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魏征等 > 《隋书》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 题号:1517764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尚希,弘农人也。祖真,魏天水太守。父承宾,商、直、淅三州刺史。尚希龆龀而孤。年十一,辞母请受业长安。涿郡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伏。周太祖尝亲临释奠,尚希时年十八,令讲《孝经》,词旨可观。太祖奇之,赐姓普六茹氏,擢为国子博士。宣帝时,令尚希抚慰山东、河北,至相州而帝崩,与相州总管尉迥发丧于馆。尚希出谓左右曰: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吾不去,将及于难。遂夜中从捷径而遁。迟明,迥方觉,分数十骑自驿路追之,不及,遂归京师。高祖以尚希宗室之望,又背迥而至,待之甚厚。及迥屯兵武陟,遣尚希督宗室兵三千人镇潼关。高祖受禅,拜度支尚书,进爵为公。岁馀,出为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加银青光禄大夫。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表曰: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敢陈管见,伏听裁处。帝览而嘉之,于是遂罢天下诸郡。还除兵部尚书。俄转礼部尚书,授上仪同。尚希性弘厚,兼以学业自通,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上时每旦临朝,日侧不倦,尚希谏曰:周文王以忧勤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愿陛下举大纲,责成宰辅,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也。上欢然曰:公爱我者。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堪养病屈公卧治之于是出拜蒲州刺史仍领本州宗团骠骑尚希在州,甚有惠政,复引瀵水,立堤防,开稻田数千顷,民赖其利。开皇十年卒官,时年五十七。曰平。

(节选自《隋书·杨尚希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治之/于是出拜蒲州刺史/仍领本州宗团骠骑/
B.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治之/于是出拜蒲州/刺史仍领本州宗团骠骑/
C.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治之/于是出拜蒲州刺史/仍领本州宗团骠骑/
D.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治之/于是出拜蒲州/刺史仍领本州宗团骠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奠是古代在学校设置酒食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在孔庙祭礼中规格最高。
B.《孝经》是讲述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的著作,版本有《今文孝经》和《古文孝经》。
C.唐朝时设置了国子、太学、四门等博士,国子博士是指工作在国子学的高级教员。
D.谥号是古时帝王、诸侯、文臣武将死后,朝廷据其生前事迹给的褒奖其人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尚希学问优异,深受赏识。他虽然很小就失去了父亲,但好学不倦,在十八岁时就受到太祖的赏识,赐他姓普六茹。
B.杨尚希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在与相州总管尉迟迥在府衙发丧宣帝时,他发现尉迟迥对朝廷有异心,就夜间逃离相州。
C.杨尚希洞察时弊,敢于直言。他见天下当时州郡过多,就直陈弊端,提出谏言,高祖采纳了他的建议,合并了许多郡县。
D.杨尚希体恤皇上,见解独到。看到皇上夜以继日地操劳国事,他就劝说皇帝不要事必躬亲,责成宰辅办一些繁琐事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迟明,迥方觉,分数十骑自驿路追之,不及,遂归京师。
(2)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
【知识点】 《隋书》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景字道兴,天水休官人也。景容貌奇伟,膂力过人,美须髯,骁勇善射。开皇九年,以行军总管王世积伐陈,陷阵有功,进位上开府。寻从史万岁击突厥于大斤山,别路邀贼,大破之。后送义成公主于突厥,至恒安,遇突厥来寇。时代州总管韩洪为虏所败,景率所领数百人援之。力战三日,杀虏甚众。汉王谅作乱并州,景发兵拒之。谅遣刘嵩袭景,战于城东。升楼射之,无不应弦而倒。选壮士击之,斩获略尽。谅复遣岚州刺史乔钟葵率劲勇三万攻之。景战士不过数千,加以城池不固,为贼冲击,崩毁相继。景且战且筑,士卒皆殊死斗,屡挫贼锋。月余,朔州总管杨义臣以兵来援,合击大之。景智略非所长,而忠直为时所许,帝甚信之车驾西巡至天水景献食于帝。帝曰:“公,主人也。”赐坐齐王暕之上。岁余,复位。明年,攻高丽武厉城,破之,赐爵苑丘侯。杨玄感之反也,朝臣子弟多预焉,而景独无关涉。帝曰:“公诚直天然,我之梁栋也。”帝每呼李大将军而不名,其见重如此。十二年,帝令景营辽东战具于北平。会幽州贼杨仲绪率众万馀人来攻北平,景督兵击破之,斩仲绪。于时盗贼蜂起,道路隔绝,景遂召募,以备不虞。后为高开道所围,独守孤城,外无声援,岁余,士卒患脚肿而死者十将六七,景抚循之,一无离叛。辽东军资多在其所,粟帛山积,既逢离乱,景无所私焉。后将还幽州,在道遇贼,见害。契丹、靺鞨素感其恩,闻之莫不流涕,幽、燕人士于今伤惜之。

