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04 题号:1598098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什么是IP?IP即英文“Intellectual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但在我国实际使用语境中,IP的概念得到了很大延伸,它可以是消费者喜欢的人物、故事,也可以是一台综艺、一个吉祥物、一款游戏,甚至可以只是一个理念,只要能够持续获得吸引力和流量的文化消费品,就能称之为IP。业内专家总结,IP特指具有长期生命力和商业价值的跨媒介内容经营。

在当下,除了文学、动漫、影视、游戏等传统的IP来源之外,社交媒体平台、文博机构,以及不少地方政府等也纷纷加入打造网红IP的潮流之中,成为不可或缺的新兴力量。

个人IP。个人IP,以李子柒为典型代表。着一袭古朴装束,在充满古意的氛围里,用古法的工序、传统的工具展现古风乡村美食文化。通过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短视频,李子柒形成了“乡村古风生活”“传统美食”等身份标签,其产品由短视频延伸至食品、电商领域,实现了个人IP的拓展和变现。

文博IP。近年来,一些广播电视和文博机构借国风浪潮创设IP。今年河南卫视春晚,一曲《唐宫夜宴》在网络上爆红,“唐宫小姐姐”们极具辨识度的IP形象,让其成为文创界的“新宠”。河南博物院反应迅速,开发了《唐宫夜宴》系列IP衍生品,“仕女乐队”盲盒一推出便成爆款。

城市IP。西安的不倒翁小姐姐,成都的大熊猫……这些IP的走红让公众关注到一个崭新的领域——城市IP。放眼世界,城市IP的概念早已有之,许多知名城市都有自己的吉祥物,它们往往承担着推广地方旅游的重任。日本熊本县的熊本熊就是城市IP中最知名的一个。

(摘自方曲韵《打造IP,如何从“破圈”到“常青”》,《光明日报》2021年12月23日)

材料二:

从手机外壳到零食包装,从玩具玩偶到猫爪杯,“萌经济”已悄然崛起,成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不过遗憾的是,此类“萌经济”的知名IP大多来自国外。这也就给中国企业提了个醒。对于年轻人需求主导的“萌经济”,企业要注重满足他们对于消费的精神价值诉求:以更丰富的“萌经济”好物,给消费者更充分的惊喜爆发,使得其有强大的获得感。

这考验着我国相关企业及产业的创意与内容原创能力。一方面,企业可以充分挖掘已有文化中与“萌经济”对口的内容及IP,比如《西游记》的师徒四人,能否以萌哒哒的形象来二次创造?比如七个葫芦娃、黑猫警长,这些我们小时候耳熟能详的形象,能否加以更加现代化、潮流化的形象改造?应当说,这方面的文化资源数量不少,是值得重视的IP宝藏。

另一方面,企业也不能光想着“吃老本”,就如同国产动漫产业一样,需要吸引更多创意、运营、内容人才,从打造整个产业链的前端(原创内容及作品打造)、中端(市场营销及推广,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喜欢)及后端(内容及人物衍生品的产业化运作)全面入手,从而推动“萌经济”的规模化、体系化运转。

(摘编自毕舸《面对年轻人喜爱的“萌经济”,需要以创意造IP》,《光明日报》2021年1月21日)

材料三:

(摘编自《泛娱乐时代IP价值与粉丝经济研究报告》)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IP的概念在我国的实际适用语境中不仅指“知识产权”,还特指具有长期生命力和商业价值的跨媒介内容经营。
B.当下IP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是文学、动漫、影视、游戏等,也可以是社交媒体平台、文博机构,还可以是地方政府。
C.李子柒是个人IP的典型代表,她用短视频展现了古风乡村美食文化,产品延伸至食品、电商领域,实现了个人IP的拓展和变现。
D.城市IP是一种崭新的概念,往往是打着城市标签的网红、网红店、动物等,城市IP可以承担推广地方旅游的重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萌经济”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企业因没有知名IP而无法给消费者带来惊喜感和获得感。
B.企业可以充分挖掘已有文化中与“萌经济”对口的内容及IP进行二次创造,如重新设计西游记的师徒四人、黑猫警长等形象。
C.要想推动“萌经济”的规模化、体系化运转,企业要吸引更多动漫创意、运营、内容人才,从打造整个产业链全面入手。
D.优质IP要经历孵化、开发、变现与二次变现的过程,开发阶段包括开发、运营,IP上线、IP衍生是最重要的环节。
3.三则材料谈论的话题都是“IP”,请概括分析三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022·河南安阳·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时评 报告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网红面包、网红书店、网红小镇、网红咖啡……如今,网红元素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着网络直播受到关注、电商业态推陈出新,网红经济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数量众多的粉丝、自带流量的话题、可观的商业价值、日益延伸的产业……网红经济已成为观察移动互联时代的一扇窗口。

网红经济的商业模式,其实并不复杂: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聚集流量与热度,并将其转化为购买行为、完成流量变现。网红经济不断发展,从一个侧面折射中国经济的活力与潜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以直播带货等为主要形式的网红经济,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便利,也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催生了直播销售员、互联网营销师等新职业。据统计,我国互联网营销从业人员已超1000万人,相关机构增长迅速。网红经济蕴藏的新需求、新机遇,激发的新活力、新动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亮点。

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网红经济也遭遇了一些成长的烦恼。前段时间,税务部门依法对一些网络主播的偷逃税款等行为进行处罚,进一步引发社会公众对规范网红经济发展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红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也是一种信任经济,网红经济从业者的影响力、感染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用户的消费行为。但在直播带货中,一些网络主播对产品进行夸大宣传、过度营销,甚至知假售假,所售产品质量堪忧、售后服务无从保障,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业务数据造假、刷单注水、虚假流量等乱象,让消费者难以在购物中安心、放心,污染了行业生态和风气。重视并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不断培厚网红经济健康发展的土壤。

也应看到,网红经济从业者的言行对粉丝拥有较强的示范效应,这也就决定了网红经济不只是一种商业模式,也是需要引导和规范的社会文化现象。现实生活中,在流量至上等错误观念的驱使下,一些从业者为博取眼球,违背公序良俗,甚至挑战法律红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不为违法失德艺人提供公开出镜发声机会,彰显了鲜明导向。这提醒每一位相关从业者,在获得公众关注的同时,也肩负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必须以身作则、向上向善,传递正能量。

事实上,推动网红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努力从未停歇。从整治刷单”“刷好评黑灰产业链,到明确直播营销活动从业者的年龄限制和行为红线;从通过教育培训规范网红行为,到将直播活动的各主体纳入管理范围。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助力网红经济迈入法治轨道。以雷霆手段治理乱象,以建章立制护航发展,确保网红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之网正日益细密。

网红经济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前景广阔。校准价值航标、提升专业水准、加强行业自律,致力于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和体验,网红经济才能实现长足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摘编自筝翔《校准网红经济的价值航标》)

材料二:

近日,小红书因滤镜景点事件持续发酵被推上风口浪尖。有些网红景点,一开始籍籍无名,但加上各种滤镜后,似乎便有了养在深闺人来识的气质。大多数网红景点,是景区商家有意为之。他们或自己操刀上阵虚假包装,或找博主发照骗推广,通过滤镜过度美化景点,或通过社交平台夸大宣传以迅速提升景点知名度吸引客流,谋求短期内的高额回报。去年湖南一网红天空之镜景点就曝出造假拍摄事件,因虚假宣传被罚款12万元。

坑人的网红景点一再被曝光、处罚却仍有模仿者前赴后继,甚至还越来越多,是唯流量思维在作怪。流量就是利益,不仅商家趋之若鹜,一些普通游客无意中也在推波助澜。一些网红景点的虚假繁荣,离不开游客们的打卡旅游模式和千篇一律的滤镜。当游客们的眼球被网络上美轮美奂的网红景点画面所吸引时,大部分人对线下真实景点的期待也主要围绕视觉上的好看展开,前往网红景点打卡,复刻、模仿出类似照片,再分享至社交平台,即为大功告成。甚至有时候人们已经发觉上当,却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态,不惜千方百计用软件修饰出一张美图,去自欺欺人。

网红景点推动的打卡式旅游开始流行,能否拍出一张好看的照片成为旅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旅游景区更深层次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价值就会被掩盖,浅薄虚假的网红景点就会大行其道。此刻,我们应该反思,难道我们旅游的初衷就是一张加了滤镜的照片?

