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9 题号:15283916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回顾历史,只有中华民族这样的具有开放包容胸怀的民族,才会容纳世界不同文明在此交融交汇。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

(选自《习近平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20203月《求是》)

材料二:

214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组织百余位中外记者探访故宫博物院。

多年学习中文的韩国纽斯频通讯社记者崔宪圭第一次在冬天雪后来到故宫,被深深吸引。他说:雪后的故宫更美了,但比雪景更美的是优秀的中国文化。中国发展得很快,国际影响力也在逐步增强,中国了不起!

法国电视一台记者Fred已经在北京工作7年,曾参与过2008年北京夏奥会新闻报道。他说:北京是一座非常棒的城市,我已经离不开北京了,如果让我做选择,我会选择在北京生活下去。这次参观完故宫,Fred了解了很多文物背后的故事。他说,自己喜欢北京的文化氛围,能在雪天到故宫看展,这个体验让人既惊喜又难忘。

探访期间,故宫文华殿内何以中国——中华古代文明暨《国家宝藏》特展正在举办,全国30家博物馆精选出来的130余件文物讲述中国故事。

130余件珍贵文物,上起石器时代,下至清代,包含何尊、长信宫灯、藏文《四部医典》等声名远播的国宝重器。展览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视作一条大河,以”“”“三个单元,展现中华文明的魅力。

展厅中心展柜中的文物,算得上重中之重。占据“C的是何尊,这件青铜器底有122字铭文,铭文中的宅兹中国的意思是,中国这个地方营建都城。这是已知最早出现的中国一词。

(摘编自王恩慧《何以中国?中外记者在这里找到答案》,2022215光明网

材料三:

2022年央视春晚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掀起了一股艺术活化文物的热潮。

当舞蹈遇到文物时,跨越了考古文字的历史鸿沟,将历史与文化感浸透于春晚现场,让传统活跃在当下。

《只此青绿》以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为蓝本,充分运用了视觉艺术的共通之处,在舞蹈编排上独具匠心,让宋画之美在舞台上众仕女的步态中进入了观众的心灵……

《千里江山图》的构图同时汇集了平远、高远、深远三远法的取景构图法则,使得画面跌宕起伏,富有强烈的韵律感。编导深受启发,舞蹈开场即采用了平远的构图,凭借纵深的空间距离呈现辽远开阔的画面。舞者缓慢而迸发力度的转身,伸出左脚轻点地面的重心移动,气息韵律的顿挫间离形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象,这种视觉构图与绘画高远法则异曲同工。深远是最难表达的,编导用单袖掩面、后仰拖地行走的舞台调度完成了深远的视觉构图。

2021年河南卫视出圈的《唐宫夜宴》,到2022年央视春晚刷屏的《只此青绿》,当下中国的舞蹈创作并不缺少传统文化的题材以及喜爱传统文化、欣赏传统艺术的观众,所以更需要创作者独具匠心、潜心钻研传统的文化宝库,结合科技创新手法,提升当代观众的审美水平。传统文化热的原因归根结底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彰显。只有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才能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摘编自唐白晶《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何以刷屏?》,2022211日《文汇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自信的提升有利于我们在保持民族特色时能更好地与不同文明开展广泛文化交流,铸就更加辉煌的中华文明。
B.在探访故宫博物院的活动中,第一次来到故宫的韩国记者崔宪圭就被雪后故宫的美景和优秀的中国文化深深吸引。
C.“何以中国”特展展出了130余件声名远扬的国宝重器,占据“C位”的“何尊”铭文最早出现了“中国”一词。
D.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彰显不仅是因为“传统文化热”的产生,也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当代已经被激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外记者探访故宫博物院活动中,韩国和法国记者的评价视角不尽相同,但都表示了对中国文化的赞赏。
B.《只此青绿》以高难的舞蹈动作和气息韵律的顿挫间离,展现了中国山水画“三远法”的取景构图法则。
C.“何以中国”展示传统从何处来,《只此青绿》思考传统向何处去,两者都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D.《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作品的成功,充分说明当下很多中国观众是喜爱传统文化欣赏传统艺术的。
3.“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如何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知识点】 新闻、通讯、访谈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叶嘉莹,点燃现代人的诗词情

朱东君

《环球人物》:叶先生,您说没有诗词,您难以在人生的逆境中坚持下来。困顿时,哪些诗词给您以慰藉和勇气?

