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86 题号:1495040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地劳动”,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上述重要讲话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重大理论指导,是从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深化教育改革、完善教育体系建设提出的重大任务。

在2013年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历数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劳动者杰出代表,既包含体力劳动者,又包含脑力劳动者;既包含简单劳动者,又包含复杂劳动者;既包含物质生产劳动者,又包含精神生产劳动者。诚实劳动与创造性劳动一样,都是对劳动的性质规定,前者是强调劳动目的、方法和手段的正当性,后者则是强调劳动要素、方法和结果的发展性。

(摘编自文新华——《论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深入推进劳动教育》)

材料二:

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劳动教育是成长成才的题中之义。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立德树人的理念,对推动劳动创新、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孟子》中就有“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的记载。勤劳创业、耕读传家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劳”与“学”在历史上从未分离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儿童劳动教育应谋求手脑相长。长期以来,劳动教育融入改造自然、创造历史、发展自我的过程中,发挥了兴国利民的重要作用。

应该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在学校课程的实施中,存在“口头上重视、课程上忽视”等情况,劳动教育内容大多以活动的方式呈现;社会和家庭对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也存在认识不足的现象。推动全社会重视劳动教育,就要使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常规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形成劳动树人、协同育人的格局。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意见》强调,“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劳动,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意见》同时提出,“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包括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统筹安排课内外劳动实践时间,有序安排学生集体劳动,等等。而从社会角度看,企业公司、工厂农场可以开放实践场所,工青妇、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等可以搭建多样化劳动实践平台。

在推动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理念的基础上,更应倡导创造性劳动。当前,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注重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劳动实践的锤炼,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近年来在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出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等,就是着眼于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就能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更能在劳动中拓宽个人成才、国家发展的广阔天地。

马克思说:“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广大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推动他们从小接受劳动教育、感受劳动之美,养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习惯,从而以劳动教育树时代新人,用劳动之手创造幸福生活。

(摘编自吕文利《以劳动教育树时代新人》)

材料三:

人生活在具体的、现实的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要受到方方面面社会条件的制约,教育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条件。马克思说:“要改变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

在教育中,如何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呢?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在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方面,让学生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主动分担家务,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服务性劳动教育方面,强调让学生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参与社区治理。在生产劳动教育方面,强调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丰富职业体验,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提升就业创业能力。这样对劳动教育的进一步细化,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独特育人价值。

(摘编自陈云龙——《劳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诚实劳动是就劳动性质而言的,它强调了劳动目的、方法和手段的正当性,党和国家对此比创造性劳动更加重视。
B.勤劳创业、耕读传家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是由春秋时期儒学的倡导而开始的。
C.对大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学校要起主导作用,家庭要发挥基础作用,社会可以搭建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平台。
D.劳动者只要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在劳动中拓宽个人成才的天地,就能树立肯学肯干肯钻研的精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劳动教育非常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并高度评价劳动者。
B.马克思主义认为,必须通过一定的教育或训练才能改变人的本性,只有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C.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出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重点都只是为了强化和落实劳动教育。
D.近年来,在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这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劳动教育存在不足有关。
3.为什么要在大中小学生中加强劳动教育?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意见)。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业负担,其根本目的是要让教育回归本源,使学生享受到真正有质量的教育,让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教育部教育督导局一级巡视员胡延品介绍,加强双减督导,是推动双减各项政策落地见效的重要举措,下一阶段,将层层压实督导责任,推动双减政策全面落地。

学校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过重的作业负担,关键在学校。学校应提高认识,主动作为,转变教育教学行为,做好落实双减”“法。

减轻作业负担,学校应立刻行动。一是根据相关作业管理的文件精神和具体指导意见,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作业管理机制;二是切实减掉那些低质量、低效率、惩罚性、机械重复的作业;三是减轻学生对作业的恐惧心理,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创新作业的设计、布置,如分层布置、分类别布置,再如设计体验型作业、调研型作业、探究型作业等。