(节选自《隋书·李景传》,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帝A甚B信C之D车E驾F西G巡H至I天J水K景L献M食N于O帝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行军总管从王世积伐陈”与“惑而不从师”(《师说》)两句中的“从”含义不同。
B.应弦而倒,随着弓弦的声音而倒下,形容射箭技艺高超。文中用来说明李景射术精湛。
C.“合击大破之”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赤壁赋》)两句中的“破”含义相同。
D.赐爵,赐予爵位。周天子赐爵,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景两次出击突厥,先是跟从史万岁出兵大斤山,大败突厥。后来又率领几百士兵增援代州总管韩洪,与敌军力战三天,杀死众多敌兵。
B.汉王杨谅在并州叛乱,李景发兵迎战。杨谅派遣刘嵩袭击李景,两军在城东交战。李景登上城楼,搭弓射箭,箭不虚发,敌人应弦而倒。
C.李景不擅长智谋权术,但是他的忠心正直被当时的人所赞许。杨玄感叛乱的时候,朝中大臣的子弟大多参与其中,可是李景却与此无关。
D.李景面对粮食布帛堆积如山的辽东军资,虽然正在遭逢战乱,但是他也一点都不据为私有。契丹、靺鞨各部因此感念他的恩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且战且筑,士卒皆殊死斗,屡挫贼锋。
(2)于时盗贼蜂起,道路隔绝,景遂召募,以备不虞。
5.李景深受皇帝敬重,具体体现在哪里?请简要概述。
2023-03-27更新 | 7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长孙晟字季晟,性通敏,略涉书记,善弹工射。初未知名,人弗之识也,唯高祖一见,深嗟异焉,乃携其手而谓人曰:“长孙郎武艺逸群,适与其言,又多奇略。后之名将,非此子邪?”
       宣帝时,突厥摄图请婚于周,以赵王招女妻之。然周与摄图各相夸竞,妙选骁勇以充使者,因遣晟副汝南公宇文神庆送千金公主至其牙。前后使人数十辈,摄图多不礼,见晟而独爱焉,每共游猎,留之竞岁。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两箭与晟曰:“请射取之。”晟乃弯弓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而双贯焉。摄图喜,命诸子弟贵人皆相亲友,冀昵近之,以学弹射。其弟处罗侯号突利设,尤得众心。而为摄图所忌,密托心腹,阴与晟盟。晟与之游猎,因察山川形势,部众强弱,皆尽知之。时高祖作相,晟以状白高祖。高祖大喜,迁奉车都尉。
       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仍恐染干惊惧,先遣晟往喻旨,称述帝意。染干听之,因召所部诸国,奚、室韦等种落数十酋长成萃。晟以牙中草秽,欲令染干亲自除之,示诸部落,以明威重,乃指帐前草曰:“此根大香。”染干遽嗅之曰:“殊不香也。”晟曰:“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亲洒扫,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今牙中芜秽,谓是留香草耳。”染干乃悟曰:“奴罪过。奴之骨肉,皆天子赐也,得效筋力,岂敢有辞?特以边人不知法耳,赖将军恩泽而教导之。将军之惠,奴之幸也。”遂拔所佩刀,亲自芟草,其贵人及诸部争放效之。乃发榆林北境,至于其牙,又东达于蓟,长三千里,广百步,举国就役而开御道。帝闻晟策,乃益嘉焉。
       五年,卒。帝深悼惜之,赂赠甚厚。后突厥围雁门,帝叹曰:“向使长孙晟在,不令匈奴至此!”晟好奇计,务功名。性至孝,居忧毁瘠,为朝士所称。贞观中,追赠司空、上柱国、齐国公,谥曰献。

