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知识 > 古代文化常识
题型:文言小题-选择类 难度:0.85 引用次数:164 题号:1560317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即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地方官员在自己管辖区内进行考察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B.刺史,汉武帝时全国分为十几个监察区,称为州、部或牧,每州置刺史一人,监察所属郡国。东汉时战争频仍,刺史或州牧都掌兵权。
C.斧锧,斧子与铁砧,是古代刑具,行刑时置人于铁砧上,以斧砍之,故以斧锧指诛戮之事。文中借指刑具。
D.本文选自《后汉书》,《后汉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作者班固还是著名的辞赋家,撰有《两都赋》。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下列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A.“则思知止以安人”的“人”实为“民”,这里是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威严。“避讳”是古代为了显示君王的威严,规定人们说话时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只写其名,而以别的字相代替。
B.“可以尽豫游之乐”的“豫游”是出游,游乐。帝王春天出巡为“豫”,秋天出游为“游”。
C.《谏太宗十思疏》的“疏”指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它是古代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一种文书,也称“奏疏”或“奏议”。
D.“妃嫔媵嫱”中的“妃”是皇帝的妾。“嫔”“媵”都是古代宫廷中的一种女官,实则是帝王的侍妾,地位比“妃”要低;“嫱”是古代诸侯女儿出嫁时随嫁的人。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 (0.85)
【推荐2】下列对《琵琶行并序》文中相关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元和十年”是用年号纪年。古人除了用年号纪年外,还经常用天干地支搭配来纪年,叫干支纪年法。
B.“司马”,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汉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专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有时专门用来安置被贬谪官员,有职无权。
C.“左迁”,降低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除“左迁”外,用来表示降职或免职的说法还有“黜”“除”“罢”“窜”“免”等。
D.京都,中国历史上有九大古都,皆可称为“京都”,包括洛阳、郑州、安阳、西安、大同、开封、南京、杭州和北京,本文中的“京都”指长安,即现在的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2023-08-31更新 | 395次组卷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下列对《史记选读》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服色:更改服饰器物的颜色。《太史公自序》选文中指汉武帝按照五行相克的信仰,将汉朝开国时承袭秦朝的土德(崇尚黄色)改为水德(崇尚黑色)。
B.玺符节:玺,原为印的统称,秦始皇规定皇帝之印称“玺”。符为古代君王征调兵将时的凭证。节,为古代使者所持,作为代表皇帝的象征。
C.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豕为“少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D.古代行军以车为阵。出入之处,仰起两辆车子,使两车的辕相向交接为门,叫做“辕门”。后来也指领兵将领的营门及督抚等官署的外门。
2019-05-15更新 | 3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