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49 题号:1494908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从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深化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和实践,充分展示了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力量的坚定决心和务实行动,对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中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日臻完善、监管机制不断加强、基础能力大幅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挑战作出新贡献。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加强和创新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持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努力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从理念层面看,中国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坚持尊重自然、保护优先,坚持绿色发展、持续利用,坚持制度先行、统筹推进,坚持多边主义、合作共赢。从实践层面看,中国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提出并实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重要举措,不断强化就地与迁地保护,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技术保障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引导公众自觉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坚定践行多边主义,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广泛协商、凝聚共识,为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与国际社会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100904版)

材料二:

近日,来自140多个缔约方及30多个国际机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在昆明举行。缔约方大会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明确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随着人口增长和人类经济活动的扩张,全球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20195月联合国公布的全球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已经改变了75%的陆地环境,66%的海洋环境受到影响,全球四分之一的物种正遭受灭绝的威胁。抓住时间窗口,逆转自然界遭受的破坏,只能靠所有国家联合起来,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面临着促进更平衡更充分发展的艰巨任务,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进行了不懈努力,充分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持续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扶贫开发、乡村振兴相结合,探索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脱贫攻坚双赢的新路子;持续加大涉及生物多样性违法犯罪问题的打击整治力度;在湿地、森林、河流、荒漠等领域实施多项重大生态保护工程,且成效显著;统筹推进社会公平与生态公平。中国不仅切实履行自己的国际责任,而且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借助一带一路 南南合作等多边合作机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通过不懈努力,中国爱知目标2011-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执行取得积极成效,20爱知目标中,3个目标进展超越预期,13个目标取得关键性进展,4个目标取得阶段性成绩。中国爱知目标执行的总体情况好于全球平均水平。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警示我们,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只有携手并进,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共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让我们共谋人与自然谐共生之道,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共同呵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摘编自《求是网》20211015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只有尊重、顺应并保护自然,才能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B.中国幅员辽阔,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是世界上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
C.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需要各国坚持多边主义,责任共担,携手并进。
D.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幸免,各国携手应对才是正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的发布,主要是介绍中国取得的成效,为世界树立一个榜样,让他国效仿。
B.十八大以来,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思想的引领下,中国“爱知目标”不断取得进展,已基本达成。
C.近年来,人类经济活动加剧,严重影响到了海陆环境,众多生物面临灭顶之灾。
