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7 题号:156983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字具有记录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功能,世界各地的先民在创立文字之初对于文字都有一种崇拜的心理,把文字的创造归功于神灵或上帝。古埃及人称他们的文字为圣书字(或译神字);古印度人把他们的文字叫梵文,即梵天的文字,梵天是印度教中最高的神;古希腊也有普罗米修斯神教人类文字的传说。

作为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当然也有许多神圣起源的传说。流传最广的就是黄帝史官仓颉造字。战国的法家经典《韩非子》的《五蠹》篇中提到仓颉之作书也。西汉初期刘安的《淮南子》中有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认为文字是能通鬼神的创造。而许慎作为一位严谨的文字学家,对仓颉造字的传说描述得比较合乎理性逻辑: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远蹄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王充在《论衡》中说仓颉四目,说他有四只眼睛,就已经把这位传说中的史官抬到神的位置了。近年来上海博物馆整理的战国竹简中有一篇《容成氏》,其中又说仓颉是上古时的帝王。帝王也好,神灵也好,这些传说都说明汉字从古至今在中华文化中都有着崇高的地位,这种汉字崇拜心理的体现,就是周有光先生在《汉字改革概论》中指出的:测字、画符、敬惜字纸……到处风行。文字是神的创造,一开始就是这个样儿,永远将是这个样儿。从这种心理出发,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多将文字的整理作为统一的象征和文治的功绩,用来美化自己、夸耀自己,甚至神化自己。

而从根本上来说,历代政府重视文字的整理还是出于加强统治、利于各地交流的需要。中国古代统一和分裂不断交替,在分裂动荡的时期,由于各个政权的割据统治,地区之间交流不便,这时就会产生大量的文字俗体和异体。尤其是在汉字尚未定型为楷书的唐代以前,各种书体先后形成、互相影响,更加剧了俗体和异体的泛滥。南北朝末期北齐著名学者颜之推说:吾昔初看《说文》,蚩薄世字,从正则惧人不识,随俗则意嫌其非,略是不得下笔也。这段话说明当时俗体使用之广,竟然达到了若写正字则无人认识的程度。所以颜之推这样深受《说文解字》影响的学者既鄙薄俗字,不愿使用,又担心使用正字无法与人交流,可谓手足无措,进退两难。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每个大分裂时期都出现过,因此当分裂结束,一个统一国家建立起来的时候,政府必然要进行文字整理的工作。

文字整理的重要性是由文字的性质决定的。李荣先生说:语言是交际工具,文字记录语言,也是一种交际工具。交际工具有收发双方。发的一方要求简单,收的一方要求明白。这就要求文字要有准确性,能够准确记录并传达信息。文字是大众使用的信息媒介,不能轻易改变,这就要求文字具有稳定性。一个相对准确、稳定的文字系统既有利于文字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也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摘编自范子靖《历代政府为什么大多重视文字的整理》)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字的创造归功于神灵或上帝,在这方面,中国和世界其它地区人们的认识是一致的。
B.许慎对汉字起源的描述相较于《淮南子》“能通鬼神的创造”之说,更趋理性和严谨。
C.中国历代统治者出于文字崇拜心理,整理汉字主要是为了美化、夸耀甚至神化自己。
D.颜之推维护正字的地位,即使使用正字影响与人交流也不使用流行甚广的俗体和异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文字的功能为立论基点。从心理需求、政治需求和文字性质三方面展开论证,分析历代政府重视文字整理的原因。
B.文章在论证中国古人与世界各地先民一样也有对文字崇拜的心理时,引用了一些古代典籍中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
C.文章通过交代文字俗体和异体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交流不便的状态,论证了政府进行文字整理工作的必要性。
D.文章末段引用李荣先生的话说明语言具有准确性,以此来论述当今社会进行文字整理工作对于文化发展与传承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古代先民认识到文字具有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功能,所以对文字产生了崇拜心理。
B.“文字是神的创造”,并且“永远是这个样儿”,这是周有光对古代汉字崇拜状况的描述。
C.梁朝太子萧统《文选》中有些字被质疑书写不规范,说明当时俗体和异体影响范围之广。
D.文字是大众用来记录并传达信息的媒介,应该具有准确性和稳定性,不应轻易改变。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也可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家国情怀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倭保家卫国……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事实证明,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堪称一种精神坐标。邓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真挚的话语,饱含着爱与真情,这正是浓厚家国情怀的写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体现在行动之中。西藏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迹为什么感动了亿万人?就在于她们以行动诠释爱国情感,为祖国守护神圣土地。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可以说,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爱国、奉献、担当、作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

