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69 题号:158059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发改委、工信部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八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标志着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

东数西算就是把东部的数据传输到西部去计算和处理。与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国家工程的资源调度逻辑相似,启动东数西算,一是对东部数据算力供不应求与西部地区算力供大于求这种不均衡供求格局,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分层、分级优化数据算力资源配置,使数据要素价值最大化。二是数据中心耗电量大,东部耗电指标、空间资源紧张,而西部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土地资源丰富,优越的气候条件能有效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使环境效益最大化。

(摘编自《东数西算拉动超千亿元产业》,《经济日报》20223月)

材料二

在年平均温度15摄氏度的贵州贵安新区,坐落着华为全球最大的云数据中心。冷风经过大楼的百叶窗送进机房,热风经过热通道从楼顶排出,让服务器自然冷却;专门的制冷液体在服务器主要部件上形成循环,加快热量散发;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削峰平谷,使服务器负荷均衡;用功率半导体替换铜器件,提升供电全链路效率……

目前,华为云贵安数据中心的电源使用效率值仅1.12,相较于目前1.35的国家标准,在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这家数据中心每年可节省电力10.1亿千瓦时,减少碳排放81万吨,相当于植树3567万棵。它所承载的大数据、云渲染、容灾备份等业务,则广泛覆盖重庆、广西、广东、云南、四川等地。未来,这里有望达到100万台服务器规模。

不只是在贵安新区。近年来,很多数字经济企业通过在西部地区部署数据中心或购买西部地区数据中心云服务,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在缓解东部地区压力的同时,带动了西部地区的产业转型和就业增长。从内蒙古和林格尔到甘肃庆阳,从宁夏中卫到重庆两江新区,许多地方已经或正在见证着数据和算力带来的变化。

(摘编自《加快打造全国算力一张网》,《人民日报》20223月)

材料三

东数西算本身是数字经济的基建工程,启动之后首先利好的当然是数字经济行业。而且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在数字经济领域将会形成新的风口,从事东数西算相关领域的企业将会迎来一个重大机遇期。在传统经济模式下,我们国家东西部发展差距较大。但在数字经济时代,东数西算意味着东西部经济联动增强,西部地区可以参与到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之中。这对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目前我国数据中心的年用电量占到全社会用电量的2%左右,且仍在快速增长,对于东部地区而言,这种能源压力十分大。而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将数据中心布局在西部,将大幅提升绿色能源使用比例,对于我们国家实现双碳目标意义深远。

(搞编自《东数西算如何赋能数字经济》,《新理财》20221期)

材料四

算力在当下的数字经济时代,究竟意味着什么呢?第一次工业革命由蒸汽机推动,最重要的生产力是热力。第二次工业革命由电机推动,最大的生产力是电力。而第三次工业革命由计算机推动,最重要的生产力就是算力。正如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说的:算力是继热力、电力之后,新的关键生产力。

更具体地说,数字经济时代有三个最核心的要素:数据、算力、算法。其中,数据是新的生产资料,算力是新的生产力,而算法是新的生产关系。这三者相互促进:算法迭代需要海量数据的喂养,而处理爆炸式增长的数据需要算力的快速提升,算力的进步又能够促进更多的新应用、新算法。

如果用国家投入产出比模型来计算的话,在算力产业上每投入1块钱,可以带动34元的经济产出;算力规模每增长1%,能撬动GDP增长0.2%。我国在2020年提出了新基建战略,而超大规模的算力建设,就是支撑整个新基建战略的基建

