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98 题号:158663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你最想写什么作业?”“我想写体育作业。”

小时候,很多人一定都开过这样的玩笑,没想到体育课留作业竟然要成为现实了。9月22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答记者问时透露,不远的将来,学生们的作业列表中,将加入一项全新内容——体育作业。

近年来,“体教融合”的理念被屡屡提及,这对开出高质量体育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加强教育与升学过程中对体育课的重视,也多次被搬上台面讨论。例如,云南省宣布,从2020年秋季学期入学的七年级学生起,将体育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提升到100分,与人们传统观念中的“主科”语数外并列。体育课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已成为教师、家长、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共识。

如果说,之前的举措与提议大多集中于分散层面,以发挥其导向作用,那么“体育课留作业”则是实实在在地打响了“体教融合”改革的响亮一枪。体育课留作业不仅是局部改革,可以说是对过往只注重文化课而忽视体育锻炼的纠偏,毕竟老一套教育模式的隐患已经显现出来。但是,体育课应该留怎样的作业?如何平衡体育课作业与文化课作业的时间分配?如何“批改”体育课作业?……这些都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但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体育课的终极意义都是培养健康的体魄,并在此基础上发掘适合学生的运动爱好。体育课作业应该走出刻板模式,探寻更多灵活高效的方式。

(摘编自《体育课不该“燃烧自己照亮语数外”》,《中国青年报》2020年9月24日)

材料二:

为了调查深圳盐港中学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的原因,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本课题组发起了本次调查。调查报告还提出了关于如何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几点建议,介绍了“新体育课”模式,希望能在今后的教学中试行该模式,并予以推广。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深圳市盐港中学的600名学生

(1.2)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共发出问卷调查表600份,回收问卷567份,其中男生占54%,女生占46%,问卷有效率94.5%。

2调查结果

表1深圳盐港中学学生主动参加课外体育运动情况统计表

经常

一般

很少

从不

人数/人

184

175

192

16

男/女

116/68

66/109

64/128

5/11

表2深圳盐港中学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统计表(可多选)

表3深圳盐港中学学生喜爱的体育课组织形式统计表

按统一教学进度

多种项目结合

单一项目

课内外一体化

人数/人

142

225

56

144

比例*/(%)

25%

40%

9.9%

25.1%

(摘编自《对中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运动兴趣的调查与分析报告》)

材料三:

体育运动是一门科学,首先要讲究方法、技术与技巧。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体育老师都有自己的“绝活儿”。谭云峰老师授课的要点就是“基础化”和“多元化”,他说:“首先就是一定要把基础打好。教学可以慢一点,不能急。当孩子的运动能力达到一定程度,运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困难,而是一种挑战。至于多元化,是在课堂上要不断拿出新鲜的内容,让学生感到有趣。”

在“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想要上好一堂体育课,对体育老师的教学艺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体育主任刘洋说:“老师要以身作则,充满对运动的渴望,带给学生新鲜感和积极向上的力量,感染学生。他们应该了解每个同学的个体差异,从而调整上课计划和运动量。教学过程中还要因地制宜根据教学要求设置教学内容,不能千篇一律。”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学生普遍喜欢游戏项目,喜欢球类项目,甚至喜欢“放羊”,不喜欢枯燥地跑圈。如果把一堂课安排满,全是教学内容,就失去了让学生“练”的机会。精讲多练,适当拿出一些自由活动时间让学生玩,才能达到体育课的效果。

蔡元培先生曾讲到:“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上好体育课,除了锻炼身体,更可以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让孩子更加健康开朗、积极向上。