叶嘉莹:晏殊写过一句词:“满目河山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满目河山都是引起你怀远的,可你怀念远人,远人就来到你面前了吗?你就飞到远人身边了吗?所以他说“空念远”,念远是白白的,没有用处的,伤春也是空伤春,他写的是两重的悲哀,也是两重的反省。晏殊解决的办法就是不如怜取眼前人。我大学毕业,曾经到私立的并不著名的学校去教书,但我讲课一样认真去讲。眼前要做的,我把它做好。我不能对不起陶渊明、杜工部、李太白。他们有这么好的东西,我一定要把他们好的东西讲出来。所以,一个人不要梦想,不要空想,不要空空地怀念过去,不要白白地梦想将来,要珍重你的现在。

《环球人物》:这有些像现在年轻人爱说的,“不恋过去,不惧将来”,然而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在逆境中的悲伤自怜,古人如何克服?

叶嘉莹;以欧阳修为例,欧阳修历经宦海沉浮,晚年到颍州西湖定居,写了十首《采桑子》,每首的第一句结尾都是“西湖好”,而他所写的西湖景物,无论任何季节,任何天气,没有一时一处不美好。读一遍就能体会到他遣玩的意兴。他不是肤浅的欢乐的追逐,他是透过悲慨写欢乐。

我的老师顾随先生说:“我们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验过乐观之生活。”有的人悲哀,对世界都痛恨,都悲观,也有人盲目享乐。可有修养,有情操的人,虽认识人生可悲慨的一面,仍能够看到世间可欢喜可赏爱的一面。

《环球人物》:顾先生说得真好,“有生之事业,乐观之生活”。然而人们往往是在追逐事业和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体会了顺逆无常,生出许多人生际遇的感怀,甚至是伤怀。

叶嘉莹;那么,你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样写大江,李后主写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他写的只是悲哀的一面,没有反省和超脱的一面。苏东坡则不然,“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悲哀感慨之中有一种超脱,一种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通古今而观之,这是做人要培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环球人物》:对现在很多年轻人来说,在一地成长,在一地读书,又在一地工作,回忆过往,每个地点都能让人产生乡情。而思乡,恰好是古诗词另一个恒久的主题,对吗?

叶嘉莹:韦庄有《菩萨蛮)五首。第二首,他在江南,人家劝他“未老莫还乡”,他坚持一定要回到故乡。可是到第三首,他说“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我现在不得不离开江南了,回想才觉得当年在江南的那一段日子,还是好的,还是快乐的。我当时是年轻的,春天时穿上美丽的春装。薄,那么轻松美好的衣服。你要知道,最难得的是你生命中精力最饱满的那一段生活——你的青春,你的韶华。

《环球人物》:朱光潜曾比较中西爱情诗,“西方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姻之前,所以称赞容貌诉申爱慕者最多;中国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姻之后,所以最佳者往往是惜别悼亡”“西方爱情诗最长于‘慕’,中国爱情诗最善于‘怨’”。所以我们的相思最易在古诗词中找到共鸣?

叶嘉莹:钟嵘《诗品》评价《古诗十九首》是“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第一首《行行重行行》写了“生别离”的两个人,其中“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两句,就真正是惊心动魄——纵使你不甘心放弃,决心等到底,可你有多少时间等待?一年很快就到岁幕,人生也很快就到迟幕。一旦无常到来,一切都归于寂灭,这是多么令人恐惧而又不甘的事!事实上,这又是绝不可避免的事。“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是多么平常而朴实的语言,却带有如此震动人心的力量。

《环球人物》:除了欢情与别愁,我们还能从有关爱情的诗词中读出什么感悟?

