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史传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3 题号:1588649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广德)二年春正月丙午,遣检校刑部尚书颜真卿宣慰朔方行营。上之在陕也,颜真卿请奉诏召仆固怀恩,上不许。至是,上命真卿说谕怀恩入朝。对曰:“陛下不若以郭子仪代怀恩,可不战而服也。”仆固怀恩既不为朝廷所用,遂与河东都将李竭诚潜谋取太原。辛云京觉之,杀竭诚,乘城设备。怀恩使其子仆固玚将兵攻之,云京出与战,玚大败而还,遂引兵围榆次。上谓郭子仪曰:“怀恩父子负朕实深。闻朔方将士思公如枯旱之望雨,公为朕镇抚河东,汾上之师必不为变。”戊午,以子仪为关内、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等使。怀恩将士闻之,皆曰:“吾辈从怀恩为不义,何面目见汾阳王?”仆固玚围榆次旬余不拔遣使急发祈县兵李光逸尽与之士卒未食行不能前大将白玉焦晖以鸣镝射其后者军士曰将军何乃射人玉曰:“今从人反,终不免死;死一也,射之何伤!”至榆次,场责其迟,胡人曰:“我乘马,乃汉卒不行耳。”玚捶汉卒,卒皆怨怒,曰:“节度使党胡人。”其夕,焦晖、白玉帅众攻场,杀之。仆固怀恩闻之,入告其母。母曰:“吾语汝勿反,国家待汝不薄,今众心既变,祸必及我,将如之何?”怀恩不对,再拜而出。母提刀逐之曰:“吾为国家杀此贼,取其心以谢三军。”怀恩疾走,得免,遂与麾下三百渡河北走。都虞侯张维岳在沁州,闻怀恩去,乘传到汾州,抚定其众,杀焦晖、白玉而窃其功,以告郭子仪。子仪使牙官卢谅至汾州,维岳赂谅,使实其言。子仪奏维岳杀玚,传首诣阙。群臣入贺,上惨然不悦,曰:“朕信不及人,致勋臣颠越,深用为愧,又何贺焉?”命辇怀恩母至长安,给待优厚,月余,以寿终,以礼葬之,功臣皆感叹。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仆固怀恩之叛》,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仆固玚围榆次/旬余不拔/遣使急发祈县兵/李光逸尽与之/士卒未食/行不能前/十将白玉/焦晖以鸣镝射其后者/军士曰/将军何乃射人/
B.仆固玚围榆次/旬余不拔/遣使急发祈县兵/李光逸尽与之士卒/未食/行不能前/十将白玉/焦晖以鸣镝射/其后者军士曰/将军何乃射人/
C.仆固玚围榆次/旬余不拔遣使/急发祈县兵/李光逸尽与之士卒/未食/行不能前/十将白玉/焦晖以鸣镝射其后者/军士曰/将军何乃射人/
D.仆固玚围榆次/旬余不拔/遣使急发祈县兵/李光逸尽与之/士卒未食/行不能前/十将白玉/焦晖以鸣镝射/其后者军士曰/将军何乃射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营,一般指出征时的军营,也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文中指后者。
B.再拜,即三跪九叩,古代的礼节,表恭敬;一般向很尊贵的人施再拜礼。
C.麾下,对将帅的敬称或指部下,文中指部下;麾,古代指挥军队的旌旗。
D.传,指驿车,传达命令的马车,官府载人的车;乘传,文中指乘坐驿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真卿曾请求奉诏召回仆固怀恩,皇上不同意;后来,皇上又派遣颜真卿前去劝说仆固怀恩入朝,颜真卿建议用郭子仪取代仆固怀恩。
B.仆固怀恩与李竭诚密谋攻取太原,辛云京察觉此事并杀掉李竭诚;仆固怀恩派儿子仆固玚攻打太原,仆固玚大败而归,率军围攻榆次。
C.仆固怀恩的母亲斥责仆固怀恩背叛朝廷,招致灾祸,并提刀追逐,声称要剖取仆固怀恩的心向三军谢罪,仆固怀恩快步逃走才得幸免。
D.郭子仪传送仆固怀恩的首级到朝廷,但皇上并不开心,下令用车接仆固怀恩的母亲到长安,优厚照顾,在她寿终正寝后按礼节将她埋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玚捶汉卒,卒皆怨怒,曰:“节度使党胡人。”
(2)朕信不及人,致勋臣颠越,深用为愧,又何贺焉?
