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北朝 > 范晔(398-445)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3 题号:1545437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樊宏字靡卿,南阳湖阳人也,世祖之舅。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资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外孙何氏兄弟争财,重耻之,以田二顷解其忿讼。县中称美,推为三老。年八十余终。其素所假贷人间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责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诸子从敕,竟不肯受。

宏少有志行。王莽末,义兵起,刘伯升与族兄赐俱将兵攻湖阳,城守不下。赐女弟为宏妻,湖阳由是收系宏妻子,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湖阳军帅欲杀其妻子,长吏以下共相谓曰:“樊重子父,礼义恩德行于乡里,虽有罪,且当在后。”会汉兵日盛,湖阳惶急,未敢杀之,遂得免脱。更始立,欲以宏为将,宏叩头辞曰:“书生不习兵事。”竟得免归。与宗家亲属作营堑自守,老弱归之者千余家。时赤眉贼掠唐子乡,多所残杀,欲前攻宏营,宏遣人持牛酒米谷,劳遗赤眉。赤眉长老先闻宏仁厚,皆称曰:“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何心攻之。”引兵而去,遂免寇难。

宏为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常戒其子曰:“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吾非不喜荣势也,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保身全己,岂不乐哉!”宗族染其化,未尝犯法。帝甚重之。及病困,车驾临视,留宿,问其所欲言。宏顿首自陈:“无功享食大国,诚恐子孙不能保全厚恩,令臣魂神惭负黄泉,愿还寿张,食小乡亭。”帝悲伤其言,而竟不许。二十七年,卒,为恭候。

(节选自《后汉书卷三十二·樊宏阴识列传第二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
B.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
C.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
D.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祖,为中国皇帝的帝号之一,这里指的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B.乡闾,古以二十五家为闾,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泛指民众聚居之处。
C.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予褒贬的称号。
D.车驾,本指马驾的车,天子乘车而行,不敢直指,便作为帝王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宏的父亲耕田经商,为人温和宽厚,他把钱财用来赈济赡养宗族和乡亲,平时借给别人的钱财达数百万,临终时嘱咐家人焚烧文契。
B.湖阳军帅欲杀樊宏妻子儿女,因其父子“礼义恩德行于乡里”,长吏以下都为他们求情,又逢刘氏兵力扩大,其妻子儿女才免于一死。
C.赤眉军想攻打樊家营垒,樊宏派人送去酒食慰劳赤眉军,赤眉军中的长老以前就听说过樊宏仁厚,于是撤兵而去,樊家营垒免于一难。
D.樊宏常戒其子要谦虚,宗族受其影响,没有犯法的,他重病中担心子孙会为无功而享受大国的食邑所累,请求回到寿张,做个小乡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外孙何氏兄弟争财,重耻之,以田二顷解其忿讼。
(2)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何心攻之。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固字孟坚。年九岁,能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上书,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固又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

(节选自《后汉书·班固传》,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吏椎A呼之B奴C醉骂D兢E大怒F畏宪G不H敢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编辑,编撰,与《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意思不同。
B.阙,古代宫殿、祠庙门前两边可供瞭望的楼台,常借指皇帝所居之处、朝廷。
C.本纪,简称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和诸侯传记,始于司马迁《史记》。
D.闻,听到,听说,与《桃花源记》中“村中闻有此人”的“闻”意思相同。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
(2)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
4.班固因私修国史下狱,为什么最终反被任命为兰台令史?请简要说明。
2023-11-17更新 | 6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众字仲师。年十二,从父受《左氏春秋》,精力于学,明《三统历》,作《春秋难记条例》,兼通《易》《诗》,知名于世。建武中,皇太子及山阳王荆,因虎贲中郎将梁松以缣帛聘请众,欲为通义,引籍出入殿中。众谓松曰:“太子储君,无外交之义,汉有旧防,蕃王不宜私通宾客。”遂辞不受。松复风众以“长者意,不可逆”。众曰:“犯禁触罪,不如守正而死。”北匈奴遣使求和亲。八年,显宗遣众持节使匈奴。众至北庭,虏欲令拜,众不为屈。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众。众拔刀自誓,单于恐而止,乃更发使随众还京师。朝议复欲遣使报之,众上疏谏曰:“臣伏闻北单于所以要致汉使者,欲以离南单于之众,坚三十六国之心也。又当扬汉和亲,夸示邻敌,令西域欲归化者局促狐疑,怀土之人绝望中国耳。汉使既到,便偃蹇自信。若复遣之,虏必自谓得谋,其群臣驳议者不敢复言。如是,南庭动摇,乌桓有离心矣。南单于久居汉地,具知形势,万分离析,旋为边害。今幸有度辽之众扬威北垂,虽勿报答,不敢为患。”帝不从,复遣众。众因上言:“臣前奉使不为匈奴拜,单于恚恨,故遣兵围臣。今复衔命,必见陵折。臣诚不忍持大汉节对毡裘独拜。如令匈奴遂能服臣,将有损大汉之强。”帝不听,众不得已,既行,在路连上书固争之。诏切责众,追还系廷尉,会赦归家。其后帝见匈奴来者,问众与单于争礼之状,皆言匈奴中传众意气壮勇,虽苏武不过。乃复召众为军司马,使与虎贲中郎将马廖击车师。至敦煌拜为中郎将使护西域会匈奴胁车师围戊已校尉众发兵救之迁武威太守谨修边备虏不敢犯。建初六年,代邓彪为大司农。是时肃宗议复盐铁官,众谏以为不可。诏数切责,至被奏劾,众执之不移。八年,卒官。