(摘编自《东数西算:算力有多重要?》,《得到头条》20223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国家工程的资源调度逻辑相似,“东数西算”工程也是为了优化资源的配置。
B.华为云贵安数据中心达到了百万台服务器的规模,有望覆盖川渝、两广、云南的大数据、容灾备份等业务。
C.数字经济企业可以通过在西部地区部署数据中心或者购买西部地区数据中心的云服务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D.我国在2020年提出了“新基建”战略,而超大规模的算力建设为整个“新基建”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得益于贵州优越的气候条件,华为云贵安数据中心在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每年可以节省近十亿千瓦时的电力。
B.和热力是蒸汽机的动力、电力是电机的动力一样,在由计算机推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算力是计算机的动力。
C.“东数西算”启动之后首先利好的是数字经济行业,从事“东数西算”相关领域的企业也会迎来重大的机遇期。
D.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一种新的生产力,它与数据、算法共同构成一种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生产关系。
3.“东数西算”工程有助于解决哪些方面的区域不均衡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双减”以其系统性的布局谋划,超越了原有的改革措施,推动减负改革实现由点状到面状的转变,也撬动教育生态系统实现整体性优化。正是这一前所未有的系统性改革优势,帮助回应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两个核心挑战——学段衔接问题和措施联动问题,从而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变革契机。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段衔接问题具体表现为基础教育阶段缺乏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视和实践,其实质是基础教育应当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双减”作为一场基础教育的系统性改革,其落脚点不再是课业负担治理本身,而在于引导基础教育的育人转向。“双减”改革中出台的30条细则规范了校内题海战术、校外补习培训,传达了对于重分数、重升学的应试教育的批判,也引导了学校和社会对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反思。以“双减”落地为起点可以预见未来的基础教育会更加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强化回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这将为创新型人才的早期发展创设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说系统性的“双减”改革关注了基础教育的育人问题,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段衔接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化解路径。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措施联动问题要求我们系统规划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达成改革举措的关联和内洽。“双减”改革实现了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力量联合,围绕着教育生态优化这一主旨,在战略布局上达成了课程教学改革、招生考试改革、质量评价改革等多项改革的同步推进。当我们在“双减”时代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时,就可以充分借助“双减”带来的基础教育改革合力,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发展提供从家庭、学校到社会的整体性环境支持,从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人格塑造到专业发展的全过程的管理助力。

(《“双减”:基础教育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契机》)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今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北京市是贯彻落实“双减”政策9个全国试点地区之一。在“双减”政策的大框架下,试点地区细化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目标,先行先试,做好探索,有助于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教育改革实践和“双减”工作探索表明,有效减轻学生和家庭的负担、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家校联合联动不可或缺。此次北京推出的“双减”工作具体举措,既对学校提出要求,也对家长寄予期待。比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提出“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成才观”。完善家校协同机制,努力形成减负共识,才能共同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关键在教育理念的转变。从教学实际出发,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要求不得布置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都表明作业改革要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体现“五育并举”的素质教育导向。与此同时,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有利于堵住“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口子。校内保障与校外治理两手抓,方能疏堵结合、标本兼治。针对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稀缺、学校间存在教育水平差距等客观情况,北京市在新学期还将推进更多教师和校长跨校、跨学区流动,这既是辐射优质教育服务的有益之举,也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力抓手。

教育是民生之基,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也需要全国一盘棋、多部门合力推进。相信在各方努力下,“双减”工作将不断取得新进展,朝着让人民满意的方向稳步前行。

