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5 题号:1595797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保留着各式各样的传统建筑。这些传统建筑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构成中华民族世代安居乐业的物质环境;中国传统建筑以其形式之美、技艺之美、意蕴之美,为我们的生活赋予了浓重的艺术色彩。

中国传统建筑十分注重形式之美。中国传统建筑大多具有优美柔和的轮廓和丰富多彩的形式。中国传统建筑单体一般由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组成。常见的平面形状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三角形、不规则形等。屋顶的形式更加多样,有平顶、坡顶、尖顶、圆拱顶等,还可以结合平面形状把几种样式组合成更加复杂曲折、变化多端的屋顶形式。古人还非常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将建筑的形体和周围的地形地貌、山水植被等进行整体的组织安排,巧妙处理每一处组群建筑的体量、尺度、造型、肌理及光影色彩,使其产生大小高低、主从虚实、远近疏密、动静阴阳等空间变化,从而给人以完美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

透过传统建筑丰富多彩的形式,我们还可以发现其中的传统技艺之美。《周礼·考工记》认为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千百年来,经过一代代工匠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积累,逐渐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建筑营造技艺。

中国传统建筑主要以木结构为承重结构,木结构采用柱、梁、檩、枋构成的木构架做支撑,承载屋顶、楼面的重量以及风力和地震力,墙壁只起围蔽、隔断和稳定柱子的作用,因此,建筑的墙和门窗可以自由设置。而且木构架采用榫卯连接,加上木材本身的柔性,使木构架在抗震性能上表现突出。古人还创造了斗拱这一独特的结构部件和材分的模数单位,各种木构件可以定型化加工和组装,从而简化了单体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使中国传统建筑体系很早就迈进了标准化、模数化和预制装配化的阶段。

此外,中国传统建筑更兼有无形层面的观念意蕴。它体现的是中国人的宇宙观、自然观和以为美的审美理想。

古人通过仰观俯察而取象天地,用阴阳五行等学说解释宇宙的基本法则和相互作用,通过模拟宇宙(天)的秩序,使之与建筑、城市所体现的人间秩序相对应并求得永恒。古人又讲求不违农时”“参天地、赞化育,通过顺应四时的变化、尊重自然的规律而与外部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如陵寝建筑因山就势,极为重视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园林建筑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追求诗情画意的境界和步移景异的景观变化。

早在理性思维日渐成熟的春秋战国时期,就产生了以为美的思想,其本质在于多样性的对立统一,在于各对立因素的相互联系、渗透与协调;因此包括建筑艺术在内的中国艺术,高度重视艺术形象的结构、韵律、运动等,在事物多样性的对立统一中,追求结构上井然有序而又富于变化。

(摘编自刘彤彤《中国传统建筑之美》)

1.下列关于“传统建筑”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建筑为我们提供了物质环境,而且因其艺术感,成为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B.传统建筑重视形式之美,形式丰富多彩,屋顶由多种样式组合而成,变化多端。
C.传统建筑多以木结构做支撑,其榫卯连接的技艺和木材的柔性决定了建筑的抗震性能。
D.传统建筑蕴含以“和”为美的思想,在结构上,讲求井然有序而又富于变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总括中国传统建筑具有的特点,随后对其“三美”分别进行详细的论述。
B.文章引用《周礼·考工记》,说明工匠们创造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技艺之美。
C.文章提到传统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都是为了论证古代建筑富有意蕴之美。
D.文章以专业术语介绍传统建筑的形式美和技艺美,体现出科学性和严密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廊前屋檐下洒落一缕阳光,书房窗前可看到竹影摇曳,这体现了建筑与环境的完美结合。
B.古代建筑中墙壁不是承重结构,可以自由设置,与现代建筑中承重墙不得损坏不同。
C.结构部件“斗拱”和模数单位“材分”的问世,促进了中国传统建筑体系发展进入新阶段。
D.中国传统建筑体现出一种宇宙观,古人将宇宙秩序融入建筑和城市之中,从而参悟天地。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从众所周知的 p2p、众筹,到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支付宝、微信支付,再到目前比较流行的网络消费金融等,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相比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是“智能金融”,是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新业态金融”,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大数据为依据的一种新型的信贷模式,其不仅具有投资门槛低、 交易成本低、投融资便捷等优点,而且还可以利用大数据为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打破了传统金融的垄断,并成为传统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促进了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资金的有效流动,为小微企业、普通民众的投融资打开了一扇窗,有利于实现普惠金融。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互联网金融“数字化”“虚拟化”“线上运作”的特征使其在交易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网络系统不安全、信息不对称、违约成本低等问题,再加上金融逐利的特性,容易产生道德风险。比如,在支付、理财和融资三大领域发生的资金挪用、个人信息泄露等现象就是道德失范的表现。互联网金融的道德风险威胁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很难通过正规的法律途径来消除,金融伦理作为调整和规范互联网金融秩序的一种方式,其基础性作用理应得到重视。所以,要做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维护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就需要构建公平、诚信、互惠的互联网金融伦理。