叶嘉莹:欧阳修《蝶恋花》里有一句:“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真是神来之笔。这个窄袖轻罗的女子低头采莲,从荷塘的倒影里忽然发现自己容颜的美好。一个人,也许你终其一生从未发现过自己的美丽,不只是外表,还有品格、修养、志意。你任凭时间像流水一样逝去,没有珍重过自己,没有爱惜过自己,没有想过自己还可以完成什么。当采莲女子发现自己的美,“芳心只共丝争乱”,这是觉醒、反省的时刻,我这一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我的美好应该交付给谁?作为读词的人,你们的一生又该交付给什么,你们是否想过自己能成为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能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完成的人?

(摘编自《环球人物》第345期)

相关链接:①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现为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2014年11月,90岁时,回国定居。

②2016年3月21日,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叶嘉莹获得2015-2016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

③“我第一次听先生讲课,只觉惊为天人。”叶嘉莹门下的博士后蔡雯对《环球人物》记者感叹道:“听先生的课与讲座,听得越多,便越发觉得一切情感都能在古诗词中。在千百年前的古人那里找到深切的、直抵灵魂的共鸣。在现代社会里生存,你的种种苦乐,都可以在数千年的文化原乡中找到最大的共情、共鸣、共振。拥有了这片文化原乡中的诗意,你就不会孤独。”

④《朗读者》节目组联系到叶嘉莹先生,想请她上节目,但93岁的老先生想了想,没答应。她说想学习杨绛先生,把自己“关”起来。她的“关”不是为了幽居与隐逸——叶嘉莹现在定居南开大学,不外出的时候,她或是“关”在西南村的寓所里讲课,或是“关”在迦陵学舍里著述。她皓首著书,鹤发授课,正是为了把古体诗词的火种传下去,燃出现代人那一份怦然心动的热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困顿时,叶嘉莹从晏殊的词中得到了慰藉和勇气,明白不能空空地怀念过去,更不能白白地梦想将来,要珍惜现在,“怜取眼前人”。
B.叶嘉莹认为,面对逆境要做一个“有情操的人,虽认识人生可悲慨的一面,仍能够看到世间可欢喜可赏爱的一面”,应“透过悲慨写欢乐”。
C.同样是写大江,李后主没有反省和超脱,因而笔下只是悲哀;苏东坡拥有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因而笔下透出一种欢快的心绪。
D.“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平常而朴实的语言,却有震动人心的力量,这就是“我们的相思最易在古诗词中找到共鸣”的很好例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叶落归根”,90岁高龄时叶先生回国定居,从此拒绝一切活动和荣誉,一门心思把自己对古诗词的研究成果教给后辈,为中国古诗词的传承奉献力量。
B.叶嘉莹先生在中国古诗词上造诣很高,脱口而出,皆成妙语。访谈中既有她对古诗词的见解,也有她从古诗词中获取的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和启迪。
C.在叶嘉莹先生看来,感受古诗词的欢情和别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能思考自己能否成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人,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完成的人。
D.思乡是中国古诗词中一个恒久的主题,叶嘉莹先生对《菩萨蛮》五首其三中“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的生动剖析,有力诠释了这一主题。
3.访谈中,叶嘉莹先生娓娓道来,旁征博引,你觉得先生身上有哪些优良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2020-12-06更新 | 6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年8月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网络综艺节目专项排查整治活动,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网络综艺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偶像养成类节目。加强偶像养成类节目管理,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所谓的偶像养成,是指娱乐公司让粉丝参与到偶像的成长过程中,既突出偶像的个人特质,又增强了粉丝的黏度和忠诚度,并将其转化为经济资源,从而获得商业利益。偶像成了产品,粉丝成了买主,各大电视台、视频平台和经纪公司成了股东,资本则成了最后的赢家。

在偶像养成过程中,被偶像误导的青少年是输家。这些青少年只看到了偶像的光环,却没有看到聚光灯下的阴影。比如,一些偶像养成类节目会恶意剪辑,将原本不相关或不在同一时空发生的镜头剪辑在一起,故意放大学员之间的分歧,拼凑出争抢、压迫、心机、消极应对等负面情感,诱导社交网络的议论甚至争吵,以此来吸引流量。除了钱财损失,其对青少年精神的侵蚀更令人担心。很多青少年只看到了流量明星光鲜的面和高额的收益,从而形成了不正确的价值观。