(摘编自王静《网络滤镜产业该整顿了》)

材料三:

爆款意味着畅销,意味着消费者追捧, 意味着日进斗金,但不是所有的爆款都值得推崇。据报道,一些商家在宣传营销上大做文章,人为制造网红爆款。这些网红爆款充斥人们的衣食住行,往往潜伏陷阱,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比如,一些以手作点心、当日现烤为宣传噱头的国潮点心,并非手作;那些贴着神仙设计”“独特格调ins”“圣托里尼风等标签的网红民宿,实则戴着滤镜。这两类网红爆款都有着同样的毛病,虚假宣传,弄虚作假,消费者被骗了往往有苦说不出。

对于消费者来说,看到所谓的网红爆款,一定要留个心眼, 擦亮眼睛,按捺住消费冲动。一看到不对劲,就赶紧抽身而退,迅速止损,并积极拿起法律武器维权。所谓的网红爆款再红,被举报的次数多了,坏名声出去了,网红也会变成网黑,再想骗人就不那么容易了。

对于平台来说,则需做到守土尽责。有个细节是,山东青岛一市民在某平台预订了每晚单价20000多元的民宿,但入住后发现洗手间无热水、房门锁损坏、设施陈旧等诸多问题,给差评后平台不予公开显示。为何不显示?平台不显示,客观上说成了 黑店的帮凶,是跟无良商家合谋骗人。

按常理,平台对虚假宣传的商家要主动约束,并依规处理。该处理不处理,连差评都不予显示,这说明相关平台坐歪了屁股,站在了消费者的对立面,也站在了法律的对立面,这样的平台应付出应有的代价。

网红爆款大行其道,对监管部门也是提醒。红了不一定代表质量好。大发不义之财不能逍遥法外,捍卫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监管部门要积极作为,要依法打击,要抓住典型以儆效尤。问题网红爆款,早该爆雷了!

(摘编自秦川《问题网红爆款坑你没商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红经济是一种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聚集流量与热度,并将其转化为购买行为、完成流量变现的商业模式。它的发展能折射出中国经济的活力与潜力。
B.网红经济已经是观察移动互联时代的一扇窗口。我国互联网营销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相关机构增长迅速。
C.景区商家有意打造“网红景点”,来迅速提升景点知名度吸引客流,谋求短期内的高额回报。“网红景点”的出现也离不开游客们的“打卡”旅游模式和千篇一律的滤镜。
D.“网红爆款”意味着畅销,意味着消费者追捧,意味着日进斗金,因此一些商家在宣传营销上大做文章,比如一些“国潮点心”。
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推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网红经济是互联网时代的经济新形态,它打破了传统的营销模式,开辟了一种融合创新的新路径。
B.网红经济蕴藏的新需求、新机遇,激发的新活力、新动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这表明线下经济已被边缘化。
C.打卡网红景点不以拍出一张好看的照片为旅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不会掩盖了旅游景区更深层次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价值。
D.消费者看到“网红爆款”,就应该留个心眼,擦亮眼睛,按捺住消费冲动,积极拿起法律武器维权,进而迅速止损。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网络‘滤镜产业’”的一项是(     
A.“XX马尔代夫”“XX小九寨”“XX小冰岛”……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
B.浪漫到窒息的“普罗旺斯薰衣草花海”、刷爆朋友圈的“梦幻灯光节”等,层出不穷。
C.景点独辟蹊径,用“不得不去的冷门美景”等激起大众探寻“新大陆”的冲动。
D.XX景点“集文艺与文化于一体,是网红打卡地,也是历史纪念地”,是必去之地。
4.简要分析材料在结构上是如何对“校准网红经济的价值航标”展开论证的。
5.近日,“中华第一高瀑”百丈源火爆网络,不少游客前去取景与打卡,请你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说说如何避免让百丈源沦为虚假“网红景点”?
2023-06-13更新 | 7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截至2021年底,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两亿多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国家战略。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在推动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延伸,整合利用存量资源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地方实践上,上海市明确提出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重点打造枢纽型的社区养老综合体,集成日托、全托、助餐、医养结合、康养服务等功能,强化社区养老资源与服务的统筹调配能力。四川省提出要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力争实现所有街道至少建有一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可见,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学界和实务界的迫切任务。

