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9 题号:151742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崇揣知上意,对曰:臣有三子,两在东都为人多欲而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卿安从知之?对曰: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上于是以崇为无私,而薄知古负崇,欲斥之。崇固请曰:臣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上久乃许之。辛亥,知古罢为工部尚书。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姚崇无居第,寓居罔极寺,以病痁谒告。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源乾曜奏事或称旨,上辄曰: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乾曜常谢实然。每有大事,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癸卯,乾曜请迁崇于四方馆,仍听家人入侍疾,上许之。崇以四方馆有簿书,非病者所宜处,固辞。上曰: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

(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一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
B.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
C.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
D.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从容问/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下,即门下省,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
B.东都,即洛阳。唐朝东都为洛阳,西都为长安。“望西都,意踌躇”中的西都,也是指长安。
C.管晏,即管仲和晏婴,皆为战国时齐国名相。管仲名夷吾,字仲,谥敬;晏婴字仲,谥“平”。
D.四方馆,古代官署名。隋时置,以接待四方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臣,属鸿胪寺。唐时属中书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门监魏知古本是小吏出身,凭借着姚崇的引荐,后来才与姚崇同朝为相,姚崇心里有些轻视他;但是魏知古对姚崇的引荐之恩感念在心。
B.唐玄宗认为姚崇公正无私,他看不起魏知古的忘恩负义,想要罢黜其职务。姚崇坚决请求皇上不要这样做,皇上停了很久才答应他的请求。
C.齐浣认为管仲、晏婴所奉行的法度虽然未能传之于后世,但起码也做到终身实施;他认为姚崇所制定的法度则随时更改,似乎比不上管晏。
D.姚崇自己没有住宅,寓居在罔极寺,因身患疾病而向唐玄宗请假。唐玄宗屡次派使者去询问他的日常饮食起居状况,每天达到几十次之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人多欲而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
(2)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可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
5.姚崇揣摩到唐玄宗的什么心思?后来唐玄宗为什么高兴?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帝女夷安公主。隆虑主病困,以金千斤、钱千万为昭平君豫赎死罪,上许之。隆虑主卒,昭平君日骄,醉杀主傅,系狱。廷尉以公主子上请,左右人人为言:“前又入赎,陛下许之。”上曰:“吾弟老有是一子,死,以属我。”于是为之垂涕,叹息良久,曰:“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又下负万民。”乃可其奏,哀不能自止,左右尽悲。上耕于钜定。还,幸泰山,脩封。癸巳,禅石闾,见群臣,上乃言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田千秋曰:“方士言神仙者甚众,而无显功,臣请皆罢斥遣之。”上曰:“大鸿胪言是也。”于是悉罢诸方士候神人者。由是不复出军,而封田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又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民皆便之。钩弋夫人之子弗陵,年数岁,形体壮大,多知,上奇爱之,心欲立焉;以其年稚,欲以大臣辅之。察群臣,唯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光,忠厚可任大事,上乃使黄门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上病笃,霍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乙丑,诏立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丙寅,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受遗诏辅少主,又以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

