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报告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0 题号:1501120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浙江地区竹编制品繁多,百花争艳,竹编工艺各有特色,但在选材、加工与编织工序上都大同小异。由于编织品种类多样,常以多种不同性能的竹材作为编织材料,如毛竹,质地坚硬、纹理平直、劈蔑性好,因此常用作竹编产品的骨架;早竹拉力强,可劈成精细竹篾,易漂白、易染色,但其竹节脆弱易裂,一般用作中低档产品原料;水竹纹路紧密,纤维细,劈篾性比早竹好,蔑色纯净,常用于花纹图案的编织。除了对竹种的选择,对所用竹材的生长环境、形状特点和采伐季节也有讲究,用于编织的竹材多生长在背阴山处,3年生,且竹竿通直、节间细长,尖削度较小。采伐竹材在秋冬季节,此时竹子糖分少,竹编制品也更经久耐用。竹编作为一门精细的手工艺,有其独特的操作工具,常用的有藏尺、篾刀、竹凿等。竹编材料制作极为精细,将原料加工成纤细的竹篾需经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包括取料、破竹、刮青、启条、劈篾、分丝、刮蔑、三防处理等,竹蔑制作工序会因竹编制品的具体要求不同而有所区别,但主要步骤基本相同。

(节选自吴婕好等《浙江地区竹编工艺特色概述》)

材料二:

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发现的竹编制品将浙江竹编历史往前推进了数千年。目前已知资料显示,浙江嵊州竹编始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勤劳聪慧的先民就利用竹子破篾编制简易的用具。到清光绪年间,出现竹编作坊,以编制琴篮、考篮、香篮、食篮、鞋篮等细篾竹编器皿为主。

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浙江竹编成为出口产品并畅销海外。此后,浙江竹编名气越来越大,其中嵊州竹编成为出口工艺品的中国著名品牌,有中外竹编第一家的美誉。浙江竹编以编织精巧、工艺繁多、花色丰富见长。到20世纪80年代,浙江竹编产品畅销到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浙江竹编传递了中国文化,成为中国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20世纪90年代后,各式各样的塑料制品代替了传统较为简单的竹编日用品,传统竹编需求量日益减少,小作坊式的竹编艺人生活难以为继。2002年11月,嵊州竹编龙头企业嵊州工艺竹编厂的停产标志着浙江竹编进入衰落时期。浙江竹编包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示着广大农民兄弟的聪明才智,记录着农耕时代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但是目前尚存的浙江竹编个体作坊仅生产相对简单的工艺品,浙江竹编现实状况堪忧。

(节选自余国静、程杨阳《浙江竹编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

材料三:

竹编工艺在现代发展中式微,主要原因是在农耕文明时期,人们会用竹匾养蚕,用竹篓捕鱼,用竹笼养鸡,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发生了改变,对竹编产品的使用日益减少。竹编制品传统上是家庭中使用的器具,都是属于小物件的物品,当下竹编工艺的振兴,需要改变其使用语境,不要把美限制在规矩的形制上,应重新置换,使其重新进入现代人的生活。另一方面,可以运用空间、色彩、材质、光甚至声音来营造空间,或者是适合竹编语境的空间,唤起人的思索、回忆,赢得人的共鸣。应当以更柔和、更近乎自然的方式重新考虑和运用安吉竹编的每个元素,形、色、质、材,给竹编找到新的语境,使竹编之天人同义为广泛的空间。

(节选自戴莹《安吉竹编产品转型发展的路径探究》)

1.下列对材料中“浙江竹编”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浙江竹种繁多,性能各异,用途不一,毛竹适合做竹编骨架,水竹适合做花纹图案的编织,早竹一般用作中低档产品,竹种多样造成了竹编产品的多样化。
B.浙江竹编工艺富有特色,对竹种的选材,对柱子生长年限、形状特点、采伐季节上都有讲究,比如采伐季节,一般选择竹子糖分少的秋冬。
C.浙江竹编作为一门精细的手工艺,主要体现在竹编材料的精细性上;为了将竹子加工成纤细的战国时期的竹篾,需经刮青、启条、劈蔑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
D.浙江竹编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浙江嵊州竹编就已经存在,当时的先民为了编制简易的用具,发明了蔑尺、蔑刀、竹凿等操作工具。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浙江竹编实用功能突出,如最初的简易竹编用具,清代的挈篮、考篮、香篮、食篮、鞋篮等细篾竹编器皿,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竹匾、竹篓、竹笼。
B.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浙江竹编产品畅销海外,原因有二:一是编织精巧、工艺繁多、花色丰富,二是成为中国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C.浙江竹编的衰落,以嵊州工艺竹编厂的停产为标志。当下浙江竹编现实状况堪忧,尚存的个体作坊仅生产简单的工艺品,这与塑料制品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
D.从农耕社会变迁到现代都市社会,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于农耕社会而生产的竹编用具跟不上时代要求,这是竹编行业式微的主要原因。
3.为了振兴竹编行业,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回答。
【知识点】 报告 科普文章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的“三点半”放学现象,给家长带来了接孩子难的问题,有的家长还因此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增加了校外负担,导致发生“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截至2021年5月底,全国共有10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课后服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与此同时,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还存在着课后服务时间偏短、经费保障不到位、吸引力不够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摘自《教育部就“双减”答记者问: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中国日报网,7月24日)

