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镛,字韶文,景泰五年
时贼魁冯晓屯化州,邓公长屯茅峒,屡招不就。镛一日单骑从二人直抵茅峒。峒去城十里许,道遇贼徒,令还告曰:“我新太守也。”公长骤闻新守至,亟呼其党擐甲迎。及见镛坦易无驺从,气大沮。镛徐下马,入坐庭中,公长率其徒弛甲罗拜。镛谕曰:“汝曹故良民,迫冻馁耳。前守欲兵汝,吾今奉命为汝父母。汝,我子也。信我,则送我归,赉汝粟帛。不信,则杀我,即大军至,无遗种矣。”公长犹豫,其党皆感悟泣下。镛曰:“馁矣,当食我。”公长为跪上酒馔。既食,曰:“日且暮,当止宿。”夜解衣酣寝,贼相顾骇服。再宿而返。公长遣数十骑拥还。镛止骑城外,独与羸卒入,取谷帛,使载归。公长益感激,遂焚其巢,率党数千人来降。
公长既降,惟晓恃险不服。镛选壮士二百人,乘夜抵化州。晓仓皇走匿,获其妻子以归,抚恤甚厚,晓亦降。治绩闻,赐诰命旌异。遭丧。
(节选自《明史·孔镛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知府以瑶/警闭城门自护/乡民避瑶至者/辄不纳/还为瑶所戕/镛至/开门纳来者/流亡日归 |
B.前知府以瑶警/闭城门自护/乡民避瑶至者/辄不纳/还为瑶所戕镛/至开门纳来者/流亡日归 |
C.前知府以瑶警/闭城门自护/乡民避瑶至者辄不纳/还为瑶所戕/镛至/开门纳来者/流亡日归 |
D.前知府以瑶警/闭城门自护/乡民避瑶至者辄不纳/还为瑶所戕镛/至开门纳来者/流亡日归 |
A.进士,指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参加殿试及第者,进士科一甲三人,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
B.擢,提拔。古代官职的任免术语中,“陟、升、拔”表示提升官职,“左迁、谪”表示降职贬官。 |
C.服除,指守丧期满后脱掉孝服,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其中大功服穿九个月,小功服穿六个月。 |
D.工部,是我国古代官署名,属中央六部之一,掌管工程、工匠、水利、交通运输等。 |
A.孔镛仁厚爱民,治理有方。任县令时,他把粮仓建在水边,方便百姓交税;任知府时,他让百姓恢复生产,修建道路。 |
B.孔镛守信有义,以德服人。做太守时,深入盗贼地盘,并信守承诺送给他们粮食布匹;善待匪首冯晓的妻儿,最终让冯晓投降。 |
C.孔镛有勇有谋,处置果断。贵州苗人阿溪通过贿赂买通了当地官员,行事嚣张,孔镛到任后巧用计谋活捉阿溪,并处死了他。 |
D.孔镛廉洁奉公,忠于职守。他为官清正廉洁,三十多年里一直在边疆地区为官任职;后因接触瘴气染病提出退休请求,但未被批准,最终死于边陲。 |
(1)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
(2)汝曹故良民,迫冻馁耳。前守欲兵汝,吾今奉命为汝父母。
相似题推荐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
B.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
C.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
D.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
A.“檄”,即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的文书。文中指征调兵力。 |
B.“兵部”掌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的官署,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 |
C.“归省”,指从外地回到家乡探亲,古时指当官的人或是有成就的人回归故里。 |
D.“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
A.王守仁为人正直,敢于进言。他反对刘瑾滥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人,向皇帝上奏章请求营救,触怒刘瑾,结果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
B.王守仁善于用兵,足智多谋。在宁王军队偷袭攻下九江、南康,迫近安庆时,他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三十五天就平定了宁王叛乱。 |
C.王守仁性格温厚,文武双全。张忠、许泰两人轻视他是文人,故意逼迫他射箭,他三次射中靶心,让张忠、许泰对他心生敬佩。 |
D.王守仁从事教育,他的教育以“推广扩充心灵内在的良知”为主要内容,向他求学的人都听从他的,于是世上就有了“阳明学”。 |
(1)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
