有了数字化展示中心以后,莫高窟最高日接待游客量不降反增,体现了数字化工程的优势。
4.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述让文物“活”起来的意义。
5.为了说明观点,材料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2022-07-26更新 | 14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8月24日,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东京电力公司开启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的正式排海。此后的数十年间,福岛核电站产生的污染水将持续排入大海。日本强排核污染水入海,已经造成和将要带来的后果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此举将对海洋环境带来的长期影响后果难测。福岛第一核电站迄今储存的核污染水多达134万吨,东电制定的2023年度排放“指标”为3.12万吨,但毫无疑问以后会大幅增加排放量。同时,因用水冷却熔毁堆芯以及雨水和地下水等流过,每天继续产生大量高浓度核污染水。日媒援引专家的话评估,今后漫长期间,核污染水将源源不断产生并排入大海。且不说用来“处理”核污染水的系统寿命如何、可靠与否,仅积年累月排放的氚等核素总量就非常惊人,其对环境和生物的长期影响无从准确评估,不确定性就是最大的风险之一。

此举对国际法治构成严重挑战。日本向来标榜“国际法治”,尤其热衷于将“海洋法治”挂在嘴边,但其强行排海之举明显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伦敦倾废公约》等相关规定。2020年,联合国人权高专办一份特别报告指出,福岛核污染水入海将影响生计和健康,涉及人权问题,但日方置若罔闻。日方无视“国际法治”尊严,违背国际道义责任和国际法义务,是在赤裸裸地挑战“国际法治”。

此举将对靠海吃海人群生计影响深远。对于受到核污染水排海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福岛渔民等国内民众,日本政府准备了数百亿日元的基金用于补偿,但受影响的远不止日本民众,对太平洋沿岸邻国、太平洋岛国等各国民众都会带来损失。半个多世纪前,美国在太平洋的马绍尔群岛进行几十次核试验,造成的严重后果至今犹在,众多岛国民众背井离乡。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对以海洋为生的人们势必带来打击。

此举打着“科学”名义损害了国际机构权威。福岛核污染水处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态度问题。但日本处心积虑拉国际原子能机构为其核污染水排海行为站台,压制和过滤反对排海的科学界和环保界声音,利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评估报告打压异议,态度蛮横,既污名了“科学”精神,又损害了本该秉公直言的国际机构声誉。

此举还充分暴露美西方及其媒体的“双重标准”。美西方国家和大多数媒体对日本强排核污染水不仅不批评质疑,还默认纵容乃至站台背书。这固然与那些国家距离日本地理位置远、切身利害少有关,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源于根深蒂固的“双重标准”。正如日本有识之士提出的灵魂拷问:换作是非西方盟友排放核污染水,日本会怎么反应?美西方会怎么反应?答案不言自明,“标准”肯定换了。因为日本是盟友、是西方阵营,美西方对日本排海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实际上充当了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帮凶”。然而,无论日本政府如何煞费苦心洗白核污染水排海,历史终将对此恶劣行径记下重重一笔。

(新华时评)

材料二:

据央视新闻微博24日报道,北京时间今天中午12点(日本当地时间13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

东京电力公司8月24日在临时记者会上宣布,今天的核污染水排放量预计为200到210吨,每天的排放情况将在次日公布。首次排海每天将排放约460吨,持续17天,合计排放约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据日本共同社,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约有134万吨,2023年度将把约3.12万吨核污染水分4次排放,每次约排放7800吨。根据东电计算,用海水稀释过的核污染水将缓慢流过约1公里的隧道,约1000秒之后抵达大海。根据计划,排海时间至少持续30年。中国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首席专家刘新华表示:由于福岛第一核电站退役需要数十年,这个过程中还会持续产生大量核污染水,排放时间可能远超30年,核污染水排海将会对海洋生态产生长期影响。

(央视新闻微博)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后的十年间,福岛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水将持续排入大海,已经造成了严重后果。
B.福岛第一核电站迄今储存的核污染水多达134万吨,但实际产生并要排入海的核污染水远远超过这个数值。
C.美国在太平洋的马绍尔群岛进行几十次核试验,使得众多岛国民众背井离乡。产生的影响至今仍在。
D.日本有识之士提出的灵魂拷问主要是“标准”问题,认为西方国家成了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帮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评论讲究观点鲜明、针对性强,材料一主要评论了日本核污染水强排入海带来的四大方面的危害。
B.材料二列举了大量数据,并且运用数据精确。比如“约7800立方米”,比“7800立方米”更为精确。
C.日本政府煞费苦心拉国际原子能机构为其核污染水排海行为站台,企图洗白核污染水排海这一行径。
D.“双重标准”意思就是对自己和对别人采用不同的要求。当今世界,只有美西方及其媒体采用“双重标准”。
3.下列选项为《人民日报》关于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事件的评论金句,最能用来论证“日本政府煞费苦心洗白核污染水排海”的是(       
A.海洋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不能任由日方倾倒核污染水。
B.一倒了之,极不负责;混淆视听,更是违背良心!
C.行小善而铸大恶,守小礼而缺大德。
D.如果核污染水是安全的,就没有必要排海,如果不安全,就更不应该排海。
4.根据材料内容,分析概括日本核污染水得以强排入海的原因。
5.《吕氏春秋·察传》有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能辨识媒介信息的真伪,是当代人必须具备的媒介素养。运用新闻消息的关联知识辨析材料二信息的真伪。
2023-09-23更新 | 32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申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其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她寒来暑往,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目力所及,是与冬奥相关的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人。孙晶岩坚持一种心心相印的采访,相信只有笔端常带感情,才能写出动人的文字。一场盛大的冰雪赛事折射着中国生生不息的力量。《中国冬奥》以文学的真诚与情意,为北京冬奥会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

(摘编自孔令燕书评《雪里已知春信至》)

材料二:

记者:2008年《五环旗下的中国》出版,今天的《中国冬奥》出版,支撑您一路写下来,最大动力是什么?