教研部门既要准确把握双减的要义,更要深入一线调查,在落实双减的决策部署上,提供准确的信息,提出有独到见解、有推广价值、有实操性的实施建议。重点研究减什么,多角度探索怎样减,要在学校管理、教师教学上提质增效,由此,才可能以落实双减为契机,加大义务教育学校综合治理力度,从而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材料二:

调查数据显示,进入双减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的秋季学期,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小学和初中生为21.7%,比春季学期的参与率下降了26.4个百分点。这一部分学生平均每周用时5.4小时,人均学期支出7326元。与上学期相比,平均每周用时增加了1.4小时,而人均学期支出减少了15元,这说明双减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不仅显著减少了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学生的数量,同时也降低了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收费,减轻了家长负担。

秋季学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比率为38.9%,与上学期相比下降了10.9个百分点。这一部分参加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学生平均每周用时3.8小时,比上学期少0.1小时;人均学期支出5600元,比上学期减少了728元。在时间和支出上与上学期相比都有所下降,但支出下降的比率更大。再一次体现出双减工作的落实不仅降低了校外培训的参与率,同时也推动了校外培训收费水平的下降。

(摘编自光明网《全国各地落实双减成效如何?看数据怎么说》)

材料三:

持续推动双减落地,让教育回归本真,我们要处理好几对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学习负担与质量提升的关系。学习从来不是一件没有任何负担的事情,减负不是简单地降低课业难度,减少作业量,不能搞一刀切减负。学习意义感和价值的丧失是造成学习负担的重要方面。试想,一个不知道学习为何,或者认为学习只是为升学准备的孩子,即使减少作业数量、降低难度、缩短时间,依然无法实现个人意义上的减负。因此,只有转变学习方式,采取社会化、生活化、情境化的学习模式,提升学习的价值感和意义感,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能动性。二是要处理好家校合作与家校边界的关系。双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深度参与。对于家庭而言,需要家长实现教育理性回归,遵循孩子成长规律,不做孩子成长的旁观者。家庭教育促进法已正式实施,它将家庭教育由传统的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在此背景下,我们应在法律框架下厘清家校边界,开展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1.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二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业负担,教育就能回归本源,学生就会享受到真正有质量的教育进而健康全面地发展。
B.“双减”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减少了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学生的数量,因此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收费也降低了,家长负担得以减轻。
C.“双减”后学生采取社会化、生活化、情境化的学习模式,促使学习的价值感和意义感得到有效提升,学习的内驱力也被激发。
D.“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家庭教育不能忽视。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家庭教育已由传统的“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
3.如何有效落实“双减”?结合三则材料简要说明。
2022-12-05更新 | 8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日前,有学者将年轻人爱用的网络流行语总结为矛盾式表达。从之前的痛并快乐着到近些年流行的精致穷”“小镇做题家”“985废物”“海归废物”“朋克式养生”“理财式网购等等,无不遵循着相同的句式。

这其实都是对传统概念的解构,以诙谐、调侃的方式将原本的词汇进行变体,创造出了新的概念。而出现这种解构的原因也不难理解——年轻人长大了,他们在经历着社会化。

不难想象,当高考成功者还在小镇的时候,是不会有小镇做题家的自觉的;当“985”大学生们还在校园里忙着社团活动、抢着当学生干部的时候,他们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会拿废物自嘲。只有等他们走出那层保护罩,进入更高维度时,才会发现过去种种的狭小,从而建构了新的价值系统和话语模式。

年轻人自小时候起,接受的价值观是理想主义式的,比如考上大学你就轻松了”“考上名校就是成功。全然没想到社会的逻辑远比这些话语复杂,单线条的成功逻辑已经很难应对纷繁的社会。于是,年轻人只能自嘲,创造种种新鲜词汇,通过语言表达叛逆,也间接地记录下了他们这一代人的心灵史

这些矛盾式表达扎堆出现,也体现着年轻人生活境遇的复杂,这其中肯定存在某种落差,原有概念无法解释这种现实。比如朋克式养生,所谓早睡早起多喝水之类的养生知识不是不懂,只不过条件不允许,不熬夜的话KPI怎么办?