(摘编自《寓教于乐好的体育课潜移默化塑造人格》,人民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南省提高体育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使体育与语数外并列,这一举措是“体教融合”的具体体现,彰显了对体育课的重视。
B.材料一围绕“体育课留作业”这一话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中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并举例说明了体育课所需要的高效作业形式。
C.材料二中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众多,尤其喜欢球类运动,此外,学生们更喜欢多种项目结合的体育课组织形式。
D.从表1可知,经常主动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人数和对课外体育运动有一定积极性的人数基本相当,其中,男生的参与兴趣更浓。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体育课留作业已经成为教师、家长、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共识,但是目前还存在着如何“批改”体育课作业等诸多现实问题。
B.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推广“新体育课”模式,深圳盐港中学发放了600份问卷,调查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的原因。
C.谭云峰认为体育课要“基础化”和“多元化”,“基础化”能让学生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多元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运动能力。
D.体育课在增强身体素质、培养意志品质、促进心理健康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与蔡元培的讲话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
3.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如何才能开好体育课。
【知识点】 新闻、通讯、访谈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材料一:

公众考古一词最早出现于1972年麦克基姆的同名著作,本意为依赖公众的支持来说服立法者和开发者,保护考古遗址或者减轻对这些遗址的破坏。而在发展过程中,公众考古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容,比如考古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考古资源和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等。但是,专业性较强,从业者较少,这让考古学显得相对冷门。而在社会公众眼中,考古学是神秘而陌生的。因此考古学的社会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开展公众考古活动也面临更多挑战。

在开展公众考古活动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服务对象以及他们的需求。公众考古的服务对象既有懵懂的中小学生,也有求知欲旺盛的大学生;既有倾向于猎奇的普通观众,也有文化素质较高的知识分子。显然,以上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存在显著差异。

那么,作为考古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公众考古,该如何满足社会大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首先,实现其公共性,这是公众考古的基本层次。引导普通大众欣赏古代文化和文物之美,提高社会公众的艺术审美水平,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大众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文献历史学不同,作为研究古代人类社会的考古学,其研究对象是古代社会遗留下来的实物遗存。通过对这些遗迹遗物的参观了解,社会大众可以直观感受古代历史,触摸古代文化的脉搏。

其次,实现其教育功能。这个层次的公众考古应该主要面对中小学生和大学生这一年轻群体。这个群体正处于学习阶段,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各种精心设计的、科学的公众考古宣传,能够培养科学求真的态度,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理性的世界观。

再次,满足高层次需求。在满足多数人基本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公众考古面对部分文化修养和精神文化需求更高的社会公众,需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对文物背后的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世界。

这三个层次的公众考古活动,能潜移默化地引导社会大众,起到激发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认同感,加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最后,吸引专业人员参与研究。这个层次主要是面对素质较高的专业研究人员。通过各种公众考古活动,吸引更多其他学科的有兴趣的专业研究者参与到考古学的研究中来;增加他们对考古学的了解认识,并借助他们的专业背景和知识,扩大考古学研究范围,提高考古学研究的科学性,帮助考古学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张小虎《小议公众考古的层次》)

材料二:

近几年来,随着展出文物起来,以往冷门的考古也逐渐起来了。自2014年第一次推出本地版公众考古活动以来,常州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部门基本每年都推出。不同主题的公众考古项目。这些活动让社会大众减少对考古的误解和陌生感,体会到考古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常州公众考古活动领队王偈人这样说。

近年来,盗墓题材的小说、游戏、影视剧等层出不穷,让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误以为考古就是持证挖宝法律允许的盗墓,这无疑加深了人们对考古工作性质、方法以及价值的误解。对大家的这些疑惑,王偈人解释:一句话可以厘清考古与盗墓的区别,前者是抢救性挖掘保护,后者则是主动性破坏。

常州市不断尝试新的公众考古模式。201485日,常州组织了第一次公众考古活动,150多名高中生来到新北区孟河镇小黄山,细观六朝墓这一考古发现。2020年,开发了淹城——阖闾城遗址公众考古路线,以接近于研学式旅游的方式吸引感兴趣的社会人士主动报名,去寻觅常州先秦史的实物印记。