(摘编自周珊珊《多方合力推进“双减”落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双减”不仅推动减负改革实现由点状到面状的转变,而且撬动教育生态系统实现整体性优化。
B.基础教育应当培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段衔接问题的表现。
C.作为“双减”试点地区,北京市先行先试,做好探索,有助于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D.只要做到完善家校协同机制,努力形成减负共识,就能共同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双减”落地后,未来的基础教育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突出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B.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借助基础教育改革合力,获取整体性环境支持及取得知识学习等全过程的管理助力。
C.教育部坚持从源头治理,强调学生在校内“五育并举”;同时,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做到标本兼治。
D.“双减”是一项需要持续发力的系统工作,需要全国一盘棋,把义务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落到实处。
3.下列论据,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国务院教育督委会办公室派出16个督查组赴多地实地督查减负情况。
B.江浙沪皖相关协会联合发表了倡议书,倡议减轻学生和家庭的负担。
C.甘肃省要求义务教育学校“一校一案”制订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
D.海淀区很多家长认为“双减”政策体现了国家对于教育改革的决心。
4.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分析。
5.结合材料,试分析如何推进“双减”真正“落地”。
2022-10-24更新 | 9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网络文学的开放机制和大众写作浪潮形成了“召唤结构”——读者即作者,各行从业者、爱好者贡献自身知识和经验,专业实力和工作背景使其具备了把握相关题材的天然优势,相对容易满足读者的知识“干货”诉求与“业内”情感共鸣,但在可读性和艺术性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一批网络作家结合自己熟悉的工作与生活,以亲历者的“第一视角”书写一线真实面貌,用纯熟精准的行业叙事能力提升了类型文学的“技术含量”。网文品类逐渐细分化,辐射扇面扩至医疗、刑侦、社区工作等相对“小众”题材,传递出饱满的时代信息。

部分作家无法对一些特殊行业进行深入认识,写作使用的多半是公共材料,再经有限想象完成,或干脆闭门书斋、放弃了解“新生活”,将一大块写作领地拱手让人,因此“行业作者”适时填补了这个空白。

“行业写作”也把目光授向了以往文学作品较少关注的群体。比如《不负韶光》以青年网民“毛毛虫”的“八步蝶变”为主线,勾勒了主人公从“网络刺头”到积极投身基层公益服务的蜕变之旅,表现了推进网络文明建设的时代风貌。

业内曾经习惯拿阿瑟·黑利的《大饭店》《航空港》《汽车城》等“行业小说”抱憾中国当代小说缺乏行业叙事能力,近年来这一短板因网络文学得以缓解。跨行业写作大大充实了创作空间,给文学注入新风向。

评论家谢有顺认为“行业写作”走俏,故事起了决定性作用,行业作者在经验、素材的运用上,比一般作家的纯粹想象更具新鲜感和刺激性。但这是否就能弥补艺术性的不足?“一些行业文、职场文更多是‘挂羊头卖狗肉’,离不开‘言情卖萌霸道总裁’模式;有的作品囿于职业说明书式描写,难以冲破目标读者限定。”有学者指出,过于“原生态”的书写,流于“行业知识罗列”,少了艺术化的二度加工与提炼。

网络小说的业余作者多过专业作者,经典的文学训练和修养是短板;但打动人的作品并不一定总是训练有素、语言精良的。比起辞藻上的字斟句酌,如何避免依赖“穿越、重生、金手指、开挂、打怪升级”等套路,反而是更大挑战。“提升行业网文的内在力量,需要作家在时代逻辑、文明认知能力的全面提升,这样的作品自然会多一份恢弘的底色、典型人物的魅力和类型文学的高级感。”

(摘编自许肠《职场人写行业故事,网络文学会否涌现一批“专家型作者”?》)

材料二:

从网络文学发展历史看,早期的网络文学因新媒介与知识分子的率先遭遇,短暂出现过一批拥有名校背景的知名网文作者,虐文打天下。比如,大家普遍公认的网络文学真正意义上的开山之作——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一部典型的都市情感虐文。之后,随着中国网络文学市场化,读者受众分层,资本驱使下的类型化复制提速,使得网络文学写作过分依赖“爽感”套路。比如,网文女频的典型爽文《花千骨》《扶摇》《延禧攻略》《步步惊心》,网文男频的典型爽文《回到明朝当王爷》《修真聊天群》《择天记》《武动乾坤》,主角虽小受挫折,但一出场,就光环加身,机遇百倍,最终成功逆袭,手刃仇人,成就辉煌人生。大众阅读的数字化转型在为网文作者创造财富和IP奇迹的同时,也形成了低年龄、低学历、非专技化的创作队伍。固然好作家未必与年龄、学历、专技背景划等号,但泥沙俱下是网络文学发展至今毋庸讳言的基本事实,网络文学的品质与内涵问题始终是一个待解命题,这与作者人群结构性密切相关。