这大概也是转型期容易出现的文化面貌,既有规则和新式规则尚在磨合,处在衔接处的年轻人,就首先地感受到这种压力。现实造成的困惑,就体现在了语言的矛盾里。

有意思的是,一篇梳理矛盾式表达的学术文章指出,这些年轻人创造的词语,大多数没有入选年度流行语榜单。这说明这些语言恐怕有很强的圈层属性,基本在年轻人中流传,其他群体如儿童、老年人,对此无感。另一方面也说明,这种语言创造带有某种尴尬,或许琐碎或许粗糙,不太容易进入主流的文化视野,也很难被安排一个合适的位置。

但这并不意味着矛盾式表达无意义,这毕竟是一部分人的真实记录。而且也说明年轻人并不简单,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来消解压力,去解构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当然,从社会层面看,对这些矛盾表达不妨多一些倾听的耐心。这些表达可能只是浅薄的调笑,也可能是情绪化的宣泄,但矛盾本身未必只属于年轻人。当传统的认知和社会的面貌出现龃龉,恐怕很多人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矛盾,如何去消解,显然是比创造一个网络用语更复杂的事。

取材于《矛盾式表达,年轻人的社会化过程》

材料二

网络流行语作为最能记录当代中国青年群体话语特征的风向标晴雨表,历经20余年的发展,始终行走在反映青年思想动态、社会心理及价值取向的时代前沿。近年来,一种含义丰富、寓意深刻的话语风格,即矛盾式表达流行语在网络上日益风靡,它通过并置语义完全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现矛盾的心理活动或生存状态,形成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2018年-2020矛盾式表达流行语

年份例词是否入选流
行语榜单
2018积极废人、热心社恐、负情绪积极体、精致穷、讴歌型吐槽
2019小镇做题家、碳水快乐、兼职专家、自嗨聊天
2020朋克养生、985废物、梦想打工人、理财式网购

青年作为当前网络社会的主力人群,网络社会的崛起与勃发为其提供了创制、传播带有自身群体特征的话语土壤,现实生活也成为青年网络用语无远弗届②的总体性媒介。从总体上看,轻松有趣的网络语言所指向的语境必然是诙谐幽默的,戏谑自嘲的网络语言所指向的语境定然是批判讽刺的,暴力攻许的网络语言所指向的语境应然是沉重压抑的。同样的,矛盾式表达网络流行语的表述方式、语义内容无不在不同程度上承载着青年群体的生活感受、社会境遇,也反映青年的价值观念、处世态度。处于延长化初显成人期的青年,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个体身份逐步建立、辩证思维逐渐清晰等特征日益凸显。尤其是青年群体的成长时代正处于人才大竞争、经济大开放、科技大发展、文化大融合时期,以及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时期。这群压力最大失望最多,但又信心满满生机勃勃的青年们,内心充斥着时代所赋予的最深刻的各种各样的且层出不穷的矛盾。他们之中亦有大多数人不愿直面并坦然接受这种矛盾,宁愿成为佛系青年”“丧系青年”“躺平青年而进行自我放逐,或以萌、拽、酷、嘲、黑等方式重新解构这种矛盾,以只要我看不见,它就不存在的心理而遗忘、逃避时代中所有的矛盾时刻。故活在时代的表层并浅尝辄止于其中,自然而然成为时下大多数青年的生活态度与生活习惯。

