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酬和类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87 题号:1554005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寄陆放翁

刘过

谪仙狂客何如?看来毕竟归田好。玉堂无此,三山海上,虚无缥缈。读罢《离骚》,酒香犹在,觉人间小。任菜花葵麦,刘郎去后,桃开处、春多少

一夜雪迷兰棹。傍寒溪、欲寻安道。而今纵有,新诗《冰柱》,有知音否?想见鸾飞,如椽健笔,檄书亲草。算平生白傅风流,未可向、香山老


【注】①此词为陆游归居山阴后刘过所寄赠答词。刘过为陆游晚辈,二人同有整顿乾坤、誓斩楼兰的英雄气质和身在江湖、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②刘禹锡《再游玄都观》中有“桃花净尽菜花开”句,以“桃花”喻弄权的小人。③安道,指戴安道。东晋书法家王子猷雪夜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即夜乘小船寻访。④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常住洛阳香山寺,自号“香山居士”。
1.下列对本词内容理解、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主要铺叙归田生活,先以一“好”字写总体感受,接着从快乐程度、生活情趣等方面分别表现归田生活的乐趣。
B.上阕最后三句意思是任菜花葵麦之地开出桃花,增添春色,似是看破世事的无奈之语,实为对朝廷无可奈何的反话。
C.下阕前两句,以戴安道比放翁,以王子猷自比,既表现诗人对陆游的思慕,欲至山阴拜访,也暗含希望陆游出山之意。
D.全词构思新奇,笔力雄健。语言朴素通俗,但寓意深微:多用典故,扩大了词的容量和内涵,大大提高了词的表现力。
2.本词上阕极力铺叙归田生活之“好”,为何结尾处又希望陆游“未可向、香山老”?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知识点】 酬和类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正初奉酬歙州刺史邢群

杜牧

翠岩千尺倚溪斜,曾得严光作钓家。

越嶂远分丁字水,腊梅迟见二年花。

明时刀尺君须用,幽处田园我有涯。

一壑风烟阳羡里,解龟休去路非赊。


【注】①当时杜牧由京官外放到睦州任刺史。②严光:字子陵,东汉隐士。③刀尺:剪刀和尺子,比喻做官后大权在握。④阳羡:杜牧在阳羡有产业。⑤解龟:解去所佩龟印,指辞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写于正月初一,是诗人为酬答歙州刺史邢群而作,诗题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和缘由。
B.本诗前四句写山水风光,后四句抒发情感。写景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景与情完美结合。
C.睦州山清水秀,环境幽雅,气候温暖,腊梅可开放到来年,汉代严光曾在此隐居垂钓。
D.诗人希望在这幽静地方有一方独处的田园,栽种梅花,可以用来寄托自己有限的人生。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2-02-13更新 | 10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应和之作,诗人用雪泥、鸿爪作喻,较之一般叙事文字更形象。
B.颔联以生活情景发出对人生的见解:往事留下遗迹只是偶然,人生总是不断向前。
C.尾联抚今追昔,回忆当年路途遥远、人困驴乏之状,是为了表达往事不堪回首的怅惘。
D.诗的前四句散中有整,行文自然;后四句照应诗题,以叙事之笔,深化雪泥鸿爪的感触。
2.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苏轼的人生哲思,充满理趣,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
2023-12-12更新 | 26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

司马光

嵩峰远叠千重雪,伊浦低临一片天。

百顷平皋连别馆,两行疏柳拂清泉。

国须柱石扶丕构,人待楼航济巨川。

萧相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


【注】①因为和王安石的政见不同,作者自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至元丰八年(1085),退居洛阳。元丰五年(1082),曾任宰相的文彦博(潞国公)等人也因反对新法入洛阳定居,他们常在一起聚首,置酒相娱。君贶,宣徽使王拱辰,为其中成员之一。②丕构:犹言大厦。丕,大。③萧相:萧何,辅佐刘邦建立汉王朝,《史记•淮阴侯列传》有载:“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潞国公庄园的景色。作者采用中国画以写意为主的泼墨笔法,粗线勾勒出了一幅“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的山水图画。
B.五六句隐喻国家的治理要依靠大臣之力,而大臣又要仰仗国家提供的平台才能使自己的政治抱负得以实现。
C.尾联用典,借萧何辅助刘邦成就大业后却买田置地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远离官场是非之地,归隐田园的强烈愿望。
D.诗歌前四句写眼前景,笔起云烟,眼前景勾起心底情;五六句触景生情,气势轩昂,情感冲动;结尾又陡然抹倒,不尽之意,尽在言外。
2.本诗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均有精彩的写景,两首诗中写景的手法颇有相通之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2-09-28更新 | 1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