公平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保障。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进了金融资源的公平配置,但其自身的发展也要有公平的环境。只有在一个公平的金融市场中,人们才会遵守市场秩序;只有在一个众人遵守的市场秩序中, 那些伦理缺失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和企业才会被市场淘汰。所以, 公平的互联网金融伦理不仅能够保障个人利益的实现, 也能有效防范损害他人利益等问题的发生, 从而保障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诚信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中, 所有的交易行为都依托于特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而平台和数据只掌握在互联网金融企业手中, 投资方与融资方之间信息不对称, 投资方很难了解自己投入资金的去向,投资决策完全基于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任。因此, 要获得投资方的信任, 互联网金融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信誉。融资方要想从平台融得资金, 除了经济实力之外, 也必须依靠诚信。依靠诚信, 互联网金融企业获得投资资金, 融资方取得融资资金, 资金不断流动, 创造利润。只有这样, 互联网金融企业才能够持续生存发展。

互惠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原则。金融的本质是资金的逐利,互联网金融亦如此。人人皆为“利”来, 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如果使用不正当或不合理的手段, 损害了投资方的利益, 不仅投资方会因不信任而收回投资,而且互联网金融企业还要接受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遆责, 这种情况下的违约成本相当巨大。所以,必须建立互惠的互联网金融伦理, 促使企业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顾及他人利益, 做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 年11月28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智能金融”的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新业态金融”。
B.传统金融没有像互联网金融那样,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C.互联网金融“数字化”“虚拟化”等特征,加上金融逐利的特性,容易产生道德风险。
D.投资方与融资方之间信息不对称,是互联网金融业务强调诚信的一个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从互联网金融的具体形式出发,用对比论证比较了它与传统金融的利弊。
B.文章从辩证的角度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指出构建互联网金融伦理的重要性
C.文章从保障、基础和原则三方面指出, 要想使互联网金融持续发展,应做到公平、诚信、互惠。
D.文章在论证“构建互联网金融伦理是必要的”这一观点时,采用总分结构,结构清晰条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信贷模式,互联网金融必将取代传统金融行业。
B.互联网金融虽然也隐藏着不少风险,但从发展来看,鼓励创新应该优先于防控风险。
C.在追求公平的金融市场中伦理缺失的企业被市场淘汰才不会出现“劣币逐良币”的现象。
D.现阶段的金融道德风险无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将来应将法律约束与道德自律结合起来。
2019-02-10更新 | 6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文物保护亟须摒弃功利化
李振洋
据中国长城学会调查显示,目前明长城的墙体只有8.2%保存状况较为良好,近三成已经消失身影。长城保护状况不容乐观,引发了不少国人的忧虑。
秦长城“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而今只得在史书中寻觅它的片砖只瓦;岁月的冲刷与风沙的侵蚀,使得即便最年轻的明长城也日渐斑驳。自然状态下的长城不可能在千百年后仍完好如初,这是自然规律使然。此外现实中我们也看到,不法分子偷盗、拆解、贩卖城砖现象多年屡禁难绝,这进一步凸显了文物保护的迫切性,也凸显出我们当前文物保护中的一个严峻命题,那就是怎样更好地、更完整地保护长城这样的跨越区域广、牵涉部门多的文物古迹。
