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名著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8 题号:14999403
请依据《乡土中国》,在下列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内容。
(1)《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三章,作者集中谈论了中国基层社会的___________性。
(2)以个人为中心,依据私人关系向外不断延伸而形成的可以自由伸缩变化的具有差等次序的关系圈,属于_________格局。
(3)运用教化的方式让人们形成主动服膺于传统的习惯以维持社会稳定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社会。

相似题推荐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为什么中外会产生这样不同的称呼方式?这反映了中西方家庭有什么不同?请根据《乡土中国》中所学的内容解释原因。

如果我们学习过英语的话,就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们中国人对亲戚的称谓远比西方要复杂,我们称呼父亲的姐妹为姑姑,称呼母亲的姐妹为姨妈,而在英语中这两者都统称为aunt。划分更细致的是父亲的兄弟辈,一般来说我们称呼父亲的哥哥为伯父,他的配偶我们一般称为伯母,称呼父亲的弟弟为叔叔,他的配偶我们一般称呼为婶娘,而在英语中则统一用uncle代表。

2021-04-28更新 | 268次组卷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乡土中国》中说,由于环境固定,代代相传的经验足以应付所有生活。这些经验包括个人行为准则和社会发展与矛盾处理体系,即为规矩,为理法。包括男女有别,基于规矩的约定俗成而产生的礼治和“无讼”,以及在约定俗成的规矩范围内的欲望驱动行事等。如果社会变化缓慢,社会安定,经验规则传递足以应付生活,那么该社会可以自行以“无法”的形式运行,所谓“无为而治”。在法治社会的今天,你对此有什么感想?请作阐述。
2021-01-12更新 | 399次组卷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列对《乡土中国》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乡土本色》一章是全书的总论。费孝通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这一章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全书的基础。
B.熟人社会是乡土性的一个重要特征。“熟人”是本章的一个核心概念,是论述的重难点,也引出第二章“文字下乡”的话题。
C.中国“家”的扩大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这一方面。在西洋家庭中,夫妻是主轴,关系是平等的;而在中国,父子是主轴,男尊女卑。
D.费先生认为在熟人社会用讲话而不用文字表达思想。在瑶山部落,对方接到一枚铜钱的信号,就会派人营救,就证明了这个观点。
2022-11-20更新 | 2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