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7 题号:157370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海王猛,少好学,倜傥有大志,不屑细务,人皆轻之。猛悠然自得,隐居华。闻桓温入关,披褐诣之,扪虱而谈当世之务,旁若无人。温异之。署猛军谋祭酒。温与秦丞相苻雄等战于白鹿原,温兵不利,死者万余人。温军乏食。六月,徙关中三千余户而归。以王猛为高官督护,欲与俱还,猛辞不就。东海王苻坚,素有时誉,与故姚襄参军薛赞、权翼善。赞、翼密说坚曰:主上猜忍暴虐,中外离心,方今宜主秦祀者,非殿下而谁!愿早为计,勿使他姓得之!坚以问尚书吕婆楼,婆楼曰:仆,刀环上人耳,不足以办大事。仆里舍有王猛,其人谋略不世出,殿下宜请而咨之。坚因婆楼以招猛,一见如旧友。语及时事,坚大悦,自谓如刘玄德之遇诸葛孔明也。王猛日亲幸用事,宗亲勋旧多疾之,樊世,本氐豪,佐秦主苻健定关中。谓猛曰:当悬汝头于长安城门,不然,吾不处世!猛以白坚,坚曰必杀此老氐然后百寮可肃会世入言事与猛争论于坚前世欲起击猛坚怒斩之于是群臣见猛皆屏息。猛为相,坚端拱于上,百官总已于下,军国内外之事,无不由之。猛刚明清肃,善恶著白,放黜尸素,显拔幽滞,劝课农桑,练习军旅,官必当才,刑必当罪。由是国富兵强,战无不克,秦国大治。坚太子宏及长乐公丕等曰:汝事王公,如事我也。六月,秦清河武侯王猛寝疾,秦王坚亲为之祈南、北郊及宗庙、社稷,分遣侍臣遍祷河、岳诸神。猛疾少瘳,为之赦天下。猛上疏曰:夫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是以古先哲王,知功业之不易,战战兢兢,如临深谷。伏惟陛下,追踪前圣,天下幸甚。坚览之悲恸。秋,七月,坚亲至猛第视疾,访以后事。猛曰:晋虽僻处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没之后,愿勿以晋为图。鲜卑、西羌,我之仇敌,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言终而卒。坚比敛,三临哭,谓太子宏曰: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邪,何夺吾景略之速也?葬之如汉霍光故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王猛前秦为相》,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坚曰/必杀此老氐/然后百寮可肃/会世入言事/与猛争论于坚前/世欲起击猛/坚怒/斩之/于是群臣见猛皆屏息
B.坚曰/必杀此老氐/然后百寮可肃/会世入/言事与猛/争论于坚前/世欲起击猛/坚怒/斩之/于是群臣见猛皆屏息
C.坚曰/必杀此老氐/然后百寮可肃/会世入言事/与猛争论于坚前/世欲起击猛/坚怒斩之/于是群臣见/猛皆屏息
D.坚曰/必杀此老氐/然后百寮可肃/会世入/言事与猛/争论于坚前/世欲起击猛/坚怒斩之/于是群臣见/猛皆屏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我国古代常把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为“阴”。
B.敕,古代政府衙署颁布制度、发布命令的文书。
C.社稷,原指土神和谷神,后常常用来代指国家。
D.六合,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也泛指天地或宇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桓温入关后,王猛披着粗布衣服前去拜访桓温,一边摸着虱子一边和桓温谈论着当时的大事,旁若无人,桓温觉得他与众不同。
B.苻坚向吕婆楼请教,吕婆楼力荐王猛,苻坚依照吕婆楼的意思召来王猛,两人一见如故,在吕婆楼和王猛二人辅佐下前秦大治。
C.王猛病重,苻坚亲自到宗庙、社稷祭坛等为王猛祈祷,并派侍卫重臣前往黄河、华岳等地祈求诸神,在王猛稍好转后又大赦天下。
D.王猛上书提醒苻坚,那些古代的圣哲帝王深知建立功业的不易,都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希望苻坚能够追随前代的圣哲帝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猛日亲幸用事,宗亲勋旧多疾之,樊世,本氐豪,佐秦主符健定关中。
(2)放黜尸素,显拔幽滞,劝课农桑,练习军旅,官必当才,刑必当罪。
5.王猛死前留下怎样的遗嘱?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貂勃常恶田单,曰:安平君,小人也。安平君闻之,故为酒而召貂勃,曰:单何以得罪于先生,故常见誉于朝?貂勃曰: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吠非其主也。且今使公孙子贤,而徐子不肖。然而使公孙子与徐子斗,徐子之狗,犹时攫公孙子之腓而噬之也。若乃得去不肖者,而为贤者狗,岂特攫其腓而噬之耳哉?安平君曰:敬闻命。明日,任之于王。