【知识点】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及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属沛公。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后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乃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等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行,烧绝栈道。后破项羽,大定天下,封功臣,乃封张良为留侯。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luò]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甫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引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留侯素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①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

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
1.下面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留侯素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
B.留侯素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
C.留侯素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
D.留侯素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
2.下列各个选项中,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古代皇帝聚会群臣,最尊贵的皇帝座位是座北向南的。因此,古代常把称帝叫作“南面称孤”,而把称臣叫作“北面称臣”。大臣们一般面向北而坐,按官位高低以东往西排列。这样,官位高的居右,官位低的居左,这也是古代“右为上”的道理。
B.古代食邑万户以上,号称“万户侯”,后来泛指高官贵爵;其中“侯” hóu为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C.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帛”指丝织品;本文中的“布衣”就是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
D.古代社会等级森严,连“死”都有不同说法。其中“崩”指天子之流死掉,“薨”用于诸侯,“卒”用于士大夫,而“死”一般用于庶民;由尊到卑是:崩、薨、卒、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良祖先为韩国人,且世代相韩,韩为秦所灭时,张良曾不惜千金为韩报仇。后追随汉王,屡献奇策,帮助汉王攻入咸阳,使秦王子婴投降汉王。
B.作为一个谋士,张良料事如神,他从秦将是“屠者子”推断出“易动以利”,并让沛公“令郦食其等持重宝啖秦将”,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真如张良所料。
C.由于汉王分封功臣时有失公正,“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以致有些军吏想相聚谋反,幸亏张良及时献计,让汉王封平生最憎恨的雍齿为什方侯,才平息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叛乱。
D.秦朝末年在进攻咸阳过程中,张良设计打败秦将攻陷秦都为汉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被封为留侯,但张良却“置荣利而不顾”,辞官归隐,以致吕后也感慨“何至自苦如此乎”。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如因其解击之。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2016-11-18更新 | 13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少善               属:撰写B.公府不就               辟:征召
C.安帝闻衡善术学     雅:平素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     征:征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①十年乃成                                      ②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C.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王好战,请以战喻
D.①于是皆服其妙                                 ②其孰能讥之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擅长术学,精通天文,懂得历法推算,设计制作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
B.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通五经,贯六艺,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喜欢结交俗人,也不愿意做官。
C.候风地动仪精巧灵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情况下指示发生地震的方向,陇西地震一事使人们都信服了它的精妙。
D.张衡多次出任太史令,后来外放担任河间王的相,他一上任就树立威严,整顿法度,逮捕奸党,赢得了称赞。
4.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一项是(       
A.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翎,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则不然。
D.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2017-12-27更新 | 3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窦参,字时中。少以门,累官至万年尉。时同僚有直官曹者,将夕,闻亲疾,请参代之。会狱囚亡走,京兆尹按直簿,将奏,参遽请曰:彼以不及状谒,参实代之,宜当罪。坐贬江夏尉,人多义之。累迁奉先尉。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参捕理芬兄弟当死,众官皆请俟免丧,参曰:子因父生,父由子死,若以丧延罪,是杀父不坐也。皆正其罪而杖杀之,一县畏伏。转大理司直。按狱江淮,次扬州,节度使陈少游骄蹇,不郊迎,令军吏传问,参正辞让之,少游悔惧,趣诣参,参不俟济江。还奏合旨。时婺州刺史邓珽坐赃八千贯,珽与执政有旧,以会赦,欲免赃。诏百僚于尚书省杂议,多希执政意,参独坚执正之于法,竟征赃。除监察御史,奉使按湖南判官马彝狱。时彝举属令赃罪至千贯,为得罪者之子因权幸诬奏彝,参竟白彝无罪。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然多率情坏法。初定百官俸料,以尝为司直,党其官,故给俸多于本寺丞;又定百官班秩,初令太常少卿在左右庶子之上,又恶詹事李升,遂移詹事班退居诸府尹之下,甚为有识所嗤。每宰相间日于延英召,诸相皆出,参必居后久之,以度支为辞,实专大政。参无学术,但多引用亲党,使居要职,以为耳目,四方藩帅,皆畏惧之。李纳惮参,馈遗毕至,外示敬参,实阴间之。上所亲信,多非毁参。贬为驩州司马。参时为左右中官深怒,谤沮不已,赐死于邕州武经镇,时年六十。

(选自《旧唐书·窦参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B.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C.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D.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劳而取得做官等权利。文中指窦参获得官职。
B.京兆尹,官名,国都所在的地区的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科举等事务。
C.对,文中指古代朝臣定期轮流向皇帝陈献个人对国事的意见,并回答皇帝的问题。
D.中官,即太监,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参看重情义,被人称赞。曾有同僚请窦参替他值班,恰逢当晚狱中囚犯逃亡,上司过问此事;窦参替同僚说情,主动承担责任,被时人称赞。
B.窦参执法严厉,威震全县。曹芬殴打妹妹,曹父劝阻未果投井而亡,众人请求待曹芬兄弟守丧后再处决,窦参不依,立即杖杀曹芬兄弟,全县畏惧。
C.窦参不惧权贵,为人刚直。在讨论对邓珽贪赃的处罚时,很多人迎合权贵的意思,只有窦参坚持原则;马彝被县令检举贪赃,窦参审查后判马彝无罪。
D.窦参为官专权,被人诋毁。窦参任用亲党把持要职,监察百官,内外官员都怕他;皇帝的亲信纷纷指责诽谤他,他被贬到驩州任职,最终在路上被赐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参正辞让之,少游悔惧,趣诣参,参不俟济江。
(2)李纳惮参,馈遗毕至,外示敬参,实阴间之。
2021-12-08更新 | 1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