这也就不难理解,以矛盾式表达作为核心要素的网络流行语为何能在青年群体中日益风靡并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青年将其作为自己的标签而自我标榜。除却矛盾式表达网络流行语十分巧妙地将青年群体的消费观、事业观、社交观、婚恋观、审美观、健康观中的矛盾心理借由对抗式语言的途径充分彰显之外,还得益于它作为青年与时代发生碰撞而生成的一种奇特的文化景观,构成了新时代青年文化的一个面向。当固有的文化系统已无法概括总结当下境况时,青年群体必然趋时拓新,创造独属的焕然一新的文化系统。可以说,矛盾式表达网络流行语不仅以其含义丰赡、风格多变、诙谐幽默、戏谑自嘲的特征代表着青年的文化观,还搭建起与整个互联网文化的沟通桥梁,并建立起与消费文化、大众文化和娱乐文化乃至整个社会文化的对话机制。综合来看,既是青年选择了矛盾式表达网络流行语,也可以说是矛盾式表达网络流行语选择了青年,再没有哪一类人群比青年群体更适合诠释这种矛盾。

时代将青年们裹挟进一个巨大的矛盾漩涡之中,并且这种矛盾漩涡并非能够马上挣脱或超越,他们处于其间只能够同时或一前一后地使用最不同的方法:紧张与放松、投入与抽离、热忱与克制、肯定与批评、激情与不为所动。他们一方面渴望有根,另一方面渴望有翅膀;一方面渴求小城市的房,另一方面渴求大城市的床;一方面顺从偷懒,另一方面反抗奋斗。两个相反方向的力量或者欲望无时无刻不在拉扯角逐。但值得庆幸的是,矛盾青年并没有将我们全然拒绝阻拦在门外,他们以矛盾式表达网络流行语来表达青年矛盾,为我们理解他们内心世界一隅提供了契机。

或许正如罗兰·巴特所说的那样,我所主张的是充分地活于我之时代的矛盾,我们可以借助矛盾式表达网络流行语突破圈群区隔,深入探究青年矛盾心理,细致理解青年社会认知,并通过对这类网络流行语矛盾焦灼背后成因的梳理分类,从而筛选出对主流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具有消极影响和离心作用的元素,最终为着力培育勇于承担时代使命的青年而进行文化引导提供行之有效的策略。

取材于《矛盾式表达:青年网络流行语的文化透视》作者:李少多


【注】①KPI:指关键绩效指标。②无远弗届:指不管多远之处,没有达不到的。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年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后会发现过去的狭隘,从而建构新的价值系统和话语模式。
B.面对纷繁的社会,年轻人只能自嘲,创造种种新鲜的词汇,通过语言来表达叛逆。
C.当固有的文化系统无法概括总结当下境况时,青年群体就可能创造新的文化系统。
D.“矛盾式表达”网络流行语选择了青年,主要是因为青年群体更适合诠释此矛盾。
2.下列与“矛盾式表达”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矛盾式表达”是对传统概念的解构,用诙谐、调侃的方式将原本的词汇进行变体,创造出新的概念。
B.“矛盾式表达”是通过并置语义完全相反的词或句,来表现矛盾的心理活动或生存状态,形成出人意料表达效果的话语风格。
C.“矛盾式表达”网络流行语的表述方式、语义内容在不同程度上承载着青年群体的生活感受、社会境遇,反映其价值观念、处世态度。
D.“矛盾式表达”本身无意义,但可以借助“矛盾式表达”深入探究青年矛盾心理,理解青年社会认知,培育青年勇于承担时代使命。
3.根据两篇文章的内容,判断下列不属于“矛盾式表达”的一项是(     
A.城乡结构二元化B.女汉子C.佩奇社会人D.土豪
2022-04-17更新 | 23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57年10月4日,人类第一颗卫星——苏联的斯普特尼克一号发射升空,标志着人类社会步入太空时代。1958年1月31日,美国首颗人造卫星探索者一号发射,发现了后来被命名为范·阿伦辐射带的地球辐射带,极大拓展了人们的科学视野。

