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当代 > 陈忠实(1942-2016)
题型:名著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9 题号:14986407
小说《白鹿原》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清朝彻底破落之时,白鹿原族长白嘉轩订立了一部“教民以礼义,以正世风”的《乡约》,并靠它将村子治理成和谐有序的净土。《乡约》源自家族流传下来的行世为人的理念,把原本懵懂不清、不好直接启蒙族人的精神要领,变成了通俗易懂、条目清晰、可操作性强的规定。它既能约束族人言行,又能提升族人的人格品性。《乡约》被镌刻下来立于祠堂,若族人违反其中条款,会由族长按规定施以罚跪、罚款、罚粮以及鞭抽板打等处罚。
以《乡土中国》中的理论知识来解释上述情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二项是(     )(     
A.《乡约》体现了由人治向法治的进步。族人的行为会受到《乡约》中明确条文的约束;族长对族人的惩罚也有据可循,而非依靠个人好恶决定。这是白鹿原走出无序状态的重要原因。
B.尽管立为碑、刻成文有助于打破“乡约”传播中受到的空间和时间上的束缚,但就教化族人而言,这却不是必要的。乡土社会中,人们可以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来完成《乡约》的普及。
C.白嘉轩订立和推行《乡约》既体现了横暴权力,也体现了同意权力。其中同意权力约束人们不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保障并明确了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其基础是社会契约。
D.白鹿原新出生的小孩将被迫接受“乡约”的教化。这种教化不需要得到孩子的同意,孩子也没有选择的机会。这种发生于社会继替过程中的权力必须依赖稳定的文化,才能扩大到成人之间。
E.《乡约》产生前的那些“精神要领”,其本质是“礼”。“礼”依靠社会积累的经验来维持,这些经验不仅在代际传递中被验证有效,而且可以很好地应对社会剧变,从而保障族人的生活。

相似题推荐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请给下面的文段做批注。
⑴请给文中触动你的一个词语做批注。先抄写这个词,再写出触动你的原因。
⑵请给文中触动你的一个句子做批注。先抄写这个句子,再写出触动你的原因。

四个人围着方桌坐定,孝武动手给每人盅里斟下酒,白嘉轩佝偻着腰站起来,刚开口叫了一声“三哥”,突然涕泪俱下,哽咽不住。鹿三惊讶地侧头瞅着不知该说什么好。孝武孝义也默默凝坐着。仙草在一边低头垂泪。白嘉轩鼓了好大劲才说出一句话来:“三哥哇你数数我遭了多少难哇?”在座的四个人一齐低头嘘叹。孝武孝义从来也没见过父亲难受哭泣过。仙草跟丈夫半辈子了也很难见到丈夫有一次忧惧一次惶惑,更不要说放声痛哭了。鹿三只是见过嘉轩在老主人过世时哭过,后来白家经历的七灾八难,白嘉轩反倒越经越硬了。白嘉轩说:“我的心也是肉长的呀……”说着竟然哭得转了喉音,手里的酒从酒盅里泼洒出来。仙草侍立在旁边双手捂脸抽泣起来。孝武也难过了。孝义还体味不到更多的东西,闷头坐着。鹿三也不由地鼻腔发酸眼眶模糊了。

(节选自陈忠实《白鹿原》)

2020-12-14更新 | 46次组卷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下列关于陈忠实《白鹿原》的情节与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翻新白鹿村祠堂的工程由鹿子霖和白嘉轩负责,前者负责直接的工程指挥,后者负责后勤供应。同时鹿子霖和白嘉轩两家还合包了工程的大半费用.
B.鹿泰恒在白嘉轩提出翻新白鹿村祠堂时,隐约透露出对白氏父子修建祠堂太晚的不满,但白熹轩并没有多做解释,只是装作不大在乎.
C.祠堂里创办起学堂后,白嘉轩的妻弟朱先生推荐了同学徐秀才前往白鹿原学堂执教,并为此写下了亲笔书信给徐秀才.
D.徐秀才在上任学堂教师时,只说了一句话作为答辞:“我到白鹿村来只想教好俩字就尽职尽心了,就是院子里石碑上刻的忠义两字。”
2016-11-18更新 | 27次组卷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小说《白鹿原》片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前情提要】

李寡妇将自家的地同时卖给了白嘉轩和鹿子霖,二人为争夺这块地而大打出手。

【正文】

村子里拥来许多男女,先是鹿子霖的几个内侄儿插手上阵,接着白嘉轩的亲门近族的男子也上了手,很快席卷为白鹿两姓阵势分明的斗殴,满地都是撕破的布片和丢掉的布鞋。冷先生到达出事地点,吆喝一声:“住手!”有如晴天打雷,震得双方都垂手驻足。

三天后的一个晚上,冷先生把白嘉轩和鹿子霖一起邀约到中医堂,摆下一桌酒席,俩人同时抱拳打拱,互致歉意谦词,然后举酒连饮三杯,重归于好而且好过以往。俩人谁也不好意思再要李家寡妇那六分地了,而且都慨然提出地归原主,白家和鹿家各自周济给李家寡妇一些粮食和银元,帮助寡妇渡过难关。冷先生当即指派药房伙计叫来李家寡妇,当面毁了契约。李家寡妇扑通跪到地上,给白嘉轩鹿子霖磕头,感动得说不出话只是流眼泪。

这件事传播的速度比白鹿两家打斗的事更快更广泛。滋水县令古德茂大为感动,批为“仁义白鹿村”,凿刻石碑一块,红绸裹了,择定吉日,由乐人吹奏升平气象的乐曲,亲自送上白鹿村。一向隐居的朱先生也参加了这一活动。碑子栽在白鹿村的祠堂院子里,从此白鹿村也被人称为仁义庄。

1.本是白嘉轩和鹿子霖二人的打斗,最后却发展为白鹿两姓的斗殴,这说明中国的乡土社会具有怎样的格局?这种格局有什么特点?
2.原著中,白嘉轩和鹿子霖二人原本都打算打官司状告对方,最终却通过冷先生的调解重归于好,还共同帮助李家寡妇渡过难关。这体现了中国乡土社会的什么特点?具有这样特点的社会秩序是依靠什么来维持的?请运用《乡土中国》中的观点来回答。
2021-01-27更新 | 1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