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杂记文 >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8 题号:1558924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饮归亭记

曾巩

金溪汪君名遘,为尉之三月,斥其四垣为射亭。既成教士于其间而名之曰饮归之亭以书走临川请记于予请数反不止予之言何足取汪君徒深望予也既不得辞,乃记之曰:

射之用事已远,其先之以礼乐以辨德,《》之所谓宾、燕、乡饮、大射之射是也;其贵力而尚技以立武,《记》之所谓四时教士贯革之射是也。古者海内洽和,则先礼射,而弓矢以立武,亦不废于有司。及三代衰,王政缺,礼乐之事相属而尽坏,揖让之射滋亦熄。至其后,天下尝集,国家尝闲暇矣。先王之礼,其节文皆在,其行之不难。然自秦汉以来千有余岁,衰微绌塞,空见于六艺之文,而莫有从事者,由世之苟简者胜也。争夺兴而战禽攻取之党奋,则强弓疾矢巧技之出不得而废,其不以势哉?

今尉之教射,不比乎礼乐而贵乎技力。其众虽小,然其旗旄镯鼓,五兵之器,便习之利,与夫行止步趋迟速之节,皆宜有法,则其所教亦非独射也。其幸而在乎无事之时,则得以自休守境而填卫百姓;其不幸杀越剽攻,骇惊闾巷,而并逐于大山长谷之间,则将犯晨夜,蒙雾露,蹈厄驰危,不避矢石之患,汤火之难,出入千里,而与之有事,则士其可以不素教哉?今亭之作,所以教士,汪君又谓古者师还必饮至于庙,以纪军实。今庙废不设,亦欲士胜而归则饮之于此,遂以名其亭。汪君之志,与其职可谓协矣!

或谓汪君儒生,尉文吏,以礼义禁盗宜可止,顾乃习斗而喜胜,其是与?夫治固不可以不兼文武,而施泽于堂庑之上,服冕搢笏,使士民化、奸宄息者,固亦在彼而不在此也。然而天下之事能大者固可以兼小,未有小不治而能大也。故汪君之汲汲于斯,不忽乎任小,其非所谓有志者邪?

(选自《曾巩文集》)


【注】①滋:更加,愈益。②集:同“辑”,和睦。③绌塞:困厄,闭塞。④镯:钟状的铃,古代军中乐器。⑤填:同“镇”,使安定。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成/教士于其间而名之曰/饮归之亭/以书走临川/请记于予/请数反不止/予之言何足取/汪君徒深望予也/既不得辞
B.既成/教士于其间/而名之曰饮归之亭/以书走临川/请记于予/请数反不止/予之言何足取/汪君徒深望予也/既不得辞
C.既成/教士于其间而名之曰/饮归之亭/以书走临川/请记于予/请数反/不止予之言/何足取/汪君徒深望予也/既不得辞
D.既成/教士于其间/而名之曰饮归之亭/以书走临川/请记于予/请数反不止/予之言/何足取汪君/徒深望予也/既不得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尉,指县尉,位在县令之下,主管治安,负责刑事侦查、缉捕罪犯等,多由武将担任。
B.《记》是指《礼记》,古代礼学文献,记载了宾、燕、乡饮、大射等跟习射有关的礼。
C.三代,指夏、商、周三代,古人认为三代行王政,礼乐制度相对健全,后世则衰落了。
D.饮至,是古代征伐战胜归来祭告宗庙并饮酒庆祝的典礼,后来泛指一般奏凯庆功之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射箭的活动分为两种,一种是礼仪活动,另一种是军事活动,前者在后世渐渐衰落。
B.先王关于射箭的礼仪都在,实行起来并不困难,但是从秦汉以后,只见于记载未被实行。
C.汪遘教人学习射箭,看重的不是射箭的礼教功能,而是将射箭作为一种军事技能的训练。
D.治理天下应该兼用文武两种方法,治理百姓、止息奸宄的,本来在于武力而不在于礼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争夺兴而战禽攻取之党奋,则强弓疾矢巧技之出不得而废。
(2)以礼义禁盗宜可止,顾乃习斗而喜胜,其是与?
5.在作者看来汪遘教士习射的意义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劝学》)

(二)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学记》)

(三)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身耳。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懒营馔,欲而惰裁衣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暴槁:枯
B.金砺则利就:接近、靠近
C.又从而之庸:归功
D.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节目:项目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寒其身也,则耻师焉
B.又从而怨不知东方既白
C.叩之小者则小鸣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D.是犹求饱懒营馔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3.与例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皆进学之道也。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月出于东山之上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蚓无爪牙之利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B.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C.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D.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5.对以上三段文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文字中,作者首先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继而论述了学习在提高人的素质等方面有重大意义。
B.第二段文字中,作者提倡在求学时,要做“善学者”和“善问者”,这样就能更有效地解决学习问题。
C.第三段文字中,作者强调容易学会而又值得推崇的技艺就是读书。广泛涉猎书籍可以助世人安身立命。
D.这三段文字,围绕“学习”的话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发。只有第一段文字使用了比喻和对比论证。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
2020-01-16更新 | 13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矜名节                 矜:自夸B.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庶:饶恕
C.但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D.有所希冀                       希冀:非分的愿望
2.比较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谨拜表以闻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②与③相同,①与④不同
C.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D.②与③相同,①与④相同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几段重在叙事中动以深情,这两段侧重在陈情中晓之以大义。
B.在陈情中既表达自己“愿乞终养”的决心,又表达了活着定为朝廷尽忠效力,死后亦当感恩图报的感情。
C.选文第一段融情于理,连用“凡在”“况臣”“今臣”“但以”等词,曲折而有条理。
D.作者用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意在表明孝比忠重要。
4.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2017-06-16更新 | 4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                       属:劝人饮酒
B.白露                       白露:白茫茫的水汽
C.方其破荆州,江陵       下:攻占
D.不知东方之既             白:白色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望”是“既”与“望”两个词的组合,“望”即“望日”,农历十五日,“既望”是过了望日,也就是农历十六日。
B.“斗牛”是古代星宿的名称,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星空分为二十八星宿,在北方七宿中,有“斗宿”“牛宿”,文中“斗牛之间”谓天空。
C.“美人”是个多义词,“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方”中的“美人指作者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D.“蜉蝣”是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文中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3.对第三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写作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客人”因见月出东山的景象,并看到这里的地理形势,从而联想到曹操的诗句和业绩,生出积极入世的念头。
C.“客人”又联想到主客双方的现实处境,深感个人在天地间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思想颇为消沉。
D.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018-11-27更新 | 5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