相较而言,作为重点景区开发的长城段落,比如八达岭、居庸关、嘉峪关等,多数保护完好,基本保留了长城的原始风貌。但在一些人迹罕至,执法力量薄弱的地方,破坏则触目惊心。有观点认为,商业开发是王道,开发才能有钱,有钱才能谈保护。这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是全部道理。文物之所以为文物,而不是什么简单的物件、建筑,根本就在于其深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在文物保护上一味“向钱看”,将珍贵古迹仅仅当作一个旅游景点来推介、展示,只为赚些门票钱,再顺带拉动一下周边的商业开发,显然格局太小。在这样的逻辑下,能带来物质利益的文物,往往成为政府和开发商的宠儿,倍加呵护;而那些需要“倒贴钱”保护的文物,就被敬而远之,听任其破败不堪,这不是文物保护应有的状态。
事实说明,面对文物古迹,任何开发都要以保护为出发点,以历史和文化传承为落脚点。我们不能强求每一个烽火台都得到开发商的青睐,每一座古刹都有络绎不绝的香客,每一处名居都有门票收入的供养,商业开发可以左挑右选,但是文物保护不能挑肥拣瘦。只有摒弃功利化倾向,多些文化价值考量,才能实现良性循环,让游客在观光中重拾对文化的敬畏。
价值的矫正给予文物保护以正确的导向,真正落实到位还需硬性规制的护航。就拿长城保护来说,如《长城保护条例》等文物保护规范不可谓不详备,效果之所以不明显,关键在于执法环节不够主动,法律法规的威慑力难以显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需要对保护不力者决不姑息迁就,对违法犯罪者严格依法处置,真正让法律法规应有的作用发挥出来。
岁月失语,唯石能言。保护好文物,方能让文化记忆得以传承、历史认同得以延续、爱国情怀得以温存、故土情结得以安放。如此,当子孙后辈站在城墙远眺的时候,才可以无憾地高歌 “万里长城永不倒!”
(摘选自2015年7月1日《北京日报》)
1.下列关于“价值的矫正给予文物保护以正确的导向,真正落实到位还需硬性规制的护航”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保护文物前提是要以文化价值为导向,而不是过分注重功利;同时还要注意制定一些条例、法规等,使文物保护有法规等的保护。
B.以文化价值作为保护文物的正确导向,以此引导文物保护实现良性循环;同时,借助条例、法规等对文物保护提供保障。
C.文物保护需要以价值为正确导向,只有多考量价值才能实现良性循环;文物保护想要落实,就需要硬性的条例、法规来保护。
D.文物保护需要矫正以前错误的价值导向,以正确的导向引领文物保护;但硬性的条例、法规是文物保护不可缺少的保障。
2.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目前明长城的墙体保护状况不容乐观,保存状况较为良好的段落很少,且有一部分已经消失身影。这让不少国人产生了忧虑。
B.文物不是什么简单的物件、建筑,如果以商业开发的形式保护文物,就会使其深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消失在金钱之中。
C.将珍贵古迹当作旅游景点,顺便拉动周边的商业开发,这是小格局,要让文物充分释放魅力,应该摒弃功利思想,多些文化考量。
D.要想让子孙后辈感受文物的魅力,需要在保护好文物过程中让文化记忆得以传承、历史认同得以延续、爱国情怀得以温存、故土情结得以安放。
3.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屡禁难绝的破坏行为,使怎样更好地、更完整地保护长城这样的跨越区域广、牵涉部门多的文物古迹也成为当前文物保护中的一个严峻命题。
B.作者认为,对那些“倒贴钱”的文物政府应该加倍保护,对那些能带来物质利益的文物,则不需要加倍呵护,因为开发商会开发其商业价值。
C.商业开发可以根据利益挑选文物,但是文物保护不能这样做,开发文物古迹,应该以保护为出发点,以历史和文化传承为落脚点,不能强求利益。
D.文物保护,应该本着“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决不姑息迁就保护不力者,严格依法处置违法犯罪者,真正发挥法律法规应有的作用。
2016-11-18更新 | 10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91年,位于赤道附近的菲律宾吕宋岛的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在热带东风的作用下,火山灰从菲律宾一直飘到印度。火山爆发形成了烟柱,传播十分迅速,仅3周的时间就形成了一个环绕地球的宽广的烟柱带:火山爆发还产生了大量有害气体。其中二氧化硫就超过1500万吨。受此次火山爆发的影响,中东及南半球南部地区的气温下降明显,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第二年夏天。1992年的夏天,两地的气温比往年平均值低2℃。