2021410日,王偈人带领数十个亲子家庭,实地参观常州大王庙遗址挖掘现场,现场普及考古科学知识,让大家亲身体验和感受大运河沿线文物古迹的魅力。为什么这座大王庙会建在三堡街?面对这样的现场提问,王偈人边引导大家看现场展板边介绍,大王庙所在的运河是外来商船、货船进入常州府城的必经水道,三堡街附近众多的老地名显示了这里是常州漕运、木业、豆业经济集中区域。可以想见,大王庙一带已经成为当时常州人举办庙会和商业聚会的场所,引发了商贸、水运、宗教、饮食、市井等多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考古爱好者王新宇表示收获很大:我一直在关注古代建筑方面的话题,这次听了专家的讲解后,我更好地理解了城市发展和文物保护的关系。以后我还要多参加这类活动。

王偈人说:在我们着力挖掘和打造常州大运河沿线文旅特色的当下,公众考古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文旅融合的可能。文旅融合的关键在于,文化提供了融合的本质属性,旅游则呈现了融合的有趣形式。在此意义上,公众考古成为立体阅读常州的一种新方式。

(摘编自何嫄《公众考古,带你立体阅读我们的城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的“公众考古”与麦克基姆提出时相比,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其目的不再包括保护考古遗址或者减轻对遗址的破坏。
B.考古学的专业性较强,从业者较少,导致公众对考古学知之甚少,因此实现考古学的社会化还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C.公众考古通过组织参观了解、进行科学宣传等多种形式,可以帮助公众了解古代文化,培养科学思维,形成文化认同感。
D.常州推出的公众考古活动,或在考古现场向公众科普,或让公众亲身体验考古,这些活动可消除公众对考古的误解和陌生感。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服务对象的差异性,公众考古活动必须根据他们的文化修养、精神文化需求等进行分层设计、合理引导,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B.公众考古首先要满足普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更重要的是吸引高素质的专业研究人员参与其中,以帮助考古学可持续发展。
C.年轻人易受盗墓题材的小说、游戏等影响而对考古产生误解,但他们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有可塑性,对其参加公众考古十分有利。
D.常州利用本地考古资源,采取文旅融合的形式,吸引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这是挖掘和打造大运河沿线文旅特色的公众考古成功案例。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公众考古范畴的一项是(     
A.河南博物院出品的“考古盲盒”,可模拟考古过程。
B.“江口沉银遗址”招募相关考古发掘项目志愿者。
C.故宫文物修复师王津对故宫馆藏钟表进行保护修复。
D.《国家宝藏》节目以亲民方式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常州市的公众考古活动体现了公众考古的哪些层次,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2021-07-01更新 | 10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是火星探测活动的窗口期,中国将使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一次性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从“东方红”到“天问”,在两弹一星、北斗导航、神舟飞天、嫦娥奔月等一系列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中国航天将开启迈向深空的新“长征”。

航天科技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进步最快、成效最明显的领域之一。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与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有密切关系,这种体制在需要高投入、高协调、高精准的航天领域尤其有竞争力。近年中国航天不拘一格用人才,青年人才挑大梁已蔚然成风,也是中国航天科技进步的“秘诀”和保障。

在世界航天进入大发展时代,中国航天将不畏艰险挫折,继续追天揽月征程,共享和平美好太空。

(摘编自《从“东方红”到“天问”中国航天迈向深空新“长征”》等)

材料二:

当前,航天科技日趋成熟,将其转移转化为全社会皆可利用的商业技术,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让老百姓的生活更为便利,已成为全球趋势。我国的《航天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积极发展商业航天”“鼓励有资质的企事业单位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社会资源,研制发射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或星座,提供商业化运营服务”等目标。有关方面希望尽快出台《航天法》,明确商业航天的相关法律规定,促进商业航天的快速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航天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细分领域对航天商业化应用提出了更为广泛的需求。国防大学教授谭凯家表示,在卫星导航应用方面,交通运输、农林水利、气象等行业领域都有更为可靠、更高精度、跨界融合的创新服务需求。在卫星遥感应用方面,测绘、海洋、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也需要更为精细、多样、高时效的观测。此外,在广播电视、通信、医疗、应急救灾等行业领域也需要更大容量、更广覆盖、更高安全的卫星通信应用。