(摘编自丁慎毅《别让偶像养成毁了青少年的未来》,《中国教育之声》2021826日)

材料二:

饭圈乱象中,粉丝文化正有走向过度、极端和偏激的危险倾向。偏激情绪让粉丝失去理性,制造出许多假想敌,不同偶像的不同粉丝,一言不合便三没禁区,攻讦谩骂、捏造事实、抹黑对方,炮制出一种不容异见、狭隘自私的圈层之

当然,不良粉丝文化的形成,不全是粉丝群体缺乏自制力所致,偶像工业背后的资本运作助推,粉头裹挟粉丝利益、刻意带偏节奏等因素同样难逃干系。资本和平台是推动偶像工业发展的动力,但不是助推不良风气、扭曲粉丝文化的帮凶,对饭圈乱象刻意置之不理,任由乱象滋生蔓延,无益于粉丝经济重回理性轨道。只有整体追星环境得到改善,广大粉丝才能自觉遵守底线、恪守良知,在追星中得到愉悦满足的同时实现自我成长。

(摘编自白毅鹏《三观跟着五官跑,扭曲的粉丝文化该改改了》,《中国青年报》2021810日)

材料三:

演艺行业是一个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行业。流量艺人因为人气旺盛、粉丝众多,经常占据微博热搜和娱乐头条,在青少年群体中有一定影响力。作为流量担当,他们身上不仅承载着粉丝的喜好选择与情感投射,也承载着社会公众的期待。这种期待不仅指向他们的才华技艺和职业操守,还指向其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艺人有品有德,才能更好地引领粉丝向上向善。

粉丝文化制造着大流量,也在呼唤着正能量。能够唤起人情感共鸣、给人前行力量、激励人向上向善的内容,不仅有流量,而且能够成为真正的大流量。倡导和鼓励更多艺人坚持正确导向,以优秀创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才能更好满足青少年群体的精神需求。

(摘编自胡妍妍《让更多流量向上向善(引导粉丝文化步入健康轨道)》,《人民网》2021810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偶像养成是指娱乐公司让粉丝参与到偶像的成长过程中,从而使粉丝成为“买主”,偶像成为“产品”,最终获得商业利益的行为。
B.在偶像养成的过程中,青少年只能看到偶像光鲜的一面和高额收益,却没有看到聚光灯下的阴影,影响了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C.不同偶像的不同粉丝因一言不合就攻讦谩骂抹黑对方,细分析不难发现这种偏激行为也与“粉头”裹挟粉丝利益、刻意带偏节奏有关。
D.艺人承载着粉丝的喜好选择、情感投射和社会公众的期待,这对他们的才华技艺、职业操守、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近两年,一些演艺行业的流量艺人,人气旺盛、粉丝众多、社会关注度高,使得偶像粉丝文化乱象日益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
B.一些偶像养成类节目为了吸引大流量,恶意剪辑原本不相关或不在同一时空发生的镜头,故意放大学员之间的分歧,这是他们的惯用手法
C.如果整体的追星环境得到改善,那么广大粉丝就可以做到自觉遵守底线、恪守良知,在追星过程中满足身心愉悦的需求和实现自我的成长。
D.粉丝文化制造的大流量是一把双刃剑,艺人应该依托于自身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力,引领粉丝向上向善,行有品有德之事,否则害人害己。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引导青少年粉丝正确追星。
2022-01-05更新 | 7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介绍,扬子江药业始终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联合国内外高校院所组建了江苏省新药研究院,并在京沪宁等地成立分院,借助一批国字号研发平台,广招海内外顶尖专家、博士领衔研发,全力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扬子江药业近年来用于研发创新的投入年增幅达20%,针对重大疾病在研的各类药物有近200个,初步形成了 “研发一批、生产一批、储备一批”的全能型产品梯队。为推动中药走向国际,集团正致力于药材自动化前处理——智能投料——原辅料、成品无人输送——机器人码垛——自动控温立体高架库储存等技术攻坚,全力打造中国首屈一指的现代化中药智能工厂。

