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房玄龄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1 题号:1580570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苻融,字博休,苻坚之季弟也。少而岐嶷夙成,魁伟美姿度,未弱冠便有台辅之望,长而令誉弥高,为朝野所属。坚僭号,拜侍中,寻除中军将军。融聪辩明慧,下笔成章,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尝著《浮困赋》,壮丽清赡,世咸珍之。旅力雄勇,骑射击刺,百夫之敌也。尤善断狱,奸无所容,故为坚所委任。

在冀州,有老母遇劫于路,母扬声唱盗,行人为母逐之,既擒劫者,劫者返诬行人为盗。时日垂墓,母及路人莫知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盗。”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是盗,何以诬人!”其发奸摘伏,皆此类也。所在盗贱止息,路不拾遗,坚及朝臣雅皆叹服,州郡疑狱莫不折之于融。

性至孝,初届冀州,遣使参问其母动止,或日有再三。坚以为烦,月听一使,后上疏请还侍养,坚遣使慰喻不许。久之,征拜侍中、车骑大将军。融为将善谋略,好施爱士,专方征伐,必有殊功。

坚既有意荆、扬,时慕容垂、姚苌等常说坚以平吴封禅之事,坚谓江东可平,寝不暇旦。融每谏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穷兵极武,未有不亡。江东虽不绝如綖,然天之所相,终不可灭。”坚曰:“吾将任汝以天下之事,奈何事事折吾,沮坏大谋!汝尚如此,况于众乎!”坚之将入寇也,融又切切谏曰:“陛下听信鲜卑、羌虏谄谀之言,采纳良家少年利口之说,臣恐非但无成,亦大事去矣。垂苌皆我之仇敌思闻风尘之变冀因之以逞其凶德少年等皆富足子弟希关军旅苟说佞谄之言以会陛下之意不足采也”坚弗纳。及淮南之败,垂、苌之叛,坚悼恨弥深。

(节选自《晋书·载记·第十四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垂/苌皆我之仇敌/思闻风尘之变/冀因之/以逞其凶德/少年等皆富足子弟/希关军旅/苟说佞谄之言/以会陛下之意/不足采也/
B.垂/苌皆我之仇敌/思闻风尘之变/冀因之以逞其凶德/少年等皆富足子弟/希关军旅/苟说佞谄之言/以会陛下/之意不足采也
C.垂/苌皆我之仇敌/思闻风尘之变/冀因之以逞其凶德/少年等皆富足子弟/希关军旅/苟说佞谄之言/以会陛下之意/不足采也/
D.垂/苌皆我之仇敌/思闻风尘之变/冀因之/以逞其凶德/少年等皆富足子弟/希关军旅/苟说佞谄之言/以会陛下/之意不足采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弟,文中指苻融是苻坚最小的弟弟。古代兄弟的排行顺序通常是伯(孟)仲叔季。
B.征拜,指朝廷征召授官。古代授予官职的常见词还有“任”“除”“转”“察”等。
C.江东,古代地理左东右西,故长江以东的江南地区亦称为“江东”,文中指的是东晋。
D.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本义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用做帝王的尊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苻融文武双全,世人称赞。文,下笔成章,雄伟瑰丽、清新丰富;武,勇猛威武,精于谋略,专方征伐。
B.苻融聪辨明慧,明察善断。冀州任上巧妙智辨抢劫者;州郡的疑难案件莫不请他裁决,赢得苻坚的赞赏。
C.苻融重视亲情,极为孝顺。在镇守冀州期间,常派人探视母亲,有时一日两三次,甚至想辞官回京侍奉。
D.苻融审时度势,谏阻伐晋。苻坚认为可以平定江东,苻融剖析内外形势,最终阻止了苻坚对东晋的进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日垂暮,母及路人莫知孰是,乃俱送之。
(2)吾将任汝以天下之事,奈何事事折吾,沮坏大谋!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B.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C.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D.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徒,我国古代重要官职名,三公之一。也是姓氏的一种。
B.会稽,县名,在今浙江北部和江苏东南部一带。
C.《道德经》,为春秋时期老子所作,共八十一章,道家经典作品。
D.钟繇,三国时曹魏政权的大臣。工书法,博取众长,自成一家,尤精于隶、楷。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会稽山水皆佳,羲之到此就有了终老于此的想法。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2)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2021-12-10更新 | 8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顷之,著作郎,不就。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潜称疾不见,既而语人云: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以王公纡轸为荣邪!弘每令人候之,密知当往庐山,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潜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进。弘乃出与相见,遂欢宴穷日。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节选自《晋书•陶潜传》)

文本二: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节选自《归去来兮辞序》)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
不私A事上官B郡C遣督邮D至县E吏F白G应束H带见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径,西汉末的蒋栩隐居后在院子里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成为隐士住处的代称。
B.征辟,古代一种自下而上选任官吏的制度,在汉代地位仅次于察举制。征是指皇帝下诏聘召,有时也称为特诏或特征。
C.委,在文中指交托,与《琵琶行》中“委身为贾人妇”中“委”字词义相同。
D.仲秋,农历八月,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按孟仲季之序称为仲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因为家庭贫困,亲人年迈,曾做州祭酒,但不久就解职回家了,后来他又历任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
B.陶渊明做彭泽县令时,一开始命令公田全部种秫谷,后来在妻儿的请求下才决定一半种秫谷一半种粳。
C.陶渊明好酒,每当朋友带着酒肉到他家里去,他都会喝醉,感觉非常舒适快意,总是吟咏不停。
D.陶渊明请求到彭泽县去做官,是考虑到当时社会动荡,彭泽县离家较近,且公田之利足够酿酒。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
(2)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5.结合两则材料概括陶渊明辞去彭泽令的原因。
2023-11-17更新 | 19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潜,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未尝有所造,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摘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善   属:连接,连缀,引申为写作
B.亦时相   赡:赡养老人
C.未尝有所造   诣:学问技艺达到的程度
D.而素琴一张   畜:蓄养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B.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C.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D.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字(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30岁女子20岁,不便直呼其名。
B.“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称别人的号是为了表示尊敬,自己称号一般只用于自己的作品中。
C.州,旧时行政区划单位。现在有的地方还保留这样的名称,如杭州、苏州。
D.刺史,又称刺使,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4.下面对文章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曾志向高远。他少年时心怀高远的志向,不爱慕虚荣利禄;家里四壁空空,也很安然自在,不在意自己的得失。
B.陶潜虽多次为官,均为时不长。因父母死去先做了州祭酒,不久即解职:后又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学识渊博,善写文章。他曾写下《五柳先生传》《归去来》等著名文章;在世63年,他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D.陶潜为人耿直、自重。少时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做县令时发出“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的感慨,成了醒世浩叹。
5.将下列从文言文阅读文段和课文中选出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2)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2023-01-03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