孙晶岩: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夜以继日地写作丝毫不觉得累,写作已经成为我生命存在的方式。

记者:时隔多年,您的心态和创作方法与过去有何不同?

孙晶岩:近年来注重读书,走出国门看世界,心态上少了浮躁,多了思考;创作上有了国际视野,同时注重文学性,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记者:您写《中国冬奥》采访了国内外200余位与冬奥运动相关的人。您觉得这种地毯式采访是必须的吗?

孙晶岩:非常必要,我的采访不是问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在与采访对象心心相印的交流中捕捉到很多独特的细节,人与人之间直接对话是可以互相激发的,如果只是电话采访或者上网浏览是根本做不到的。

记者:记录北京冬奥参与者的故事,令您感动的必然有很多,那么在题材取舍上是否很难?

孙晶岩:大刀阔斧忍痛割爱,比如我专门用一个章节写南斯拉夫当年为什么要办冬奥,为此去了巴尔干半岛的几个国家,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我很得意,但是为了节省篇幅只能删掉。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记者对孙晶岩的专访)

材料三:

王京忠:北京冬奥会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是您仍然在奔波的路上,还有什么新的创作计划吗?

孙晶岩:冬奥只是我眼中中国的一部分。冬奥会以来我出版了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冬奥》《北平抗战秘闻》、散文集《蓝色畅想》,尽可能深入地观察记录着身边的这片热土,去感受每一个微小变化所带来的巨大意义,我有新的创作计划,我的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部。

王京忠:我记得您1995年就开始写扶贫,为什么对扶贫感兴趣?

孙晶岩:受我父亲影响。我也走访了很多国家级贫困县,对在贫困山乡见到的穷人刻骨铭心,怀着对贫困地区人民深沉的爱,我创作了63万字的《山脊——中国扶贫行动》,系中国首部全景式描写扶贫的长篇报告文学,社会反响强烈。

王京忠:您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动脉》是写西气东输工程的,当年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您怎么会想到写这个题材?

孙晶岩:因为我对中国的西部充满感情,对西部大开发工程充满感情。西气东输工程从新疆到上海横跨十个省区,三山五越一塬一网,一万六千里路云和月,其中甘苦唯有自知。我还与石油人一道为西气东输沿线失学儿童捐钱,资助他们念书。

王京忠:2008518日,我在中央电视台《爱的奉献》晚会上看到您为汶川灾区捐款,您当时不是在写北京奥运会的报告文学吗?

孙晶岩:2008年汶川地震,我的长篇报告文学《五环旗下的中国》快杀青了,我马上完成创作,在地震当月奔赴汶川灾区,跑了八个极重灾区,采访了大量的人物,在危房蚊虫的叮咬中撰写了八篇战地报告文学,还出版了长篇报告文学《震不垮的川娃子》。

王京忠:您后来又去写援疆,《西望胡杨》影响很大,您为什么要四下新疆写援疆?

孙晶岩:2010年,我应邀到新疆采访援疆干部,经常深入到维吾尔族贫困乡亲家中,用维语与他们交谈,我不仅资助穷孩子念书,而且与援疆干部一道给贫困老人捐款。胡杨”寓意新疆,西代表西部,是一种思念和情感寄托,《西望胡杨》这个书名表达了我对西部人民的感情。

王京忠:您说写《中国冬奥》绝不是就体育写体育,更多关注了奥运赛事对区域经济、文化的带动,您对体育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孙晶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编自中经网对孙晶岩的专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晶岩创作的报告文学《中国冬奥》具有宏大视野,真实呈现了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
B.孙晶岩既注重报告文学的真实记录,也注重理性思考和文学刻画,她的作品兼具个人情感和时代力量。
C.孙晶岩心怀善念,不辞辛劳,躬身实践,带着对作品的责任感和对家国人民的情感,创作出了优秀作品。
D.孙晶岩的长篇报告文学产生的影响很大,这与作家的创作品质息息相关,其根本在于中国国力的发展壮大。
2.材料三中,针对记者最后的提问,下列可能不属于孙晶岩回答内容的一项是(     
A.带动更多人热爱、参与体育锻炼,强健体魄,构建健康中国。
B.体育无国界,当政治、外交对话不畅时,体育是最好的媒介。
C.我们应当用文学、体育与世界对话,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
D.乡村振兴和奥运一脉相承,公益事业和奥运会息息相通。
3.材料二和材料三同为访谈,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3-08-08更新 | 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