王有所幸臣九人之属,欲伤安平君,相与语于王曰:燕之伐齐之时,楚王使将军将万人而佐齐。今国已定,而社稷已安矣,何不使使者谢于楚王?王曰:左右孰可?九人之属曰:貂勃可。貂勃使楚,楚王受而之,数日不反。九人之属相与语于王曰:夫一人身,而牵留万乘者,岂不以据势也哉?且安平君之与王也,君臣无礼,而上下无别。且其志欲为不善。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振穷补不足,布德于民;外怀戎翟,天下之贤士,结诸侯之雄俊豪英。其志欲有为也。愿王之察之。异日,王曰:召相单来。田单免冠、徒跣、肉袒而进,退而请死罪。五日,王曰:子无罪于寡人,子为子之臣礼,吾为吾之王礼而已矣。

貂勃从楚来,王赐诸前,酒酣,王曰:召相田单而来。貂勃避席稽首曰:王恶得此亡国之言乎?王上者孰与周文王?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下者孰与齐桓公?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然则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王得安平君而独曰‘单’。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治,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而王曰‘单,单’。恶得此亡国之言乎?且王不能守先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墟,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安平君以惴惴之即墨,三里之城,五里之郭,敝卒七千禽其司马而反千里之齐安平君之功也。当是时也,阖城阳而王,城阳、天下莫之能止。然而计之于道,归之于义,以为不可,故为栈道木阁,而迎王与后于城阳山中,王乃得反,子临百姓。今国已定,民已安矣,王乃曰‘单’。且婴儿之计不为此。王不亟杀此九子者以谢安平君,不然,国危矣王乃杀九子而逐其家,益封安平君以夜邑万户。