在人类大航天号角吹响之际,中国不是旁观者。新中国第一批海归竺可桢、钱学森、赵九章等觉察到了太空探索大门轰然开启的历史必然,纷纷在报刊上谈论人造卫星的意义和用途,建议开展中国的卫星研究工作。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郑重宣布:“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同年8月21日,中国科学院581领导小组成立,组长钱学森,副组长赵九章、卫一清。1966年1月,赵九章出任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院院长,推动中国第一颗卫星研制重新上马。1967年12月,国防科委正式命名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为“东方红一号”。经历了两年的攻坚克难之后,1970年4月24日北京时间21:35,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摘编自王赤《50年,科技人谱写“东方红一号”新篇章》,《光明日报》2020年4月23日)

材料二:

从去年20次左右、最近1个月近10次的航天发射状态看,高密度发射将成为未来几年中国航天的一大特征,这既反映出中国航天的实力,也是中国航天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之一。

对处于世界第二梯队之首的中国航天来说,以科学目标和探索计划为牵引,从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是始终明确的目标。中国空间站要在未来数年内建设完成,嫦娥四号、五号任务也即将实施,北斗卫星将完成全球组网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这么多高难度、高跨度的航天计划几乎前所未有,充分彰显了我国的信心和底气。

建设航天强国已正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航天由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中国航天而言,当前最重要的就是以持之以恒的精神,抓住机遇快速发展,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锚定目标,一步步创新赶超。此外,航天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影响深远的科技领域,中国航天还需要投入更大的力量,以全球视野谋划开放合作,提升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这同样也是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余建斌《让中国航天飞得更高》,《人民日报》2018年1月29日)

材料三:

2019年全球航天发射数量破百,达到了103次,其中中国发射34次,美国发射21次,俄罗斯发射25次。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等总体发射产值达到3450亿元,较2018年增长14.4%。特别是随着“北斗”应用的深入推进,由卫星导航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达到2284亿元。

(摘编自《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经济日报》2020年5月18日)

材料四:

2020年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并传回着陆影像图。嫦娥五号成功着陆后,着陆器在地面控制下,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状态检查与设置工作,并正式开始月面工作,采集月壤样品。

从一部能视频聊天、扫码购物、刷机乘车、在线看病的智能手机,到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中国在一些前沿领域加速发力,从学习追赶到领跑超越,展现出了从量到质的巨大突破。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天问一号问鼎苍穹、奋斗者号万米潜水、嫦娥五号成功探月……一系列重大成果,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体现,是中国不断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的体现,更是中国肩负大国使命,与世界各国开展科技合作、造福世界人民的责任担当。

(摘编自刘庆东《嫦娥五号成功着陆,向着更远外太空领域再出发》,中国网2020年12月2日)

材料五:

美联社报道指出,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品被认为比美国和苏联获得的要“年轻”数十亿年,也是人类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首次将月球样本带回地球。为月球和太阳系其他天体的演化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在实现载人登月后的几十年里,美国在创新思想上的投资日益减少,与此同时中国对科研的投入却大幅增加。事实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一名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评论说,2019年的初步数据表明,目前中国的研发支出总额已超过美国。

(摘编自央广网《国际主流媒体高度关注报道嫦娥五号任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正面成功着陆并开始月面工作,这是中国在前沿领域赶超过程中加速发力、从量到质的巨大突破。
B.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是基于科学家对航天事业发展前景的敏锐洞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中国航天人攻坚克难的成果。
C.高密度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发展进入新阶段,反映出中国航天的实力,彰显了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信心和底气。
D.2019年,中国航天发射数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发射产值也得到快速提升,但与欧美相比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回顾了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诞生历程,展现了一大批科学家在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阶段做出的巨大贡献。
B.材料二指出中国航天发展的方向,即面向全球,抓住机遇,开放合作,提升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向航天强国的跨越。
C.材料三图文表明,2019年中国在全球航天发射数量居首位,总体发射产值也有了大幅度增长,中国航天产业已跻身世界前列。
D.材料五中,上个世纪70年代至今,除美国和苏联外,中国嫦娥五号首次将月球最年轻的月壤样本带回地球。
3.根据材料,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请概括并列举每个阶段的标志事件或特征
2021-06-20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