在面向未来的太空经济时代,如何布局才能引领世界?快舟系列火箭总设计师梁纪秋认为,当务之急是打造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品牌,最根本的还在于软实力的提升。航天强国应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对太空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迅速拿出解决方案。

未来的太空经济“有着长远而持久的机遇”,其行业规模“将会成长至数万亿美元”,这是高盛集团对未来20年间全球太空经济的预测。对应到中国市场,有专家预测,在“十三五”期间就将有80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总量。

(摘编自《放眼未来,如何更好地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

材料三:

   

2018—2019中国商业航天产业链分布图

(摘编自《20182019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研究与商业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材料四:

过去各国在太空领域互相竞争,但耗资巨大的航天事业如今越发依赖国际间的合作,而中国是欧洲最喜欢的合作对象。

德国航空航天中心主任爱恩方德指出,中国正在成为一个非常强大的太空国家,中国人正在开辟太空新时代。他说:“中国有自己的航天计划,正按照自己的时间表推进,同时也对国际合作持开放态度。而且,中欧之间已有不少航天合作项目。”欧洲空间局局长沃纳甚至希望,未来中国进行载人登月、载人探索火星时,也能与欧洲开展合作。

48岁的德国宇航员毛雷尔与意大利宇航员克里斯托弗莱蒂已经在欧空局宇航员中心学习了好几年的中文,两人还与中国航天员进行了共同训练。“我们想看看我们欧洲的宇航员是否能够与中国同行一起执行航天任务。”

沃纳也强调:“我们正在寻求一种多方合作的开放式登月理念,它将跨越国界、跨越地球上的一切危机。”

(摘编自《欧洲为何青睐与中国合作?外媒:中国正开辟太空新时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问一号”火星探测是一项需要高投入、高协调、高精准的航天活动,中国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体制优势。
B.为满足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需求,中国航天科技需要转移转化为全社会可用的商业技术,以创造更大的效益。
C.卫星由火箭搭载升空入轨,之后由服务方负责运行和测控,并向市场提供遥感、通讯、导航等方面的服务。
D.太空探索工程不仅耗资巨大,而且面临各种危机,需要各国秉持多元开放的理念,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东方红”到“天问”,中国航天科技的一系列跨越式发展,表明中国航天正在开创属于自己的太空时代。
B.全球太空经济行业规模高达数万亿美元,在中国仅卫星导航、遥感、通信等应用领域,产值就有八千亿人民币。
C.商业航天产业链包括卫星制造、发射、运营、服务及配套设施建设等环节,涵盖制造业、服务业等众多领域
D.中国有序实施航天计划且对合作持开放态度,得到欧洲航天界的正面评价,他们期待能与中国开展进一步合作。
3.我国应如何更好地推动航天商业化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0-11-13更新 | 8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同志用大气磅礴的诗句,讴歌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85年前,红军指战员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壮举,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筑起了巍峨的精神丰碑。今天,我们要自觉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意气风发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在长征最艰难时,许多人不知道部队明天要开拔到哪里、最终将落脚何处,但红军指战员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跟党走就是跟着理想信念走,就是向着光明的前途走。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没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如今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但理想信念不能动摇、精神支柱不能缺少。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要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才能心有定力、行有动力,在新长征中续写新荣光。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初心的力量。“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主席曾引用徐解秀老人的话,道出了党同人民的鱼水深情,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正是因为党和人民军队坚守初心使命,人民群众才给我们以全力的支持拥护。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要紧紧依靠人民,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心一意为了人民、矢志不渝造福人民,就能永远赢得人民支持拥护,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坚韧的力量。在原第13集团军军史馆里,有一件“半截皮带”的展品,说的是三过草地的一个班早已断粮断炊,不得不把身上的皮带拿来充饥。战士周广才忍不住攥紧剩下的最后半截皮带,含着泪说“同志们,我们把它留作纪念,带着它见毛主席吧!”衣衫褴褛、忍饥挨饿,敌人围追堵截,高山终年积雪,草地沼泽遍布……这些都考验着他们的意志,锻造着军人的血性与担当。不管战争形态如何变化,战争的主体还是人,不屈不挠的坚韧品质永不过时。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要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革命意志,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以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智慧的力量。遵义会议之后,我军重新回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一战争指导原则上,重新回到“十六字诀”这一战法运用上,才有了牵着敌人鼻子走的战略主动,才有了“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才有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后来,正是依靠具有我军特色的作战思想和战法,我们一路披荆斩棘,赢得了一次又一次伟大胜利。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创新发展作战理论、作战思想和破敌之法,如此才能掌握制胜先机,打赢未来战争。