也因此,近年来社会对网络文学发展的核心关切,就是现实题材创作如何提质增量,如何总体提升网络文学的艺术水平,完成精品化,迈向经典化。网络文学所拥有的骄人之处不仅仅是“爽文”可读性,还有强大的知识传递能力——作者专业知识背景多元化后,在网文中呈现各行业专业信息与丰富经验。在此意义上,各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兼职或转为专职的网文作者,将逐渐成为网文界最为硬核的特点。我们有理由把网络文学精品化的一部分期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从既有专技人员撰写的网文作品来看,技术知识脉络细节精准、故事与科技融合密切,呈现出了真实感和历史感。比如《大国重工》作者对于中国重工业各门类基本知识体系和发展历程的熟稔度,读之宛然帮助我们弥补了认知的短板,从故事和人物中重温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发展的筚路蓝缕和精神风貌。又比如《大江东去》,便蕴含了作者作为一个企业管理层,对改革开放以来各类型企业实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中发展和经营的理解。读这些小说,不只是代入回忆,同时也是增补见闻。

另一方面,专技人员网文创作呈现的现实主义写作精神值得肯定。他们所呈现的知识与价值,会影响更多有追求的网文作者,与网文传统里重考据、擅物质与历史建构的特质完全融合,于是出现了《大医凌然》这一类的作品。虽然依旧用的是网络文学的“爽感”机制,但对医学、生物学的知识及实践体系几近专业级水准,令读者体验到科学的美感、一种写一行而专一行的现实主义写作精神。

(摘编自夏烈《专业知识作者正在改变网络文学》,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行业作者因专业实力和工作背景具备了把握相关题材的天然优势,创作的故事更具新鲜感和刺激性,从而解决了艺术性不足的问题。
B.专业作家写作使用的多是公共材料,再经想象加工,甚至闭门书斋、放弃了解“新生活”,致使一大块写作领地被别人占领。
C.中国当代小说曾缺乏像阿瑟·黑利的“行业小说”那样的行业叙事能力,这一短板因网络文学的发展得以缓解。
D.出现了低年龄、低学历、非专技化的创作队伍,这必然会导致网络文学水平的急剧下降,网络文学的品质与内涵问题成为待解命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业写作结合作者熟悉的工作与生活,还把目光投向以往文学作品较少关注的群体,这促进了文学创作的多元繁荣。
B.“言情卖萌霸道总裁”模式过于“原生态”的书写和“行业知识罗列”等状况影响了行业写作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C.网络文学的作者经历了从拥有名校背景的网文作者到读者即作者的转变过程,作品经历了由爽到虐的过程。
D.当来自多个行业的写作者,将从业经验注入网文写作,网络文学所拥有的不仅是“爽文”可读性,还有强大的知识传递能力。
3.下列作品在材料中的引述,不是用以强调专技人员参与网络文学写作的一项是(       
A.《武动乾坤》B.《大国重工》C.《大江东去》D.《大医凌然》
4.请根据材料二第一自然段,给爽感套路下一个定义。
5.《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获第31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网络文学奖,作者毕业于四川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曾长期从事一线环保科研工作;《大国重工》于2020年8月4日获得首届“天马文学奖”,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的统计学副教授;《当医生开了外挂》被称为“2020都市职业文最强王者”,作者是一位三甲医院的医生。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些作品取得成功的原因。
2022-05-21更新 | 19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的发展一直伴随世界的目光。近年来,西方社会在从经济、科技、军事等角度看待中国的同时,也试图求解中国何以成为今日之中国,尤其是思想和文化特质之意义。

有人看到中国的发展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认为中国是善意、和平的大国。有人说中国“国强必霸”,甚至会与西方社会走向“文明冲突”。

中国的“世界观”究竟为何?