“开放式创新”可以大大节约新药研发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研发效率。“封闭式创新”主要是内部进行,最终通过企业内部的纵向整合资源完成商业化。这一模式主要是受专利保护驱使,产品开发在企业内部秘密进行,不需要借助大多的外部资源。相反,“开放式创新”模式主要借助开放的药物开发者和信息技术公司等外在资源进行新药的研发,具有更加灵活和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进行产品开发和商业化的特点“开放式创新”商业模式即通常所说的“众包(Crowdsourcing)”,公司利用整合大众网络的外部专家,帮助进行产品开发,从而作为内在观点的源泉。

(摘编自刘良鸣《以创新驱动加快医药产业转型升级》)

材料二:

人大代表、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继续提交议案,呼吁加大中医药国际化的步伐,让中医药这一瑰宝造福更多人。

美国FDA对食品药品的准入审核是非常苛刻的。专家们不停地提出各种问题:“你们中药里为什么有这些成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药效?如何保证有效成分的稳定性?”……

张伯礼说:“这就是国际化给中医药提出的全新课题。这一系列课题,也倒逼中医药的科技创新。”“将传统知识和现代科技相结合,才是中医药国际化的正途,也才能让世界真正认识中医药。”

有专家认为,中药国际化的关键是复方制剂的标准化、规范化。97%的中药是复方,单方只占极小比例。目前,许多单味药材和中药提取物的疗效在国际上已被普遍认可,但这并不表明中药国际化之路已走通,因为复方才是中药精髓所在。

(摘编自李子涵《世界需要中医药》)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立法保护,对中医的发展至关重要。近代以来,随着西医的传入,中医的地位不断受到挑战,甚至有存亡之危。鉴于中医的生存环境堪忧,中医学家董建华院士1983年提议中医药立法,通过法律来保护中医药的发展空间。某种程度上讲,拥有中医和西医两种方法,才是我们的比较优势。一味地否定中医,等于是从两条腿走路,变成一条腿走路。近年来,中医药界通过持续发挥特色优势,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201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因为在中医药学方面的突出贡献,实现中国大陆科学家诺贝尔奖零的突破;在中医药法三审前,现代中药国际化实现重大突破,复方丹参滴丸成为全球首个完成美国药监局III期临床试验的复方中药。

立法保护中医药,不只是出于民族情感,更是现实需要。因为,中医药在海外的传播发展,已经对我们在这个领域的话语权形成了挑战。国际标准化组织收栽针灸针、中药材重金属限量等7个标准;13个中药46个标准被美国药典收载;丹参、三七等66个中药标准收入欧洲药典。再不立法保护中医药,中医药的国际标准都有可能不再是我们说了算,到时候恐怕悔之晚矣。

(摘编自王君平《依法保障中医的发展空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扬子江药业集团的研发创新模式为组建研究院,借助平台广招海内外顶尖专家、博士领衔研发。
B.开放式创新模式能更灵活地利用内外部资源进行产品开发,可以节约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
C.封闭式创新模式主要是受专利保护驱使,产品开发在企业内部秘密进行,研发的成本相对较高。
D.因为国际化标准组织、美国和欧洲药典收入多个中药标准,我国在中医药领域的话语权将丧失。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扬子江药业集团为打造中国现代化中药智能工厂,初步形成了全能型产品梯队,并致力 于药材自动化前处理等技术攻坚。
B.美国FDA对食品药品的准人审核非常苛刻,他们认为中药的成分、药效应有清晰说明,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应有科学保障。
C.复方丹参滴丸成为全球首个完成美国药监局III期临床试验的复方中药,对《中医药法》的三审表决通过起到了重要作用。
D.加大中医药国际化步伐除了立法,还要创新研发模式,将传统知识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现复方制剂的标准化、规范化。
3.董建华和张伯礼先后为中医药发声,他们各自建言的侧重点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0-10-10更新 | 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