材料二:

南都教育联盟日前发起了一项相关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如果校外培训机构假期或周末不开课,有近三成家长没想好怎么办,剩下的超七成家长的安排有这些主要选择:超四成家长会选择为孩子报网课、36.64%的家长会让孩子参与校内课后的学科特色托管班等。

至于为什么给孩子报培训班,调查结果如下:

(摘编自睿艺《校内暑托还是校外培训数据里的民意是什么?》,《南方周末》7月14日)

材料三:

课后服务必须突出育人导向,提供丰富课程,要根据实际情况分年级、分层次、系统性、个性化统筹开设课后服务课程。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积极争取退休教师、学生家长、高校优秀学生、体育教练、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服务力量。此外,要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内容,征集和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免费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各级教育部门要主动抓好统筹协调,全面指导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制定课后服务费标准,做好教师课后服务绩效工资总量增核、完善教师合理取酬办法等有关工作。

(摘编自《江苏教育报》,8月14日)

材料四:

校内课后延时服务推出已两年多了,确实解决了一些家长的“三点半”难题,得到不少家长支持,但仍有担忧的声音存在:有人担心延时服务可能会变成变相的补课,也有人担心延时服务的质量不高。

事实上,在过去的实践中,“费力不讨好”是一些学校课后延时服务面临的尴尬。一方面学校老师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开设课后延时班,为家长下班后接送孩子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学生家长却并不买账,有的嫌延长的时间还不够长,有的不认可延时服务的质量,仍然将孩子送去课外培训班或者托管班。

(摘编自罗燕《课后延时服务咋能叫好又叫座?》,《民生周刊》,2021年第15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使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有助于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B.课后服务工作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一些学校在服务时间、经费保障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C.校外培训机构假期或者周末不开课,超过70%的家长给孩子安排了诸如网课、参与校内课后的学科特色托管班等内容。
D.各级教育部门要统筹协调,制定课后服务费标准,做好课后服务绩效工资总量增核、完善合理取酬办法等工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孩子放学早、家长不便接的“三点半”现象是困扰家长的难题,也是导致家长把孩子送去校外培训机构的最重要原因。
B.课后服务不必非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由家长及社会人员或志愿服务力量承担,以突出育人导向,为学生提供丰富课程。
C.在假期给孩子报培训班,近六成家长是为孩子“培养特长与爱好”,过半受访者认为安排暑假培训班可“巩固学习成果”。
D.课后延时服务不仅是学校的“服务”,同时也可争取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只要创造性地开展,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怎样才能使“课后延时服务叫好又叫座”。
2022-04-28更新 | 7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行行出状元:这个公交车长获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

河南商报记者从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欢悉,经国务院批准,205路公交车长徐亚平被批准享受2016年国务院特殊津贴。

说起国务院特殊津贴,你可能会想到院士教授、有着重大发明的科研人员,而事实上,兢兢业业、爱岗奉献的一线工人获此殊荣的也不在少数。

徐亚平就是郑州公交系统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人。

【荣誉】这个公交车长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

见到徐亚平时,他正站在橘色简易梯上清理公交车项上的鸟粪,他说:“别看小,腐蚀性很强。”

“2016年国务院特殊津贴”全河南只有113人获得,近乎百万分之一。虽然收获如此荣誉,但徐亚平脸上很平静。

“只不过是干好自己的事,自己离公司规定的制度差得还很远。”在这个30年驾龄的公交车长看来,津贴是国家对自己工作的肯定,“谢谢国家对我的认可,自己其实啥都没干,我受之有愧。国家对我如此认可,以后更得好好干了。”