(节选自《后汉书•郑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敦煌/拜为中郎将/使护西域/会匈奴胁车师/围戊己校尉/众发兵救之/迁武威太守/谨修边备虏/不敢犯
B.至敦煌拜为中郎将/使护西域/会/匈奴胁车师/围戊己校尉/众发兵救之/迁武威太守/谨修边备虏/不敢犯
C.至敦煌/拜为中郎将/使护西域/会匈奴胁车师/围戊己校尉/众发兵救之/迁武威太守/谨修边备/虏不敢犯
D.至敦煌拜为中郎将/使护西域/会/匈奴胁车师/围戊己校尉/众发兵救之/迁武威太守/谨修边备/虏不敢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统历》,由西汉刘歆整理而成,是中国史书上第一部记载完整的历法,对后世历法产生了很大影响。
B.蕃王,文中应为“藩王”,指中国古代皇室中拥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或郡王,一般拥有兵权,镇守一方。
C.匈奴,古代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东汉时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北两大分支。
D.和亲,指统治者与外族或者外国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如汉元帝将王昭君嫁到南匈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众治学广博,才名远近传扬。他自幼刻苦学习,对历史、历法、儒学都有研究,名声早已传入宫内。
B.郑众为人刚正,处事坚持原则。他恪守政治规矩,谢绝太子的聘请;他不惧皇帝威严,敢提不同意见。
C.郑众威武不屈,誓死维护国格。他出使北匈奴,单于让他下拜,他毫不屈服,匈奴有人拿他与苏武作比。
D.郑众具有远见,洞察敌方阴谋。他认为北匈奴请求交好不怀好意,推脱了皇帝派他再次出使的诏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众。
(2)今复衔命,必见陵折。臣诚不忍持大汉节对毡裘独拜。
2021-04-11更新 | 17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元初四年,迁太常。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永宁二年,邓太后崩,内宠始横。安帝乳母王圣,因保养之勤,缘恩放恣;圣子女伯荣出入宫掖,传通奸赂。震上疏曰臣闻政以得贤为本理以去秽为务是以唐虞俊乂在官天下咸服以致雍熙奏御帝以示阿母等内幸皆怀忿恚延光一年,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宝方自往候震曰:“李常侍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震曰:“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遂拒不许。会三年春,东巡岱宗,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丰等闻,惶怖,遂共谮震。及车驾行还,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不服罪,有诏遣归本郡。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节选自《后汉书·杨震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震上疏曰/臣闻政以得贤为本理/以去秽为务/是以唐虞俊乂在官/天下咸服/以致雍熙/奏御/帝以示阿母等/内幸皆怀忿恚/
B.震上疏曰/臣闻政以得贤为本/理以去秽为务/是以唐虞俊乂在/官天下咸服/以致雍熙/奏御/帝以示阿母等/内幸皆怀忿恚/
C.震上疏曰/臣闻政以得贤为本/理以去秽为务/是以唐虞俊乂在官/天下咸服/以致雍熙/奏御/帝以示阿母等/内幸皆怀忿恚/
D.震上疏曰/臣闻政以得贤为本/理以去秽为务/是以唐虞俊乂在官/天下咸服/以致雍熙/奏御/帝以示阿母等内幸/皆怀忿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茂才,即秀才,是汉代的一种察举常科,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明清时,一般指通过了科举中乡试的生员。
B.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现为学位名称。
C.三府,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汉制,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三公为三府,后世用以泛称中央政府最高的官职。
D.岱宗,即山东泰山,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美称,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震学问渊博,颇有声名。他少时师从太常桓郁,研习《欧阳尚书》,明习经学、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并得到大将军邓骘征辟。
B.杨震清正风雅,不受私谒。他赴任时,路过昌邑,先前他所举荐的荆州茂才王密暮夜投金以谢,他不为所动,发出“四知”之论,令王密惭愧而出。
C.杨震知人敢谏,不屈权贵。先前博士的选拔举荐大多不按实际才华,他举荐名士,为人称道;邓太后驾崩后,宦官宠臣开始横行,他又直言上书。
D.杨震遭人谗毁,饮鸩而卒。国舅耿宝向他举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他没有听从,因此受到耿宝及樊丰等人的诬奏,被下诏遣回原籍,最终服毒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何面目复见日月!
(2)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2020-07-17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