(2)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3)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五石之瓠》)
黄道周,福建人。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天启间入翰林。时在翰林者,多雍容
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①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上其议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已而,文龙卒无成。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
崇祯元年,起原官。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
九年擢右中允。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
而上以为能,益信之。道周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体仁衔之。
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是时杨嗣昌
上竟相嗣昌,道周不与焉。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
十七年,北都陷。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
(节选自《明史·黄道周列传》)
[注]①关:指山海关。②墨:黑色的丧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
B.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
C.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
D.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
A.养望,古时指官员培养虚名、不干实事或隐退闲居、不问世事,文中指前者。 |
B.夺情,封建时代官员在服丧期间因国事需要被国家要求停止服丧,继续为官。 |
C.兵部,官署名,主管中央及地方官吏的选用、考核及兵籍、军械、军令等等。 |
D.丁忧,指遭逢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丧事,也称“丁艰”,后多指官员居丧。 |
A.辽东战事危急,把守山海关的将领想借重毛文龙的力量收复觉华岛,图谋恢复辽河以西土地,黄道周认为不可行。 |
B.魏忠贤用事,黄道周预见了魏忠贤掌权后的政治走势,离开朝廷,表明了他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刚正不阿的品格。 |
C.黄道周正直勇敢。首次上书救助钱龙锡受到皇帝严厉斥责后,再次上书竟要请缨亲历疆场,审察险要厉害之处。 |
D.郑芝龙被唐王任命为吏部尚书后,骄横跋扈,黄道周引用祖制约束他。从此两人有了隔阂,黄道周自请出驻广信。 |
(1)上其议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
(2)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
5.黄道周“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结果怎样?为什么?
何刚,字悫人,上海人。崇祯三年举于乡。见海内大乱,慨然有济世之志。交天下豪俊,与东阳许都善,语之曰:“子所居天下精兵处,盍练一旅以待用。”都诺而去。
十七年正月,入都上书,言:“今日救生民,匡君国,莫急于治兵。陛下诚简强壮英敏之士,命教习之,学成优其秩,寄以兵柄,必能建奇功。臣读戚继光书,继光数言义乌、东阳兵可用。诚得召募数千,加之训练,准继光遗法,分布河南郡县,大寇可平。”帝壮其言,即擢刚职方主事,募兵金华。
刚出都,都城陷,驰还南京。先是,贼逼京师,刚友陈子龙、夏允彝将联海舟达天津,备缓急,募卒二千人,至是令刚统之。子龙入为兵科,更乞广行召募,委刚训练,从之。刚乃上疏言:“臣请陛下三年之内,宫室不必修,百官礼乐不必备。
寻进本司员外郎,以其兵隶史可法。可法大喜得刚,刚亦自喜遇可法知己。士英恶之,出刚遵义知府。可法垂涕曰:“子去,吾谁仗?”刚亦泣,愿死生无相背。逾月,扬州被围,佐可法拒守。城破,投井死。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惟日救天下才智者/决策廉者/理财勇者/御敌则国富兵强/大敌可服/若以骄悍之将驭无制之兵/空言恢复/是却行而求前也/ |