“我啥都没干”五个字,是徐亚平接受采访时说得最多的话,一连说了4遍。

【揭秘】明星车长是这样炼成的

徐亚平是郑州公交公司的明星车长,获得过很多荣誉,郑州市文明市民、郑州市遵守职业道德十佳标兵、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模……

在郑州公交公司,连刚来的公交学员都知道徐亚平的205路车“干净得都不忍心踩”。

每天上班,徐亚平总会提早一两个小时赶到车队打扫车厢。从每个座椅到前后挡风玻璃,从地板到车顶,都被擦得干干净净。每次打扫卫生,他都会用一根缠着布条的铁丝,认真擦拭公交座椅间的缝隙。

可别小看这根铁丝,这可是徐亚平的保洁神器。“有了这个神器,车厢内就没卫生死角了。”

“通过一点努力给乘客一个好心情,自己也很开心。”徐亚平说。

【贴心】徐亚平的车上有各种周到的服务

在徐亚平的车上,有很多给孩子们的玩具、雨伞、小电扇等用品,还有一沓地图,以备乘客不时之需。

不仅如此,乘客李大娘还说:“我经常坐徐亚平的车,他服务可好,还给老人准备拐杖呢!”

后来,徐亚平发现车上的外国乘客越来越多,为此专门去郑州大学参加了短期英语培训班,在公交车上推出了双语服务。

有位河南大学老教授来电深有感触地说:“公交车长能用这样流利的英语服务,那可是郑州公交的亮点啊。”

徐亚平不仅对本线路的沿途倒乘和地理情况了如指掌,而且利用业余时间对其他线路倒乘和经过的各大商场进行了调研,做到乘客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被乘客誉为“活地图”。

一次,一位外地乘客询问乘205路到妇幼保健院有多远,他说:“您只要走430步就到了。”每当别人讲起这些事,谦虚的徐亚平都会说:“敬业而已,有啥好说的。”

【信念】要把乘客当亲人

在徐亚平看来,乘客既是朋友也是亲人,一定要关心车上每一个乘客的情况。

2015年5月10日上午8点多,徐亚平驾驶车辆行驶至大石桥准备进站时,忽然听到车内扑通一声,原来是一名20多岁的女孩昏倒在地板上。

学过简单急救的徐亚平请大家不要围得太近,以免空气不流通,并对女孩采取急救措施,然后招呼大家帮忙把她扶到座位上,他不断呼唤女孩。在等待120的过程中,女孩逐渐清醒。又过了三四分钟,120急救人员到车上将女孩用担架抬走治疗。

周围的乘客自发地为沉着冷静的车长鼓掌,这时距事发只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

“我们好多东西都是从徐老师那学的。”郑州公交四公司二车队书记李亚寒说,“徐老师和他的205路,就是我们的黄埔军校。”

【思考】做服务的要“多想一点”

205路途经纬二路、纬三路、金水路、大石桥,老郑州都知道,那边老旧家属院较多,因此老年乘客也多。

为此,徐亚平自费给老人准备了龙头杖,“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用呗。”徐亚平说,“这些拐杖从来都没想过还回来,腿脚不方便,人家需要就拿走呗!”

其实,随着郑州市民素质不断提高,公交车长照顾老人、搀扶老人上下车都是常见的事。

“以前我也是帮老人拿拿东西,扶一扶,但是时代一直在前进,乘客需求是变化的,我们做服务的,只能是多想一点,再多想一点。”徐亚平说。

也许,为别人“多想一点”,别人就会多记住你一点。

(选自2017年3月4日《河南商报》,标题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都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重大或特殊贡献的人,也都是爱岗敬业的楷模。
B.在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这一殊荣后徐亚平脸上很平静,这充分说明他对自己的荣誉还有更高的要求。
C.文中的“黄埔军校”其实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其意思是说徐亚平的言行体现了当代军人优良的作风。
D.徐亚平为老年乘客准备了拐杖,从没想过那些拐杖要还回来,这意味着当地还有许多老年乘客素质不高。
2.徐亚平获得了国家的高度评价,因为作为公交车长的他表现确实非同一般。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他在公交服务方面的非同一般之处。
3.很多人可能确实想不到,徐亚平能以普通公交车长的身份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就此,应该怎样来看待?请结合本文内容,分别从国家、服务对象和工作人员这三个角度各谈一点认识。
2017-04-16更新 | 6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07-2018年全国退耕造林