(选自《战国策·齐策六》,有删节)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敝A卒B七C千D禽E其F司G马H而I反J千K里L之M齐N安O平P君Q之R功S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原来;本来。与《鸿门宴》中“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中的“固”意思相同。
B.觞,本文中指宴请,与《兰亭集序》中“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中的“觞”意思相同。
C.阴,释义为“暗中”,与《苏武传》中“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的“阴”意思相同。
D.稽首,为跪拜礼,是“三叩九拜”中“九拜”的一种,礼节上略高于顿首,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貂勃的频频造谣中伤,安平君摆酒设宴招请貂勃,并在酒宴上特意询问缘由,但貂勃并没有给予直接回复。
B.貂勃用尧、公孙子及徐子的故事,主要目的是说明田单不够贤能,没有慧眼识珠的本事,以致招来他人的诽谤。
C.九人之属从田单权势过于煊赫,对大王没有君臣礼节、上下之分以及他志在行不轨之事等方面对其进行诋毁。
D.齐王对田单不够礼敬,貂勃在宴席上通过对比、反问、假设等多种说理方式对齐王进行劝谏,使其听从了自己的意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振穷补不足,布德于民。
(2)王不亟杀此九子者以谢安平君,不然,国危矣!
5.貂勃犯颜直谏,从哪些方面劝说齐襄王不能言亡国之词,直呼“田单”之名?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023-05-18更新 | 15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监博士。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偁上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B.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C.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D.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秩满:谓官吏任期届满。如唐代钱起“秩满归白云,期君访谷口”中“秩满”即为此意。
B.《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
C.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D.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觉学问精深,政绩卓越。他明晓《九经》,参与孔颖达《五经正义》校定;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受到朝廷褒扬。
B.李觉涉远为官,不畏艰苦。与李若拙出使交州时,别人认为前往此地辛苦劳累,他却认为不足挂齿。
C.李觉仕途顺畅,颇受赏识。皇上对他所献策略以及所作《竹颖传》大加赞赏,王禹偁也认为他能堪重任。
D.李觉关心时局,聪慧机敏。他对当时的一些政务有很好的论述,得到太宗认可;在计算方法上也有独到见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
2020-01-07更新 | 3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一鹏,字南夫,长洲人。弘治六年进士,迁庶吉士,授编修。户部尚书周经以谗去,上疏乞留之。正德初,进待讲,充经筵讲官。世宗践阼,召拜礼部右侍郎。数与尚书毛源、汪俊力争“大礼”。俊去国,吴一鹏署部事,而帝趣建献帝庙甚亟。吴一鹏集廷臣上议曰:“前世入继之君,间有为本生立庙园陵及京师者。若立庙大内而亲享之,从古以来未有也。乞速罢建室之议,立庙安陆。”帝报曰:“朕起亲藩奉宗礼岂敢违越但本生皇考寝园远在安陆于卿等安乎命下再四尔等欺朕冲岁往且勿问。其奉先殿丙室亟修葺,尽朕岁时追远之情。”顷之,吴一鹏极陈四方灾异,言:“愿陛下率先群工,教疾苦,罢营缮,信大臣,纳忠谏,用回天意。”帝优诏报之。逾月,手敕名奉先殿西室为观德殿,遂命吴一鹏偕中官赖义、京山侯崔元迎献帝神主于安陆。吴一鹏等复上言:“历考前史,并无自寝园迎主入大内者。伏乞陛下俯纳群言,改题神主,奉安故宫,为百世不迁。其观德殿中别设神位香几以慰孝思。”奏入,不纳。比还朝,则廷臣已伏阙哭争,朝事大变,而给事中陈况诗张尤甚。吴一鹏抗疏曰:“大礼之议断自圣心,昭然不紊。而况妄谓陛下无从授受,其说尤为不经。谨按《春秋》以受命为正始,今陛下承武宗之遗诏,奉昭圣之懿旨,正合《春秋》之义。而况妄谓孰从授受,是以陛下为不得正始也。况本小人,不痛加惩艾,无以杜效尤之渐。”不听。《武宗实录》成,进尚书,领职如故。而张璁、桂萼新用事,素衔吴一鹏异已,乃出为南京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居二年,南京官劾诸大臣王琼等不职,吴一鹏与焉,遂乞致仕,给廪如故事。卒赠太子太保,谥文端。

(节选自《明史·吴一鹏传》)


[注]诗张:欺诳,诅咒。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朕起亲藩/奉宗祀/岂敢违越/但本生皇考寝园远在安陆/于卿等/安乎/命下再四/尔等欺联冲岁/
B.朕起/亲藩/奉宗祀/岂敢违越/但本生皇考/寝园远在安陆/于卿等安乎/命下/再四/尔等欺朕冲岁/
C.朕起亲藩/奉宗祀岂敢违越/但本生皇考寝园远在安陆/于卿等安乎/命下再四/尔等欺朕冲岁/
D.朕起/亲藩/奉宗祀岂敢违越/但本生皇考/寝园远在安陆/于卿等/安乎/命下再四/尔等欺朕冲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户部,古代官署名。主官为户部尚书。掌管全国屯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
B.践作,践,履也;阼,主人阶也。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后亦指皇帝即位、登基.
C.京师,《春秋公羊传》:“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后世因此称国都为京师。
D.《春秋》,是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哀公+四年或十六年间的历史大事,是五经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一鹏坚守大礼,敢与皇帝据理力争。明世宗想在皇宫为生父修庙并祭祀,吴一鹏坚决反对,认为不合礼制,请求皇帝不要为生父立庙。
B.吴一鹏关心民生,建议皇帝察纳谏盲。针对各地发生的灾异,吴一鹏希望皇帝能解教百姓病苦,采纳忠直谏言,借此挽回上天的意旨。
C.吴一鹏有理有据,敢与权臣坚决斗争。面对放肆的陈光,吴一鹏引用《春秋》说理,驳斥了陈洗认为皇帝没有受人传位根据的荒谬说法。
D.吴一鹏刚正不阿,为官不趋炎附势。面对朝廷得势的官员张璁、桂萼,他没有趋炎附势、改变自己去附和他们,以致于最后被外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与尚书毛澄、汪俊力争“大礼”。俊去国,吴一鹏署部事,而帝趣建献帝庙甚亟。
(2)居二年,南京官劾诸大臣王琼等不职,吴一鹏与焉,遂乞致仕,给廪如故事。
2020-10-10更新 | 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