D.生物多样性危机重重,致使环境进一步恶化,极端天气频发,新冠疫情肆虐。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保护生物多样性”观点的一项是(     
A.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B.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
C.自1956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截至目前,中国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
D.为了保护天鹅种群,山东荣成利用独特地理优势,上百家公司大规模人工养殖天鹅,取得不错经济效益。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异同。
5.中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有哪些重大举措?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抗日神剧
陈季冰
在《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联手痛批那些充斥着“牛鬼蛇神”的“打鬼子剧”后,这一话题迅速成为热点,足见广大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民群众”对它的反感已经压抑很久。
从射箭拦子弹、徒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到村姑全裸敬礼抗战红军战士……按照《人民日报》和央视的说法,所有这些离奇的情节都折射出眼下抗日历史题材影视剧的“武侠化”“玄怪化”“言情化”……简而言之,就是娱乐化,而它的同义词是庸俗化。“投资方和电视台,为了收视率而肆意涂抹严肃的历史,将原本应当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篡改成了迎合一部分观众低俗口味的愚昧主义……”
最让我不满的倒不是“打鬼子剧”的胡编乱造,而是它的铺天盖地、一统荧屏。如果你在每天的黄金时段拿着遥控器轮番调台,你会觉得,各个卫视的抗战剧情节,甚至都能直接连上!《人民日报》和央视的统计,明白无误地证实了这一点:2012年,全国主要电视频道黄金档共播出200多部电视剧,其中涉及抗战及谍战的超过70部。
这就是中国电视剧产业的贫血现状。然而,恐怕很少有人会认为,中国的电视剧投资者、制作发行人、编剧导演和电视台负责人,统统都是思想觉悟如此低下、想象力如此贫乏、审美趣味如此庸俗。假如“打鬼子剧”的总量减少到现在的1/10,还会有那么多烂片吗?
抗战剧的“武侠化”“玄怪化”“言情化”,正在日益朝暴力、迷信和色情的方向豪迈前进,恰恰说明,本来只是电视剧宽广领域中的一个类型(历史战争剧)的抗战剧,承载了观众太多的娱乐需求。甚至可以说,它承载了观众对电视剧的一切期待,从严肃的历史和战争本身,到动人的爱情与阴谋,直至等而下之的暴力、色情、玄怪……无奈的编剧和导演们都在动足了脑筋,把上述所有内容,一股脑儿硬塞进“打鬼子剧”这件狭窄的外衣中。
之所以会让抗战剧挑起电视剧所有的功能,是因为这样做经济风险最小。熟悉中国影视管理体制的人都明白,目前的审查机制,很可能让一部投入了巨资精心拍摄的优秀影视作品,一辈子躺在积满灰尘的片库里血本无归。如果你站在投资人的立场上设想一下,除了胡编乱造的清宫剧、光怪陆离的抗战剧和浮光掠影的都市剧之外,还有哪些题材是可以随意投拍而不必担心审片时被“枪毙”的?“地雷”无处不在,而最让人束手无策的还在于:这些禁忌的边界极其模糊,时松时紧,甚至无规律和章法可循。
说起来真是具有反讽意味,主管部门设置这些红线及审查机制的初衷,是为了让中国的影视文化产品弘扬和传递正确的价值观。然而,谁能想到,低俗的“打鬼子剧”,却走到了这种初衷的反面。而在对其进行反思之时,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现在的审查制度如何改变,以使其真正有利于优秀影视剧的繁荣。
回到“打鬼子剧”本身,尽管我们不应将责任尽数归咎于中国的影视剧工作者,但他们的工作成果在客观上的确是令人非常担忧的。那些充满凶残暴力想象和仇恨意识的“打鬼子剧”,实际是在教唆犯罪。如果再过50年、100年、甚至更长时间,当我们的后人审视我们所经历的这一段思想文化史时,他们多半会认为,很多文化工作者,都要为降低了社会的道德水平、智商和情商而忏悔!
——选自2013年4月18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下列对“抗日神剧”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抗日神剧是指充斥着“牛鬼蛇神”,让广大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民群众”极其反感的抗日历史题材影视剧。
B.抗日神剧在情节的设置上存在胡编乱造的现象,都有诸如射箭拦子弹、徒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等离奇的情节。
C.抗日神剧的“武侠化”“玄怪化”“言情化”,实为娱乐化、庸俗化,迎合了口味低俗、思想愚昧的观众收视需求。
D.抗日神剧沦为充满凶残暴力和仇恨意识教唆人犯罪的“打鬼子剧”,应完全归咎于投资方和电视台。
2.2.下列对“这就是中国电视剧产业的贫血现象”一句含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应成为爱国主义教材的“抗日剧”,情节离奇、数量众多,以致各个卫视的抗战剧情节都能直接连上。
B.一小部分中国电视剧投资者、制作发行人、编剧导演、电视台负责人思想觉悟低下,想像力贫乏,审美趣味庸俗。
C.中国电视剧制作题材狭窄,抗战剧承载了观众太多的娱乐需求,甚至承载了观众对电视剧的一切期待。
D.中国影视审查机制存在弊端,有违中国影视文化产品弘扬和传递正确价值观的初衷,不利于优秀影视剧的繁荣。
3.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人民日报》和央视联手痛批“打鬼子剧”后,抗日神剧开始进入人们视野,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
B.“牛鬼蛇神”所指的就是“凶残暴力”“仇恨意识”,充诉着凶残暴力想象和仇恨意识的“打鬼子剧”实际是在教唆犯罪。
C.因为抗日剧拍摄经济风险小,所以审查通过率高,如2012年全国主要电视频道黄金档播出抗战、谍战电视剧占全年播出量1/3强。
D.抗日神剧的传播是令人忧虑的社会现象,也是思想文化领域的污点,很多文化工作者应为自己的失职而忏悔。
2016-11-18更新 | 43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有强大的战略定力,越是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外文化沟通交流中,我们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中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在不忘本来的基础上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我们才能在世界文化漱荡中始终站稳脚跟。