社区养老综合体中的社区并非行政区划的法定社区,而是以满足社区成员的多元需求为中心的地域生活共同体。综合体概念源起于城市综合体,强调业态融合,广泛应用于商业综合体、服务综合体,田园综合体,等等。陈仕达认为养老综合体是养老养生一体化的解决思路与解决方案。叫养老综合体概念的机理在于摒弃传统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二元化困局,实现多元服务紧密结合、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一元服务体系。可落地、可持续的社区养老综合体建设方案将为完善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提供重要驱动力。通过对我国社区养老综合体的实践总结,借鉴美国与日本经验,本文尝试探寻出一条多主体联动、多服务融合、多职业联合的社区养老综合体的发展路径。

目前,我国的社区养老综合体主要采用三种模式。一是民办公助的市场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典型案例可分为保险型、产业型和嵌入式。保险型的典型代表是2010年3月成立的首个养老社区——泰康之家,这是由泰康人寿投资建设的养老社区实体,在借鉴美国退休可持续照护社区CCRC)经验的基础上,将养老社区的投资、开发、运营一体化,力求实现保险与医养的有机融合。

二是产业型养老社区模式。近年来,康养小镇、虚拟养老、养老地产等多个养老社区百家争鸣。其中,九如城养老产业集团是基于全产业链的养老综合体概念建设的典型代表,该集团在社区内建立十大中心(养护中心、颐养中心、康复中心、护理中心、失智照料中心、抗衰老中心、体检中心、研究中心、培训中心、数据中心),在老年人生活、医疗、娱乐、宗教、学校五个方面,满足退休老人从健康养生到临终关怀各个阶段、不同层次的需求。九如城在CCRC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多元转型升级,核心竞争力在于运营团队和管理,侧重康复、理疗、护理人员的培养和建设,致力于解决养老服务的人才缺口问题。

三是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发展较快,日间照料、助餐点、托老所、康复中心等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老年人的需求。2020年,上海老龄委提出在中心城区力推社区嵌入式养老,率先以社区养老顾问的服务方式,成为我国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领头军。枢纽式为老服务综合体是实现嵌入式养老的典型。为老服务综合体中设置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长者照护之家、敬老院、护理院,基本采取社区嵌入式设置,各类便民服务网点、助餐点以及文体中心等毗邻建立,形成15分钟生活服务圈,老年人不离开社区就能得到各类服务。

(摘自《新视野》2022年3期《我国社区养老综合体的发展模式与实践路径》,有删改)

材料二:

在《中国养老服务发展报告(2021)》的发布会上,青连斌指出:社区养老肩负着居家养老服务支持和日间照料、短期托养的功能,社区养老要明确其‘依托’的本位,最主要的就是依托社区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实际上,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都要‘依托’社区。发展我国养老服务的重点是居家养老。而在社会政策研究领域,有不少研究者早就将社区服务的依托功能与平台作用联系在一起。比如,潘屹等人认为:调动社区资源,即充分利用社区中的各种服务形式、服务组织和设施,由家人、亲友、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内(外)各种性质的服务机构对社区内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各种照护服务。因此,社区养老社会服务是指社区综合各种社会力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各种养老服务的一种养老模式,社区成为养老服务资源的链接和组织平台。景天魁提出: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体系是以社区养老机构为支撑点,将辖区内的家庭养老、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等形式整合在社区这个平台上,为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藉、心理健康等综合而全面的养老服务,努力以最小的成本,解决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的养老服务问题,为其他国家的养老服务事业贡献出中国的经验与道路。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发布的《建立老年人长期照护政策的国际共识》向从事老年照护的专业人员倡议到:在长期照护系统工作的健康照护和社会照护人员必须做好准备以提供广泛、全面的居家服务、社区服务和机构服务。

(摘自《新视野》2022年3期《老年护照社区平台:认识误区与发展思路》,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递增,养老形势日益严峻,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迫切问题。
B.社区养老综合体建设方案将不断完善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并为其提供不竭动力。
C.与传统的社区养老相比,社区养老综合体是一种突破二元化,以多元养老需求为中心的地域生活共同体。
D.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依托社区这一平台,用最低的成本解决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养老问题,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中国经验和做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社区养老这一话题,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想要有效解决当前我国的养老问题,需要依托社区,才能做好真正的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
C.社区养老服务能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提供各种养老服务,所以需要调动社区内外各种资源。
D.集合多元服务、整合不同主体资源等是打造社区养老综合体的关键。
3.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这一传统美德的选项是(     
A.《论语》:“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B.《龟虽寿》:“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C.《弟子规》:“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D.《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请结合材料一分析三种养老模式各有何优点。
5.如何完善社区居养老服务?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3-02-13更新 | 10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阅读已成为阅读者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休闲娱情的重要方式。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不受时间、地点、空间限制,随时随地拿起就能读的数字阅读,可以覆盖更多的用户群,让阅读变得更便捷、更高效。《2021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突破5亿。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也显示,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倾向明显,2021年有77.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71.6%的成年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27.3%的成年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

在科技赋能的背景下,数字阅读正在为全民阅读带来新的增量与新的体验,实现各类新型文化业态的深度对接融合聚变。数字阅读带来新的阅读体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阅读场景与内容的无限性。数字时代,无论身在何处,电子书和手机等电子设备均可以成为移动的图书馆,无限量的书籍触手可及,满足了人们碎片化、多样化的阅读需求。阅读场景也更加不受限制,随之丰富起来。

阅读方式与感官的多样化。眼睛不再是唯一的阅读感官,以喜马拉雅、懒人听书等为代表的音频平台让听书走进千家万户,耳朵阅读已经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读书姿态,不仅解放了人的双手、双眼,而且优质的声音和表达,也有助于听众对内容的认知。

智能化沉浸式阅读正在逐步实现。元宇宙概念、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让阅读体验变得更加立体,使得人机互动性更强、沉浸感更足,虚拟现实相结合的场景阅读成为可能。书本内容可以在虚拟现实中展现:书中的人物动起来,演绎精彩故事情节;书中的植物、动物、建筑惟妙惟肖,阅读变成了身临其境的非凡体验。在未来,读者甚至可以参与到书中故事的创作,在虚拟现实里体验各个角色,或创造属于自己的新身份,获得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尽管数字阅读带来的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等问题引发了各种争论与担忧,但无论读书、听书、视频看书,重要的是摄取知识和信息后的思考与消化,并沉淀为人生的养分。或许,我们无需拘泥于阅读的方式,而是始终保持阅读的习惯,让阅读温润生活,滋养心灵。

(摘编自康岩、李海峰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近年来,通过移动智能终端接受融媒传播的数字化服务,有声阅读快速成为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下的全民阅读新形态。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有声行业市场活跃用户规模已达8亿人次,相比于2020年的5.7亿人次,其增长速度、增长规模令人惊叹。数字阅读形态催生的有声阅读,已经让我们从纸读历经屏读,走进了最新的听读模式。

