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晋 > 陶渊明(365-42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3 题号:15120822
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古(其七)

陶渊明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仿拟同类题材的古诗面创作的诗歌.本诗承袭了从屈原到《古诗十九首》,再到曹植所形成的借“美人”来抒写自己情感的文学传统。
B.开头两句写春天日暮时分的景象,天空明净澄澈,春风轻柔温和,构画出一幅自然春意融融、人物心旷神怡的沐春图,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C.在这美好的清夜,一位佳人一边饮酒一边唱歌,直到天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并具,写足了“信可乐也”的情绪,也为后面的抒情蓄势。
D.五、六两句乐极悲来,写佳人唱完歌后发出长长的叹息,善感的心中生出种种复杂的思绪:如此的美丽春夜又能存在几时?自己的芳华又能保持多久?
2.“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两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完成习题。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下列对诗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从做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令,实际上仅十三个年头,这里的三十年是夸大的说法。
B.诗句中的“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从而反衬陶渊明对大自然的热爱。
C.“暧暧远人村”,是说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暧暧”,意思是模糊不清。
D.“守拙归园田”一句,表现了陶渊明安守本分、清贫乐道的思想。“守拙”的意思是说陶渊明本性朴实,不善于做官。
2.这首诗在描绘农村环境和生活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017-10-18更新 | 37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归园田居(其一)》,回答问题。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B.表现了作者摆脱污秽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之后的自由的生活和愉快的心情。
C.一些平平常常的农家事物,在诗人的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淡朴素的田园图画。
D.全诗写出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到多年后退出官场的全过程。
2.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020-07-01更新 | 7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1】

陶渊明

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2】

诗书敦【3】宿好,林园无世情。

如何舍此去,遥遥至南荆!

叩枻【4】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昭昭天宇阔,皛皛【5】川上平。

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

商歌【6】非吾事,依依在耦耕【7】

投冠旋【8】旧墟,不为好爵萦。

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注释:【1】公元401年,陶渊明回乡探亲假满,再次返回江陵(今湖北荆州)的官府。路经涂口时,写下这首诗。【2】冥:隔绝。【3】敦:厚,此指“加深”。【4】枻(yì):船舷。【5】皛(xiǎo):洁白明亮。【6】商歌:卫人宁戚曾唱商歌向齐桓公自荐,桓公因而重用了他。【7】耦耕:指并肩而耕,出自《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8】旋:返回。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交待了时间、地点和事由,诗中的所见、所遇、所感与之形成了呼应。
B.“如何”句,以反问表达不舍,其中的“此”指前四句所说的生活和爱好等。
C.“怀役”句,写诗人心忧国事,以致夜不能寐,点出了此次离家返任的原因。
D.“养真”句的“真”与《归园田居》“守拙归园田”的“拙”,都指自然本性。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叠词“遥遥”含义丰富,既强调空间上的距离,也突出了现实与理想间的渺远。
B.“临流别友生”与《归去来兮辞》中“临清流而赋诗”,两句均写出了高雅的志趣。
C.“商歌”“耦耕”两个典故寓示着不同的道路,诗人借此含蓄表达了人生的抉择。
D.本诗用语平淡自然,结尾直抒胸臆,用“庶以善自名”这样的语句表达了希望。
3.从全诗看,“凉风起将夕”至“晶晶川上平”四句,有何作用?
2024-01-17更新 | 2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