(摘编自2022年7月7《人民日报》,蔡文成(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

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动画就深受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追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成功塑造了诸多影响至今的典型形象。作为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上映于1961年的《小蝌蚪找妈妈》真正做到让齐白石的“画”动了起来。该片借鉴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创造出一群栩栩如生的小蝌蚪形象,在中国动画史上,为南齐画家谢赫所言的“气韵生动”留下最初的注脚。

中国传统美学历来注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旨在说明形象表达的不只是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内在意蕴。《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的民族风格表现为浓重、绚丽的格调。在山川、石头、草木等景物以及宫殿建筑的造型设计上,华美的视觉造型和活泼的内在情绪融为一体,个性鲜明的人物性格与华丽鲜艳的神奇景色相得益彰,传统绘画的形式美感和装饰美学意味有机融合,呈现出一个灿烂丰富的意象世界,于情景交融中揭示作品的内在意蕴。这些经典作品以丰富的审关意象,体现中国传统美学“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原则。以历史反观当下,走向更高层次的审美意象,以崇高和优美涵养时代、涵养人,仍是中国动画高质量发展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

在今天,动画电影的竞争力主要在于承载的价值观念。呈现与表达价值观念,是典型形象塑造的目的。近年来,一批国产动画电影赓续传统,从传统题材中寻找素材,结合新的时代语境,创造出贴合当下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表达方式。这既这既是创作者文化自信的表现,也受益于科技的进步。从上世纪的《哪吒闹海》到近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的形象发生了显著变化,形象内涵也被赋予新价值、新理解和新呈现。

(摘编自2022年6月2日《人民日报》,饶曙光《中国动面:从塑造典型形象到创造经典作品》)

材料三:

近些年,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文化类节目以多种艺术形式的跨界演绎、跨圈层运作的文化策略,推动传统文化节目频频“出圈”,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类节目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让文化符号生动起来。从形成热点的节目来看,跨界已成为创新节目形式、“活化”文化经典的重要方式。《中国考古大会》《舞千年》将舞蹈作为展现中华文化丰富内涵的有效表现手段。前者借由舞蹈复现古代人的生活图景,较好地平衡了节目的专业性与通俗性;后者以中国古典舞透视中华文明,发挥舞蹈长于抒情的特性,将舞蹈的表现性和影视艺术的叙事性有机结合起来,提升了节目的感染力。融入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并非简单地拼凑、组合,创作者要将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使之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和加强,由此满足观众多元审美需求,重新释放传统文化的魅力。

让叙事视角更加多元。相较于曾经流行的“讲坛式”解读,当下的文化类节目呈现出更多元的叙述视角,和更加差异化的“解码”方式。一些节目“解码”文化基因,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国家宝藏》通过“国宝”的“前世今生”激活沉淀千年的中国灿烂文明,讲述薪火相传、代代守护的故事,让历史的光芒照进现实。文化类节目在进入网络文艺的生产和传播场域后,也尝试以更具“网感”的表达方式阐释传播传统文化。然而,也有一些节目充斥着吐槽、调侃、玩“梗”、解构的话语,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化的深度和意蕴,使节目趣味有余、内涵不足。如何既能适应网络文化审美特征,又在创新表达方式中坚守传统文化根脉,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让表达空间更加开阔。圈层化是网络时代的典型特征。当下部分创作者围绕圈层文化做文章,将其当作文化类节目创新表达形式、实现节目迭代的突破口。《舞千年》就是跨圈传播的产物。该节目追求的国风表达和审美旨趣与当下古风圈、汉服圈高度契合,以精准的圈层定位,成功吸引互联网年轻受众的注意。同时,节目也通过挖掘古凤视觉符号背后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小众文化进行大众化转译,从而实现圈层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同频共振。跨圈层运作的关键还在于借助圈层粉丝赋能,提升节目的传播力。《舞千年》充分利用网络时代参与式文化的特征,通过设置互动活动号召不同文化身份的网友录制节目“反应视频”,以他们的二次创作打通圈层壁垒,激发更多年轻人关注中华传统文化。