“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这样的唤醒跨越时空,让我们至今仍能听到长征的呼唤,感受到理想的崇高、精神的伟力。新的征途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意志品质,就能迈过一道道沟坎,沿着革命先辈开辟的道路继续坚定地走下去,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节选自何东平《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材料二:

进入黄土高原以来,马鸿逵、马鸿宾的骑兵一直尾追我们。到了吴起镇,他们更是追而不舍。还有鲁大昌,我们在腊子口交过手的这个手下败将也匆赶来了,妄图报复。

经过甘南急行数百里的红军部队,减员不少,给养困难,又初到天气寒冷的西北地区,极需休整。但是为了保卫边区人民的革命胜利果实,中央军委决定,给敌人一次沉重的打击。毛主席亲自指挥了这一仗。

这是十月的一天早晨,秋高气爽,太阳还没有升到山顶,毛主席率领部队进入吴起镇一带的山头阵地。我们一纵队四大队担负着迂回敌人左侧的任务,一路上只见兄弟部队也都进入各自的伏击地。

八时整,我们埋伏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都有些急了,这时突然见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我与大队长王开湘同志各自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嗬,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

突然“啪!”山谷里响起了清脆的枪声。霎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起杀了出来。敌人此时才知道进了我们的伏击圈,但已经晚了。我们一个迅猛突击,把走在前面的那个团打了个七零八落。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脚蹬里,硬给马拖着跑了。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真是人喊马嘶,不打自垮。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

谁知道,这就是我们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啊!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

(节选自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泽东的诗句“万水千山只等闲”,既写出了红军长征路程之遥,又表现了红军蔑视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B.周广才宁冒饿死的危险也要留下“半截皮带”,是因为其身上有着无比坚韧的精神力量,而且想把它作为纪念。
C.遵义会议后,红军抛弃了从前一直过于死板的战争指导原则,变得十分灵活,于是有了“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
D.马鸿逵和马鸿宾的骑兵、鲁大昌的国民党军尾追红军而来,结果在吴起镇一带遭到了中央红军的沉重打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长征最艰难的时期,除了指战员,许多红军战士不知道最终会在陕北落脚,但他们有着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B.对于“什么是共产党”,徐解秀老人没有下定义,而是用具体行为进行生动解说,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C.材料一画线处“敌人围追堵截……遍布”形成排比,以雄浑的气势、铿锵的语调表现了红军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
D.毛泽东指挥红军借伏击战以少胜多打败追敌,生动阐释了什么是制胜先机、争取主动的战争智慧。
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有很多企业试图用高薪聘请大国工匠高凤林,甚至有人开出几倍工资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他都予以拒绝。
B.广西扶贫干部黄文秀在汽车里程表显示出两万五千的数据时,在微信中写道:“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C.我们要讲好长征故事,把伟大的长征精神,通过不同的形式,讲述给更多人听,让它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D.河南发生洪灾后,郑州优秀党员彭峰抗洪中连续工作3天2夜,在跳入塌方处、关闭供水阀门时,体力不支牺牲。
4.两则材料都表达了对长征精神的赞颂,但表达方式不一样,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5.对于吴起镇战斗,杨成武没有过多地对战士们进行动作、语言、肖像等细节描写,为什么?
2023-09-19更新 | 2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