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左丘明(前556-前451) > 《左传》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1 题号:154439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之过也            是:这B.越国以                 鄙:把……当作边邑
C.济而夕设版焉        朝:在早上D.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稍微、略微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文言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亡郑而有益于君            若:如果B.君尝为晋君赐矣            且:况且
C.因人之力敝之               而:而且D.吾还也                         其:还是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晋出兵围郑,郑国危急,烛之武奉命见秦伯,说退秦师,晋军也被迫撤退。
B.烛之武因为壮年时不被郑伯重用而心有抱怨,可见郑伯任人唯亲,独断专行。
C.烛之武善用矛盾,动之以情,晓以利害,说服秦伯,表现出卓越的外交才能。
D.烛之武以国事为重,临危受命,维护了国家安全,体现了他崇高的爱国精神。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秦伯说,与郑人盟。
【知识点】 《左传》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如: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之有                       厌:讨厌
B.若不                       阙:侵损、削减
C.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失其所                      与:结交,亲附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为东道主                              焉用亡郑陪邻
B.郑知亡矣                            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臣壮也,犹不如人                      唯君图
D.无能也已                            且君尝晋君赐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秦两个强国围攻郑国,主要是因为晋国要报复郑国,郑国与秦国并没有恩怨,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
B.烛之武不仅善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对秦伯晓之以弊,诱之以利,而且还胁迫秦伯与郑国结盟,助郑防晋。
C.郑伯面对烛之武的满腹牢骚,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满,而是首先检讨自己,进而再以国家利益去打动烛之武。
D.秦国成为郑国的盟友后,晋侯没有感情用事,而是有着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毅然决定撤军。
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022-06-19更新 | 5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缒而出,见秦伯……杨孙戊之,乃还。

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用绳子挂着从城墙上下来)而出
B.越国以(边邑)远
C.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
D.(使……缺,损害)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D.以为得之矣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不相上下。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
D.烛之武说秦国退兵的理由一共有两条。
2020-04-17更新 | 8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弗听,立之。生奚齐,其娣生卓子。骊姬,欲立其子。

晋侯使太子中生伐东山皋落氏。里克谏曰:“太子奉冢祀、社稷之渠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也。夫帅师,专行谋,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非太子之事也。师在制命而已,案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故君之嗣嫡不可以帅师。君失其官,帅师不威,将焉用之?且臣闻皋落氏将战,君其舍之。”公曰:“寡人有子,未知其谁立焉!”不对而退。见太子,太子曰:“吾其废乎?”对曰:“告之以临民教之以军旅不共是惧何故废乎?且子惧不孝,无惧弗得立。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

太子帅师,公衣之偏衣③,佩之金玦。里克谢病,不从太子。狐突御戎,先友为右。梁余子养御罕夷,先丹木为右。羊舌大夫为尉。先友曰:“衣身之偏,握兵之要,在此行也,子其勉之!偏躬无慝,兵要远灾,亲以无灾,又何患焉?”狐突叹曰:“衣之尨服,远其躬也;佩以金玦,弃其衷也。尨,凉;金,寒;玦,离,胡可恃也?虽欲勉之,狄可尽乎?”梁余子养曰:“帅师者,受命于庙,有常服矣,不获而尨,君命可知也。死而不孝,不如逃之。”罕夷曰:“尨奇无常,金玦不复,虽复何为?君有心矣。”先丹木曰:“是服也,狂夫阻之。君曰‘尽敌而反’,敌可尽乎?虽尽敌,犹有内谗,不如违之。”羊舌大夫曰:“不可。违命不孝,弃事不忠。虽知其寒,不可取,子其死之。”

(节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①晋侯:指晋献公。②里克:晋献公的重臣。③偏衣:杂色的军衣,下文的“尨”与此义同。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告之A以临民B教之C以军旅D不共E是惧F何G故废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嬖,指被宠爱,“洎牧以谗诛”的“诛”表示被诛杀,两者用法相同。
B.“从曰抚军”与“献诸抚军”(《促织》)两句中的“抚军”意思不同。
C.誓,指出征前告诫将士,表示决心,与成语“信誓旦旦”中的“誓”词性不同。
D.“恶不可取”与“彼恶知之”(《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恶”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侯想要立骊姬为夫人,进行占卜,出现“吉”“凶”两种结果。他只取用“吉”的结果,没有听从卜人的劝说。
B.晋侯派遣申生讨伐东山皋落氏,给申生准备了杂色的军衣和金玦,要求申生把敌人全部消灭才能返回晋国。
C.跟随太子申生出征的有狐突、先友、梁余子养、羊舌大夫等人,而里克以生病为由,并没有陪同太子出征。
D.跟随太子的臣子都认为晋侯送给太子杂色的军衣不合常规,金玦表达与太子决裂之意,会给太子带来危险。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
(2)虽尽敌,犹有内谗,不如违之。
5.里克反对晋献公派太子统率军队出征的理由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3-07-26更新 | 1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