总之,跨圈层运作是有效链接“Z世代”文化空间,实现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接合的一种尝试,它既能对小众文化、圈层文化进行积极的价值引导,也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辟了新的表达空间和传播路径。

(摘编自2022年7月3日《光明日报》,马立、周星《文化类节目:在跨界融合中赓续优秀传统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立足自身、薪火相传,又汲取外来、面向未来,才能在当今复杂的环境中守护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B.《小蝌蚪找妈妈》形象地诠释了画家谢赫“气韵生动”的观点,体现了传统美学对中国动画的深远影响。
C.《舞千年》将舞蹈的表现性和影视艺术的叙事性有机结合,重现古人生活图景,节目感染力大大提升。
D.文化类节目可以通过精准的圈层定位、挖掘深层次历史文化内涵以及设置互动活动等策略实现突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中动画电影塑造典型形象的做法,有力地印证了材料一中关于立足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阐述。
B.近年来孙悟空、哪吒的形象被赋予新的内涵,是对高层次审美意象的追求,更是对科技进步的有力促进。
C.央视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将先贤自述、经典内容再现、跨时空对话有机结合,可谓叙事视角多元。
D.文化类节目如果过度追求趣味性、高流量,就可能会消解文化的深度和意蕴,难以坚守传统文化根脉。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1979年版的《哪吒闹海》中,著名画家张仃设计的哪吒造型,既具有“神”的超凡脱俗气质,又有了“人”的生活气息。
B.《新神榜:杨戬》中二郎神杨戬,一反所向披靡、震天撼地的英勇神将形象,随着故事的进展,奋起抗争,显示了向真向善的追求。
C.《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融通了时代元素与创作理念,塑造出桀骜不驯的孙悟空,强化了经典原型充满战斗意志的特征。
D.《白蛇:缘起》在借鉴经典神话原型的基础上,另辟蹊径讲述许仙与白蛇的前世传奇,传达出现实中“亲、友、爱”的价值观念。
4.论证是思维的核心环节,论证的严密性也是论述类文本最基本的要求,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你的理解。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当代文化产品的创作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2024-01-07更新 | 12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互联网平台企业在发展早期对用户和商家都很友善,对商家的抽成不高,对用户甚至进行倒贴式的补贴,目的就是赢得用户和商家,战胜其他平台。作为企业,平台也要盈利,适当的抽成无可厚非。但随着互联网平台企业优势地位的形成,两边通吃的现象愈演愈烈。平台对商家的抽成越来越高,给用户的实惠越来越少,平台上的价格常常高于实体店,演变为一种“技术性牟利”。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烧钱大战而存活下来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掌握了大量的用户和商家资源,拥有了顶级流量,成为了对用户和商家都具有话语权的互联网巨头,开始收割流量红利,“大数据杀熟”就是较早进入民众视野的收割方式。互联网平台企业通过分析用户每一次消费记录,掌握用户的消费能力、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等相关信息,“熟客”反而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支付了比“生客”更高的费用。

(光明日报《警惕“技术性牟利”沦为翻版大数据杀熟》)

材料二:

中国传媒大学沈浩教授介绍,消费领域的大数据杀熟,本质上指向“个性化推荐算法”。平台对获取的用户基础数据和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后,就能给一个用户贴上成千上万个标签,完成用户的数字画像。平台清晰地记录着用户的身份信息、使用喜好、消费习惯等,这样可以方便机器识别,甚至深层次预测用户行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商品推荐。

在个性化推荐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后,平台甚至可以摆脱对“用户画像”的依赖。也就是说,不管生客还是熟客,平台瞬间就能完成商品推荐。原本给用户提供便利的互联网+和大数据云计算,没想到却成了一个杀熟“利器”。在网购中,同物不同价的大数据“杀熟”行为既消耗了卖家诚信,也消耗了买家对品牌的忠诚度和黏性。在这个过程当中,虽然很难断定卖家违反了哪款具体条例,但可以肯定的是,卖家一定违反了诚信经商应有的操守和底线。

(北京青年报《大数据“杀熟”套路不可不防》)

材料三:

禁止“大数据杀熟”,徒法不足以自行,关键还得看落实。就眼下而言,一些现实问题亟待破解。一方面,处罚力度似显不足。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对有不诚信经营、滥用技术手段设置不公平交易条件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线上经营者,可通过约谈等行政指导方式予以提醒、警示、制止,并责令其限期整改。有的线上经营者实施“大数据杀熟”时间较长且交易涉及消费者众多,如果仅通过行政指导方式进行处理,其处罚和震慑力度显然是不够的。

另一方面,“大数据杀熟”的判定标准虽已明确,但如何举证、谁来举证仍是大问题。消费者与经营者就“大数据杀熟”发生纠纷,有必要实行“举证倒置”,对经营者的各种说辞,监管部门也不能听之任之,而必须依法严格核实查处。

“大数据杀熟”之所以存在,不仅在于平台拥有数据优势,也在于市场开放性和透明度不足。治理“大数据杀熟”现象,不是要“杀死”大数据,而是要善于借力,形成监管和治理的合力。监管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大数据网上监管平台,提高对各种隐性“大数据利用”违法行为的查处能力。要积极落实相关规定的要求,将消费评价权保障、信息使用等纳入重点监管和治理范畴,与时俱进升级监管手段,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打造让消费者放心与满意的互联网法治环境。

(CCTV《治理“大数据杀熟”重在对症下药》)

1.下列对材料中“大数据杀熟”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深度学习算法之后,互联网平台不再依赖“用户画像”,无论是生客还是熟客,平台都可以向他们进行商品推荐,“杀熟”的对象不再是“熟客”。
B.互联网平台企业都掌握大量的用户和商家资源,拥有顶级流量之后,他们开始收割流量红利,“大数据杀熟”就是较早进入民众视野的收割方式。
C.互联网平台企业能实现“杀熟”,原因之一是信息不对称,平台掌握用户的消费能力、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等信息,这反而使“熟客”支付更高费用。
D.消费领域的“大数据杀熟”本质上指向“个性化推进算法”,平台对所掌握的用户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完成对用户的数字画像,在此基础上实现商品推荐。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平台企业在发展早期对用户和商家很友善,但部分企业经过多轮烧钱大战存活下来成为商业巨头后,“大数据杀熟”就成了商业垄断的必然结果。
B.线上经营者在利用“大数据杀熟”获利的过程中,可能违反了经营者应有的操守和底线,他们的行为既消耗了卖家诚信,也消耗了买家对品牌的忠诚度和黏性。
C.想要禁止网络经营者的“大数据杀熟”行为,只要对不诚信经营、滥用技术手段设置不公平交易条件等违法经营行为的经营者进行行政指导,就能达到惩治的目的。
D.因为平台拥有数据优势,再加上市场开放性和透明度不足,所以“大数据杀熟”是存在的,我们治理“大数据杀熟”现象,也不是要杀死大数据。
3.面对“大数据杀熟”,作者有着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加以分析。
2022-05-17更新 | 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