B.惟日救天下才/智者决策/廉者理财/勇者御敌/则国富兵强/大敌可服/若以骄悍之将驭/无制之兵空言/恢复是却行而求前也/ |
C.惟日救天下才智者/决策廉者/理财勇者御敌/则国富兵强/大敌可服/若以骄悍之将驭无制之兵/空言恢复/是却行而求前也/ |
D.惟日救天下才/智者决策/廉者理财/勇者御敌/则国富兵强/大敌可服/若以骄悍之将驭无制之兵/空言恢复/是却行而求前也/ |
A.“崇祯三年”是年号纪年法,古代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几年,并同时改变年号。 |
B.“书”“疏”在这里都是指奏章,奏章是封建时代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 |
C.“擢”与“拔”“超擢”相同,都是提拔的意思,用于官职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 |
D.“庙堂”指太庙的明堂,是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也可指朝廷或帝王。 |
A.何刚有济世之志。时天下大乱,他认为东阳是出精兵之地,建议许都训练一支军队待用,许都允诺。 |
B.何刚颇有谋略。他认为拯救人民和国家,治兵最为重要,应训练精兵,部署在河南各郡县,敌寇就可平定。 |
C.何刚勇猛果敢。都城沦陷后,临危受命,率领自己招募的两千士卒疾驰返回南京,进行救援。 |
D.何刚忠烈节义。与史可法意气相投,愿死不背弃;后帮助史可法据守扬州城,城池被攻破后,投井而死。 |
(1)陛下诚简强壮英敏之士,命教习之,学成优其秩,寄以兵柄,必能建奇功。
(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汤金钊,字敦甫,浙江萧山人。嘉庆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三年,入直上书房。
金钊端谨自持,宣宗在潜邸,甚敬礼之。母忧服阙,擢侍讲,督湖南学政。累迁内阁学士。典江南乡试,留学政。诏勉以训士不患无才,务培德,经学为本,才藻次之。金钊阐扬诏旨,通诫士子。宣宗即位,调吏部。时用尚书英和议,命各省查州县陋规,明定限制。金钊疏言:“陋规皆出于民,地方官未敢公然苛索者,畏上知之治其罪也。今若明定章程即为例所应得势必明目张胆求多于例外虽有严旨不能禁矣。吏治贵在得人,得其人,虽取于民而民爱戴之,不害其为清;非其人,虽不取于民而民嫉仇之,何论其为清?惟在督抚举措公明,而非立法所能限制。”金钊疏入,上手批答曰:“朝有诤臣,晓朕皂白,且无伤政体,不胜欣悦!”予议叙。道光元年,兼署户部侍郎。二年,典会试,父忧归。六年,服阕,仍直上书房,授皇长子奕纬读。七年,连擢左都御史、礼部尚书。上甚倚畀,迭命赴诸省鞫狱按事,四年之中,凡奉使五次。自禁烟议起,海疆久不靖。林则徐既罢,琦善主抚,复不得要领。金钊素不附和议,与穆彰阿等意龃。一日召对,上从容问广东事可付诸何人,金钊以林则徐对,上不悦。未几,坐事为人所讦,降四级调用。逾年,授光禄寺卿。以衰老乞罢,住京养疴,许以二品顶戴致仕。久之,上仍眷念,赐头品顶戴。咸丰四年,重宴鹿鸣,加太子太保。六年,卒,谥文端。金钊自为翰林,布衣脱粟,后常不改,负一时清望,虽被排挤,卒以恩礼终。
(节选自《清史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若明定章程/即为例所应得势/必明目张胆/求多于例/外虽有严旨/不能禁矣/ |
B.今若明定章/程即为例所应得/势必明目张胆/求多于例/外虽有严旨/不能禁矣/ |
C.今若明定章程/即为例所应得/势必明目张胆/求多于例外/虽有严旨/不能禁矣/ |
D.今若明定章程/即为例所应得势/必明目张胆/求多于例外/虽有严旨/不能禁矣/ |
A.潜邸,指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这里指道光帝即位前的宅邸。 |
B.服阕,古代官员专享的丧礼仪式,为父母守丧期满后除去丧服,又称“服除”。 |
C.宣宗,道光皇帝在清朝宗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道光”是其年号。 |
D.议叙,清朝评价官吏的一种制度,对考核成绩优良者给以议叙,以示奖励。 |
A.汤金钊为人方正严谨。他行为端正、自我克制,皇帝多次任命他担任学政,并主持乡试和会试,道光帝还让他教育自己的长子。 |
B.汤金钊为人刚正、直言敢谏。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上司英和建议的不合理处;在对英战和上,坚持主战,为此甚至被排挤降职。 |
C.汤金钊能力出众、勇于任事。他曾为嘉庆、道光、咸丰三代皇帝效力,在不同职位均有所建树,深受皇帝特别是道光皇帝信任。 |
D.汤金钊为官清廉。他从做翰林时就坚持穿布衣、吃粗米,身居高位也从未改变,他的清廉自守为他赢得了当时人的普遍赞誉。 |
(1)朝有诤臣,晓朕皂白,且无伤政体,不胜欣悦!