臣光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敞,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乃言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B.上乃言/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C.上乃言/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D.上乃言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病逝之后,辅佐周成王,一心朝政,忠心不二。
B.尚,娶帝王之女为妻,由此可以看出昭平君既是汉武帝的外甥也是他的女婿。
C.嗣,即“嗣位”,从周代起,王位一般都由长子世袭,直至清末。
D.幸,本文指封建帝王到某地去:《鸿门宴》中“妇女无所幸”则指君主宠爱女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隆虑公主病危时,曾进献重金请求预先为儿子赎一次死罪,汉武帝答应了她的请求并最终兑现了诺言。
B.汉武帝曾经很相信方士,大鸿胪田千秋进言应该遣散方士,他表示赞同并将等候神仙降临的方士全部遣散。
C.汉武帝认为霍光为人忠厚,堪当重任,于是让黄门官画了一幅周公的图画赐给霍光委婉表达托孤之意。
D.从评论来看,司马光认为汉武帝的很多行为致使百姓疲劳凋敝、被迫作了盗贼,所以与秦始皇差不多。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
(2)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2022-04-28更新 | 7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羽下梁地十余城,闻成皋破,乃引兵还。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闻羽至,尽走险阻。羽亦军广武,与汉相守。数月,楚军食少。项王之,乃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案太公!汉王曰: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祸耳!项王从之。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曰:吾宁智斗,不能斗力。项王三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羽曰: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矫杀卿子冠军,罪二;救赵不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公,何苦乃与公挑战!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韩信已定临淄遂东追齐王项王使龙且将兵,以救齐。客或说龙且曰: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当。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闻其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兵二千里客居,齐城皆反之,其势无所得食,可无战而降也。龙且曰: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寄食于漂母,无资身之策;受辱于胯下,无兼人之勇,不足畏也。十一月,齐、楚与汉夹潍水而陈。韩信乃夜令人为万余囊,满盛沙,壅水上流;引军半渡击龙且,佯不胜,还走。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遂追信。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太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水东军散走,齐王广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阳,虏齐王广。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之,乃为高俎                  患:担心
B.虽杀之,无益,只祸耳            益:更加
C.汉王笑                                谢:推辞
D.乃自甲持戟挑战                      被:披上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韩信已定临淄/遂东追齐王/
B.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韩信已定临淄/遂东追齐王/
C.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韩信已定临淄/遂东追齐王/
D.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韩信已定临淄/遂东追齐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军正在荥阳东面围攻钟离昧,听说项羽大军到了,就全部撤往险要的地方防守。项羽也在广武驻兵屯守,与汉军对峙。
B.当项羽以煮了刘邦的父亲威胁刘邦时,刘邦说,我曾与你一起在北方接受怀王的命令,结为兄弟,所以我父亲就犹如你父亲。
C.善于骑射的楼烦连杀楚军数人,却被项羽瞪眼呵斥,吓得双目不敢直视,双手不敢张弓发箭,随即奔回营垒。
D.有人劝龙且,救齐国时可以修筑深沟高垒固守,让齐王派遣信使招抚已经丢失的城邑,但龙且没听取意见。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汉王数羽曰:“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矫杀卿子冠军,罪二。”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2022-05-26更新 | 3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监十八年,春,正月,魏主下诏,称“太后临朝践极,岁将半纪,宜称‘诏’以令宇内”。魏征西将军张彝之子仲瑀上封事求铨削选格排抑武人不使豫清品二月庚午羽林近千人相帅至尚书省诟骂以瓦石击省门上下慑惧莫敢禁讨遂直造其第,捶辱极意,焚其第舍。仲瑀重伤走免,彝仅有余息,宿而死。胡太后掩凶强者八人斩之,其余不复穷治。乙亥,大赦以安之,因令武官得依资入选。识者知魏之将乱矣。时官员既少,应选者多,吏部尚书李韶铨注不行,大致怨嗟;更以殿中尚书崔亮为吏部尚书。亮奏为格制,不问士之贤愚,专以停解月日为断,沈滞者皆称其能。亮甥司空谘议刘景安与亮书曰:“殷、周以乡塾士,两汉由州郡荐才,虽未尽美,应什收六七。舅属当铨衡,宜改张易调,如何反为停年格以限之,天下士子谁复修厉名行哉!”亮复书曰:“汝所言乃有深致。吾昨为此格,有由而然。古今不同,时宜须异。昔子产铸刑书以救弊,叔向讥之以正法,何异汝以古礼难权宜哉!”洛阳令代人薛琡上书言:“黎元之命,系于长吏,若以选曹唯取年劳,不简能否,何谓铨衡!”书奏,不。后因请见,复奏。诏公卿议之,事亦寝。其后甄琛等继亮为吏部尚书,利其便己,踵而行之。魏以郎选不精,大加沙汰,唯朱元旭、辛雄、羊深、源子恭及范阳祖莹等八人以才用见留,余皆罢遣。四年冬,十月,庚午,魏平恩文宣公崔光疾笃,魏主亲抚视之,为之撤乐,罢游眺。光卒,帝临,哭之恸,为减常膳。光且死,荐都官尚书贾思伯为侍讲。帝从思伯受《春秋》,思伯虽贵,倾身下士。或问思伯曰:“公何以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时以为雅谈。

(节选自《资治通鉴·梁纪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西将军张彝之子仲瑀上封事求铨/削选格/排抑武人/不使豫清品/二月/庚午/羽林近千人/相帅至尚书省诟骂/以瓦石击省门/上下慑惧/莫敢禁讨/
B.魏征西将军张彝之子仲瑀上封事求铨/削选格/排抑武人/不使豫清品/二月/庚午/羽林近千人/相帅至尚书省诟骂/以瓦石击/省门上下慑惧/莫敢禁讨/
C.魏征西将军张彝之子仲瑀上封事/求铨削选格/排抑武人/不使豫清品/二月/庚午/羽林近千人/相帅至尚书省诟骂/以瓦石击/省门上下慑惧/莫敢禁讨/
D.魏征西将军张彝之子仲瑀上封事/求铨削选格/排抑武人/不使豫清品/二月/庚午/羽林近千人/相帅至尚书省诟骂/以瓦石击省门/上下慑惧/莫敢禁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再宿而死”与“凡再变矣”(《项脊轩志》)两句中的“再”字含义不相同。
B.“收掩凶强者八人”与“收天下之兵”(《过秦论》)两句中的“收”字含义相同。
C.“以乡塾贡士”与“给贡职如郡县”(《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贡”字含义不同。
D.“书奏,不报”与“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报”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魏太后临朝执政将近六年,因官员任用问题,武将肇事,太后只惩办了首恶分子,命令武官可按资格人选,这是北魏将要发生动乱的苗头。
B.崔亮担任吏部尚书时,正值官员名额已经很少,可是应选的人却很多的情势,崔亮奏请制定了新的录用标准,得到长时间待选的人的赞扬。
C.崔亮外甥刘景安和洛阳令薛琡对崔亮选拔任用官员的方法提出了反对意见,崔亮认为他们没看到古今不同,时机合适时便应当加以变革。
D.北魏曾大加淘汰官员,留下有才能的朱元旭等人;崔光将要去世时,推荐很有品行的都官尚书贾思伯为侍讲,教授孝明帝学习《春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舅属当铨衡,宜改张易调,如何反为停年格以限之,天下士子谁复修厉名行哉!
(2)诏公卿议之,事亦寝。其后甄琛等继亮为吏部尚书,利其便己,踵而行之。
2022-11-30更新 | 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