                                                                                        (节选自《隋书·长孙晟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
B.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
C.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做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
D.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牙”指将军之旗,也指军队主将所在位置或官署,在这里指的是突厥王庭。
B.“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情况下指升职,而“左迁”、“迁谪”则指的是贬官。
C.“娼赠”指在别人办丧事时赠送的财物,表示对逝者的哀悼,对家属的安慰。
D.“司空”于西周始置,为虚衔,无实职,一般只用于加授给年高望重的大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孙晟通达聪慧,能文善武。高祖一接触长孙晟即赞叹他武艺超群,多有韬略,预言他定会成为名将。
B.长孙晟把握时机,侦查地形。他先主动与处罗侯结盟,后借游猎之机查看突厥地形,搜集到不少情报。
C.长孙晟足智多谋,宣示国威。他借染干召集部落聚会,用除草之计来震慑他人,使御道开辟十分顺利。
D.长孙晟屡建功勋,甚得圣眷。由于在与突厥打交道时表现突出,他获得皇帝赞赏,死后仍被皇帝惦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晟乃弯弓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而双贯焉。
(2)奴之骨肉,皆天子赐也,得效筋力,岂敢有辞?
2018-04-09更新 | 8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绰,河东人也,性质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上以盗贼不禁,将重其法。绰进谏曰:陛下行尧舜之道,多存宽宥。况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上忻然纳之,因谓绰曰:若更有闻见,宜数陈之也。迁大理少卿。故陈将萧摩诃,其子世略在江南作乱,摩诃当从坐。上曰: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为!以其名将之子,为人所逼耳。因赦摩诃。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固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朝。上曰:大理其为朕特赦摩诃也。因命左右释之。刑部侍郎辛亶,尝衣绯裤,俗云利于官,上以为厌蛊,将斩之。绰曰: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谓绰曰: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左仆射高颎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得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何如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而入,良久乃释之。明日,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时上禁行恶钱,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侯执以闻,上令悉斩之。绰进谏曰: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上曰:不关卿事。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上曰:撼大木不动者,当退。对曰:臣望感天心,何论动木?上复曰:啜羹者,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耶?绰拜而益前,诃之不肯退。上遂入。治书侍御史柳彧复上奏切谏,上乃止。上以绰有诚直之心,每引入阁中,或遇上与皇后同榻,即呼绰坐,评论得失。前后赏赐万计。

(选自《隋书·赵绰传》,有删改)


【注】厌蛊:用巫术致灾祸于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命左仆射高颎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得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何如/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
B.命左仆射高颎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得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何如/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
C.命左仆射高颎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得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何如/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
D.命左仆射高颎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得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何如/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也称作“受嬗”,指的是古代王朝更迭,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B.大理,即大理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一个官署名,专门负责刑狱案件的审理。
C.刑部,我国隋朝以后官制中的一个司法部门,主管刑罚,其最高长官为侍郎。
D.尧舜,中国古史传说中的两位圣明的君主,是我国远古部落联盟的两位首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绰正直刚毅,为人恭敬勤恳。赵绰品性正直,性格刚毅;在担任北周天官府史时,他恭敬勤恳,因此被提拔,担任夏官府下士。
B.赵绰直谏君王,主张多存宽宥。因为盗贼猖獗,皇上想施以重刑,赵绰认为君王应推行尧、舜之治道,多存宽容饶恕的仁爱之心。
C.赵绰坚守法律,秉持公正办事。辛亶因曾经穿红裤子要被皇帝处死,赵绰反对此事,虽被抓起来,但第二天就被释放并得到赏赐。
D.赵绰忠诚正直,得到君王赏识。皇上认为赵绰忠诚正直,时常让他进入阁中评论朝政得失,前前后后赏赐他的财物数以万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固命绰退食。
(2)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
2021-12-28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