(2)上甚倚畀,迭命赴诸省鞫狱按事,四年之中,凡奉使五次。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目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
召为国子
十七年春,乞
(选自《元史• 欧阳玄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獠人熟玄名 / 弃兵仗 / 罗拜马首曰 /我曹非不畏法 / 缘诉某事于县 / 县官不为直 / 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 / 情有弗堪 / 乃发愤就死耳 / 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 |
B.獠人熟玄名 / 弃兵仗 / 罗拜马首曰 /我曹非不畏法 / 缘诉某事于县 / 县官不为直反 / 以徭役横敛掊克之 / 情有弗堪 / 乃发愤就死耳 / 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 |
C.獠人熟玄名 / 弃兵 / 仗罗拜马首曰 /我曹非不畏法 / 缘诉某事于县 / 县官不为直反 / 以徭役横敛掊克之 / 情有弗堪 / 乃发愤就死耳 / 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 |
D.獠人熟玄名 / 弃兵 / 仗罗拜马首曰 /我曹非不畏法 / 缘诉某事于县 / 县官不为直 / 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 / 情有弗堪 / 乃发愤就死耳 / 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 |
A.庠序,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B.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之称,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
C.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
D.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退休。典籍中习见的“致事”“致政”“视事”“告归” “乞骸骨”等,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 |
A.欧阳玄年少文才过人。黄冠师看其面相,推测他未来必是肩负朝廷重任者。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 |
B.欧阳玄明察善断、不畏权贵。县中许多长久难以决断的疑难官司,豪门大族不遵守法律、虐待家奴的行为,欧阳玄都能公正判决。 |
C.欧阳玄为官清廉,声名显著。武冈县有人聚众闹事,他能以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亲自用祸福之理开导他们,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
D.欧阳玄深受皇帝器重。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负责编修史书。为使朝政扩大影响,他畅所欲言,毫无隐讳。 |
平敌将军庞萌,为人逊顺,帝信爱之,常称曰:“可以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吴汉等在东郡/驰使召之/萌等惊曰/数百里晨夜行/以为至当战/而坚坐任城/致人城下/真不可往也/乃悉兵攻桃城/ |
B.时吴汉等在东郡/驰使召之/萌等惊曰/数百里晨夜行/以为至/当战而坚坐任城/致人城下/真不可往也/乃悉兵攻桃城/ |
C.时吴汉等在东郡/驰使召之萌等/惊曰/数百里晨夜行/以为至/当战而坚坐任城/致人城下/真不可往也/乃悉兵攻桃城/ |
D.时吴汉等在东郡/驰使召之萌等/惊曰/数百里晨夜行/以为至当战/而坚坐任城/致人城下/真不可往也/乃悉兵攻桃城/ |
A.六尺之孤:未成年的孤儿。“六尺”形容个子未长高;“孤”指死去父亲的小孩。 |
B.社稷:本指土神和谷神。因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来泛称国家。 |
C.丁丑:丁为天干之一,丑为地支之一。古代以天干和地支递次相配来纪日或纪年。 |
D.车驾:天子出巡时所乘坐的马车。后亦用为天子的代称。文中用的是前一种意思。 |
A.庞萌为人谦虚恭顺,深受光武帝信任和喜爱,被派去与盖延一起攻打董宪,结果因为误会而反叛,与董宪联合,并自称东平王,皇帝十分生气。 |
B.建武五年六月,董宪派人帮助庞萌围攻桃城,皇帝亲自率兵日夜兼程驰援,有人建议在亢父休息,皇帝不听,直到距桃城六十里的任城才宿营。 |
C.庞萌等前来挑战,皇帝命令众将不得出战,养精蓄锐挫敌锋芒,等到敌人疲惫不堪,已方援军到来,皇帝才率军进救桃城,亲自参战,大败敌军。 |
D.董宪纠集五校残军拒守建阳,皇帝按兵不动,等五校军撤退后才围攻董宪,董宪节节败退,皇帝步步进逼,接连攻下郯、朐,最终平定江淮、山东。 |
(1)将军得无笑其言乎?老贼当族,其各厉兵马,会睢阳。
(2)诸将请进,帝不听,知五校乏食当退,敕各坚壁以待其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