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庄子(约前369-前28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2 题号:1556160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而飞,其翼若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节选自《逍遥游》)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飞                      怒:奋起的样子。B.其翼若天之云          垂:垂下。
C.怪者也                    志:记载。D.而后乃今             培:凭。
2.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B.《谐》之言曰
C.鹏之徙于南冥也D.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3.下列对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以夸张的语言描写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奋飞时气势壮阔。
B.文中写“野马”“尘埃”要依赖生物的气息吹动,从反面论证鲲鹏的逍遥自在。
C.作者用负载大舟有待深水、漂浮草芥需要杯水来论证世间万物都有所依凭。
D.作者以奇特的想象使文章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又引用《齐谐》使论述可信。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楚辞•渔父》)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鬓眉交白,被发揄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

客指孔子曰:“彼何为者也?”子路对曰:“鲁君子也。”客问其族。子路对曰:“族孔氏。”客曰:“孔氏者,何治也?”子路未应,子贡对曰:“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上以忠于世主不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此孔氏之所也。”又问曰:“有土之君与?”子贡曰:“非也。”“侯王之佐与?”子贡曰:“非也。”客乃笑而还行,言曰:“仁则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劳形以危其真。呜呼!远哉其分于道也!”

子贡还,报孔子。孔子推琴而起,曰:“圣人与!”乃下之。至于泽畔,方将杖拏而引其船,顾见孔子,还乡而立。孔子反走,再拜而进。

(《庄子•渔父》)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形容枯槁       形容:形体容貌。
B.受物之汶汶者乎       汶汶:污浊的样子。
C.此孔氏之所       治:安定。
D.乃下       求:寻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安能皓皓之白       险衅,夙遭闵凶
B.莞尔       转扶摇上者九万里
C.鲁君子也       不知老将至
D.圣人与       百亩之田,勿夺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辞•渔父》中通过屈原和渔父的对比,表现出屈原为理想而矢志不渝的坚定意志以及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庄子•渔父》中渔父对孔子提出了批评,并借此阐述了“持守其真”、还归自然的主张,孔子对此并不认可。
C.两篇文章的第一段都运用了肖像描写,前文刻画了屈原形销骨立的形象,后文描绘出渔父随意自适的个性。
D.两篇文章构思有相似之处,都是以人物的相遇开场,中间部分以对话描写为主,最后以渔父的离去收束全文、
4.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上以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2)仁则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劳形以危其真。
2020-11-08更新 | 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比较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       )
①夫列子御风          ②举世非之不加沮
③奚知其然也             ④而御六气之辩,游无穷者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夫知效一官(            )       (2)广数言欲亡(            )
(3)所操之术多异(            )
3.翻译下列句子。
(1)虽然,犹有未树也。
(2)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也。
2020-04-11更新 | 3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惠子(            )
(2)谓惠子曰(            )
(3)非梧桐不(            )
(4)非鱼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3.寓言往往运用设喻来说明道理。选文(一)中“鹓雏”“鸱”“腐鼠”各指什么?
4.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
5.读了选文(二),你认为庄子与惠子的辩论,谁胜出?为什么?
6.两个语段各自体现了庄子怎样的品性?
2019-11-06更新 | 1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