今天,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奋进在新时代,亟待我们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青年强则中国强,只有青年肩负起时代重任,我们未来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决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决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扬青春、崇尚奋斗,当代青年才能不负使命担当,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为青年提供了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厚积薄发、久久为功,当代青年必将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摘自周德睿《青年当永葆家国情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B.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个人的尊严无从谈起,所以当代青年要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
C.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
D.家国情怀在今天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只要青年担起时代重任,未来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艾青的诗句引出了家国情怀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种质朴的情感。
B.文章举卓嘎、央宗姐妹的事例,说明我们个人在生活中可以用行动诠释爱国情感。
C.文章事例选取由古及今,由民族传统到当代实践,整体逐层深入,呈现总分结构。
D.文章第五段作者论述今天的年轻人应该承担时代责任,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家国情怀既体现为民族大义中又是继续传承的文化传统,深植于我们的灵魂,内化于行、外化于心。
B.对于年轻人来说,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也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更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
C.对于个体而言,不是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而是要多间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
D.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当代青年激荡家国情怀,定能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2021-11-19更新 | 8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与出生率跌破警戒线,正在成为影响民生持续改善和国家长远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如果不能妥善应对,不仅会对家庭建设产生不利影响,也会给国家发展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我国老龄化的加速发展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人均寿命持续延长和出生率持续降低是两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因此,我国需要尽快统筹施计,完善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传统的传宗接代、多子多福观念走向式微,年轻人普遍感到生育焦虑,其原因主要有:一是育儿成本居高难下,几乎要占家庭日常支出的三分之一左右;二是儿童课业负担繁重,且有许多内容从学校转嫁到家庭,家长普遍反映占用时间太多;三是工作竞争压力大,父母难以平衡育儿与工作的关系;四是社会化服务供给不足,养老服务与儿童福利发展滞后,致使年轻人需要承担着照顾父母与子女的双重责任。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并无生育意愿,选择不婚不育者、丁克夫妇在增加。

(摘编自郑功成《解决养老育儿难题须统筹施计》)

材料二:

数十年间,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口数量型矛盾为主,转变为人口结构性矛盾为主。面对人口形势的变化,人们担忧:社会如何负担这么多老人?人口拐点就要来了,红利期消失后会暴露更多社会问题。

其实,所谓“人口拐点”并不尽然,新的人口红利仍然可期。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国情不会改变。老龄化、少子化增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然而机遇犹存:一、少年儿童社会抚养负担减轻,健康和教育整体得到改善;二、劳动年龄人口缩减的同时其规模依然巨大,人力资本积累日益雄厚;三、老年人力资源尚有很大的挖潜空间;四、我国依旧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规模庞大的具有基础教育水平的劳动力群体,为我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贡献了丰富的人口红利。而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将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撑性力量;五、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保持韧性的关键。此外,我们的人口总抚养比依然较低,处于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期。

(摘编自李丹阳、李婷《如何破局,以解“养”“育”之需》)

材料三:

当今世界,不少西方发达国家进入了老龄社会,有的国家进入了超老龄社会。已进入超少子老龄社会的日本,在应对少子老龄化方面有以下一些新的探索。

一是推广嵌入社区的小规模多功能护理中心。日本绝大多数老年人希望能在自己熟悉的环境生活、养老、接受医疗和护理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这类护理机构贴近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夜间住宿、上门护理、送餐上门、体检等服务,受到欢迎。

二是“认知症咖啡馆”服务特殊老年群体。随着人均寿命延长和老年人口的增多,患认知症的老年人数量也在不断攀升,“认知症咖啡馆”应运而生。这类咖啡馆既有公办也有民办,地点通常选在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或是普通的咖啡馆、茶馆。活动内容丰富,深受老年人欢迎。