解答这一命题,必须回溯传统,将其置于民族精神和文明血脉之中进行“基因测序”。

与西方现代国家“以个体利益为重”不同,中国人不仅要自己过上好日子,还追求“天下大同”。出自《礼记·礼运》的“大同”,代表了儒家修己安人、治国平天下的追求和对公正、民本、和谐天下秩序的向往。“天下大同”虽源于古代、源自中国,却面向未来、面朝世界,成为植入中国人骨髓的“根性记忆”。

这一“根性记忆”写在历史上。在同域外各民族交往中,中国不仅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丝路长歌,也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景。历经兴衰变迁,中国始终秉持协和万邦理念,倡行“以德服人”的王道,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虽然历史上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国家之一,但从未殖民和侵略他国。

这一“根性记忆”也在映射现实。儒家以和平、公正、文明手段解决争端的理念,融入了新中国的“世界观”。中国交往国际朋友,以合作共赢为思想起点,以和平发展为路径选择,以多元共存为价值追求。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过程中,中国超越民族国家与意识形态差异,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将“天下大同”理想内化于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努力。

从“大同”的角度出发理解世界,让中国既能看到自身长处,又能尊重包容差异,以和平、和睦、和谐方式寻求合作最大公约数。于“不同”中求“共同”的路径选择,印证了很多西方汉学家所指出的,中国本质上是一个“文明国家”。

今天,一些欧美人士把文化跟国家制度挂钩,划出阵营界限强调“文明冲突”,尤其是藉新冠肺炎疫情挑动中西矛盾、霸权主义、民粹主义沉渣泛起。“天下大同”的智慧,正可以为推进全球治理、促进公平正义、调和利益诉求提供新思维与新参照。

没有任何一种文明生来就是“他者”。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都会与世界各民族一道,通过传承发展大同理想,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为人类创未来,为世界谋大同。

(摘自记者张蔚然《文明根性系列评论之四:为何“天下大同”决定了中国的“世界观”?》)

材料二: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将同各国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前进道路上,只要我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不依附别人,不掠夺别人,永远不称霸,就一定能够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只要共行天下大道,各国就能够和睦相处、合作共赢,携手创造世界的美好未来。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中国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摘自《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西方社会普遍关注中国的发展,认为中国会“国强必霸”,甚至与西方社会走向“文明冲突”。
B.历经兴衰变迁,中国始终秉持协和万邦的理念,追求“以德服人”的王道,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
C.中国与“以个体利益为重”的西方现代国家不同,不仅要让中国人过上好日子,还追求“天下大同”。
D.“天下大同”源于中国古代,成为植入中国人骨髓的“根性记忆”,也自然融入了新中国的“世界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尊重包容差异,以多元共存为价值追求,于“不同”中求“共同”来寻求合作。
B.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是历史上“天下大同”理想的现实映射和直接传承。
C.所有形态的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都有其存在的意义,都有交流互鉴的意义。
D.中国“永远不称霸”的承诺与中国历史上反对“以力服人”的主张本质上是一致的。
3.下列材料中,不符合“天下大同”这一理念的一项是(       
A.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万国宫,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发表了三次演讲,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历史时刻,面对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B.联合国副秘书长、法布里齐奥·霍斯柴尔德说:“当前一些人怀疑联合国存在的意义,但调研发现,人们对联合国的期望也是前所未有的,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地位。”
C.比利时前首相、世界领袖联盟成员伊夫·莱特姆认为,中国越来越强大,中国发展与全球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其崛起的过程是一个努力追求合作共赢、让世界各国共享机遇的过程。
D.斯洛文尼亚前总统、世界领袖联盟成员达尼洛·图尔克认为,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为很多发展中国家提供融资支持,这种支持没有附加条件,有助于推动世界实现繁荣稳定。
4.说中国“国强必霸”用心险恶,请结合材料一内容,列出几点理由来驳斥这种论调。
5.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请你结合材料二内容,对此作简要概括。
2023-02-18更新 | 1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