通过文字语言获取信息的传统阅读形态,完成了人类第一次阅读转型,即从原始有声语言的一维线性传播,到文字符号系统的二维平面传播。伴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原本已经归入小众化、只针对少数阅读功能障碍人群的有声读物,再一次回归大众视野,形成了听读的有声阅读新景观。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地利用碎片化时间,用耳朵完成阅读,这为人们的阅读行为提供了便利,也丰富了人们的阅读需求。

有声阅读与原始有声语言传播存在根本区别,通过移动互联和数字技术,有声阅读保留了文字符号系统赋予阅读者的大部分控制和调节主动权,如反复阅读、选择自主、快慢自主、时空自由等,同时又将有声语言的情感温度、互动交流、现场感等特征优势重新接纳进来。因此,有声阅读并非从文字符号系统的二维平面传播,倒退回有声语言的一维线性传播,而恰恰是数字阅读形态对自身功能的一次重要拓展,是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推动阅读在数字空间的继续延伸。

或许,文字阅读经由数字化服务的有声阅读,最终走向信息化时代的视听阅读,可能成为未来占据先导地位的阅读新形态。当然,无论未来的数字阅读走向何处,传统的纸质阅读都会相随相伴。未来的阅读社会,必然是不同阅读形态相互叠加下的学习型社会;未来的书香中国,将呈现数智赋能与纸韵墨香相互辉映下的全民阅读氛围。

(杨凤《未来我们可能会怎样阅读》)

材料三

从竹简、丝帛、纸张,到如今的手机、电脑等,载体不断创新,阅读绵延不息。千百年来,人们的阅读方式不同、方法各异,所获也各有不同。简单地看,阅读方法就是两种:浅阅读和深阅读。浅阅读一般只是为了获取信息、娱乐消遣,或了解一些简单的知识;而深阅读则是为了掌握系统化知识,或完整地领会一种理念,能用其分析人生、社会乃至国家、世界中的重大问题。

众所周知,现在的人们上网多以阅读新闻、观看视频为主,且娱乐化、碎片化特征明显,深阅读、经典阅读行为占比还不高。也因此,有人将数字阅读等同于碎片化阅读、浅阅读,其实,这是不全面的结论。事实上,数字阅读与深度阅读并不当然是一对矛盾体,阅读的深与浅,关键要看读者对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的选择。

让我们积极拥抱数字阅读,走出浅阅读的舒适区,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实现深阅读与浅阅读的平衡,让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相互依托与补充,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现代生活理念。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数字阅读时代更要倡导深阅读》)

1.下列对“数字阅读”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相比更加便捷高效,它不受时间、地点、空间限制,电子书和手机等电子设备可以成为“移动的图书馆”。
B.数字阅读满足了人们碎片化、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但也带来了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引发了各种争论和担忧。
C.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数字化阅读的进一步兴盛,人们对传统的纸质阅读的兴趣将逐渐淡化,纸质阅读的作用逐渐变小。
D.数字阅读不等同于浅阅读,它与深阅读并不当然是一对矛盾体,阅读的深与浅取决于读者对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的选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科技赋能的背景下,人们的阅读体验将会变得更加立体,人机互动性更强、沉浸感更足。
B.从“纸读”到“屏读”再到“听读”,有声阅读已成为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下的全民阅读新形态。
C.有声阅读是数字阅读形态对自身功能的重要拓展,是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推动阅读在数字空间的继续延伸。
D.未来的数字阅读将最终走向信息化时代的视听阅读,成为未来占据先导地位的阅读新形态。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中“深阅读”观点的一项是(     
A.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汉书》
B.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
C.(萧纲)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篇章辞赋,操笔立成。——《梁书·简文帝纪》
D.胤恭勤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晋书·车胤传》
4.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内容,概括有声阅读的优点。
5.学校决定开展以“数智赋能与纸韵墨香”为主题的阅读探讨活动,请根据材料内容,对如何阅读提出你的建议。
2022-07-16更新 | 1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