注:2012年、2013年无统计数据。

2009-2018年全国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

(摘编自“中国林业信息网”)

材料二:西起内蒙古达茂旗,东至河北平泉市,南起山西代县,北至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一代又一代防沙治沙人在45.8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让曾经的荒漠山村绿起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20年来,累计完成营造林902.9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0.59%提高到18.67%,综合植被覆盖度由39.8%提高到45.5%,区域沙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432平方公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成绩单,折射出我国防治荒漠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几十年来,中国通过颁布施行防沙治沙法,持续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推动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幅缩减,沙区生态状况和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2004年起,全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3个监测期实现“双缩减”,我国总体上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防沙治沙改善了局部区域小气候,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多地再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好景象。

(摘编自《持续治沙,全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连续实现“双缩减”》)

材料三:在山西省右玉县,三代树种的今昔之变,生动展现着科学绿化理念。第一代树种是小老杨,这种杨树既不高大,也不粗壮,甚至长得歪歪扭扭。小老杨是右玉绿化的先锋树种。右玉90%以上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小老杨是首功之臣。此后,松树接替小老杨成为治沙主力,松树不仅可以提升林地功能,还筑起了防风固沙的新屏障。第三代树种有海棠树、金叶榆等近40个树种,这些树种既美化环境,又有经济效益。科学治沙、绿色发展,不仅提升了治沙效率,也带来了综合效益。

在防沙治沙中,各地积极引导沙区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开发利用沙区光、热、风、土地等资源,积极有序发展沙区特色种植养殖、沙漠旅游、生物质能源等绿色富民产业,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带动群众稳定就业增收政富,实现防沙治沙与沙区经济发展双赢。目前,内蒙古、新疆等地沙区特色产业已呈现规模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趋势,带动了沙区农牧民增收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近年来,新疆若羌、温宿等县市农民人均林果业纯收入占总收入的60%以上。

(摘编自《科学治沙,实现防沙治沙与沙区经济发展双赢》)

材料四:今春,北方地区发生9次沙尘天气,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今年春季沙尘天气主要源自蒙古国。目前,蒙古国土地荒漠化已达87%,近年来急剧恶化。沙尘形成通常需要3个基本条件:沙尘源、大风、不稳定的大气层结状态。其中,沙尘源是物质条件,大风是动力源,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为热力条件。

今年春季的沙尘天气再次表明,在荒漠化挑战面前,各国是一个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需要各国携手应对。

荒漠化防治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被称为“地球癌症”的荒漠化,威胁着全球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五分之一人口的生存和发展。在全世界,每天约331平方公里土地退化为沙漠或荒漠,导致13亿美元经济损失。多年来,我国认真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系统推进我国荒漠化防治,树立了库布其、塞罕坝等一批国际瞩目的典型治理样板,创造了“绿进沙退”“绿富同兴”的治理模式。在此基础上,积极参与公约事务,引领公约发展,推动国际合作,成为全球荒漠化防治事业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我们将向全球分享中国治沙经验,推动全球荒漠化防治再上新台阶。

(摘编自《合作治沙,荒漠化防治需要各国携手应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退耕造林工作经历了两个时期,从2007年到2014年数量不断下降,从2014年到2018年数量不断上升,最多的年达120万公顷以上。
B.从2009年到2014年,我国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逐年递增,最高约210万公顷;从2014年到2018年,又逐年下降,降至90余万公顷。
C.一代又一代的防沙治沙人历经20年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取得良好效果,完成营造林902.9万公顷,区域沙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432平方公里。
D.山西省右玉县先后使用小老杨、松树治理沙化土地、提升林地功能,防风固沙,在此基础上使用海棠树、金叶榆等树种美化环境,提升经济效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04年起,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逐年“双缩减”,由以前的“沙进人退”转变为“绿进沙退”,从而改变了气候,丰富了生物多样性。
B.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科学开发利用沙区资源,大规模发展沙区种植养殖等绿色产业,不仅可以提升治沙效率,而且可以带来综合效益。
C.今年春季北方沙尘天气频仍,这种沙尘天气主要源自土地荒漠化严重的蒙古国,因此,荒漠化治理需要各国携手应对,组成命运共同体。
D.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是个全球性的各国普遍存在的难题,世界上每天都会有大量土地退化为沙漠或者荒漠,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3.对于防沙止漠,你认为我国治沙有哪些成功经验可以向全球分享?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2021-09-05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