三是为健全育儿支援体制,对养育幼儿的年轻母亲提供帮助,以厚生劳动省为主体开展了一项“地区育儿支援中心”事业。中心主要为3岁以下儿童家庭提供育儿方面的信息和咨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四是“社区老年沙龙”回应孤独问题。随着老年单身家庭的增加,老年人的孤独问题日益显著。社区的老年沙龙也应运而生。老年人在福利机构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的带领下做些简单的手工、一起吃盒饭、聊天。老年沙龙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老龄化”与“少子化”相遇,将对整个社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如加大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压力,阻碍社会活力和创新动力的产生。我们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政策,构建可选择的养老方式,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同时,要加大托育服务供给,特别针对0—3岁的幼儿家庭进行支持,减轻双职工家庭的负担。

(摘编自胡澎《日本应对超少子老龄社会的新探索》)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育儿成本居高难下、学校教育向家庭转化、工作竞争压力大等导致很多年轻人产生生育焦虑。
B.日本养老比较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认知症咖啡馆”“社区老年沙龙”行之有效的做法。
C.我国社会老龄化加速发展的最重要原因有两个,即人均寿命持续延长和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
D.过去数十年间,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从人口数量型矛盾转变为人口结构性矛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依然巨大,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将支撑产业结构升级,人口总抚养比较低等决定了我国人口形势无忧。
B.日本应对少子老龄化方面的一些举措值得我们借鉴,如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心理需求,适当建立社区小规模多功能护理中心。
C.当今世界,不少西方发达国家步入了老龄化甚至超老龄社会,与其相比,我国人口仍处于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期。
D.针对社会化服务供给不足,养老服务与儿童福利发展滞后的现实,国家应通过立法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加大托育服务供给。
3.以上三则材料表述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4-03-03更新 | 5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今,人类已经处在数字化时代。在传统文化领域,数字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也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趋势,如美国谷歌公司已完成了过去数百年人类文化演化趋势的模拟计算。而我国为提高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正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全面引入数字化技术,运用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已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显然,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真实记录和存储人类传统文化的发展轨迹,既是国际趋势,也契合我国当下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信息化、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多重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环境面临空前的危机。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开发、利用与传承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策略。本质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延续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文化基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应该避免可能存在的弊端,从法理角度厘清相关的版权问题。这有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恢复自身活力,从而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潮流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其文化资源的作用。一些发达国家如法国、意大利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这些国家在政府的引导下,由专业研究机构与民间组织共同参与,在数字化采集、存储、保存等方面构建了成熟的技术体系。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带状与组团状分布的空间特征,特别是广大少数民族聚居区分布着大量生态独特、传承价值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我国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的理论与技术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我国目前在运用数字化技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保护、有效传承与开发利用等方面还没有构建统一的数据采集技术标准,对于大数据技术视野下数据资源与知识整合数据库的构建、多民族的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等问题也急需开展深入研究。破解我国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所面临的这些难题,其社会意义和价值毋庸讳言。

在文化遗产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界开始关注并建立文化遗产学,这有利于文化遗产承载的历史信息与文化价值得到更深入地挖掘与传递。在数字化技术的驱动下,相关的理论与实践迅速开展。随着数字化技术自身的演进,大数据分析技术与云计算平台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并深入影响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因此,构建系统的文化遗产数字化理论体系,以更好地为急剧增加的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建设与产业化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方法、数据模型、软件工具、技术操作流程、管理服务等支持,已经成为当前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积极应对的重要问题。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应用,数字化技术逐渐由技术集成阶段转向系统应用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正是这一转型阶段的重要应用领域。

(摘编自刘沛林、邓运员《数字化保护: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新途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在传统文化领域运用数字化技术既是国际趋势,也是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
B.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可能存在版权问题引起的弊端,这些弊端会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
C.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独特,传承价值高,更值得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保护。
D.文化遗产学的应运而生,有利于文化遗产承载的历史信息与文化价值得到更深入地挖掘与传递。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置于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展开论述,以突出其必要性。
B.文章多处以发达国家取得的成就为例说明我国运用数字化手段保护传统文化方面的差距。
C.文章阐述构建系统的文化遗产数字化理论体系的必要性时,运用了因果论证法,逻辑严谨。
D.文章既指出了我国非物质遗产数字化保护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又指出了所面临的一些难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化技术的日新月异为运用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提供了技术保障。
B.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潮流,那么就会丧失其文化资源的作用。
C.数字化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途径,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新危机。
D.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取得的进展,必将代表数字化技术在系统应用阶段的进步。
2018-09-29更新 | 2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