为什么会产生火山爆发这一现象呢?这要从地球内部的结构说起。位于地壳固体岩石下面的区域叫做地幔,这里的岩石密度比地壳岩石大,但在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下,这里的岩石变成一层厚厚的液态物。陆地地壳厚度约为35千米,海洋地壳厚度约为6千米,地幔厚度比地壳厚得多,约为2900千米,地幔一直延伸到地核。位于地幔顶层和地壳下层之间的流动的炎热岩石叫做岩浆。岩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旦地壳岩石出现裂缝它就向上涌出,这就是火山爆发的原因。

上升的岩浆堆积在地面以下很深的地壳空洞里,这里叫作初级岩浆室。越来越多的岩浆进入初级岩浆室后,岩浆室里面的压力不断增加,最后岩浆冲破上面的岩石,沿着阻力最小的通道上升,填充了更接近地表的二级岩浆室。当二级岩浆室的压力逐渐升高时,其顶部向上膨胀,使得上面的岩石凸起。在地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凸起部分——熔岩丘。它的出现说明岩浆室已满,火山即将爆发。

岩浆流动的通道叫火山管。火山的每个岩浆室都拥有火山管。岩浆最后沿火山管冲破上面岩石的阻力,喷出地面。从岩浆室上升的岩浆必须破坏上面的岩石,排除路障。这就会引发许多震级较小的地震。

火山爆发在某种程度上几乎倾空了距地面最近的岩浆室。室内压力下降,岩浆室最后因无法承担上面岩石的重量而塌陷。地面上的塌陷处叫作火山口。

并不是所有的火山爆发都会影响气候。火山喷发时,必须向平流层喷出大量的微小颗粒,才能改变气候。在平流低层几乎不会出现空气垂直运动,但会出现水平运动。这意味着喷射到平流低层的物质会沿水平方向散落,但降落速度很慢,因此它将在大气上层中停留几个月,甚至几年。

如果火山位于赤道附近,那么它爆发后对气候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它会使喷入平流层中的物质运动到另一个半球,一旦这样,它将影响到两个半球的气候。

反射也会影响气候。任何物体表面都能反射光线,表面反射光线的百分比称为反射率,不同物体因性质,形状,大小等因素的不同,对光的反射率也有所不同。整个地球的平均反射率大约是30%,雪花的反射率约为80%,黑色路面的反射率约为7%。一般说来,因为平流层中的空气是透明的,所以反射率几乎为零。然而微小的颗粒却能反射射入的光线,所以增加了平流层的反射率。这些微小颗粒还形成了一层薄雾,这层雾太高太薄,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但它却能在一定程度上遮蔽地表,从而起到冷却的作用。

火山爆发产生的气体和尘粒是大气污染的主要自然污染源,它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我们看来,火山喷出的熔岩流能破坏土地和村庄,但它们还会带来更加不幸的后果:火山喷发释放到平流层中的气体和灰尘将会导致气候变化,这可能会导致饥荒,成千上万的人可能因此而丧命。

(摘编自迈克尔·阿拉贝《空气中的烟、雾、酸·明天的空气会怎么样》)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球的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壳在最外层,其厚度远小于地幔,地幔一直延伸到地核,其岩石密度大于地壳岩石的密度。
B.岩浆是位于地幔顶层和地壳下层之间的流动的炎热岩石,当地壳出现裂缝时,岩浆在压力作用下涌出地表,从而形成爆发的火山。
C.进入初级岩浆室的岩浆在压力的作用下进入二级岩浆室,当二级岩浆室压力升高后,岩浆通过火山管,冲破岩石的阻力,喷出地面。
D.火山爆发后,距离地面最远的岩浆室的岩浆几乎会被倾尽,岩浆室内的压力下降,无法承担岩石的重量而塌陷,从而形成了火山口。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从岩浆室上升的岩浆排除路途中的障碍,哪里薄弱就涌向哪里,最后冲破地壳岩石的阻力喷出地面,从而引发许多震级较小的地震。
B.材料介绍了火山的形成和喷发的原因,强调了火山喷发对气候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比熔岩破坏土地和村庄更为严重。
C.火山爆发产生的气体和尘粒被喷入平流层,沿水平方向散落,由于降落速度很慢,被运动到另一个半球,对整个地球都产生巨大影响。
D.地球的平均反射率高于黑色路面,但不及雪花,火山爆发后形成的微小颗粒形成一道厚障,在一定程度上遮蔽地表而起到冷却作用。
3.皮纳图博火山爆发为什么会导致中东及南半球南部的气温下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2-04-12更新 | 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