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4 题号:15305930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

[宋]王令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玉蜺:长虹。②天心:君主的心意。③浑:简直,几乎。④夸俗:超凡拔俗。⑤燕然未勒:《后汉书·窦宪传》记载,窦宪曾追击匈奴单于,登燕然山勒石记功。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体裁上属于七言律诗,主要通过委婉含蓄的抒情方式,来表达极为深沉的精神力量。
B.首联欲扬先抑,二十男儿本应容光焕发,诗人却是面色似冰,而嘘气成虹则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堂堂正气。
C.颔联表明诗人的志向,身世虽微但不甘虚度岁月,时刻等待被君主任用,为国纾难,使乱世回到太平盛世。
D.颈联“狂”字是诗人兴酣落笔的自我写照,“过人声”表面指歌声美妙,实则指诗人有过人才学、远大志向。
2.请简要分析本诗尾联与曹操《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两句相同的表现手法及不同的思想情感。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行香子·述怀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词开篇描绘出一幅月夜饮酒的图景,其情境与尘世的浮躁喧嚣判若隔世,从中能看出苏轼对争名夺利的俗世的厌弃。
B.“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写出了苏轼对时间迅速消逝的感叹,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
C.词的下阕既有对现实处境的不满,又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从“几时归去”看来,苏轼已经有了确定的退隐计划和安排。
D.本词不仅做到了写景、抒情和说理的完美融合,而且用字传神精妙,如“一溪云”中的“溪”,极有意境。
2.词中“作个闲人”中的“闲人”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1-12-29更新 | 11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在亲友的资助下,杜甫在不曾遭到战乱骚扰、暂时还保持安静的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建成了几座草房以栖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总写,点明初夏时节草堂周围幽静清雅的环境。
B.全诗前后啮合,照应紧凑:“堂上燕”属“村”,“水中鸥”属“江”;“棋局”正顶“长夏”,“钓钩”又暗寓“清江”。
C.作者借对草堂生活的抒写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归隐生活的渴求。
D.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诗写法精严又流转自然;字句精炼、刻画细微,又不着痕迹。
2.关于诗歌尾联所流露的情感,有人认为欣喜,有人认为悲苦。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2022-10-18更新 | 14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陈季张求竹竿引水入厨

黄庭坚

井边分水过寒厅,斩竹南溪仗友生。

来酿百壶春酒味,怒流三峡夜泉声。

能令官舍庖厨洁,未减君家风月清。

挥斧直须轻放手,却愁食实凤凰惊。


注:①据《庄子》记载,凤凰不同于凡鸟,它只吃竹子果实,只饮甘甜泉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向朋友交代了自己求取竹竿的原因,“仗”字体现了诗人的恳切之意。
B.诗人一边感受春酒的芬芳,一边聆听三峡的泉声,日常生活十分轻松惬意。
C.引来的井水能让官舍庖厨保持洁净,诗人借此含蓄表达自己对高洁品性的追求。
D.尾联巧用凤凰的典故,化俗为雅,将求取竹竿这件平常小事写得委婉别致。
2.诗人“求竹竿”时充分考虑友人的心理感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其“乞物”艺术。
2022-04-14更新 | 2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